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快速富根成苗扦插育苗方法、育苗基质、生根剂与流程

文档序号:15922143发布日期:2018-11-14 00:20阅读:1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茶快速富根成苗扦插育苗方法、育苗基质、生根剂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油茶育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油茶快速富根成苗扦插育苗方法、育苗基质、生根剂。

背景技术

油茶为异花授粉植物,有性繁殖后代的经济性状分离比较明显,因此生产上主要采取芽苗砧嫁接或扦插进行油茶种苗繁育和推广应用。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要求高,工序繁多,季节性强,较扦插繁育系数低,生产成本高,尤其在农村劳动力减少,劳动力成本增高的情势下,需对该技术进行改造简化,或寻找新的替代技术。油茶扦插繁殖在我国已有50多年的研究和应用历史,但目前油茶扦插育苗没有解决早期富根技术,根系不发达,造林成活率低。因此,长期以来,在油茶扦插育苗及其造林的作用和意义上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在生产上的应用仍较少。如何获得富根油茶扦插苗仍是我国油茶科研工作者需解决的生产问题。

此外,现有扦插技术,尤其是木本植物的扦插育苗,大部分需在塑料薄膜密封下的环境中保湿生根。现有的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也需要在塑料薄膜密封下的环境中保湿愈合。这种保湿方式,在夏季,尤其是在热区,如海南等地区的夏秋两季,塑料薄膜棚内的温度常常在40℃以上,难于进行扦插育苗,或油茶芽苗砧嫁接;而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秋冬两天季气温低,难于进行油茶嫁接或扦插育苗。也就是说这种育苗方式受季节限制严重。

综上所述,现有油茶繁育技术存在的问题是:1.油茶芽苗砧嫁接技术要求高,工序繁多,季节性强,生产成本高;2.油茶扦插育苗技术没有解决早期富根问题,根系不发达;3.现有的油茶扦插技术和芽苗砧嫁接技术受季节限制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茶快速富根成苗扦插育苗方法、育苗基质、生根剂。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油茶快速富根成苗扦插育苗方法,所述油茶快速富根成苗扦插育苗方法包括:

步骤一,育苗容器选择52×28cm、32或50穴的林木育苗盘进行育苗;以腐熟椰糠:珍珠岩:红壤土或黄壤土体积比为8:1:1配制育苗基质;将配制好基质的装盘,浇灌800倍液75%多菌灵后,备用;

步骤二,配制含1000mg/l萘乙酸、3000mg/l吲哚丁酸、0.25mg/l24-d、1mg/l复硝酚钠的溶液,为生根剂,低温保存备用。

进一步,所述步骤一之前需要:以钢管、竹子或水泥柱为骨架,顶面铺设70-85%遮荫度的黑色遮阳网,搭建高平顶或拱形简易遮阳大棚;安装自动喷雾系统,雾化喷头的安装密度为2m×2m或更密;育苗垄高10-15cm,宽120-150cm,垄面覆盖地膜。

进一步,所述步骤二之后需要:气温高于10℃的气候条件下,有穗条供应均能进行扦插。

进一步,所述扦插进一步包括:

(1)采集穗条在上午十点前、下午4点后进行;采集腋芽饱满的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装入编织袋,喷水保湿,封好袋口后带回简易遮阳大棚自动喷水保湿,备用;

(2)采集的枝条剪成长3-5cm扦插穗条,穗条一芽一叶,上端距腋芽处2mm-3mm,上下端均为平切口,腋芽应饱满;剪好穗条应立即放入清水中保湿,并在1小时内进行生根剂处理;

(3)剪好的穗条以50支为一捆用橡皮筋绑好,下端对齐,穗条的下端1-1.5cm浸入生根剂,速沾10秒后取出,掠干生根剂备用;处理完后的穗条应在半小时内进行扦插;

(4)在装好满基质的育苗盘中,每个穴中间开一直径5mm、深1.5cm的小孔,将处理好的穗条插入小孔,入孔深度1.5cm左右,压实,并保持穗条直立。

进一步,所述扦插后的管理包括:扦插完成后浇灌800倍液75%多菌灵溶液,在生根前每隔7天浇灌一次800倍液75%多菌灵溶液,直至生根;扦插完成后,间隔5-10min喷水雾5-10s,以保持叶片湿润为准。

生根后喷施或浇灌以氮肥为主的水肥,以促进腋芽萌发。对于难于萌发的腋芽应进行植物生长剂处理。。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油茶快速富根成苗扦插育苗方法使用的育苗基质,所述育苗基质以腐熟椰糠:珍珠岩:红壤土或黄壤土体积比8:1:1配制育苗基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所述油茶快速富根成苗扦插育苗方法使用的生根剂,所述生根剂含1000mg/l萘乙酸、3000mg/l吲哚丁酸、0.25mg/l24-d、1mg/l复硝酚钠的溶液。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所述油茶快速富根成苗扦插育苗方法培育的油茶苗。

本发明中,能够获得根系发达的扦插苗,其最核心的是获得了效果良好的生根剂配方。其中,自动化喷雾系统是为了减少人工管理成本和实现油茶扦插能够在高于10℃以上的条件均能育苗;使用轻基质是为经过生根剂处理的插穗提供通风透气和具有一定湿度的基质环境,促进形成愈合组织和不定根发生;同时轻基质苗也易于运输和提高造林成活率。因此,此处,重点分析在自动化喷雾系统下,以轻基质为基础,获得效果根系发达的生根剂配方的情况。

本发明对于亚热带热带地区可进行全年育苗,不受高温的限制;进行育苗的季节性不明显,全年穗条资源利用率和扦插成苗率高,良种的繁殖系数高,不易出现季节性劳力紧张;操作简单,易于撑握;使用大棚等设施条件较为简易,自动化管理的程度高,可降低油茶育苗的成本;所育成的油茶苗易于运输,造林方便,且成活率高

本发明育苗成活率较高,根系发达,主侧根多,所育种苗一年可达油茶种苗相关标准,能造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茶快速富根成苗扦插育苗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外源激素配比处理对油茶存活率和愈伤组织产生率的影响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外源激素配比处理对油茶生根率和混合发根率的影响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不同外源激素配比处理对油茶穗条一级不定根数量的影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茶快速富根成苗扦插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以钢管、竹子或水泥柱为骨架,顶面铺设80%遮荫度的黑色遮阳网,搭建平顶或拱形简易遮阳大棚;安装自动喷雾系统,雾化喷头的安装密度为2m×2m或更密;育苗垄高10-15cm,宽120-150cm,垄面覆盖地膜,防治种苗串根至垄面土壤;

s102:育苗容器选择52×28cm、32或50穴的林木育苗盘进行育苗。以腐熟椰糠:珍珠岩:蛭石:红壤土或黄壤土比例8:1:0.5:0.5配制育苗基质。将配制好的装盘,浇灌800倍液75%多菌灵后,备用;

s103:配制含1000mg/l萘乙酸、3000mg/l吲哚丁酸、0.25mg/l24-d、1mg/l复硝酚钠的溶液,即为生根剂,低温保存备用;

s104:将新鲜的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剪成长3-5cm的一(腋)芽一叶扦插穗条,速沾上述生根剂10秒后插入(直插或斜插)装有轻基质的穴盘中,深度1.5cm左右。气温高于10℃的气候条件下,有穗条供应均能进行扦插;

s105:扦插完成后应立即浇灌800倍液75%多菌灵溶液,以后在生根前每隔7天浇灌一次800倍液75%多菌灵溶液,直至生根。

s106:扦插完成后,启动自动喷雾系统,间隔5-10min喷水雾5-10s,以保持叶片湿润为准。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茶快速富根成苗扦插育苗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苗圃建设

应选择不易积水的开阳地块进行育苗。

1.1简易遮阳大棚搭建

以钢管、竹子或水泥柱为骨架,顶面铺设80%遮荫度的黑色遮阳网,搭建平顶或拱形简易遮阳大棚。大棚面积应根据地形、育苗量、以及供水系统的压力而定,在保证能雾化喷头达到雾化喷水的情况下,为便于管理,每个大棚的面积不宜超过2亩。

1.2雾化喷灌设备安装

喷灌系统的终端为十字形雾化喷头,喷头的安装密度为2m×2m或更密。喷灌系统的开关由倒计时自动开关控制。如水压不够,则需要在水源处安装压力控制水泵。

1.3起垄

育苗垄高10-15cm,宽120-150cm,垄面覆盖地膜,防治种苗串根至垄面土壤。

2.育苗基质配制与装盘

育苗容器选择52×28cm、32或50穴的林木育苗盘进行育苗。以腐熟椰糠:珍珠岩:红壤土或黄壤土比例8:1:1配制育苗基质。将配制好的装盘,浇灌800倍液75%多菌灵后,备用。

3.生根剂配制

配制含1000mg/l萘乙酸、3000mg/l吲哚丁酸、0.25mg/l24-d、1mg/l复硝酚钠的溶液,即为生根剂,低温保存备用。

4.扦插方法

本方法的气温高于10℃的气候条件下,只要有穗条供应均能进行扦插。

4.1采穗

采集穗条应在上午十点前、下午4点后进行。采集腋芽饱满的一年生半木质化枝条,立即装入编织袋,及时喷水保湿,封好袋口后带回简易遮阳大棚自动喷水保湿,备用。采集的穗条应及时处理扦插,最长放置不能超过2天。

4.2剪穗

将采集回来的枝条剪成长3-5cm扦插穗条,穗条一(腋)芽一叶,上端距腋芽处2mm-3mm,上下端均为平切口,腋芽应饱满。剪好穗条应立即放入清水中保湿,并在1小时内进行生根剂处理。

4.3生根剂处理

将剪好的穗条以50支为一捆用橡皮筋绑好,下端对齐,穗条的下端1-1.5cm浸入生根剂,速沾10秒后取出,掠干生根剂备用。处理完后的穗条应在半小时内进行扦插。

4.4扦插

在装好基质的育苗盘中,每个穴中间开一直径5mm左右、深1.5cm左右的小孔,将处理好的穗条插入小孔,入孔深度1.5cm左右,压实,并保持穗条直立。

5.扦插后管理

扦插完成后应立即浇灌800倍液75%多菌灵溶液,以后在生根前每隔7天浇灌一次800倍液75%多菌灵溶液,直至生根。

扦插完成后应设置喷灌系统,即每隔5-10分钟喷一次水,每次喷水时间为5-10秒,无限循环,以保持叶片湿润为准。

穗条生根前不要施肥,生根后可适当喷施或浇灌以氮肥为主的水肥,以促进腋芽萌发。对于难于萌发的腋芽应进行药剂处理。

下面结合试验对本发明的应用效果作详细的描述。

本试验的研究结果将为获得高效油茶扦插育苗技术,降低油茶育苗成本,促进油茶扦插苗在造林中的广泛应用提供科学帮助。并证实混合使用2,4-d和复硝酚钠可获得理想的扦插效果,为其他植物扦插技术研究提供思路。

1不同外源激素配比对油茶插穗不定根形成的影响

在植物扦插过程中,外源激素对插穗的处理时间是影响插穗成活率和生根率的因素之一,不同的研究报道中,油茶插穗浸泡时间从快醮(10s左右)到24h(庄朱辉,2003),大部分的处理时间均在1h以上。在生产中,如果生根剂处理时间长,操作相对繁琐,育苗效益低成本提高,且极易造成扦插成活率低,生根少,这常是限制扦插技术应用于育苗生产中的重要因素。

为了获得高效的油茶扦插育苗技术,本试验以快醮(10s)处理方式为基础,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油茶扦插外源激素配方。研究结果表明(见图2、图3和图4),四种外源激素的不同配比快醮处理对油茶扦插不定根形成过程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不同配比处理在生根率、一级不定根数量、愈伤组织面积和混合生根率方面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a9处理产生的愈伤组织面积最大,为53.02mm2;a1和a4的混合生根率达到93.33%,而a18处理仅分别为26.67%;a10的生根率可达90%,对照与a22不能产生一级不定根;a1、a4、a5、a8和a10处理的一级不定根数量达到8条以上。虽然在成活率和愈伤组织产生率方面不同配比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但a2、a14、a15、a17、a18、a22、a25的成活率和愈伤组织产生率达100%,与对照处理存在显著差异。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处理a1和a10的综合得分较高,生根率均在80%及以上,产生一级不定根的数量较多,均在10条以上,且混合生根率较高,达到85%以上,其中a10的生根率最高,为90%。

在生产中,油茶扦插要求获得较高的生根率和发达的根系,此外,如果同时从皮层组织和愈伤组织生根,将有利于提高油茶苗造林的抗逆性和成活率,能加快油茶幼林期的生长速度。因此,本试验选择a10处理为最佳油茶扦插生根处理配方。a10的配方含1000mg/l萘乙酸、3000mg/l吲哚丁酸、0.25mg/l2,4-d、1mg/l复硝酚钠,生根率达90%,产生不定根数量11.09条,混合生根率为86.67%。该配方首次使用复硝酚钠,生根率高,根系发达,首次实现不定根数量10条以上,且有86.67%的插穗能同时从皮层组织和愈伤组织生根。

2不同外源激素对油茶插穗不定根形成过程中不同指标的影响差异

激素种类和浓度是影响扦插生根的重要因素,采用外源激素处理插穗可以提高其生根能力(郭素娟,1997;秦永建等,2009)。不同外源激素的混合使用比单一使用能够使插穗获得更高的生根率(乔峰等,2014;刘昊,2017),而在本发明中,处理a10可使油茶插穗取得良好的扦插效果,而其他一些试验单一使用激素仅能获得70%左右的生根率(庄瑞林和黄少甫,1979;王瑞等,2012;仲兆清和潘春香,2014)也充分证实了这一观点。但是,不同外源激素对植物插穗不定根形成过程中不同指标的影响差异有主次之分。

为了进一步明确萘乙酸、吲哚丁酸、2,4-d和复硝酚钠对油茶插穗一级不定根形成过程中不同指标的影响,本发明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结果表明(表1),供试的四种生长激素对综合指标、愈伤组织产生面积和生根率的影响情况相似,萘乙酸对这些指标的影响最大,影响较小的是2,4-d;萘乙酸混合生根率影响最大,但2,4-d对混合生根率的作用也不小,排序第二,影响最小的为吲哚丁酸。这与尚秀华等(2017)人、邓文韬等(2011),以及刘式超等(2016)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吲哚丁酸在扦插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此外,吲哚丁酸和复硝酚钠对一级根数量的影响相似,r值相近,分别为2.80和2.67。在愈伤组织产生率方面,复硝酚钠的影响是最小的。2,4-d在生根率的r值仅为0.40,影响极小可忽略。与上述情况不同,吲哚丁酸对成活率的影响最大,萘乙酸的影响可以忽视。

综上所述,萘乙酸、吲哚丁酸、2,4-d和复硝酚钠在油茶插穗一级不定根形成过程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复硝酚钠的作用。这是诸多学者所忽视的。目前所报道的植物扦插试验中,大部分仅应用萘乙酸和吲哚丁酸,2,4-d和复硝酚钠应用的较少。仅在李进华等(2016)在红花羊蹄甲(bauhiniablakeana)扦插中应用了复硝酚钠,结果表明,复硝酚钠单独使用对插条生根作用明显,复硝酚钠和萘乙酸复合配方能显著提高红花羊蹄甲插条的生根效果。

表1不同外源激素对油茶生根指标影响的极差r值

注:a:萘乙酸;b:吲哚丁酸;c:2,4-d;d:复硝酚钠

一直以来,国内大部分学者对油茶的扦插研究结果均是愈伤组织生根(李玉文等,2011;韦利华,2017;庄朱辉,2003)。王瑞等(2013)的研究结果也表明,油茶的生根类型为愈伤组织生根。仅在杨家鸿等(2012)的研究中提及油茶可从皮层生根,但他们用的是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最高仅获得6.67%的皮层生根率。同时从皮层组织和愈伤组织生根,易获得发达的根系,可提高油茶苗造林的抗逆性和成活率,并促进油茶幼林期的快速生长。本试验通过不同外源激素配比处理,首次可获得高达93.33%的混合生根率,并表明油茶插穗生根属于混合生根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前人在研究油茶扦插技术时大部分是单独使用某种激素,或仅萘乙酸、吲哚丁酸、吲哚乙酸,以及abt生根粉的混合使用,仅获得愈伤组织生根。本发明中首次使用2,4-d和复硝酚钠,并与萘乙酸、吲哚丁酸配比混合使用,这可能是能获得高比例混合生根率的原因。关于同时促进皮层和愈伤组织生根的机理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