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荔浦芋的防虫抗病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01372发布日期:2019-01-05 08:44阅读:10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荔浦芋的防虫抗病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荔浦芋属天南星科,又叫魁芋、槟榔芋,原为野生芋,是经过野生芋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而形成的一个优良品种,在荔浦县进行人工栽培已有400年的历史,据记载当年系福建人将芋头带入荔浦县,首先栽于县城城西关帝庙一带,并向周边辐射种植,在荔浦县特殊的地理和自然条件下,受环境小气候的影响,逐渐形成集色、香、味于一体的地方名特优产品,品质远胜于其它地方所产芋头,很早在周边县对荔浦所产槟榔芋就有了“荔浦芋”一词的称谓,清朝康熙年间就被列为广西首选贡品,于每年岁末向朝廷进贡。由于荔浦芋淀粉含量高,且具有特殊芳香味,利用荔浦芋的香、酥、粉、粘、甜、可口,可加工成香芋粉和数十种食品,也可把芋去皮,漂烫、包装、速冻之后出口,市场前景非常广阔,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目前,荔浦芋主要种植集中于桂林荔浦县。现有方法栽培荔浦芋时,起垄低,同期灌水,块茎容易得病毒,并且水肥情况不合理,导致芋苗生长缓慢,根系生长差,黄叶死苗多;致使荔浦芋有时候产量受损情况严重。荔浦芋由于种植方法的不合理,容易产生枯萎病、灰斑病、污斑病等,当遇到病时,通常采用农药进行处理,从而使得荔浦芋残留农药,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农药的过量食用会导致土壤到污染,引起河川、湖泊、内海的富营养化。因此,研究荔浦芋头的种植方法,对于提高荔浦芋头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荔浦芋的防虫抗病种植方法,以有效增加荔浦芋的防虫抗病能力,并且能够增加荔浦芋的产量。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低成本高效提取剑麻皂素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一种荔浦芋的防虫抗病种植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浸种:将芋种浸泡在浓度为500-600ppm的硫酸链霉菌溶液50-60min,捞起沥干后,将芋种浸泡在浓度为4-8%的氯化钠溶液中30-50min,捞起沥干后冷冻干燥30-40min后,将芋种浸泡在抗病溶液中2-3h,捞起沥干;

2)催芽:取步骤1)的芋种,摊晒3-4天后密排于室内,上盖8-10厘米厚的湿沙催芽,室温保持在20-25℃,待芋种芽苗长至于3-5cm时即可栽植;

3)起垄:将播种地块整平耙细;垄底宽40-50cm,垄顶宽35-45cm,高20-30cm;垄间距50-60cm,中间开沟宽30-40cm、深20-25cm;大行距50-55cm,小行距30-35cm;

4)铺肥:在种植垄内铺设8-12cm营养土,所述营养土由下述重量份原料组成:腐叶土20-25份、木屑8-12份、粪便有机肥30-50份、尿素1-2份、生石灰1.4-1.8份、磷酸二氢钙0.3-0.5份、硫酸亚铁0.1-0.2份、硫酸锰0.1-0.2份、氯化钾0.1-0.2份,粘合剂1.5-2份;

5)管理:荔浦芋出苗前不浇水,中后期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出苗后60-80天内,结合浇水在植株旁边打孔进行追肥3-4次,在采摘前20-30天停止施肥及浇水。

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芋种浸泡在氯化钠溶液时,对芋种进行搅拌。

进一步地,步骤1)中,硫酸链霉菌溶液与芋种的重量比为2.5-4:1;所述氯化钠溶液与芋种的重量比为2.5-4:1;所述抗病溶液与芋种的重量比为3.5-5:1。

进一步地,所述抗病溶液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成:板蓝根15-18份、黄连10-16份、鱼腥草6-8份、蒲公英10-14份、凤仙花3-6份、丁香酸2-4份、大黄1-3份、大蒜0.5-1.5份、水200-250份。

进一步地,所述抗病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1:按比例称取板蓝根、黄连、鱼腥草、蒲公英、凤仙花、丁香酸、大黄、大蒜并通过粉碎机粉碎,将上述原料添加上等比例的水中,浸泡30-40min;

a2:将步骤a1制得的材料熬制60-80min,制得所述抗病溶液。

进一步地,在步骤1)中,芋种浸泡在抗病溶液中的温度保持在50-55℃。

进一步地,在芋种发棵期,对栽植土地进行1-2次培土,每次培土的厚度为3-5cm。

进一步地,在步骤5)中,追肥肥料由下述重量份原料组成:粪尿20-25份,过磷酸钙2-3份,钾肥5-8份,水600-800份;每亩栽植土地使用300-500kg的所述追肥肥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硫酸链霉菌对结核杆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通过硫酸链霉菌对芋种进行浸泡,能够有效杀灭结核杆菌,然后通过氯化钠溶液对芋种进行清洗,在杀菌的同时又能够将硫酸链霉菌去除,避免硫酸链霉菌对食用者产生不良影响。

2.芋种通过板蓝根、黄连、鱼腥草、蒲公英、凤仙花、丁香酸、大黄、大蒜进行浸泡,能够有效增强芋种的防虫抗病能力,在上述中药浸泡后,部分中药会残留在芋种上,从而能够使芋种在栽种时提高防虫抗病能力,避免被各种细菌病毒的入侵,而且中药对芋种及土壤的影响远远小于农药的影响。

3.建立合适的种植垄,荔浦芋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营养,提高荔浦芋的防虫抗病能力,并且能够提高荔浦芋的生长速度;为种植垄铺肥,能够补充土壤的营养,为荔浦芋的发芽期及幼苗期提高足够的营养,增加荔浦芋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本发明中所采用的腐叶土、木屑、粪便有机肥、尿素、生石灰、磷酸二氢钙、硫酸亚铁、硫酸锰、氯化钾能够为荔浦芋提供磷肥、氮肥、钙、铁、猛钾等营养物质。

4.在芋种发棵期进行培土的目的在于抑制子芋、孙芋的顶芽萌发及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使芋头充分膨大和发生大量不定根,增加抗旱能力。

5.在芋种出苗后合适对其进行追肥能够,能够促进芋种的开花和结薯,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减少了荔浦芋的生长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

下面对抗病溶液所采用的部分中药药性进行分析:

板蓝根:味苦、寒。板蓝根含有吲哚苷、靛红、芥子苷、水苏糖、靛苷等化学成分,对枯草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志贺氏杆菌、弗氏杆菌、肠炎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对钩端螺旋体杀灭的作用。

黄连:黄连抗菌谱广,体外对多种革兰阳性及阴性菌均具抑菌作用,其中对金葡菌、霍乱弧菌。脑膜炎球菌、志贺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低浓度时抑菌,高浓度时杀菌。

鱼腥草:味辛,微温,具有抗菌、抗病毒的作用,是天然的抗生素。

蒲公英:味甘,平,无毒,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浓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灭杀作用。

凤仙花:仙花提取物中具有同时拮抗组胺h1受体和paf受体成分,具有抗炎和抗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其中抗菌效果明显。

大黄:大黄具有抗菌作用,且抗菌谱广、作用强,有效成份主要为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其抗菌机理是对细菌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的阻碍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荔浦芋的防虫抗病种植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浸种:将芋种浸泡在浓度为500ppm的硫酸链霉菌溶液50min,硫酸链霉菌溶液与芋种的重量比为2.5:1;捞起沥干后,将芋种浸泡在浓度为4%的氯化钠溶液中30min,芋种浸泡在氯化钠溶液时,对芋种进行搅拌,所述氯化钠溶液与芋种的重量比为2.5:1;捞起沥干后冷冻干燥30min后,将芋种浸泡在抗病溶液中2h,所述抗病溶液与芋种的重量比为3.5:1,芋种浸泡在抗病溶液中的温度保持在50℃,捞起沥干。

所述抗病溶液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成:板蓝根18份、黄连10份、鱼腥草6份、蒲公英10份、凤仙花3份、丁香酸2份、大黄1份、大蒜0.5份、水200份。

所述抗病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1:按比例称取板蓝根、黄连、鱼腥草、蒲公英、凤仙花、丁香酸、大黄、大蒜并通过粉碎机粉碎,将上述原料添加上等比例的水中,浸泡30min;

a2:将步骤a1制得的材料熬制60min,制得所述抗病溶液。

2)催芽:取步骤1)的芋种,摊晒3-4天后密排于室内,上盖8厘米厚的湿沙催芽,室温保持在20℃。待芋种芽苗长至于3cm时即可栽植。

3)起垄:将播种地块整平耙细;垄底宽40cm,垄顶宽35cm,高20cm;垄间距50cm,中间开沟宽30cm、深20cm;大行距50cm,小行距30cm。

4)铺肥:在种植垄内铺设8cm营养土,所述营养土由下述重量份原料组成:腐叶土20份、木屑8份、粪便有机肥30份、尿素1份、生石灰1.4份、磷酸二氢钙0.35份、硫酸亚铁0.1份、硫酸锰0.1份、氯化钾0.1份、粘合剂1.5份。

5)管理:荔浦芋出苗前不浇水,中后期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出苗后60天内,结合浇水在植株旁边打孔进行追肥3次,在采摘前20天停止施肥及浇水。

追肥肥料由下述重量份原料组成:粪尿20份,过磷酸钙2份,钾肥5份,水600份;每亩栽植土地使用3000kg的所述追肥肥料。

在芋种发棵期,对栽植土地进行1次培土,每次培土的厚度为3cm。

实施例2

1)浸种:将芋种浸泡在浓度为600ppm的硫酸链霉菌溶液60min,硫酸链霉菌溶液与芋种的重量比为4:1;捞起沥干后,将芋种浸泡在浓度为8%的氯化钠溶液中50min,芋种浸泡在氯化钠溶液时,对芋种进行搅拌,所述氯化钠溶液与芋种的重量比为4:1;捞起沥干后冷冻干燥40min后,将芋种浸泡在抗病溶液中3h,所述抗病溶液与芋种的重量比为5:1,芋种浸泡在抗病溶液中的温度保持在55℃,捞起沥干。

所述抗病溶液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成:板蓝根18份、黄连16份、鱼腥草8份、蒲公英14份、凤仙花6份、丁香酸4份、大黄3份、大蒜1.5份、水250份。

所述抗病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1:按比例称取板蓝根、黄连、鱼腥草、蒲公英、凤仙花、丁香酸、大黄、大蒜并通过粉碎机粉碎,将上述原料添加上等比例的水中,浸泡40min;

a2:将步骤a1制得的材料熬制80min,制得所述抗病溶液。

2)催芽:取步骤1)的芋种,摊晒4天后密排于室内,上盖10厘米厚的湿沙催芽,室温保持在25℃。待芋种芽苗长至于5cm时即可栽植。

3)起垄:将播种地块整平耙细;垄底宽50cm,垄顶宽45cm,高30cm;垄间距60cm,中间开沟宽40cm、深25cm;大行距55cm,小行距35cm。

4)铺肥:在种植垄内铺设12cm营养土,所述营养土由下述重量份原料组成:腐叶土25份、木屑12份、粪便有机肥50份、尿素2份、生石灰1.8份、磷酸二氢钙0.5份、硫酸亚铁0.2份、硫酸锰0.2份、氯化钾0.2份、粘合剂2份。

5)管理:荔浦芋出苗前不浇水,中后期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出苗后80天内,结合浇水在植株旁边打孔进行追肥4次,在采摘前30天停止施肥及浇水。

追肥肥料由下述重量份原料组成:粪尿25份,过磷酸钙3份,钾肥8份,水800份;每亩栽植土地使用500kg的所述追肥肥料。

在芋种发棵期,对栽植土地进行2次培土,每次培土的厚度为5cm。

实施例3

1)浸种:将芋种浸泡在浓度为550ppm的硫酸链霉菌溶液55min,硫酸链霉菌溶液与芋种的重量比为3.8:1;捞起沥干后,将芋种浸泡在浓度为6%的氯化钠溶液中45min,芋种浸泡在氯化钠溶液时,对芋种进行搅拌,所述氯化钠溶液与芋种的重量比为3.8:1;捞起沥干后冷冻干燥35min后,将芋种浸泡在抗病溶液中2.5h,所述抗病溶液与芋种的重量比为4.2:1,芋种浸泡在抗病溶液中的温度保持在50-55℃,捞起沥干。

所述抗病溶液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成:板蓝根16份、黄连14份、鱼腥草5份、蒲公英12份、凤仙花4份、丁香酸3份、大黄2份、大蒜0.9份、水230份。

所述抗病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a1:按比例称取板蓝根、黄连、鱼腥草、蒲公英、凤仙花、丁香酸、大黄、大蒜并通过粉碎机粉碎,将上述原料添加上等比例的水中,浸泡35min;

a2:将步骤a1制得的材料熬制70min,制得所述抗病溶液。

2)催芽:取步骤1)的芋种,摊晒3天后密排于室内,上盖9厘米厚的湿沙催芽,室温保持在23℃。待芋种芽苗长至于4cm时即可栽植。

3)起垄:将播种地块整平耙细;垄底宽45cm,垄顶宽40cm,高25cm;垄间距55cm,中间开沟宽35cm、深22cm;大行距53cm,小行距32cm。

4)铺肥:在种植垄内铺设10cm营养土,所述营养土由下述重量份原料组成:腐叶土23份、木屑10份、粪便有机肥40份、尿素1.5份、生石灰1.6份、磷酸二氢钙0.4份、硫酸亚铁0.15份、硫酸锰0.15份、氯化钾0.15份、粘合剂1.8份。

5)管理:荔浦芋出苗前不浇水,中后期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水;出苗后70天内,结合浇水在植株旁边打孔进行追肥3次,在采摘前25天停止施肥及浇水。

追肥肥料由下述重量份原料组成:粪尿22份,过磷酸钙2.5份,钾肥6份,水700份;每亩栽植土地使用450kg的所述追肥肥料。

在芋种发棵期,对栽植土地进行2次培土,每次培土的厚度为4cm。

对比例1

选用传统荔浦芋种植方法。

对比例2

取消实施例3中步骤1)的操作,其他与种植方法与实施例3相同。

对比例3

取消实施例3中步骤4)的操作,其他与种植方法与实施例3相同。

对比例4

采用常规浸泡液对芋种进行浸泡,其他与种植方法与实施例3相同。

为了验证本发明的有效性,选择四块一亩土壤类型、环境及养分相似的土地,并分别采用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2及对比例3的方法种植荔浦芋,所选用芋种的大小及重量相似。分别记录每组荔浦芋成活率、产量、枯萎病患病率、灰斑病患病率、污斑病患病率,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从表1中可知,采用本发明种植的荔浦芋与对比例1、对比例2、对比例3及对比例4相比,采用实施例3方法种植的荔浦芋成活率、产量、枯萎病患病率、灰斑病患病率及污斑病患病率均优于对比例1、对比例2及对比例3,证明本发明的种植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荔浦芋的产量、成活率及患病数量。

对比例2中的芋种没有进行种子浸泡,从表1可见,采用实施例3方法种植的荔浦芋成活率、产量、枯萎病患病率、灰斑病患病率及污斑病患病率均优于采用对比例2,尤其在患病数量上,对比例2中的患病情况相对于实施例3较多,证明本发明种子浸泡的方法能够有效对荔浦芋进行防虫抗病。

对比例3中的芋种没有进行铺肥,从表1可见,采用实施例3方法种植的荔浦芋成活率、产量、枯萎病患病率、灰斑病患病率及污斑病患病率均优于采用对比例3,尤其在成活率及产量上,对比例3中的成活率及产量均低于实施例3,证明本发明种子浸泡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荔浦芋的产量及成活率。

对比例4采用常规方法浸泡芋种,从表1可见,采用实施例3方法种植的荔浦芋成活率、产量、枯萎病患病率、灰斑病患病率及污斑病患病率均优于采用对比例2,尤其在患病数量上,对比例4中的患病情况相对于实施例3较多,证明本发明种子浸泡的方法相对于常规浸泡方法能够有效对荔浦芋进行防虫抗病。

综上,本发明的一种荔浦芋的防虫抗病种植方法,能够有效增加荔浦芋的防虫抗病能力,并且能够增加荔浦芋的产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