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植物源农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2811发布日期:2018-11-24 10:37阅读:5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病虫害防治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植物源农药制剂。

背景技术

化学合成农药在我国长期使用,不仅影响到我国农产品、中草药、烟叶、瓜果和茶叶的出口,也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进而使人类所必需的农副产品、肉、蛋和奶制品等产生相应的毒害性,严重危害到全民的身体健康。因此,禁止高毒农药的使用,降低化学合成农药使用量,开发、推广和使用无公害、环保的天然生物农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年来,由于单一用药和不合理用药,已经导致许多病害产生了抗药性,如作物蔬菜的灰霉病等,已经成为化学防治的一大难题。同时,频繁用药又造成农民用药成本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唇形科牛至属植物——牛至(origznumvul-garel)的全草,又名止痢草、野荆芥等,具有清热、化湿、祛暑、解表、理气以及极强的杀菌、抑菌作用,属于《本草纲目》中收录的传统中药,也属于国家规定的药食两用植物。从牛至中提取的挥发油类香芹酚是一种极具广谱抗菌作用的纯正中药药物。美国fda通常将植物精油作为“一般认为安全的物质”(generallyrecognizedassafe,gras)来使用,其中就包括香芹酚。由于植物精油具有良好的抑菌及抗氧化活性,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关注。

香芹酚,英文名称为:carvacrol,是植物牛至的提取物,是一种有麝香草酚气味的无色油状液体。2000年以来本发明人团队就对牛至精油在农业应用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发现以香芹酚为主的牛至精油在防治番茄灰霉孢、葡萄灰霉孢方面药效显著,且复合成分较单一的香芹酚效果更加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植物源农药制剂,该农药制剂具有高效防治病原菌、促进农作物生长、施用后农产品无残留等特点。

为此,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植物源农药制剂,是将香芹酚和唇形科中药材的提取物按照1:1-10的重量比混配,按农药常规工艺和辅助剂配制而成的各种农药制剂。

进一步地,所述香芹酚和唇形科中药材提取物的重量比优选为1:4-6。

进一步地,所述唇形科中药材是指黄芩、荆芥、藿香、丹参、薄荷、紫苏、香薷、石荠苎、夏枯草、筋骨草、耳挖草、活血丹、牛至、广霍香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所述唇形科中药材是指黄芩、荆芥、藿香、丹参、薄荷、紫苏、香薷、石荠苎、夏枯草、筋骨草、耳挖草、活血丹、牛至、广霍香中3-5种药材的组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唇形科中药材提取物是将原料药材经离子浸渍、超声波震荡萃取、真空低温浓缩后得到的药物浸膏。

进一步地,所述农药制剂包括可溶液剂、粉剂、颗粒剂、片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和乳剂。

进一步地,所述农药制剂优选为可溶液剂。

进一步地,所述的香芹酚在农药制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10%,唇形科中药材提取物在农药制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5-50%。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剂包括溶剂、乳化剂、稳定剂、消泡剂、增稠剂或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和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

一种上述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植物源农药制剂的使用方法,是将所述农药制剂稀释300-800倍,在农作物灰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间隔6-8天喷雾1次,总共施用2-3次,以进行灰霉病的预防或治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技术效果:

(1)产品来源于唇形科植物,经提取精炼,利用其有效成分复配而成,具有高效的抗菌杀菌作用,且安全环保,克服了以往化学农药成分单一,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的缺点。田间药效试验表明,以化学农药嘧霉胺作对照,本发明农药制剂对番茄、葡萄、辣椒和黄瓜的灰霉病防治均达到化学农药的水平,效率在85%以上;

(2)本发明农药制剂中含有植物本身的甾醇类、齐墩果酸类、高级脂肪酸、各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植物生长的必需成分,在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同时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抗病能力的作用。同时在对蔬菜的使用过程中,发现该药的使用可以显著地提高产量,达到5-15%的增产;

(3)本发明农药制剂所用药用植物属于卫生部规定的药食两用植物,对人体无毒,环保无残留,是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化学农药的理想替代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

实施例1

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植物源农药制剂,由如下工艺步骤制备而得:

(1)香芹酚的提取

将牛至草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牛至挥发油,之后对此挥发油进行碱溶、分液得到水相碱溶液,酸化此碱溶液后利用乙酸乙酯萃取得到萃取液,最后通过常压蒸馏除去有机溶剂,剩余油状物即为香芹酚;

(2)中药材组合物提取物的制备

以唇形科中药材黄芩、荆芥、紫苏、石荠苎、筋骨草等量配伍作为原料,经离子浸渍、超声波震荡萃取、真空低温浓缩工艺得到药物浸膏;

(3)产品制备

按量称取香芹酚5%,中药材组合物提取物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5%(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分散剂)、吐温80(乳化剂)3%,硅酸盐1%(消泡剂),甘油(防冻剂)0.5%,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将上述配方按比例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混合均匀后经研磨和高速剪切即制得10%的香芹酚和中药材提取物可溶液剂。

使用方法:将所述农药制剂稀释300-800倍,在农作物灰霉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每间隔6-8天喷雾1次,总共施用2-3次。

实施例2

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植物源农药制剂,由如下工艺步骤制备而得:

(1)香芹酚的提取

同实施例1;

(2)中药材组合物提取物的制备

以唇形科中药材荆芥、藿香、香薷、夏枯草、牛至等量配伍作为原料,经离子浸渍、超声波震荡萃取、真空低温浓缩工艺得到药物浸膏;

(3)产品制备

按量称取香芹酚5%,中药组合物提取物10%,脂肪酸聚氧乙烯酯5%(乳化剂)、聚丙烯酸钠2%(分散剂)、十二烷基苯磺酸(乳化剂)4%、硅油0.1%(消泡剂)、聚乙烯醇(溶剂)1%、苯基酚聚氧乙基醚(分散剂)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均匀后经研磨和高速剪切制得15%香芹酚和中药组合提取物可溶液剂。

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用于防治农作物灰霉病的植物源农药制剂,由如下工艺步骤制备而得:

(1)香芹酚的提取

同实施例1;

(2)中药材组合物提取物的制备

以唇形科中药材薄荷、紫苏、石荠苎、耳挖草、活血丹等量配伍作为原料,经离子浸渍、超声波震荡萃取、真空低温浓缩工艺得到药物浸膏;

(3)产品制备

按量称取香芹酚3%、中药组合物提取物15%、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4%、无患子粉(乳化剂)5%、硅酮类化合物(活性剂)0.1%、黄原酸胶(活性剂)0.2%、乙二醇(增稠剂)2%、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均匀后经研磨和高速剪切制得18%香芹酚和中药组合提取物可溶液剂。

实施例4

(1)香芹酚的提取

同实施例1;

(2)中药材组合物提取物的制备

以唇形科中药材黄芩、丹参、夏枯草、牛至、广霍香等量配伍作为原料,经离子浸渍、超声波震荡萃取、真空低温浓缩工艺得到药物浸膏;

(3)产品制备

按量称取香芹酚2%、中药组合物提取物16%、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4%、无患子粉(乳化剂)5%、硅酮类化合物(活性剂)0.1%、黄原酸胶(活性剂)0.2%、乙二醇(增稠剂)2%、烷基苯磺酸钙(乳化剂)2%,去离子水加至100%,混合均匀后经研磨和高速剪切制得18%香芹酚和中药组合物提取物可溶液剂。

(一)产品的室内毒理学测定实例

为了明确香芹酚和唇形科中药提取物组合对农作物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课题组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于2011年12月份进行了本发明农药制剂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室内活性测定试验。在预备试验的基础上,按实施例1的配方,将配制好的试验制剂按浓度由高到低依次稀释成:2000μg/g、1000μg/g、500μg/g、250μg/g、125μg/g;将配置好的嘧霉胺母液由高到低依次稀释成:1000μg/g、500μg/g、250μg/g、125μg/g、62.5μg/g备用,作为对比。实验结果如下:

1.以药剂浓度的对数值(x)为自变量,以相对抑制率的机率值(y)为因变量,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出各原药的毒力回归方程和ec50及r值,结果见表1。

表1香芹酚和唇形科中药提取物组合对番茄灰霉病菌室内活性测定试验结果

2.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香芹酚和中药提取物组合对番茄灰霉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为29.11μg/g,毒力回归方程为y=2.8673+1.4567x,相关系数为r=0.9929;对照药剂98%嘧霉胺原药对番茄灰霉病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ec50为10.42μg/g,毒力回归方程为y=4.0103+0.9725x,相关系数为r=0.9910。

(二)大田试验实例

为了验证香芹酚和中药提取物组合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有效剂量及对番茄的安全性,为该产品的登记和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课题组委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于2011年12月份进行了该药剂防治番茄灰霉病田间药效试验。实验设计如表2。

表2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结果与分析如下:

表3香芹酚和中药提取物组合防治番茄灰霉病试验结果

1.香芹酚和中药提取物组合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见表3)。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农药制剂对番茄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效,其156.0毫升/公顷、209.1毫升/公顷、312.0毫升/公顷处理在末次药后7天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75.64%、79.13%和85.18%;对照药剂400克/升嘧霉胺悬浮剂375毫升/公顷处理在末次药后7天时防治效果为86.50%。

2.对各处理小区防效采用dmrt生物学统计数据法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见表3):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重复间差异不显著。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表明:在0.05和0.01水平上差异显著性一致。试验药剂香芹酚和中药提取物组合312.0毫升/公顷与对照药剂400克/升嘧霉胺悬浮剂375.0毫升/公顷处理间差异性不显著,但二者与其他组处理间差异性均达到显著水平;试验药剂209.1毫升/公顷处理和156.0毫升/公顷处理均与其它处理间差异性达显著水平。

3.经田间观察,供试药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番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使用安全。

综上所述,香芹酚和中药提取物组合对番茄灰霉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156.0毫升/公顷~312.0毫升/公顷处理防治效果达75%~85%左右,而且对番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建议对其进行大面积示范推广,推荐用量为有效成分160毫升/公顷~310毫升/公顷(制剂量:100~200毫升/亩),间隔7天喷一次,连喷3次为宜,同时,应与其它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品种交替使用,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将香芹酚和中药组合提取物合理混配来防治农作物灰霉病,防治效果显著,并且能够提高作物产量,环保无残留,是现代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中化学农药的理想替代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