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房仓谷物冷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7635发布日期:2018-11-24 10:12阅读:5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房仓谷物冷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散装平房仓通风技术,特别涉及平房仓横向通风技术中谷物冷却、均温技术。

背景技术

为保证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粮食经过干燥入仓后,充分利用有利时机,适时进行通风降温、降水,又及时密闭,以降低外界高温、高湿的影响,使粮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低温、干燥状态,以达到安全储藏的目的。

目前粮食仓库多数采用地上笼通风技术,传统地上笼通风进行谷物冷却时,冷谷机按仓房风道设置与进风口进行连接,可采用“一机一口”或“一机多口”的方式。冷谷机输出的低温空气穿过粮堆后,当其焓值或仓内空气的焓值低于外界空气焓值时,通过环流管道将其再引入冷谷机的进风口进行循环利用。平房仓地上笼谷冷通风系统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如图2所示的现有技术的横向通风技术,进行谷物冷却时,需采用特殊的负压分体式冷谷机。将分体式谷冷机的制冷机组与吸风系统分置在仓房两侧,分别连接仓房两侧对应的通风口,在制冷机组上设定进仓冷风的温湿度,吸风系统将经制冷机组产生的恒温恒湿空气通过横向通风管道吸入并横向穿过粮堆,与粮堆进行热交换,尾气通过吸风系统排出仓房,达到降低粮温的目的。通风作业时,粮堆始终处于负压状态。

上述的横向谷冷通风技术有两个不足:

(1)需要配套采用特殊的负压分体式谷物冷却机,不能与常规冷谷机通用。

(2)制冷机组与吸风系统分置于仓房两侧,制冷机组产生的恒温恒湿的空气在粮堆内进行热交换,直接由吸风系统排出,不能循环使用,造成能源浪费。

过冬的低温粮堆在度夏时,易出现粮堆表层温度较高、内部粮温较低的状况,即“热皮冷芯”现象,如果粮堆内的界面(粮面下30cm)温差<5℃,并且水分差<1%,粮食储藏通常是安全的,对“冷芯”可暂不处理,只要维持粮食的低温状态。当温差过大时,在冷热界面由于水分转移,容易形成结露、发热,严重时霉变的现象发生。

传统地上笼通风进行均温时,在风机的作用下,粮堆下层的冷空气通过地上笼进入均温管道,经过风机进入粮面空间,带动粮堆内气体流动,将上层高温部位的热量送到中下层,而中下层低温部位的冷源被带到上层,以达到均衡粮温和降低上层粮温的目的。地上笼通风中均温系统示意图如图3。该技术不适用于采用横向通风技术的储粮仓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平房仓谷物冷却循环系统,实现横向谷冷技术设备通用及冷空气循环,从而有效控制工艺设备投资,减少能源损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平房仓谷物冷却循环系统,包括谷物冷却机、设置在仓房檐墙两侧的通风口,谷物冷却机的出风口通过檐墙一侧的通风口与主风道相连,主风道沿两侧檐墙地面敷设,支风道安装于两侧檐墙内壁,分布在主风道上方,主风道与支风道连通;支风道在远离谷物冷却机的檐墙一侧沿仓房山墙两侧延伸连接回风管,回风管在靠近谷物冷却机的一侧檐墙上形成回风口;谷物冷却机进风口与回风口相连。

上述平房仓谷物冷却循环系统,进一步特征在于:谷物冷却机设置在仓房背阴面,仓房背阴面进风侧的通风口各设置一台可调节高度的移动式喇叭形进风罩,谷物冷却机通过进风罩与通风口相连;进风罩进口处设有防护网。

上述平房仓谷物冷却循环系统,进一步特征在于:主风道沿两侧檐墙地面敷设并固定,分段制作,搭接连接,全程均不开孔。横截面宜采用直角梯形,防止顶部积粮和便于清扫。采用厚度不小于3mm的冷轧钢板制作,内设加强肋,整体镀锌处理。

上述平房仓谷物冷却循环系统,进一步特征在于:在仓房向阳面主风道靠近山墙的端侧,通过弯头将主风道和回风管连接(回风管为pvc管道),管道沿山墙延伸至背阴面檐墙,采用ф400×5、30mm厚橡塑保温。在回风管与仓房交汇处开设回风口。

上述平房仓谷物冷却循环系统,进一步特征在于:支风道固定安装于两侧檐墙内壁,在主风道上均匀分布,为增加通风均匀性,同时在挡粮门上加设支风道,与主风道通过ф200mm软管连接;全程开竖向长条孔,开孔尺寸以不漏粮为限,开孔率不小于30%。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冷轧钢板分段制作,整体镀锌处理,支风道间搭接连接。

进行谷冷通风时,冷谷机输出的低温空气由通风口进入仓房并穿过粮堆,进入另一侧主风道并汇聚到回风管,通过主风道回风口引入冷谷机的进风口,实现循环利用。

上述平房仓谷物冷却循环系统,进一步特征在于:在仓房上部设置平台,平台上设置环流风机,仓内环流管网包括与环流风机两端连接的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出风管的另一端穿过平台与主风道连通。

进行均温操作时,在环流风机作用下,仓房内部不同高度的空气沿平行仓房地面方向穿过粮堆,汇聚到另一侧支风道,促使空气循环流动,粮堆内部低、高温空气在风道内进行热交换,达到整仓均温的目的。

平台为弧形平台,伸出墙面500m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在仓房拐角处。环流风机要求防爆,功率宜采用1kw-2kw,作为优选,环流风机功率采用1.5kw,保证均温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与竖向通风方式相比,横向通风的途径比小,气流穿过粮堆的路径长,湿热交换能力大大增强,在较小的单位通风量下,就能取得理想的降温效果。

(2)采用横向通风技术,避免风道反复拆装作业,有利于大型机械化进出仓设备作业,在发挥高大平房仓维持粮堆稳定性的固有优势基础上实现进出仓全程机械化,显著提高了进出仓效率。

(3)本发明的谷物循环冷却系统能够适用于多种环境,从而解决冷谷机不通用问题,有效控制设备投资。

(4)在仓内增设环流管道,实现冷空气环流,节约能源;对管道采取保温措施,相比在仓外设置移动回流软管,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散失,提高设备利用率。

(5)在挡粮门加设支风道,缩小支风道间距,防止通风死角,增加通风的均匀、稳定性。

(6)钢筋混凝土平台设置在拐角处,既保证美观又不影响仓房其他设施空间布局;同时,平台设置为弧形,规则的弧形有利于塑料薄膜密封,保证粮堆处于负压状态。

(7)均温系统安装在仓内,有利于减少热量散失,节约能源;此外,采用固定式装置,免去装卸麻烦,使用较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平房仓地上笼谷冷通风系统工作原理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平房仓横向谷冷通风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地上笼均温系统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平房仓横向谷物循环冷却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平房仓横向谷物循环冷却系统的平面布置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平房仓横向谷物循环冷却系统的平面布置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横向通风工况下整仓均温及环流装置系统剖面布置图。

图中,1为回风口,2为通风口,3为主风道,4为支风道,5为谷物冷却机,6为软管,7为回风管,8为弧形平台,9为环流风机,10为进风管,11为出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4、图5、图6所示,一种利用常规冷谷机进行横向循环谷冷通风的方法,主要包括仓房檐墙两侧的通风口2、主风道3、固定安装于檐墙内壁和挡粮门上的支风道4、檐墙一侧支风道4沿仓房山墙两侧延伸的回风管7以及另一侧檐墙的主风道3回风口1。

(1)每侧通风口2数量根据仓房尺寸容量确定,仓房背阴面进风侧的通风口2各设置一台可调节高度的移动式喇叭形进风罩,进风罩进口处设有防护网。

(2)主风道3沿两侧檐墙地面敷设并固定,分段制作,搭接连接,全程均不开孔。横截面宜采用直角梯形,防止顶部积粮和便于清扫。采用厚度不小于3mm的冷轧钢板制作,内设加强肋,整体镀锌处理。

在仓房向阳面主风道3靠近山墙的端侧,通过弯头将主风道3和回风管7(pvc管道)连接,管道沿山墙延伸至背阴面檐墙,采用ф400×5、30mm厚橡塑保温。在管道与仓房交汇处开设通风口2,作为主风道3回风口1。

(3)支风道4固定安装于两侧檐墙内壁,在主风道3上均匀分布,为增加通风均匀性,同时在挡粮门上加设支风道4,与主风道3通过ф200mm软管6连接;全程开竖向长条孔,开孔尺寸以不漏粮为限,开孔率不小于30%。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冷轧钢板分段制作,整体镀锌处理,支风道4间搭接连接。

谷物冷却机5设置在仓房背阴面,谷物冷却机5的出风口通过檐墙一侧的通风口2与主风道3相连,谷物冷却机5进风口与回风口1相连。

进行谷冷通风时,冷谷机输出的低温空气由通风口2进入仓房并穿过粮堆,进入另一侧主风道3并汇聚到回风管7,通过主风道3回风口1引入冷谷机的进风口,实现循环利用。

过冬的低温粮堆在度夏时,易出现粮堆表层温度较高、内部粮温较低的状况,最低温度约5℃,最高温度达20℃以上,通过粮堆内部低、高温热交换,降低粮温,达到安全度夏的目的。

因此,本实施例的冷却循环系统还包括通过内部低、高温热交换进行整仓均温的装置。如图7所示,均温装置主要包括钢筋弧形平台8、1.5kw环流风机9和仓内环流管网。在仓房上部设置弧形平台8,弧形平台8上设置环流风机9,仓内环流管网包括与环流风机9两端连接的进风管10和出风管11,进风管10、出风管11的另一端穿过弧形平台8与主风道连通。

进风管10与回风口1相连、出风管11与主风道的通风口2相连,进行均温操作时,在环流风机9作用下,仓房内部不同高度的空气沿平行仓房地面方向穿过粮堆,汇聚到另一侧支风道,促使空气循环流动,粮堆内部低、高温空气在风道内进行热交换,达到整仓均温的目的。

弧形平台8伸出墙面500m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环流风机9要求防爆,功率宜采用1kw-2kw,作为优选,环流风机9功率采用1.5kw,保证均温效果。

为防止磷化氢气体燃爆,谷物冷却机5的风机功率须小于1kw,故标准设置采用0.75kw;而仓内均温系统采用1.5kw环流风机,不仅能够取得更好均温效果,同时又保证降低安全隐患。

以上的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