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X”型架栽培新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5581发布日期:2018-11-16 23:09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猕猴桃栽培的新技术。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在猕猴桃栽植的立架模式方面,国内外均采用“棚架式”、“篱架式”、“t型架式”、“v型架式”等,目前主要采用篱架式和t型架式。在猕猴桃栽植的定植方式方面,国内外普遍采用等行距式,一般行距为3~4米;栽植密度约为80株/亩~110株/亩;以上栽植模式,导致猕猴桃田间最大叶面积指数偏低,群体密度偏稀,对空间、光照、土地等资源利用率偏低,难以实现高产高效的理想效果。同时,目前猕猴桃种植管理措施不科学,容易产生猕猴桃幼苗冻害,尤其是北方更容易造成猕猴桃产量下降,使得种植猕猴桃效益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猕猴桃“x”型架栽培新技术,能够合理地增加栽植密度,改善生产环境,从而提高猕猴桃的产量,同时解决防寒问题,使猕猴桃在北方可快速丰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猕猴桃“x”型架栽培新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大小行栽植:大行间距为180cm~220cm,小行间距为80cm~120cm;株距为140cm~240cm,亩栽150株~350株;猕猴桃的枝条分为当年结果的结果枝和准备下年结果的培养枝;

步骤二固定“x”型架:沿小行的行向上架设若干“x”型架,“x”型架包括两根交叉连接呈“x”型的支撑架;“x”型架下端的埋土深度不低于30cm,“x”型架的顶端距地面高度为150cm~250cm,“x”型架的顶端两支撑架间的间距为20cm~50cm,“x”型架地面处两支撑架间的间距为大于小行间距10cm~30cm;

步骤三“x”型架之间的连接:沿行向在相邻两“x”型架之间用铁丝连接,其中在相邻两“x”型架的顶部分别连接两根用于引导培养枝生长的上牵引铁丝,在相邻两“x”型架距地面高度为15cm~30cm处分别连接两根用于引导培养枝生长的下牵引铁丝;在相邻两“x”型架距地面高度为70cm~120cm处连接两根用于支撑结果枝的支撑铁丝;

步骤四固定牵引绳:在“x”型架同侧的上牵引铁丝与下牵引铁丝之间连接牵引绳,牵引绳与下牵引铁丝呈45°~60°夹角,牵引绳根据就近植株的培养枝数量设置;

步骤五结果枝上架:将当年的结果枝搭放在两根支撑铁丝上,承托当年结果;

步骤六培养枝上架:选择2枝~4枝繁茂的枝条用于下年结果的培养枝,并将培养枝固定在牵引绳上,引导培养枝生长;

步骤七下架与防寒:被牵引绳牵引的培养枝到秋天留150cm~240cm剪梢下架,当年结过果的结果枝到秋天结果后留下两枝结果枝用于下年用,其余从底部剪去;在小行之间挖沟槽,将剪枝后的培养枝与预留下年的结果枝沿同向平铺地面伸入沟槽内,然后埋土并用毡布盖住用于防寒;

以上步骤五、步骤六、步骤七每年循环。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步骤一中大行间距为200cm,小行间距为100cm;株距为200cm,亩栽220株;

步骤二中“x”型架下端的埋土深度为50cm,“x”型架的顶端距地面高度为180cm,“x”型架的顶端两支撑架间的间距为30cm,“x”型架地面处两支撑架间的间距为大于小行间距20cm;

步骤三中在相邻两“x”型架距地面高度为20cm处分别连接两根用于引导培养枝生长的下牵引铁丝;在相邻两“x”型架距地面高度为90cm处连接两根用于支撑结果枝的支撑铁丝;

步骤四中牵引绳与下牵引铁丝呈50°夹角;

步骤六中选择3枝繁茂的枝条用于下年结果的培养枝,并将培养枝固定在牵引绳上,引导培养枝生长;

步骤七中被牵引绳牵引的培养枝到秋天留20cm剪梢下架,当年结过果的结果枝到秋天结果后留下两枝结果枝用于下年用,其余从底部剪去。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长势弱的品种增加栽植密度,株距150cm,亩栽330株。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两所述支撑架的交叉处通过铁丝或者“u”型夹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牵引绳通过夹子连接在铁丝上。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猕猴桃“x”型架栽培新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大小行栽植:大行间距为180cm~220cm,小行间距为80cm~120cm;株距为140cm~240cm,亩栽150株~350株;猕猴桃的枝条分为当年结果的结果枝和准备下年结果的培养枝;

步骤二固定“x”型架:沿小行的行向上架设若干“x”型架,“x”型架包括两根交叉连接呈“x”型的支撑架;“x”型架下端的埋土深度不低于30cm,“x”型架的顶端距地面高度为150cm~220cm,“x”型架的顶端两支撑架间的间距为20cm~50cm,“x”型架地面处两支撑架间的间距为大于小行间距10cm~30cm;

步骤三“x”型架之间的连接:沿行向在相邻两“x”型架之间用铁丝连接,其中在相邻两“x”型架的顶部分别连接两根用于引导培养枝生长的上牵引铁丝,在相邻两“x”型架距地面高度为15cm~30cm处分别连接两根用于引导培养枝生长的下牵引铁丝;在相邻两“x”型架距地面高度为70cm~120cm处连接两根用于支撑结果枝的支撑铁丝;

步骤四固定牵引绳:在“x”型架同侧的上牵引铁丝与下牵引铁丝之间连接牵引绳,牵引绳与下牵引铁丝呈45°~60°夹角,牵引绳根据就近植株的培养枝数量设置;

步骤五结果枝上架:将当年的结果枝搭放在两根支撑铁丝上,承托当年结果;

步骤六培养枝上架:选择2枝~4枝繁茂的枝条用于下年结果的培养枝,并将培养枝固定在牵引绳上,引导培养枝生长;

步骤七下架与防寒:被牵引绳牵引的培养枝到秋天留150cm~240cm剪梢下架,当年结过果的结果枝到秋天结果后留下两枝结果枝用于下年用,其余从底部剪去;在小行之间挖沟槽,将剪枝后的培养枝与预留下年的结果枝沿同向平铺地面伸入沟槽内,然后埋土并用毡布盖住用于防寒;

以上步骤五、步骤六、步骤七每年循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操作简单省力:“x”型架结构简单、坚固耐用、安装方便,且大、小行间便于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两侧人工修剪,管理起来比传统栽培模式更方便、更到位。

(2)见效快:第二年即可丰产。

(3)推广容易:实行猕猴桃“x”型架栽培新技术,将传统篱架模式中的等行距改为大小行距、垂直式篱架改为交叉倾斜篱架,一看就懂;新的整形修剪技术也易于掌握,一学就会;果农易于接受和操作,故该项新技术易于推广。

(4)枝条下架埋土防寒:通过埋土与毡布覆盖有利于防寒,使得猕猴桃在北方可快速丰产。

本发明能够合理地增加栽植密度,改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猕猴桃的产量,同时解决防寒问题,使猕猴桃在北方可快速丰产。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大小行间隔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x”型架在地面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x”型架安装牵引绳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x”型架安装牵引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x”型架安装牵引绳后的安装在地面上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搭放猕猴桃结果枝后的示意图。

图中:1-“x”型架;2-上牵引铁丝;3-下牵引铁丝;4-支撑铁丝;5-牵引绳;6-结果枝;7-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猕猴桃“x”型架栽培新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猕猴桃大小行栽植

将传统篱架式的等行距栽植方式改变为大小行间隔栽植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大行间距为a,尺寸为180cm~220cm,例如190cm、200cm、210cm等;小行间距为b,尺寸为80cm~120cm,例如90cm、100cm、110cm等;株距为c,尺寸为140cm~240cm,亩栽150株~350株,例如,株距c为200cm,亩栽220株;长势弱的品种增加栽植密度,株距c为150cm,亩栽330株等;定苗时,根据立地条件和所选品种类型灵活确定大行、小行的具体行距与株距;猕猴桃的枝条分为当年结果的结果枝和准备下年结果的培养枝。

步骤二:固定“x”型架

如图3和图4所示,沿小行的行向上架设若干“x”型架1,“x”型架1包括两根交叉连接呈“x”型的支撑架;两所述支撑架的交叉处通过铁丝或者“u”型夹连接,用于保证“x”型架1固定的稳定性;“x”型架1下端的埋土深度d,d尺寸不低于30cm,例如40cm、50cm等;“x”型架1的顶端距地面高度为e,e尺寸为150cm~220cm,例如160cm、180cm、200cm等;“x”型架1的顶端两支撑架间的间距为f,f尺寸为20cm~50cm,例如30cm、40cm等;“x”型架1地面处两支撑架间的间距为g,g为大于小行间距10cm~30cm,例如大于小行间距20cm等;“x”型架1的固定安装时,固定安装的位置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步骤三:“x”型架之间的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沿行向在相邻两“x”型架1之间用铁丝连接,其中在相邻两“x”型架1的顶部分别连接两根用于引导培养枝生长的上牵引铁丝2,在相邻两“x”型架1距地面高度为h处分别连接两根用于引导培养枝生长的下牵引铁丝3,h尺寸为15cm~30cm,例如20cm、25cm等;在相邻两“x”型架1距地面高度为i处连接两根用于支撑结果枝6的支撑铁丝4,i尺寸为70cm~120cm,例如90cm,下牵引铁丝3以及支撑铁丝4的距离地面高度的具体尺寸根据枝条的生长高度以及生长状态具体选择。

步骤四:固定牵引绳

如图5所示,在“x”型架1同侧的上牵引铁丝2与下牵引铁丝3之间连接牵引绳5,牵引绳5通过夹子连接在铁丝上;牵引绳5与下牵引铁丝3呈45°~60°夹角,例如50°夹角,牵引绳5根据就近植株的培养枝数量设置,有利于增加培养枝的生长长度。

步骤五:结果枝上架

如图6所示,将当年的结果枝6搭放在两根支撑铁丝4上,承托当年结果,图6中仅示出一颗完整猕猴桃枝条的三枝结果枝6,用于表示结果枝6搭放在两根支撑铁丝4上的状态。

步骤六:培养枝上架

选择2枝~4枝繁茂的枝条用于下年结果的培养枝,例如3枝繁茂的枝条用于下年结果的培养枝,如图6中仅示出3条牵引绳5用于对应三枝培养枝,其中,培养枝未在图中示出,当然牵引绳5的具体数量与培养枝对应即可,并将培养枝固定在牵引绳5上,引导培养枝生长。

步骤七:下架与防寒

被牵引绳5牵引的培养枝到秋天留150cm~240cm剪梢下架,例如200cm、220cm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当年结过果的结果枝到秋天结果后留下两枝结果枝用于下年用,其余从底部剪去;在小行之间挖沟槽7,如图2所示,将剪枝后的培养枝与预留下年的结果枝沿同向平铺地面伸入沟槽7内,然后埋土并用毡布盖住用于防寒;通过埋土与毡布覆盖有利于防寒,使得猕猴桃在北方可快速丰产。

以上步骤五、步骤六、步骤七每年循环,当然各个步骤之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步骤的先后顺序。

本发明模式中的小行距比传统等行距相比较窄,既节约了土地,又方便人工穿行作业,可以对猕猴桃进行全方位修剪管理;与传统栽植模式相比,本发明模式因增加行数而达到密植,又通过大小行距变化而使地上部分植株之间疏密有度,拥而不挤,空间与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从而提高猕猴桃的产量。

本发明采用“x”型架结构简单、坚固耐用、安装方便,且大、小行间便于机械化作业,有利于两侧人工修剪,管理起来比传统栽培模式更方便、更到位;且“x”型架的安装固定属于一次性投资,在第二年丰产后即可收回成本,成本低廉。

本发明采用实行猕猴桃“x”型架栽培新技术,将传统篱架模式中的等行距改为大小行距、垂直式篱架改为交叉倾斜篱架,一看就懂,且见效快,第二年即可丰产;新的整形修剪技术也易于掌握,一学就会;果农易于接受和操作,故该项新技术易于推广。

本发明能够合理地增加栽植密度,改善环境条件,从而提高猕猴桃的产量,同时解决防寒问题,使猕猴桃在北方可快速丰产。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