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度盐碱地直杆乌桕苗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188865发布日期:2018-12-08 05:29阅读:69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度盐碱地直杆乌桕苗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木本植物栽培领域,涉及一种中度盐碱地直杆乌桕苗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乌桕为落叶乔木,树冠整齐,叶形秀丽,秋叶经霜时如火如荼,十分美观,有“乌桕赤于枫,园林二月中”之赞名。若与亭廊、花墙、山石等相配,也甚协调。冬日白色乌桕子挂满枝头,经久不凋,乌桕可孤植、丛植于草坪和湖畔、池边,在园林绿化中可栽作护堤树、庭荫树及行道树。在城市园林中,乌桕可作行道树,可栽植于道路景观带,也可栽植于广场、公园、庭院中,或成片栽植于景区、森林公园中,能产生良好的造景效果。乌桕宜在平原和丘陵造林,甚至可以在土地比较干旱的石山地区种植。

盐碱地是指表层盐碱聚集,生长天然耐盐植物的土地(gb/t21010-2007)。中度盐碱地是指总含盐量0.2~0.4%,ph8.0左右的盐碱土地。中度盐碱地播种乌桕时,受盐胁迫等影响,乌桕发芽率不高,生长势弱,且其二叉分枝生长特性使得苗杆弯曲,难以培育成优质壮苗。

cn104221666a公开了一种防止乌桕主干弯曲的育苗方法,通过栽植密度和肥水的调控来提高乌桕的高生长,使之达到主干笔直、无修剪痕迹的理想主干高度。但其针对的是正常土壤栽植已经育成的乌桕播种苗,且没有针对直接播种于中度盐碱地中获得的乌桕实生苗的表述,因此,无法为在中度盐碱地进行乌桕直播后直杆苗木的培育提供技术启示。

cn103493656a公开了一种乌桕优良干性种苗培育方法,其栽培土壤依然是正常土壤,并不涉及中度盐碱地乌桕栽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中度盐碱地直杆乌桕苗的培育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中度盐碱地直杆乌桕苗的培育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土壤处理:乌桕实生苗喜生长于总含盐量<0.1%,ph7.0左右的脱盐中性土壤中。而总含盐量0.2~0.4%,ph8.0左右的中度盐碱土地,含盐量高,ph高,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的情况抑制了乌桕种子的发芽,影响了直杆苗木的培育。因此,育苗地在育苗前的冬季进行机械翻耕,翻耕之前,在育苗地均匀洒施腐熟的有机肥和磷石膏,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孔隙度;

(2)苗床设置:根据育苗地周边排水河道走向,设置与其垂直或近垂直的苗床,苗床的床面宽度1.5m,床与床之间以小排水沟分隔。每40m开挖一条与苗床垂直的纵向排水沟,将苗床自然分隔成每条40m长,同时联通各横向的小排水沟和排水河道,便于排水淋盐;

(3)播种:3月中下旬,在苗床床面距床沿15cm处开挖播种沟,每床2条,播种沟开挖完成后,将乌桕种子点播于播种沟内,间距15~20cm,播后立即覆土,覆土厚度5~6cm,覆后踏实并浇淡水,之后在播种沟上覆盖稻草或茅草保墒,覆草厚度2~3cm,覆草前将草在淡水中浸润12h,使其充分吸收水分;

(4)苗期管理:

除草施肥:视草害情况,使用外沿轮距90cm的小型旋耕机进行行间除草松土,行内采用人工除草方式,6月上中旬,撒施氮肥90~110kg/hm2,7~8月于降雨前在乌桕苗行内撒施2~3次高氮复合肥,用量为120~150kg/hm2

修枝:7月下旬保留苗干上部较为直立粗壮的顶梢,将该顶梢下部紧邻的2~3枚侧枝用修枝剪从距苗干3~5cm处截断,并喷施80~100mg/l的赤霉素,8月中旬和12月中下旬,用修枝剪紧贴侧枝与主干结合处剪除苗木最下部1~3枚侧枝,并喷施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消毒。

抹芽:针对乌桕冬季出现的枯梢现象,每年春季乌桕主干新芽萌发后,生长至5~10cm时,保留主干最上部1个健壮芽,抹除主干上该保留芽上下10cm范围内的新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步骤(1)中所述的翻耕深度优选50~60cm,有机肥用量优选6~7.5kg/m2,磷石膏用量优选5~8kg/m2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步骤(2)中小排水沟开挖规格一致,上口宽度50cm、下口宽度40cm、深度为40cm;每隔40m的1条纵向排水沟开挖规格一致,上口宽60㎝,下口宽40㎝,深50㎝。开挖小排水沟时挖出的土壤均匀洒在苗床床面,小排水沟全部开挖完成后,耙平床面。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步骤(2)中开挖排水沟时挖出的土壤均匀洒在苗床床面,排水沟全部开挖完成后,耙平床面;

本发明为了在中度盐碱地培育乌桕直杆苗,并降低成本进行了多方面的技术改进:

为减少人工除草成本,提高圃地机械化率,将苗床的床面宽度设置成1.5m。为减轻盐碱土易塌坡对排水沟造成的影响,做床时,床间小排水沟设置成上口宽度、下口宽度、深度分别为50cm、40cm、40cm。为克服乌桕二叉分枝易形成弯曲主干的生长特点,7月下旬、8月中旬和12月中下旬,进行3次修枝作业。为克服乌桕冬季出现的枯梢现象,每年春季保留主干最上部1个健壮芽,抹除主干上该保留芽上下10cm范围内的新芽。

有益效果:

本发明针对江苏沿海地区中度盐碱土地条件下培育直杆乌桕大苗用于绿化造林的现实需求,研发此培育方法。应用该培育方法不仅可在充分利用江苏沿海中度盐碱土地资源的基础上培育出适合工程造林的乌桕苗木,而且能大幅降低栽培成本和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苗床、播种沟、排水沟设置示意图

图2苗床照片

图3本发明方法培育的4年生胸径4公分以上乌桕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土壤处理:育苗地在育苗前的冬季(1月初)翻耕,翻耕深度50~60cm。翻耕之前,在育苗地均匀洒施腐熟的有机肥和磷石膏,有机肥用量为6~7.5kg/m2,磷石膏用量为6kg/m2

(2)苗床设置(图1-2):根据育苗地周边排水河道走向,设置与其垂直或近垂直的苗床,便于排水。为减少人工除草成本,提高圃地机械化率,苗床的床面宽度设置成1.5m。为减轻盐碱土易塌坡对排水沟造成的影响,做床时,床间小排水沟设置成上口宽度、下口宽度、深度分别为50cm、40cm、40cm。苗床长度视地块而定,长于40m的地块,每40m开挖一条与苗床垂直的小排水沟,将横向和纵向的小排水沟联通,开挖规格一致。开挖小排水沟时挖出的土壤均匀洒在苗床床面,小排水沟全部开挖完成后,耙平床面。

(3)播种:3月中下旬,在苗床床面距床沿15cm处开挖播种沟,每床2条。播种沟开挖完成后,将乌桕种子点播于播种沟内,间距20cm,播后立即覆土,覆土厚度7cm,覆后踏实并浇淡水,之后在播种沟上覆盖稻草或茅草保墒,覆草厚度2~3cm,覆草前将草在淡水中浸润12h,使其充分吸收水分。

(4)苗期管理:

a除草施肥:视草害情况,使用轮距(外沿)90cm的小型旋耕机进行行间除草松土,行内采用人工除草方式。6月上中旬,撒施氮肥100kg/hm2。7~8月于降雨前在乌桕苗行内撒施2~3次高氮复合肥,用量为135kg/hm2

⑵修枝:7月中下旬保留苗干上部较为直立粗壮的顶梢,将该顶梢下部紧邻的2~3枚侧枝用修枝剪从距苗干3~5cm处截断,并喷施90mg/l的赤霉素促进顶芽发育生长。8月中旬和12月中下旬,用修枝剪紧贴侧枝与主干结合处剪除苗木最下部1~3枚侧枝,并喷施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消毒。

抹芽:针对乌桕冬季出现的枯梢现象,每年春季乌桕主干新芽萌发后,生长至5~10cm时,保留主干最上部1个健壮芽,抹除主干上该保留芽上下10cm范围内的新芽。

通过上述方法,在在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老海堤外侧的中度盐碱土地上培育出了适合工程造林的乌桕苗木,4年生乌桕照片见图3。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