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使用的矩形簇具及其清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15889发布日期:2018-12-19 05:28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使用的矩形簇具及其清洗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于使用的矩形簇具及其清洗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是丝绸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从事种桑、育桑、缫丝、织绸的国家。人民收入大幅增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是近几年蚕丝制品市场快速增长的直接原因,同时也带动了养蚕事业的火热。

桑蚕的用途范围极广,然而其饲养过程却非常繁琐,其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历数次脱皮成长,其阶段可以分为稚蚕期、状蚕期及眠蚕期。蚕在成虫期会结茧,人们把熟蚕放在特制的容器中或家蚕营茧簇具上,熟蚕便会吐丝结茧。目前,常用的簇具一般为无框架的方格簇,方格簇是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家蚕营茧簇具,适合于工厂化养蚕,能够持续上簇,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由于方格簇无框架,不易摆放,易受外力撞击而损坏,使用寿命较短。

簇具使用前,对簇具进行清洗作业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现有技术中,对簇具的清洗一般都需要经过消毒和冲刷。一般的消毒方式是:将簇具水平叠加放好,然后配好消毒药液,使用高压喷枪喷雾簇具,但是由于簇具叠得较多,底层的簇具经常出现喷不到位的情况,造成簇具消毒不彻底,往往造成养蚕的失败;一般的冲刷方式是:通过清洗管对簇具进行冲刷,虽然可以确保一定的清洗效果,但是用水量大,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现有技术中,消毒和冲刷均靠人为手动操作,十分的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矩形簇具的技术方案,通过框架的设计,可以增加簇具的整体结构强度,有效防止簇具的弯曲变形,延长簇具的使用寿命,并且框架又可以便于簇具的叠加摆放,同时通过在框架的顶面上增加支撑小台和支撑大台的设计,不仅可以确保叠加摆放后簇具与簇具、其他辅助板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间距,从而确保簇具内部的通风效果,而且通过支撑小台和支撑大台使得框架的结构设计更巧妙合理,便于机械架自动作业,便于机械手对簇具的抓取,有助于提升上簇效果,进而提升蚕茧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使用的矩形簇具,包括簇网和框架,簇网设于框架内,其特征在于:簇网由簇条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状结构,框架的顶面上设置有支撑小台和支撑大台。

进一步,框架包括上框和下框,下框位于上框的下方,簇网与下框固定连接,将框架设计成上框和下框的结构,可以有效确保框架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提高簇具的抗撞击力,使得簇具不易变形,并且上框和下框设计也符合力学设计要求,提高簇具的整体平稳性,更便于簇具的摆放和叠加,结构设计更加的巧妙合理。

进一步,支承小台设于上框的顶面四侧边上,支承大台设于上框的顶面四周角上,相邻两个支撑小台、支撑小台和支撑大台之间均形成通风槽,通过设置支撑小台和支撑大台使得簇具叠加后相邻簇具之间或簇具与其他叠加辅助板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间距,空气可以从通风槽循环流动,从而确保簇具内部的通风透气性能,为蚕吐丝结茧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簇具上簇效果最佳,从而提高蚕茧品质。

进一步,上框和下框之间均匀设置有加强筋,相邻两个加强筋之间均匀设置有肋条,相邻两个肋条之间的间距为1-20mm,肋条的横截面为规则形状,规则形状为圆形、方形、椭圆形或三角形,加强筋的设计可以提高框架的结构牢固性能,增强簇具的整体结构,使得框架更不易发生变形,肋条的设计可以提升簇具内部的通风采光条件,确保簇具内部的环境条件更适合于蚕的吐丝结茧,从而提高蚕茧的品质,肋条形状的设计合理,增加结构强度,同时又可以提高簇具的整体美观性能,也便于实际的加工成型。

进一步,支撑大台上设置有限位条,下框的底面四周角上均设置有限位卡槽,限位卡槽与限位条相匹配,限位条和限位卡槽的设计可以便于簇具与簇具之间、簇具与相配套的其他框板之间的叠加,确保叠加后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能,更便于实际的叠加操作,避免叠加过程成出现倾斜、倾倒等现象,提高操作安全性能。

进一步,簇网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300-2000mm,簇网呈折叠状,簇网折叠后形成波峰,波峰的峰高为5-150mm,将波峰的峰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增大簇具的适用范围,使得簇具可以根据实际的加工要求进行内部波峰的峰高的调整,确保簇具的上簇效果,提高蚕茧的品质,使得蚕茧品质达到最优。

进一步,簇条为波纹状,簇条的折弯处为直角或圆弧状,相邻两条簇条之间的间距为5-500mm,,将簇条的折弯处为直角或圆弧状的设计可以便于实际的加工成型,通过控制相邻两条簇条之间的间距长度,从而合理控制簇网的网格孔大小,既可以确保蚕茧不易从网格孔中掉落,又可以确保蚕从簇网下方爬到簇网上方进行吐丝结蚕茧,同时又可以确保簇具的整体透气性能和采光性能,提高蚕茧的品质。

进一步,簇网与框架为一体化结构,将簇网和框架设计成一体化结构,不仅可以便于实际的加工成型,而且又可以确保簇具的整体结构强度。

进一步,簇网与框架卡接固定,下框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卡箍边,卡箍边与下框为一体成型结构,卡箍边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卡槽,卡槽与簇网相匹配,簇网的四侧均卡接在卡槽内,卡箍边的设计可以便于簇网与框架之间的卡接固定,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安装拆卸便捷,将簇网的四侧边分别卡入到卡箍边的卡槽内,从而实现簇网与框架之间的安装,又可以便于后续簇网与框架之间的拆卸,并且通过把簇网与框架之间设计成可拆卸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框架的安装或拆除,扩大簇具的适用范围,使得簇具的形式可以根据养殖需求进行调整。

采用如上述的一种便于使用的矩形簇具的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矩形簇具的安装放置:

(1)清洗箱的选择、准备:

根据不同矩形簇具的实际尺寸选择相对应的清洗箱,通过底部的移动装置将清洗箱移动到指定的清洗地点,接着往清洗箱顶部的药剂箱内加入消毒液,消毒液是由含有效氯1.0%的漂白粉制作而成,确保药剂箱内的消毒液大于药剂箱容积的2/3,再往清洗箱顶部的水箱内加入洁净水,确保清洗箱内的洁净水大于水箱容积的2/3,从而确保后续药剂箱和水箱可以对矩形簇具进行消毒、冲洗的作业,确保清洗箱的正常工作,同时也确保矩形簇具的清洗效果;

(2)夹紧装置的调整:

将相应规格尺寸的矩形簇具安装到清洗箱内的间隔腔内,调整间隔腔内的夹紧装置,将上夹紧块沿着下夹紧块往上移动,卡杆沿着下夹紧块上的移动滑槽往上移动,直至上夹紧块与下夹紧块上的放置块之间的间距达到最远间距,接着根据矩形簇具的实际长度调整间隔腔内前后两个夹紧件之间的间距,确保前后两个夹紧件之间的间距不小于矩形簇具长度的1/2,且不大于矩形簇具长度的3/4,通过调整规定前后两个夹紧件之间的间距范围,使得夹紧件的夹紧受力更加的均匀,确保夹紧件对矩形簇具的夹紧固定效果,设计更加的巧妙合理,前后两个夹紧件通过下夹紧块后端的延伸块沿着调节杆同时往支撑杆或远离支撑杆的方向移动,确保前后两个夹紧件关于支撑杆对称设置,同时通过调节杆上的刻度估算两个夹紧件之间的间距,直至两个夹紧件之间的间距调整到所需范围值内,并且夹紧件沿着调节杆移动时,下夹紧块后端的限位杆卡在分液板上的限位框的限位槽内,沿着限位槽移动,限位杆沿着限位槽移动可以确保夹紧件滑动水平度,从而确保放置块端面的水平度,便于后续矩形簇具的放置夹紧,同时也便于后续夹紧件的限位固定,同时限位杆端部的第一磁性片与限位槽内的第二磁性片相互吸引,当夹紧件移动到相应位置时,通过第一磁性片和第二磁性片之间的相互吸引使得夹紧件限位固定,有效确保夹紧装置的整体结构稳定性,使得夹紧件滑动到相应位置后,在第一磁性片和第二磁性片的相互吸引下无法发生移动,限位固定相应的位置上,直至下一次手动移动夹紧件,提高后续矩形簇具的卡紧牢固性能,避免矩形簇具夹紧后夹紧件发生滑动影响实际的清洗作业;

(3)矩形簇具的卡紧:

将矩形簇具放置到前后两个夹紧件中下夹紧块的放置块的顶面上,并且放置时调整好矩形簇具的位置,确保矩形簇具放置的平整度和水平度,同时确保矩形簇具的中间部位搁置在支撑杆上,通过调整矩形簇具的位置,确保矩形簇具夹紧时不会发生大幅度的倾斜等,影响实际的夹紧效果,同时确保矩形簇具的中间部位搁置在支撑杆上,可以更便于矩形簇具的定位夹紧,结构设计合理,接着移动上夹紧块,卡杆沿着移动滑槽往下移动,直至上夹紧块的底面抵触到矩形簇具的框架的顶面时上夹紧块停止移动,接着调节上夹紧块后端下方的卡接件,拉动拉杆,拉杆由于弹性段的设计拉伸变长,直至将拉杆底端的限位板完全移动到下夹紧块的底面下方,接着转动拉杆底部的限位板,使得限位板转动到正对下夹紧块的底面,再松开拉杆,拉杆再弹性段的回弹作用力下往上回弹,使得限位板与下夹紧块之间贴合,同时调整限位板的角度,确保限位板顶面的卡块卡入到下夹紧块底面的嵌位槽内,使得限位板与下夹紧块之间紧密贴合,从而将矩形簇具限位卡紧在上夹紧块和下夹紧块之间;

2)清洗作业:

(1)消毒:

打开药剂箱支管上的流量阀,使得药剂箱内的消毒液经药剂箱支管进入到总管道内,再经过总管道进入到分液板内,经过分液板的分流作用,消毒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陆续流入到每个间隔腔的喷洒板上,再从喷洒板底面的喷洒口喷出,对喷洒板下方的矩形簇具进行消毒清洗,同时每个间隔腔内喷洒出来的消毒液在与矩形簇具接触后,从矩形簇具上的簇网网孔中往下排,再经过弧形导液板的导流作用,快速流到底部,进入到导液槽内,由于导液槽四侧倾斜的设计,使得消毒液快速进入到导液槽底面,经过底面上的过滤网层的过滤,将杂质颗粒去除后进入到暂存箱内,再从暂存箱中排液口排出进行回收利用,并且由于矩形簇具正对着喷洒板,与喷洒板的接触面积大,使得矩形簇具的整个面都可以受到消毒液的喷洒,确保矩形簇具可以全方面地与消毒液接触,从而提高消毒效果;

(2)冲刷清洗:

消毒后,关闭药剂箱支管上的流量阀,打开水箱支管上的流量阀,使得洁净水流入到总管道内,再经过总管道进入到分液板内,洁净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陆续流入到每个间隔腔的喷洒板上,再从喷洒板底面的喷洒口喷出,对喷洒板下方的矩形簇具进行消毒清洗,同时每个间隔腔内喷洒出来的洁净水在与矩形簇具接触后,从矩形簇具上的簇网网孔中往下排,冲刷掉矩形簇具上残留的消毒液,再经过弧形导液板的导流作用,快速流到底部,进入到导液槽内,由于导液槽四侧倾斜的设计,使得洁净水快速进入到导液槽底面,经过底面上的过滤网层的过滤,将杂质颗粒去除后进入到暂存箱内,再从暂存箱中排液口排出进行回收利用;

3)晾干收纳:

将经过清洗作业后的矩形簇具晾干,再叠加放置好,便于后续的使用。

本发明中通过在一个清洗箱内就可以连续完成对矩形簇具的消毒和冲刷,从而完成对矩形簇具的清洗作业,操作简单,清洗方便,整体结构设计紧凑合理,通过夹紧装置将矩形簇具的一端夹紧固定,确保清洗过程中消毒液或洁净水对矩形簇具冲刷清洗过程中,矩形簇具不会由于受力发生松动倾斜等现象,从而提高操作安全性能,提高清洗效果,而且将喷洒板的喷洒口与矩形簇具的水平端面之间正面相对设置,从而使得簇网正对着喷洒口,增加矩形簇具与消毒液、洁净水之间接触面积,提高清洗质量,并且消毒液和洁净水在使用后可以顺流到暂存箱内,再从排液口排出进行回收再利用,有效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损失,而且一个清洗箱内可以同时对多个矩形簇具进行同时清洗作业,从而提高清洗速率,同时夹紧装置的实际设计巧妙,可以根据矩形簇具的实际尺寸进行夹紧件位置和尺寸的调整,从而确保夹紧装置对矩形簇具的夹紧牢固度,更便于实际的使用。

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框架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簇具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能,增强簇具的整体牢固性能,使得簇具更不易弯曲变形,簇具即使受到外界的撞击也不易出现损坏、发生形变,延长簇具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框架的设计,可以便于簇具的摆放叠加,结构设计更加的巧妙合理。

本发明中通过在框架的顶面上设计支撑小台和支撑大台,便于确保叠加后的簇具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从而确保上下叠加后的簇具内部的通风防湿效果,从而确保簇具内部的环境更有利与蚕的吐丝成茧,提高蚕茧的质量。

本发明通过框架的设计,可以增加簇具的整体结构强度,有效防止簇具的弯曲变形,延长簇具的使用寿命,并且框架又可以便于簇具的叠加摆放,同时通过在框架的顶面上增加支撑小台和支撑大台的设计,不仅可以确保叠加摆放后簇具与簇具、其他辅助板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间距,从而确保簇具内部的通风效果,而且通过支撑小台和支撑大台使得框架的结构设计更巧妙合理,便于机械架自动作业,便于机械手对簇具的抓取,有助于提升上簇效果,进而提升蚕茧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簇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中卡箍边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清洗箱的机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夹紧装置与分液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夹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中卡接件与上夹紧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簇网;2-框架;3-支撑小台;4-支撑大台;5-上框;6-下框;7-通风槽;8-加强筋;9-肋条;10-限位条;11-限位卡槽;12-波峰;13-卡箍边;14-卡槽;15-簇条;16-清洗箱;17-移动装置;18-药剂箱;19-水箱;20-间隔腔;21-夹紧装置;22-上夹紧块;23-下夹紧块;24-放置块;25-卡杆;26-支撑杆;27-移动滑槽;28-延伸块;29-调节杆;30-限位杆;31-分液板;32-限位框;33-限位槽;34-第一磁性片;35-第二磁性片;36-卡接件;37-拉杆;38-弹性段;39-限位板;40-卡块;41-嵌位槽;42-喷洒板;43-喷洒口;44-弧形导液板;45-导液槽;46-过滤网层;47-暂存箱;48-排液口;49-总管道;50-夹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具体包括簇网1和框架2,簇网1设于框架2内,簇网1与框架2为一体化结构,将簇网1和框架2设计成一体化结构,不仅可以便于实际的加工成型,而且又可以确保簇具的整体结构强度,簇网1由簇条15相互交叉形成网格状结构,簇网1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300-2000mm,簇网1呈折叠状,簇网1折叠后形成波峰12,波峰12的峰高为5-150mm,将波峰12的峰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增大簇具的适用范围,使得簇具可以根据实际的加工要求进行内部波峰12的峰高的调整,确保簇具的上簇效果,提高蚕茧的品质,使得蚕茧品质达到最优,簇条15为波纹状,簇条15的折弯处为直角或圆弧状,相邻两条簇条15之间的间距为5-500mm,将簇条15的折弯处为直角或圆弧状的设计可以便于实际的加工成型,通过控制相邻两条簇条15之间的间距长度,从而合理控制簇网1的网格孔大小,既可以确保蚕茧不易从网格孔中掉落,又可以确保蚕从簇网1下方爬到簇网1上方进行吐丝结蚕茧,同时又可以确保簇具的整体透气性能和采光性能,提高蚕茧的品质。

框架2包括上框5和下框6,下框6位于上框5的下方,簇网1与下框6固定连接,将框架2设计成上框5和下框6的结构,可以有效确保框架2的整体结构强度,从而提高簇具的抗撞击力,使得簇具不易变形,并且上框5和下框6设计也符合力学设计要求,提高簇具的整体平稳性,更便于簇具的摆放和叠加,结构设计更加的巧妙合理,上框5和下框6之间均匀设置有加强筋8,相邻两个加强筋8之间均匀设置有肋条9,相邻两个肋条9之间的间距为1-20mm,肋条9的横截面为规则形状,规则形状为圆形、方形、椭圆形或三角形,肋条形状的设计合理,增加结构强度,同时又可以提高簇具的整体美观性能,也便于实际的加工成型,加强筋8的设计可以提高框架2的结构牢固性能,增强簇具的整体结构,使得框架2更不易发生变形,肋条9的设计可以提升簇具内部的通风采光条件,确保簇具内部的环境条件更适合于蚕的吐丝结茧,从而提高蚕茧的品质。

框架2的顶面上设置有支撑小台3和支撑大台4,支承小台设于上框5的顶面四侧边上,支承大台设于上框5的顶面四周角上,相邻两个支撑小台3、支撑小台3和支撑大台4之间均形成通风槽7,通过设置支撑小台3和支撑大台4使得簇具叠加后相邻簇具之间或簇具与其他叠加辅助板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间距,空气可以从通风槽7循环流动,从而确保簇具内部的通风透气性能,为蚕吐丝结茧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簇具上簇效果最佳,从而提高蚕茧品质,支撑大台4上设置有限位条10,下框6的底面四周角上均设置有限位卡槽11,限位卡槽11与限位条10相匹配,限位条10和限位卡槽11的设计可以便于簇具与簇具之间、簇具与相配套的其他框板之间的叠加,确保叠加后的整体结构稳定性能,更便于实际的叠加操作,避免叠加过程成出现倾斜、倾倒等现象,提高操作安全性能。

如图5和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在基于实施例一技术方案下,对簇网1与框架2的连接方式进行设计。簇网1与框架2卡接固定,下框6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卡箍边13,卡箍边13与下框6为一体成型结构,卡箍边13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卡槽14,卡槽14与簇网1相匹配,簇网1的四侧均卡接在卡槽14内,卡箍边13的设计可以便于簇网1与框架2之间的卡接固定,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安装拆卸便捷,将簇网1的四侧边分别卡入到卡箍边13的卡槽14内,从而实现簇网1与框架2之间的安装,又可以便于后续簇网1与框架2之间的拆卸,并且通过把簇网1与框架2之间设计成可拆卸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框架2的安装或拆除,扩大簇具的适用范围,使得簇具的形式可以根据养殖需求进行调整。

如图7至图10所示,为本发明一种便于使用的矩形簇具的清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矩形簇具的安装放置:

(1)清洗箱16的选择、准备:

根据不同矩形簇具的实际尺寸选择相对应的清洗箱16,通过底部的移动装置17将清洗箱16移动到指定的清洗地点,接着往清洗箱16顶部的药剂箱18内加入消毒液,确保药剂箱18内的消毒液大于药剂箱18容积的2/3,再往清洗箱16顶部的水箱19内加入洁净水,确保清洗箱16内的洁净水大于水箱19容积的2/3,从而确保后续药剂箱18和水箱19可以对矩形簇具进行消毒、冲洗的作业,确保清洗箱16的正常工作,同时也确保矩形簇具的清洗效果;

(2)夹紧装置21的调整:

将相应规格尺寸的矩形簇具安装到清洗箱16内的间隔腔20内,调整间隔腔20内的夹紧装置21,将上夹紧块22沿着下夹紧块23往上移动,卡杆25沿着下夹紧块23上的移动滑槽27往上移动,直至上夹紧块22与下夹紧块23上的放置块24之间的间距达到最远间距,接着根据矩形簇具的实际长度调整间隔腔20内前后两个夹紧件50之间的间距,确保前后两个夹紧件50之间的间距不小于矩形簇具长度的1/2,且不大于矩形簇具长度的3/4,通过调整规定前后两个夹紧件50之间的间距范围,使得夹紧件50的夹紧受力更加的均匀,确保夹紧件50对矩形簇具的夹紧固定效果,设计更加的巧妙合理,前后两个夹紧件50通过下夹紧块23后端的延伸块28沿着调节杆29同时往支撑杆26或远离支撑杆26的方向移动,确保前后两个夹紧件50关于支撑杆26对称设置,同时通过调节杆29上的刻度估算两个夹紧件50之间的间距,直至两个夹紧件50之间的间距调整到所需范围值内,并且夹紧件50沿着调节杆29移动时,下夹紧块23后端的限位杆30卡在分液板31上的限位框32的限位槽33内,沿着限位槽33移动,限位杆30沿着限位槽33移动可以确保夹紧件50滑动水平度,从而确保放置块24端面的水平度,便于后续矩形簇具的放置夹紧,同时也便于后续夹紧件50的限位固定,同时限位杆30端部的第一磁性片34与限位槽33内的第二磁性片35相互吸引,当夹紧件50移动到相应位置时,通过第一磁性片34和第二磁性片35之间的相互吸引使得夹紧件50限位固定,有效确保夹紧装置21的整体结构稳定性,使得夹紧件50滑动到相应位置后,在第一磁性片34和第二磁性片35的相互吸引下无法发生移动,限位固定相应的位置上,直至下一次手动移动夹紧件50,提高后续矩形簇具的卡紧牢固性能,避免矩形簇具夹紧后夹紧件50发生滑动影响实际的清洗作业;

(3)矩形簇具的卡紧:

将矩形簇具放置到前后两个夹紧件50中下夹紧块23的放置块24的顶面上,并且放置时调整好矩形簇具的位置,确保矩形簇具放置的平整度和水平度,同时确保矩形簇具的中间部位搁置在支撑杆26上,通过调整矩形簇具的位置,确保矩形簇具夹紧时不会发生大幅度的倾斜等,影响实际的夹紧效果,同时确保矩形簇具的中间部位搁置在支撑杆26上,可以更便于矩形簇具的定位夹紧,结构设计合理,接着移动上夹紧块22,卡杆25沿着移动滑槽27往下移动,直至上夹紧块22的底面抵触到矩形簇具的框架2的顶面时上夹紧块22停止移动,接着调节上夹紧块22后端下方的卡接件36,拉动拉杆37,拉杆37由于弹性段38的设计拉伸变长,直至将拉杆37底端的限位板39完全移动到下夹紧块23的底面下方,接着转动拉杆37底部的限位板39,使得限位板39转动到正对下夹紧块23的底面,再松开拉杆37,拉杆37再弹性段38的回弹作用力下往上回弹,使得限位板39与下夹紧块23之间贴合,同时调整限位板39的角度,确保限位板39顶面的卡块40卡入到下夹紧块23底面的嵌位槽41内,使得限位板39与下夹紧块23之间紧密贴合,从而将矩形簇具限位卡紧在上夹紧块22和下夹紧块23之间;

2)清洗作业:

(1)消毒:

打开药剂箱支管上的流量阀,使得药剂箱18内的消毒液经药剂箱支管进入到总管道49内,再经过总管道49进入到分液板31内,经过分液板31的分流作用,混合液药剂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陆续流入到每个间隔腔20的喷洒板42上,再从喷洒板42底面的喷洒口43喷出,对喷洒板42下方的矩形簇具进行消毒清洗,同时每个间隔腔20内喷洒出来的消毒液在与矩形簇具接触后,从矩形簇具上的簇网1网孔中往下排,再经过弧形导液板44的导流作用,快速流到底部,进入到导液槽45内,由于导液槽45四侧倾斜的设计,使得消毒液快速进入到导液槽45底面,经过底面上的过滤网层46的过滤,将杂质颗粒去除后进入到暂存箱47内,再从暂存箱47中排液口48排出进行回收利用,并且由于矩形簇具正对着喷洒板42,与喷洒板42的接触面积大,使得矩形簇具的整个面都可以受到消毒液的喷洒,确保矩形簇具可以全方面地与消毒液接触,从而提高消毒效果;

(2)冲刷清洗:

消毒后,关闭药剂箱支管上的流量阀,打开水箱支管上的流量阀,使得洁净水流入到总管道49内,再经过总管道49进入到分液板31内,洁净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陆续流入到每个间隔腔20的喷洒板42上,再从喷洒板42底面的喷洒口43喷出,对喷洒板42下方的矩形簇具进行消毒清洗,同时每个间隔腔20内喷洒出来的洁净水在与矩形簇具接触后,从矩形簇具上的簇网1网孔中往下排,冲刷掉矩形簇具上残留的消毒液,再经过弧形导液板44的导流作用,快速流到底部,进入到导液槽45内,由于导液槽45四侧倾斜的设计,使得洁净水快速进入到导液槽45底面,经过底面上的过滤网层46的过滤,将杂质颗粒去除后进入到暂存箱47内,再从暂存箱47中排液口48排出进行回收利用;

3)晾干收纳:

将经过清洗作业后的矩形簇具晾干,再叠加放置好,便于后续的使用。

本发明通过框架2的设计,可以增加簇具的整体结构强度,有效防止簇具的弯曲变形,延长簇具的使用寿命,并且框架2又可以便于簇具的叠加摆放,同时通过在框架2的顶面上增加支撑小台3和支撑大台4的设计,不仅可以确保叠加摆放后簇具与簇具、其他辅助板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隙间距,从而确保簇具内部的通风效果,而且通过支撑小台3和支撑大台4使得框架2的结构设计更巧妙合理,便于机械架自动作业,便于机械手对簇具的抓取,有助于提升上簇效果,进而提升蚕茧质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明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