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鳜鱼诱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69964发布日期:2018-11-16 23:25阅读:47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鳜鱼诱捕器具。更具体地说是一种便携式鳜鱼诱捕器。

背景技术

鳜鱼(sinipercachuatsi),俗称鳜花鱼、桂鱼、鯚鱼,属鲈形目,鮨科,鳜亚科,鳜属。体较高而侧扁,背部隆起,口大,下颌明显长于上颌。头部具鳞,鳞细小,侧线沿背弧向上弯曲。体黄绿色,腹部灰白色,体侧具有不规则的暗棕色斑点及斑块,自吻端穿过眼眶至背鳍前下方有一条狭长的黑色带纹。鳜鱼一般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尤以水草茂盛的湖泊中数量最多,其广泛分布于江湖流域、中国东部平原的江河湖泊,产量高,肉洁白、细嫩而鲜美,富含蛋白质,食用可补五脏,益脾胃,充气血,疗虚损等。

鳜鱼一般栖息于静水或缓流的水体中,尤以水草茂盛的湖泊中数量最多。冬季不大活动,常在深水处越冬,一般不完全停止摄食。春季天气转暖时,则游到沿岸浅水区觅食;此时的雌雄白天都有侧卧在湖底下陷处的卧穴习性,夜间在水草丛中活动、觅食。主要以其它鱼类为食,1~2月摄食较差,6~7月最为旺盛,生殖期采食强度稍下降。常见鳜鱼有2种,翘嘴鳜和大眼鳜。

鳜鱼是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其肉质鲜美,又无肌间刺,老少皆宜,市场需要大,同时容易饲养,养殖效益高,但鳜鱼的捕捞困难,限制了鳜鱼的养殖,也增加了养殖成本。

目前,鳜鱼的捕捞方法很多,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捕捞方法捕捞养殖鳜鱼,但很难达到良好的捕捞效果。同时,大水面养殖鳜鱼,最大问题是捕捞困难,单靠网捕很难取得满意的结果。现在主要有四种捕捞鳜鱼的方法。

1.网捕撅鱼,不论是拉网捕捞,还是敷网捕捞、张网捕捞,均存在劳动强度大,需要劳动力多,费用高等问题,且鳜鱼为底栖鱼类,喜穴居,用网捕捞难度大。

2.箔荃渔具捕捞鳜鱼,有花篮捕捞,迷魂阵捕捞。花篮一般用竹子或树枝编成,存在浸水容易腐烂,抗挤压能力弱。迷魂阵捕捞,需要专业的人进行。

3.钓捕鳜鱼,存在劳动效率低,不能满足大批量集中上市要求。

4.干塘捕鳜鱼如需彻底捕尽养殖池塘中的鳜鱼,必须将池水排干,采用抄网捕捉,方法是先将池水放浅,采用抄网捕捉,待水放干后,再用抄网捕捉,直至捕尽为止。下塘捕捉的鳜鱼,应尽快放人清水中暂养,否则,鳜鱼鳃中粘满污泥,会很快缺氧死亡,造成经济损失。

从上述的几种捕捞方法看,均存在缺点,难以推广应用。也正因鳜鱼的捕捞困难,也限制了鳜鱼的养殖和渔民收入的提高。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一中简便易用的捕捞工具和方法。

在专利检索中,见有一种鳜鱼生态养殖方法(申请号:201410309039.1),外围网箱养殖鳜鱼的方法(申请号:201610536278.x),在文献检索中,也查有鳜鱼的捕捞技术,但仅见上述的几种方法,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鳜鱼的捕捞难题,生产上需要简单易行,方便便携的捕捞工具和渔法。文献中和现实中,未见有一种简便高效的鳜鱼捕捞工具。但其他的鱼类,如海参较多,海洋的鱼类和软体动物的捕捞方式,并不一定适合硬骨鱼类—鳜鱼。

本发明的便携式鳜鱼诱捕器,结构单一,取材容易,可以用塑料管也可用废弃的塑料管做,制作加工简单,成本低廉,同时操作容易,推广普及容易,可在池塘、湖泊和水库等水域中应用,极大地提高了鳜鱼采捕效率,减少鳜鱼的捕捞强度,促进了鳜鱼可持续发展,也提高渔民的经济收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鳜鱼捕捞困难,发明了一种鳜鱼诱捕器。该鳜鱼诱捕器在不拉网,不抽水或排水的情况下,一人就可简单操作,进行鳜鱼采捕。该鳜鱼诱捕器也可在自然水域,如湖泊、河道中进行鳜鱼采捕,实现了鳜鱼高效采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携式鳜鱼诱捕器,包括塑料圆管、网兜、绳子、浮球。该鳜鱼诱捕器是由中空的塑料管或圆桶制作而成,器体由塑料管道改组而成,器体为不透明的,也可为白色,以颜色深的为佳,塑料管或圆桶的两端均开口,一端敞开,一端用网兜封上,在塑料管或圆桶的侧面,靠近敞口处打一小孔,便于系绳子。绳子的一端可以是浮球,也可以不用,根据水域的具体情况进行。

多个便携式鳜鱼诱捕器,可以并联着通过绳子系在一起,再通过一个共同的绳子和一个浮球相连,形成一个诱捕阵列。

本发明的优点及其效果是。

1.本发明比较生态地诱捕鳜鱼:首先,利用鳜鱼喜欢选择洞穴栖息的习性,选择合适的圆管大小,可以捕捞出符合商品规格的鳜鱼,幼小或小规格的鳜鱼能进入,但在起捕时,因其能转身,便可从该诱捕器中溜走,而符合商品规格的鳜鱼,其身上有比较硬的背鳍,同时个体大,出来无法转身,只能接受捕捞了。本便携式鳜鱼诱捕器,管子的直径和长度均有一定的要求,起到了非常好的起捕符合市场规格鳜鱼的作用。标准的鳜鱼,市场价高,小或太大的鳜鱼,经济效益低。其次,诱捕器在诱捕时,无需诱食剂,既可节省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又不污染水体,比较环保生态。

2.本新型的鳜鱼诱捕器,无需电,也不需要能源,简单轻便,携带容易。

3.本发明鳜鱼诱捕器,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操作简单,成本低廉。

4.采用本发明,人可以在岸边投放和操作接收,无需下水,操作轻松,劳动强度低,诱捕效果好。

5.采用本发明,多个独立的诱捕器可以通过绳子进行并联组装成诱捕器陈列,陈列规模可根据天气情况,浮球大小等具体情况进行调整。投放前,可以分别将单个独立的诱捕器下水,最后将单个的诱捕器绳子系在一起,和浮球相连,使回收鳜鱼具有很好的便捷性。

6.本发明设计简单,材料取材容易,制作也简单,可以商品化批量制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面结构横切图。

图4为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纵切图。

图5为本发明的诱捕器阵列图。

图中:1为管子,2为管壁,3为孔洞,4为绳子,5为浮球,6为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管子1、管壁2、孔洞3、绳子4、浮球5、滤网6,其中圆管或圆桶直径11.0—14.0厘米,长度:27.0—38.0厘米,此大小规格适合起捕500克大小的标准鳜鱼,小于300克的鳜鱼,可以进入诱捕器,但在起捕时受到惊动,会转身逃走;体重大于600克的鳜鱼,因体高的限制,无法进入该诱捕器。

此便携式诱捕器材质可以是pp(聚丙烯)或pe(聚乙烯)或其他塑胶,颜色以深色为佳。

绳子通过孔洞和管子相连,绳子可根据具体情况,可长可短,绳子另一端,可以连接浮球,也可不和浮球相连。

滤网采用聚氯乙烯网线,通过管子或圆桶边的孔洞相连,将管子或圆桶的一端封口,形成一个网兜,也可以用网目直径1厘米的尼龙网做一个网兜封口,防止鱼从此处逃走,同时还可以便于水的通过,减少水的阻力,使取捕鳜鱼拖动绳子时,轻便,省力。

绳子的一端和管子或圆桶相连,一端还可以和多个所述的便携式鳜鱼诱捕器相连,并联连接成鳜鱼诱捕器群,便于提高鳜鱼诱捕效率和扩大诱捕设施的规模。

本发明可采用单个的便携式鳜鱼诱捕器,充分利用鳜鱼喜穴居的习性,圆管或圆桶的颜色以深色为佳,也是便于鳜鱼进入。在起捕时,鳜鱼受到惊动,会做出反应,这时它的背鳍伸展,同时背鳍中有硬刺,使鳜鱼身体和圆管或圆桶紧紧的掐紧,无法动身也无法转身,只能逆着拖动方面向网兜靠近,不能从开口处逃走。起捕到岸上后,放置几分种,让鳜鱼适应新环境后,背鳍恢复自然状态,就可从圆管或圆桶中倒出。

本发明的具体投放与实施步骤如下。

本发明可在沙质底、泥底或小块石头底等水域投放,投放不受水域底质限制,投放区域可以在水域岸边,也可离岸稍远的地方投放,投放可以单独一个个的投放便携式鳜鱼诱捕器,也可以将若干个便携式鳜鱼诱捕器并联连。因管子或圆桶有重量,可以自行沉于水底,有时为了快速沉底,可在诱捕器中放一块坠石。便携式鳜鱼诱捕器,平行布置,间隔6米左右,投放2小时左右,便可回收诱捕器,从一端牵拉绳子或浮球至岸上,便可收集鳜鱼了。

实施例1。

在池塘或近岸湖泊区域进行。2015年4月在烟台福山福清水产养殖场的一口池塘中,在沿岸投放16个诱捕器,起捕采用单线投水方式,投放至池塘的沿岸区域,不用船,顺水投放入水中沉入池底。诱捕器间隔6米投放。投放1天后收诱捕器时,从浮球的一端牵引提取绳子将诱捕器收到岸上,倒出鳜鱼。诱捕结果:16个诱捕器,有12个诱捕器中有鳜鱼,2个诱捕器中存在2尾鳜鱼,起捕14尾鳜鱼,效果好。

实施例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在近岸底播养殖区域能够方便高效的进行诱捕,成本低,操作简单,维护简单,是一种非常好的鳜鱼捕获工具。

实施例2。

水库一般水深,控制一定量的凶猛性鱼类有利于水域的生态平衡。但凶猛性鱼类过多,如鳜鱼较多,需考虑人为捕捞或其他的方法进行清除。如山东烟台的门楼水库,因该水库常年作为市民的饮用水源地,未曾干库见底,水库中的凶猛性鱼类,如鳜鱼较多,难住了水库管理人员。水库管理人员找到我们后,2016年10月,在晴朗风小的下午,采用本专利装置,采用5个诱捕器相连,再用尼龙线与塑料浮球相连,用小船放置在库叉等水面中,等2小时后拉起,一般5个诱捕器中有3-4个有鳜鱼,偶尔每个均有,也有时一个诱捕器中有2尾,经过15天的连续诱捕,鳜鱼起捕量大,达到控制凶猛性鱼类的目的,也未影响水源地的水质,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明显。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