一种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制备过程中扦插生根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67906发布日期:2018-11-16 23:17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类种苗繁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原原种的生产一般首先通过微茎尖的组织培养脱除病毒,在组织培养条件下在试管内进行快繁,然后将生根的组培苗过渡移栽到温室/网室的基质中,经过培养获得微小块茎,或利用脱毒苗进行剪枝扦插获得马铃薯的微小块茎。脱毒苗在组培条件下的扩繁相对成本高,周期较长,而利用剪枝扦插则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脱毒苗的数量,而且也不影响原母苗的结薯数量和质量,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生产方法之一。在用剪枝扦插生产种薯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生根方法和生根剂的选择和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效果稳定、不易损坏插穗、成本低、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的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制备过程中扦插生根的方法。

本发明方法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使脱除病毒的马铃薯微茎尖生长成苗后,在试管内通过继代培养使基数增大,过渡移栽到试管外的基质中,待苗长到二十公分以上时在试管外基质中进行微型扦插,切口沾取扦插凝胶以保证成活率并促使插穗快速生根,如此反复多代扦插即可以几何级数扩大原原种苗的数量从而生产微型原原种薯,显著降低原原种生产成本。

所述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马铃薯原种质通过常规的无菌操作进行试管内的脱毒快繁后,生根脱毒苗过渡移栽到温室/网室内的蛭石基质中,保持湿度并定期施加营养液,苗长到20公分以上时切下顶芽以备扦插,同时继续留存母株待侧芽发出后继续剪切扦插或切取代有腋芽和单叶的茎段进行扦插。该扦插凝胶可保护植物切口,使生长素持续缓慢释放,扦插苗生根的效果理想,不但成活率高,缓苗快,茎秆粗壮,枝叶繁茂,而且根系活力很高。

所述的扦插凝胶是化合物的水溶液,每升中含有羧甲基纤维素10g、山梨醇100g-200g、α-萘乙酸(naa)100mg-300mg、甘油100ml-200ml;配制扦插凝胶时:将α-萘乙酸预先配制成浓度较高的母液;羧甲基纤维素和山梨醇分别溶于水中,混合后再依次加入甘油和α-萘乙酸母液,加水定容后充分混和均匀。

所述的多代扦插是指来自于原母株的插穗生根后长到20公分以上时,可将其顶端切下作为插穗进行扦插,原母株的侧芽所生发出的嫩枝也可作为插穗,待生长到20公分以上后可作为母株再次进行扦插,扦插代数可以根据生产规模大小或设施空间大小而定;这样的方式以几何级数扩大,省去了组织培养过程中的生根、过渡移栽等步骤,缩短了育苗时间,显著降低了原原种的生产成本。

将植物切口端的0.5-1cm浸沾液体后,扦插至蛭石中,保持湿度并定期施加营养液。定期施加营养液是ms培养基。ms培养基中1/5倍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常用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所述的微型扦插是指在蛭石中过渡成活的小苗长到二十公分以上时,切成单芽茎段,切口用促使插穗快速生根的扦插凝胶处理后,在蛭石中进行扦插。试管内微繁技术是指微型单芽茎段插入培养基,生根发育成试管苗,多次反复继代的技术。所述过渡移栽是指将无菌苗移栽到培养瓶外或试管外基质中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幼苗逐渐适应外部环境由弱变壮,需要适合的温度湿度和光照。

本发明具备效果稳定、不易损坏插穗、降低成本,而且操作简单、容易掌握等优点,而且配制扦插凝胶生根剂的材料价格便宜易于购置。凝胶可有效保护植物切口和增加插穗体养分,由于促进插穗迅速生根的化学物质附着于扦插凝胶中不易流失,利于插穗吸收,有特别明显的效果。本发明生根方法和扦插凝胶的应用是提高脱毒原种生产效率的一个关键环节,要综合各方面的管理措施,马铃薯脱毒原原种的生产才能有一个比较理想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马铃薯品种“紫花白”为试验材料,2016年6月初,按照本发明方法,在山西巨鑫伟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园区内,将试管苗过渡移栽到温室内蛭石基质中,保持适当湿度温度和光照,特别是在移栽初期注意保持湿度。

扦插凝胶配比为:羧甲基纤维素10g/l(重量/体积比)+山梨醇150g/l(重量/体积比)+甘油150ml/l(体积/体积比)+α-萘乙酸(英文名称是naa)100mg/l(重量/体积比),充分搅拌混合备用。

当苗长到二十公分左右时,将母苗顶芽或单芽茎段切下,将切口端的0.5-1cm部分浸沾液体后,扦插至蛭石中,观察到在扦插后第七天时生发新根十条左右,每条根长0.8cm左右。

与没有浸沾扦插胶或仅加相同浓度naa的水剂相比,有显著的发根效果。在马铃薯扦插生产中,生育期的管理至关重要,要求扦插初期保证遮荫、保水,生长过程中保证扦插苗的温度、营养和水分的要求。

实施例2:

以马铃薯品种晋薯16号为试验材料,2016年7月初,按照本发明方法,在山西巨鑫伟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园区内,将试管苗过渡移栽到温室内蛭石基质中,保持适当湿度温度和光照,特别是在移栽初期注意保持湿度。

扦插凝胶配比为:羧甲基纤维素10g/l(重量/体积比)+山梨醇150g/l(重量/体积比)+甘油150ml/l(体积/体积比)+α-萘乙酸(英文名称是naa)100mg/l(重量/体积比),充分搅拌混合备用。

当苗长到二十公分左右时,将母苗顶芽或单芽茎段切下,将切口端的0.5-1cm浸沾液体后,扦插至蛭石中,观察到在扦插后第七天时生发新根十条左右,每条根长0.8cm左右。

与没有浸沾扦插胶或仅加相同浓度naa的水剂相比,有显著的发根效果。在马铃薯扦插生产中,生育期的管理至关重要,要求扦插初期保证遮荫、保水,生长过程中保证扦插苗的温度、营养和水分的要求。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马铃薯脱毒原原种制备过程中扦插生根的方法,目的是效果稳定,不易损坏插穗,操作简单;本发明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使脱除病毒的马铃薯微茎尖生长成苗后,在试管内通过继代培养使基数增大,过渡移栽到试管外的基质中,待苗长到二十公分以上时在试管外基质中进行微型扦插,切口沾取扦插凝胶以保证成活率并促使插穗快速生根,如此反复多代扦插即可以几何级数扩大原原种苗的数量从而生产微型原原种薯,显著降低原原种生产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樊新萍;史华平;李捷;尚勇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山西巨鑫伟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5.31
技术公布日:2018.1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