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野生大鲵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09337发布日期:2019-01-05 09:14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物繁殖方法,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野生大鲵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大鲵,又名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两栖野生动物,是农业产业化和特色农业重点开发及野生动物基因保护品种。中国大鲵主要产于长江、黄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涧溪流中。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大鲵的自然繁殖率越来越低,因此开展人工繁殖养殖大鲵,是保护和利用这种特有物种的有效手段。而大鲵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极高,特别对水温、水质和养殖环境都有很高的要求,人工繁殖较为困难。因此,在大鲵人工繁殖养殖的过程中,如何进行科学的培育,从而提高其成活率,并加快生长成为了大鲵人工养殖的关键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生大鲵繁殖方法,利用该繁殖方法对种鲵进行人工繁育,具有产卵多、受精好、孵化率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大鲵的人工繁殖方法,该方法受精时间短,精子与卵子的结合量大,繁殖时间短,成活率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大鲵的人工繁殖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种鱼的选择:用于人工催产的种鱼必须是达性成熟个体,选择体质健壮无伤,腹部膨大而柔软,用手轻摸其腹部有饱满松软之感的雌鱼,此鱼腹内卵已成熟,可做人工催产;成熟的雄鱼其泄殖孔周边不但有突起的乳白色小点,而且泄殖孔周围橘瓣状肌肉凸起,内周边红肿明显可见,催产后能挤出精液;

(2)人工催产:将种鱼放入光线暗弱的拱洞水池内,水深为30~40cm,池底铺设洗净的小卵石,水质清洁透明;催产激素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素类似物(简称lrh~a);其用量在hcg为20~40mg或157~2173单位/kg,lrh~a为26~192mg/kg;两种激素可以混用或单用;注射激素水溶液的量以0.5~1ml/kg计算,注射部位在后背侧肋沟间进针,进针深度以穿过肌肉层为宜;

(3)人工托卵和受精:注射催产素的大鲵,约在4~9天产卵或排精,以4~5天内产的卵质量为好;当雌鱼开始产出卵带时,随即用布蒙上雌鱼的眼睛,并轻轻放入布担架内,然后用左手将其尾部向上稍稍提起,右手轻托卵带,让卵徐徐自然托入盆中;当盆中有一定的卵带后,即要抓紧时间,轻压雄鱼腹部挤取精液,用3~5ml稀释液稀释后与卵带混合,轻轻摇动使精卵充分结合;5~10分钟后,再加少量清水,过30分钟后换水两次,即可分盆进行孵化;

采用此法,卵的受精率可达90%以上;

(4)人工孵化和管理:将受精卵分放在盆内清水中,每盆装50~100粒,水质要清新而无泥沙,每天换水3~4次,换水时动作要轻,不宜振动,以避免卵粒浮动易使卵子破裂,造成胚胎天亡;此外,分阶段采用0.15%~0.3%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卵胚3~5分钟,防止水霉病的发生;根据大鲵的畏光习性,孵化盆宜放在阴凉、光线暗弱的地方;在水温为14~25.5℃的条件下,历经33~40天孵化,其孵化率可达80%以上;

刚孵化出的幼体全长2.9cm,体重约0.3g,口部未开,不能进食,幼体发育营养仍靠吸收卵黄,从孵化至卵黄耗尽大约需时30-32天左右,此期内不必投放饵料;

(5)幼鱼的饲养:幼体孵化之后已到冬季,气温和水温逐渐下降,为了提高成活率,幼体需在水温10~20℃的室内饲养;孵化出膜30天以后的幼鱼即开始摄食,但消化功能较弱,可饲喂水蚤、孑孓和水蚯蚓等;此时,一般全长4.5~4.8cm,体重0.5~0.8g;经过55-56天左右的饲养,幼鱼全长可达4.9~5.7cm,体重1.3~2g,这时可加喂小虾、水生昆虫、蚯蚓等饵料;1龄幼鱼全长12~17cm,体重31g,其成活率可达90%左右;在饲养幼鱼中,每天换水1~2次,保持水质清新是幼鱼成活率高的重要因素;当幼鱼全长10cm,体重20g以上即可转入2m2左右的池内饲养,每池可放养7-10尾,水深20~30cm,除投放鲜活小动物外,也可以傍晚饲喂牛羊肉碎片;

(6)大鲵的生长:全长15~30cm的个体,其全长每增长5cm,体重只增加50g左右;全长35~50cm的个体,每增长5cm,体重可增加100g左右;体全长50~65cm之间的个体,每增长5cm,体重则增加500g;由此可以看出,大鲵在幼体时全长比体重的增长快,50cm以上的个体其体重比体全长增长快。

优选地,步骤(3)所述稀释液,以重量份数计算,由以下原料制成:0.9%氯化钠注射液100份,纯水10-20份,10%氯化钾注射液1-3份,绿原酸1-2份,海藻糖1-3份,葡萄糖1-3份,柠檬酸钠1-2份,柠檬酸1-3份,乙二胺四乙酸0.5-2份,青霉素0.5-1份。

更优选地,步骤(3)所述稀释液,以重量份数计算,由以下原料制成:0.9%氯化钠注射液100份,纯水15份,10%氯化钾注射液1.5份,绿原酸1份,海藻糖1.5份,葡萄糖1.5份,柠檬酸钠1份,柠檬酸3份,乙二胺四乙酸1份,青霉素0.5份。

步骤(3)所述稀释液的制备方法如下:(a)按原料称取各原料;

(b)将青霉素溶于纯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0.9%氯化钠注射液,再倒入10%氯化钾注射液,搅拌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c)最后将其他原料倒入步骤(b)得到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得到稀释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方法通过取得精液和卵带后,轻轻摇动使精卵充分结构,在5-10分钟后加入少量清水,过30分钟后换水两次,从而可以分盆孵化,使得野生大鲵的受精时间短,精子与卵子的结合量大,孵化率高,企鹅人每次孵化仅需要63-72天的孵化时间,从而大大是繁殖时间短,且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人工孵化管理,且对幼鱼进行一定饲养后进行生长,从而大大提高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大鲵的人工繁殖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种鱼的选择:用于人工催产的种鱼必须是达性成熟个体,选择体质健壮无伤,腹部膨大而柔软,用手轻摸其腹部有饱满松软之感的雌鱼,此鱼腹内卵已成熟,可做人工催产;

(2)人工催产:将种鱼放入光线暗弱的拱洞水池内,水深为35cm,池底铺设洗净的小卵石,水质清洁透明;催产激素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素类似物(简称lrh~a);其用量在hcg为30mg/kg,lrh~a为32mg/kg;两种激素可以混用;注射激素水溶液的量以0.7ml/kg计算,注射部位在后背侧肋沟间进针,进针深度以穿过肌肉层为宜;

(3)人工托卵和受精:注射催产素的大鲵,当雌鱼开始产出卵带时,随即用布蒙上雌鱼的眼睛,并轻轻放入布担架内,然后用左手将其尾部向上稍稍提起,右手轻托卵带,让卵徐徐自然托入盆中;当盆中有一定的卵带后,即要抓紧时间,轻压雄鱼腹部挤取精液,用4ml稀释液稀释后与卵带混合,轻轻摇动使精卵充分结合;10分钟后,再加少量清水,过30分钟后换水两次,即可分盆进行孵化;

所述稀释液,以重量份数计算,由以下原料制成:0.9%氯化钠注射液100份,纯水15份,10%氯化钾注射液1.5份,绿原酸1份,海藻糖1.5份,葡萄糖1.5份,柠檬酸钠1份,柠檬酸3份,乙二胺四乙酸1份,青霉素0.5份;

卵的受精率可达95%;

(4)人工孵化和管理:将受精卵分放在盆内清水中,每盆装100粒,水质要清新而无泥沙,每天换水4次,换水时动作要轻,不宜振动,以避免卵粒浮动易使卵子破裂,造成胚胎天亡;此外,分阶段采用0.2%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卵胚3~5分钟,防止水霉病的发生;根据娃娃鱼的畏光习性,孵化盆宜放在阴凉、光线暗弱的地方;在水温为20-25℃的条件下,历经30-32天孵化,其孵化率可达85%;

刚孵化出的幼体全长2.9cm,体重约0.3g,口部未开,不能进食,幼体发育营养仍靠吸收卵黄,从孵化至卵黄耗尽大约需时30天左右,此期内不必投放饵料;

(5)幼鱼的饲养:幼体孵化之后已到冬季,气温和水温逐渐下降,为了提高成活率,幼体需在水温15-20℃的室内饲养;孵化出膜30天以后的幼鱼即开始摄食,但消化功能较弱,可饲喂水蚤、孑孓和水蚯蚓等;此时,一般全长4.5~4.8cm,体重0.5~0.8g;经过56天左右的饲养,幼鱼全长可达4.9~5.7cm,体重1.3~2g,这时可加喂小虾、水生昆虫、蚯蚓等饵料;1龄幼鱼全长12~17cm,体重31g,其成活率可达97%;在饲养幼鱼中,每天换水2次,保持水质清新是幼鱼成活率高的重要因素;当幼鱼全长10cm,体重20g以上即可转入2-3m2左右的池内饲养,每池可放养10尾,水深25cm,除投放小虾、水生昆虫、蚯蚓等饵料外,傍晚饲喂牛羊肉碎片;

(6)大鲵的生长:全长15~30cm的个体,其全长每增长5cm,体重只增加50g左右;全长35~50cm的个体,每增长5cm,体重可增加100g左右;体全长50~65cm之间的个体,每增长5cm,体重则增加500g;由此可以看出,大鲵在幼体时全长比体重的增长快,50cm以上的个体其体重比体全长增长快;

步骤(3)所述稀释液的制备方法如下:(a)按原料称取各原料;

(b)将青霉素溶于纯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0.9%氯化钠注射液,再倒入10%氯化钾注射液,搅拌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c)最后将其他原料倒入步骤(b)得到的混合液中,搅拌均匀,得到稀释液。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精液稀释液的不同,稀释液中没有添加绿原酸。

一种大鲵的人工繁殖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种鱼的选择:用于人工催产的种鱼必须是达性成熟个体,选择体质健壮无伤,腹部膨大而柔软,用手轻摸其腹部有饱满松软之感的雌鱼,此鱼腹内卵已成熟,可做人工催产;

(2)人工催产:将种鱼放入光线暗弱的拱洞水池内,水深为35cm,池底铺设洗净的小卵石,水质清洁透明;催产激素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生成素释放素类似物(简称lrh~a);其用量在hcg为30mg/kg,lrh~a为32mg/kg;两种激素可以混用;注射激素水溶液的量以0.7ml/kg计算,注射部位在后背侧肋沟间进针,进针深度以穿过肌肉层为宜;

(3)人工托卵和受精:注射催产素的大鲵,当雌鱼开始产出卵带时,随即用布蒙上雌鱼的眼睛,并轻轻放入布担架内,然后用左手将其尾部向上稍稍提起,右手轻托卵带,让卵徐徐自然托入盆中;当盆中有一定的卵带后,即要抓紧时间,轻压雄鱼腹部挤取精液,用4ml稀释液稀释后与卵带混合,轻轻摇动使其精卵充分结合;10分钟后,再加少量清水,过30分钟后换水两次,即可分盆进行孵化;

所述稀释液,以重量份数计算,由以下原料制成:0.9%氯化钠注射液100份,纯水15份,10%氯化钾注射液1.5份,海藻糖1.5份,葡萄糖1.5份,柠檬酸钠1份,柠檬酸3份,乙二胺四乙酸1份,青霉素0.5份;

卵的受精率可达70%;

(4)人工孵化方法和管理:将受精卵分放在盆内清水中,每盆装100粒,水质要清新而无泥沙,每天换水4次,换水时动作要轻,不宜振动,以避免卵粒浮动易使卵子破裂,造成胚胎天亡;此外,分阶段采用0.2%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卵胚3~5分钟,防止水霉病的发生;根据大鲵的畏光习性,孵化盆宜放在阴凉、光线暗弱的地方;在水温为20-25℃的条件下,历经30-32天孵化,其孵化率可达60%;

刚孵化出的幼体全长2.9cm,体重约0.3g,口部未开,不能进食,幼体发育营养仍靠吸收卵黄,从孵化至卵黄耗尽大约需时30天左右,此期内不必投放饵料;

(5)幼鱼的饲养:幼体孵化之后已到冬季,气温和水温逐渐下降,为了提高成活率,幼体需在水温15-20℃的室内饲养;孵化出膜30天以后的幼鱼即开始摄食,但消化功能较弱,可饲喂水蚤、孑孓和水蚯蚓等;此时,一般全长4.5~4.8cm,体重0.5~0.8g;经过56天左右的饲养,幼鱼全长可达4.9~5.7cm,体重1.3~2g,这时可加喂小虾、水生昆虫、蚯蚓等饵料;1龄幼鱼全长12~17cm,体重31g,其成活率可达90%;在饲养幼鱼中,每天换水2次,保持水质清新是幼鱼成活率高的重要因素;当幼鱼全长10cm,体重20g以上即可转入2m2左右的池内饲养,每池可放养10尾,水深25cm,除投放鲜活小动物外,也可以傍晚饲喂牛羊肉碎片;

(6)大鲵的生长:全长15~30cm的个体,其全长每增长5cm,体重只增加40g左右;全长35~50cm的个体,每增长5cm,体重可增加80g左右;体全长50~65cm之间的个体,每增长5cm,体重则增加400g。

以上内容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