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组培苗远距离运输及移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1531发布日期:2018-11-14 00:16阅读:8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技术领域中幼苗运输及移栽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水稻组培苗远距离运输及移栽方法。

背景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在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适当的培养基,对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进行培养,使其再生细胞或完整植株的技术。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生物工程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基础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组织培养技术在生产上主要应用于花药培养、遗传转化、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植物快速繁殖、体细胞胚胎发生和人工种子、组织细胞培养的超低温保存及种质库的建立等方面。

水稻的组织培养技术应用得最为广泛的是花药培养和遗传转化技术。

花药培养的主要优势表现为快速纯合有益基因、缩短育种周期、提高选择效率和加速有效性状转移等。花药培养与传统育种技术结合,已经在水稻育种和科研发挥了巨大作用,主要表现在:利用花培育种直接进行水稻种质资源创新;将花药培养应用于水稻常规育种,如对后代f1群体进行花培后再选择,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将花药培养应用于水稻杂交育种,可借助花培技术快速纯合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聚合不育基因、广亲合基因、恢复基因及其它有利基因,培育优良不育系和广亲和恢复系等。

1988年在粳稻品种中获得第一批转基因水稻植株以来,水稻转基因在水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涉及到水稻科研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为水稻科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转基因技术离不开遗传转化,组织培养是遗传转化的最重要的环节。

组织培养是花药培养和遗传转化的技术基础。由于组织培养的特殊性,产生的再生苗即组培苗是在人工可控的光、温、湿稳定和无菌条件下生长发育的,要进行后续研究和利用需要将组培苗移栽到自然环境中。如果不加强移栽前的驯化和移栽后的田间管理,组培苗的成活率难以得到保障。此外,为进一步加快相关研究进程和缩短试验周期,花药培养和遗传转化后获得的组培苗异地移栽的情况会越来越普遍,且大田移栽能够更好地保证植株的生长状态和后续的试验效果,保证更好的结实率等。

水稻组培苗的远距离运输及移栽有同一气候区域之间(如武汉-杭州)的运输移栽、不同气候区域之间(如武汉-海南)的运输移栽,同一气候区域之间一般是在气候相对适宜的季节运输移栽,而不同气候区域之间的运输移栽还涉及温差较大的情况,如武汉-海南之间的运输移栽一般是冬季进行,武汉温度很低,而海南气温适宜,这涉及到运输前包装和运输前期组培苗保温避免受冻的情况。炼苗和移栽后的管理更是保证组培苗成活的关键环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水稻组培苗远距离运输及移栽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具体地说,本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组培苗炼苗

组培苗在培养基中生长到足够粗壮,长度10cm以上时,打开培养瓶盖,加水至培养基上1cm,炼苗3d,然后将根部培养基清洗干净,用剪刀剪去组培苗黄叶和死叶,用水继续养苗3~5d,直至长出1cm左右的新根,炼苗期间将培养瓶放置日光温室或光照培养箱,温度控制在25±3℃;

②组培苗的包装

准备适量温水,温度不超过35℃,将准备好的纱布用温水浸湿,挤掉多余的水分,将湿纱布在桌面上铺成双层,将组培苗摆放在纱布上部,将纱布下部折叠包住组培苗的根部和茎部,横向将纱布卷起来,使组培苗根部和茎部包裹在湿纱布中,迅速将初步包好的组培苗放入保鲜袋中,叶片露出保鲜袋,宽松贴住保鲜袋,保证纱布包裹的组培苗不易掉出;

选用合适大小的泡沫箱,将包裹好的组培苗迅速摆放在泡沫箱中,根部朝下正放,用透明胶封好箱子,用包装带扎住泡沫箱,留出手提部分;或将泡沫箱装入其他合适的手提袋;

③组培苗的运输

采用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或公路运输的方式进行远距离运输,装箱后运输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并不宜托运;

④组培苗接收

运输到达目的地后24小时内,将组培苗移栽到事先准备好的秧田中,如不能立即移栽,将运输到达目的地后的组培苗打开取出,放置在装水的盆或水桶里,保证根部浸泡在水中,组培苗之间相对松散,不要拥挤,以免小苗叶片发黄,置于温度在25±3℃的阴凉处;

⑤移栽及栽后管理

根据要移栽的苗的数量及水育秧的要求,事先整理出合适大小的秧田,保持秧田泥融平整,排水顺畅;将长出新根的组培苗移栽至秧田,盖上遮阳网;如果移栽时日平均气温低于22℃,遮阳网下面还要盖上薄膜;日平均气温低于15℃时不宜移栽;用干湿交替间歇灌溉的办法管水,水排后过几天要补浅水,前水不见后水,促进生根;一般组培苗在田间驯化15天左右,待组培苗在田间完全成活后正常管理。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①使用静置1~2d的自来水炼苗,有效减少了自来水中漂白粉对组培苗的伤害;

②炼苗长出新根后移栽,增强了组培苗适应移栽环境的能力,保证了水稻组培苗移栽的成活率;

③移栽后加盖遮阳网和薄膜,有效地保护组培苗移栽初期自然环境对其产生的伤害,进一步提高幼苗成活率;

④该方法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水稻组培苗的异地移栽,加快科研进程,缩短水稻相关基础科研和育种周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

一、方法

①组培苗炼苗

所述的水为静置过1~2d的自来水,静置用来减少或去除自来水的漂白粉成分以减少水对组培苗的伤害。

②组培苗的包装

所述的纱布包裹不能太紧;

组培苗太多时可以选择分包包装;

纱布上的水尽可能多保留但不能流水;

包装动作要快,保证组培苗所处的温度;

所述泡沫箱泡沫厚度为1.5~3cm,保证其保温效果;

装箱后保证组培苗直立正放。

③组培苗的运输

所述运输为远距离运输,所述远距离运输为运输时间大于等于4小时或运输距离大于等于1000公里的运输;

所述运输方式为采用快捷的运输方式,即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或公路运输;

所述运输不宜采用托运,以免损坏幼苗。

④组培苗接收

所述的水为静置过1~2d的自来水,静置用来减少或去除自来水的漂白粉成分以减少水对组培苗的伤害。

⑤移栽及栽后管理

所述移栽均指大田移栽,不包含人工气候室的移栽;

所述秧田需提前整理,使融泥沉降好,以免组培苗栽下后随泥下沉,影响幼苗成活;

所述组培苗移栽后要及时盖上遮阳网,以免强光照射晒死幼苗;

所述移栽时若日平均气温低于22℃,遮阳网下面要盖上薄膜保温,气温回升时适当打开薄膜通风以防止温度过高烧苗;

所述移栽时日平均气温低于15℃不宜移栽,以免幼苗被冻死;

所述干湿交替间歇灌溉以便幼苗不致于缺水而又能快速生根成活;

所述水稻组培苗包含水稻花培h0代幼苗、转基因水稻t0代幼苗;

所述水稻包含籼稻和粳稻。

二、工作机理

组培苗是长期生长在无菌的培养容器中,与外界环境隔离,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环境;炼苗的目的在于提高组培苗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提高其光合作用的能力、使组培苗健壮,最终达到提高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

本发明中,自来水放置的过程中,水中所含的漂白粉会分解、挥发;使用放置1~2d的自来水炼苗能有效减少漂白粉对组培苗的伤害;炼苗过程中水培会使组培苗长出新根,这样的组培苗移栽后有较强的吸收水分和营养的能力,能有效提高移栽成活率;移栽后加盖遮阳网和薄膜,有效地保护组培苗移栽初期强光照射和低温等自然环境对其产生的伤害,进一步提高幼苗成活率;正确包装和运输组培苗,可以保证组培苗水分不散失,装箱和运输过程中使用泡沫箱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温保证组培苗所处的温度正常,不至于受到冻害。

三、实施例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1、实施例1

从湖北省武汉市到海南陵水远距离运输水稻组培苗并移栽;

①组培苗炼苗

组培苗在培养基中生长到足够粗壮,长度10cm以上时,打开培养瓶盖,加水至培养基上1cm,炼苗3d,然后将根部培养基清洗干净,用剪刀剪去组培苗黄叶和死叶,用水继续养苗3~5d,直至长出1cm左右的新根;炼苗期间将培养瓶放置日光温室或光照培养箱,温度控制在25±3℃;

本实施例所述组培苗为花培苗,花培前材料田间编号为17m1221,简写1221,系谱为r537/玉针香/16q1303;本例移栽组培苗数量为454株;

②组培苗的包装

准备适量温水,温度不超过35℃,将准备好的纱布用温水浸湿,挤掉多余的水分;将湿纱布在桌面上铺成双层,将组培苗摆放在纱布上部,将纱布下部折叠包住组培苗的根部和茎部,横向将纱布卷起来,使组培苗根部和茎部包裹在湿纱布中,迅速将初步包好的组培苗放入保鲜袋中,叶片露出保鲜袋;宽松贴住保鲜袋,保证纱布包裹的组培苗不易掉出;

本实施例中组培苗分成2包包装。

选用合适大小的泡沫箱,长×宽×高=30cm×21cm×26.5cm,泡沫厚度2.5cm,将包裹好的组培苗迅速摆放在泡沫箱中,根部朝下正放,用透明胶封好箱子,将泡沫箱装入合适的手提袋中;

③组培苗的运输

采用航空运输、铁路运输或公路运输的方式进行远距离运输,装箱后运输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并不宜托运。本实施例采用航空运输;

④组培苗接收

运输到达目的地后24小时内,将组培苗移栽到事先准备好的秧田中,如不能立即移栽,将运输到达目的地后的组培苗打开取出,放置在装水的盆或水桶里,保证根部浸泡在水中,组培苗之间相对松散,不要拥挤,以免小苗叶片发黄;置于温度在25±3℃的阴凉处;

本实施例中组培苗到达目的地后及时进行了移栽;

⑤移栽及栽后管理

根据要移栽的苗的数量及水育秧的要求,事先整理出合适大小的秧田,保持秧田泥融平整,排水顺畅;将长出新根的组培苗移栽至秧田,盖上遮阳网;如果移栽时日平均气温低于22℃,遮阳网下面还要盖上薄膜;日平均气温低于15℃时不宜移栽;用干湿交替间歇灌溉的办法管水,水排后过几天要补浅水,前水不见后水,促进生根;一般组培苗在田间驯化15天左右,待组培苗在田间完全成活后正常管理;

本实施例中组培苗的运输移栽时间为2018年1月10日;本实施例中最后统计组培苗成活情况,共成活432株,成活率为95.15%。

2、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方法流程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炼苗3d后直接运输移栽;运输过程中保温措施不到位,运输途中组培苗受到轻微冻害;没有严格按照本发明所述要求加盖遮阳网,移栽后受到强日光照射损伤幼苗;

本实施例实施时间为2013年12月26日,运输移栽花培苗208株,最终成活90株,成活率仅为43.27%。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