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噻菌灵与噻森铜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93834发布日期:2018-10-19 18:42阅读:9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具体涉及农药复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噻菌灵与噻森铜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噻菌灵俗称特克多、涕必灵、硫苯唑、噻苯咪唑、噻苯哒唑,具内吸向顶传导性能,但不能向基传导。持效期长,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有交互抗性。对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有抑制活性,用于防治多种作物真菌病害及果蔬防腐保鲜。是一种高效、广谱、国际上通用的杀菌剂.用于加工42%噻菌灵悬浮剂,60%噻菌灵可湿性粉剂、3%噻菌灵烟剂、水果保鲜纸等。防治农作物、经济作物由真菌引起的各种病害。工业防霉剂,可用于饲料防霉,涂料防霉,作为纺织品、纸张、皮革、电线电缆和日常商业制品的防霉、防腐。人、畜肠道的驱虫药剂。

噻森铜为噻唑类有机铜杀菌剂,主要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白菜软腐病和番茄青枯病。高效广谱,毒性低,安全环保,无公害,对细菌性病害特效,对真菌性病害高效,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能与其它农药混用。

施用化学药剂是防治植物病害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但长期连续高剂量地施用单一的化学杀菌剂,容易造成药剂的残留、环境污染以及耐抗药性真菌发展等问题。合理的化学杀菌剂复配或混配具有扩大杀菌谱,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适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真菌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等积极特点,杀菌剂复配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开发新品杀菌剂价格不断攀升,而相比之下,开发与研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复配与混配具有投资少、研制周期短而受到国内外重视,纷纷加大开发研制力度。我们在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噻菌灵与噻森铜进行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关于噻菌灵与噻森铜的复配的杀菌组合物及应用目前尚无人报道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含有噻菌灵与噻森铜的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含有噻菌灵与噻森铜的杀菌组合物,所述的杀菌组合物由噻菌灵与噻森铜复配而成,其余为辅料成分,所述的噻菌灵与噻森铜的质量比为1:40-40:1。

所述的噻菌灵与噻森铜的质量比为1:2。

所述的噻菌灵与噻森铜的总质量占整个杀菌组合物质量的1-30%。

所述的噻菌灵与噻森铜的总质量占整个杀菌组合物质量的30%。

所述的杀菌组合物为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颗粒剂、微胶囊剂中的一种。

所述的噻菌灵与噻森铜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葡萄灰霉病上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噻菌灵与噻森铜的杀菌组合物,发明以噻菌灵与噻森铜为有效成分的复配杀菌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延缓要害抗药性的产生,并降低了成产成本和使用成本,可用于抗性病害的治理。对葡萄灰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

试验目的

受浙江东风化工有限公司的委托,采用平皿法,测试噻菌灵和噻森铜单剂对葡萄灰霉病的室内杀菌活性,进行验证筛选,为田间试验和下一步研发提供依据。

试验条件

供试病原菌

葡萄灰霉病菌(菌种为本实验室长期世代培养保存菌种)。

仪器设备

sartoriusbp211d0.01mg电子天平,eppendorfresearch100—1000μl,移液枪、显微镜、移液管、三角烧瓶,量筒,烧杯,打孔器,卡尺,培养皿,不锈钢药勺,电热鼓风干燥箱,培养箱等。

离体试验条件

采用psa培养基,即马铃薯20-25%,蔗糖2%,琼脂粉1.2%及水。ph自然,将马铃薯去皮,切成小块,水浴中煮半小时,双层纱布过滤,加蔗糖,琼脂粉,溶解后定容。分装三角烧瓶,121℃,高压灭菌25-30分钟,倒入平皿中,每皿10ml,凝固后接入测试菌菌株,置25℃-26℃左右的培养箱培养后备用。

试验设计

供试药剂

98%噻菌灵tc;

92%噻森铜tc(浙江东风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其他试剂

n,n-二甲基甲酰胺、丙酮。

试验剂量设计

具体试验剂量设计见表l。

处理方式

测试时间

2018年7月3日

处理时间

2018年7月6日

用药方法

平皿法

试验方法

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2部分:抑制病原真菌菌丝生长试验平皿法》的方法进行生物测定:即在已配置的含毒介质上接种试验菌,菌饼直径5mm,然后置于24.3℃左右的培养箱中培养。

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在培养箱中培养3天后用卡尺量取测定菌落生长直径(mm),

每个菌落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各一次,取其平均值,扣除菌饼直径后算出菌落生长的直径。

数据统计分析:

计算方法

根据调查结果,按公式(1)、(2)计算各处理浓度对供试靶标菌的

菌丝生长抑制率,单位为百分率(%),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d=dl-d2.............(1)

式中:d-菌落增长直径;d1一菌落直径;d2一菌饼直径。

i=(d0-dt)×100/d0.............(2)

式中:i一菌丝生长抑制率;d0一空白对照菌丝生长直径;dt一药剂处理菌落增长直径。

统计处理

根据各药剂浓度对数值及对应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机率值作回归分析,各药剂的ec50、ec90、95%置信限。再按照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ctc)。ctc≥100复配剂表现增效;ctc≤80复配剂表现拮抗:80<ctc<100复配剂表现为相加。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ati=s×100/m..............(3)

式中ati一混剂实测的毒力指数;s一标准药剂的ec50,单位为毫克每升(mg/l);m一供试混剂的ec50,单位为毫克每升(mg/l)。

tti=tia×pa+tib×pb.......(4)

式中tti-混剂的理论毒力指数;tia-a药剂毒力指数;pa-a药剂在混合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tib-b药剂毒力指数;pb-b药剂在混合剂中的百分含量,单位为百分率(%)。

ctc=ati×100/tti.......(5)

式中ctc-共毒系数;ati-混剂实测毒力指数;t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

毒力测定

表2噻菌灵和噻森铜单剂及复配配比对葡萄灰霉病平皿测定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噻菌灵和噻森铜复配的配比对葡萄灰霉病的ec50值为151.6694~240.3524mg/l,ec90值为1033.8002~2287.4861mg/l。

联合作用评价

表3噻菌灵和噻森铜复配配比对葡萄灰霉病的联合作用评价

从表3可以看出噻菌灵和噻森铜复配的1:2的配比对葡萄灰霉病的共毒系数为156.3247,均具有增效作用。

结论

噻菌灵和噻森铜对葡萄灰霉病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两者复配后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结合ec50和共毒系数等指标,企业提供的噻菌灵和噻森铜的配比1:2具有合理性,可以进一步研发。

表4噻菌灵、噻森铜和噻菌灵·噻森铜(1:2)防治葡萄灰霉病结果

(药后3天)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