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越冬用蜂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08036发布日期:2019-01-05 09:09阅读:752来源:国知局
蜜蜂越冬用蜂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蜜蜂养殖技术,具体是蜜蜂越冬用蜂箱。



背景技术:

通常在霜降以后,蜜蜂就不爱飞出蜂箱进行活动,准备越冬。蜜蜂在越冬时为了保温于是呆在蜂箱中挤成一团,最外围的工蜂不停震动翅膀通过运动产生热量,同时最外层的工蜂向蜂团内部移动,而蜂团内部的工蜂向外层移动实现“换班”。在这种越冬模式下,蜂团内的热能得到最大的保留,最内层的温度可达17℃。

虽然蜜蜂有自我越冬的体系和流程,但是在越冬的过程中自然老死的蜜蜂占20%,这些蜜蜂死亡后会导致蜂团收缩,从而导致蜂群中制造热能的工蜂数量减少,影响蜂群的保温效果,当蜂群保温效果下降就会面临大规模死亡。为了保证蜂群能够正常越冬,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覆盖保温被的技术方法为蜜蜂提供保温,但是采用覆盖保温被的方法不仅堵塞了蜂箱的通气孔减少了蜂箱内的气流交换,从而造成蜂群缺氧甚至窒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中国公开号为cn105210934b的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蜂箱内置保温填充器,包括全封闭结构的填充外袋,填充外袋内部设有伸缩式金属框架,两侧设有保温袋,保温袋内填充有保温材料,伸缩式金属框架是由金属纵向长管、金属竖向短管、金属横向管构成的长方体框架,其中金属横向管采用伸缩式套管结构;伸缩式金属框架四周通过活动绑扎绳、连接环带与填充外袋连为一体。

上述技术方案虽然通过填充热源使蜂箱内温度恒定,但是填充袋内的保温材料本身不产生热,仅仅减少热量消耗,当蜂群内自然老死的蜜蜂增多导致蜜蜂数量减少时,保温效果逐渐递减。降低了蜂箱的保温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当蜜蜂数量减少时,反而保温效果提升的一种蜜蜂越冬用蜂箱。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蜜蜂越冬用蜂箱由重力势能高处至重力势能低处依次设有箱盖、副盖、继箱、巢箱和底座,所述继箱内竖向放置有隔板,巢箱内设有竖向放置的巢板;所述底座表面开有正对箱盖的凹槽,凹槽内盛有微生物发酵池,微生物发酵池内包括水、细菌、真菌和几丁质酶;底座径向的两个侧壁表面开有用于卡合巢板的卡槽。

本技术方案的原理为:因为巢板和底座侧壁卡合且巢板位于底座上方,巢板与底座凹槽之间存在高度差,当蜂群内开始有蜜蜂自然死亡时,蜜蜂尸体受重力影响下掉落至凹槽内的微生物发酵池中。

因为微生物发酵池内包括水、细菌、真菌和几丁质酶,蜜蜂的物质构成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当蛋白质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时,蛋白质中的肽键断裂释放大量的热能,同时微生物发酵池将蜂箱内的排泄物一并消化处理,保持了蜂箱内的整洁,同时随着老化去世的蜜蜂增多,微生物发酵池释放的热能越多,为蜂箱内部提供了生物能热源。

采用本技术方案后,产生以下有益效果:1、巢板与底座侧壁卡合,避免了巢板与微生物发酵池接触,从而避免了巢板中蜜蜂的居住环境受到微生物发酵池中细菌与真菌的污染。

2、巢板与底座侧壁卡合,使巢板与底座凹槽之间存在高度差,确保当巢板中有蜜蜂死去时,蜜蜂的尸体受重力势能的影响下掉落至微生物发酵池中,采用本技术方案相对于采用输送装置运输蜜蜂尸体的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结构简单,直接可以通过重力势能实现,节省了能源消耗。

3、通过微生物发酵池对蜜蜂尸体和排泄物进行处理,保持了蜂箱内的整洁度,同时由于自然老化死亡的蜜蜂数量增多,导致蜂群数量减少时,反而微生物发酵池提供的热量更多,变废为宝,增加了资源的使用效率,为蜂箱提供了持续的生物能源。

进一步,所述继箱和巢箱的内壁表面都涂抹有蜡质,所述继箱和巢箱的内壁表面都涂抹有蜡质,底座包括外层和内层,外层与内层之间形成有间隙,底座表面的凹槽位于内层表面。

此时巢箱内壁涂抹的石蜡对蜂球向外辐射的热能进行拦截,石蜡隔绝了蜂箱外部和蜂箱内的热交换,对蜂箱内进行保温,减少了蜂箱内的热量消耗,提升了蜂箱的保温作用。

进一步,所述内层相对的径向侧壁都开有通孔,通孔内卡合有挡板,挡板与内层之间连接有扭簧,挡板中部焊接有延伸至外层的开合板。因为开合板的设置,当操作人员手动扳动开合板时,液体直接从通孔向外流出,同理,当对微生物发酵池进行灌水时仅仅需要操作人员将开合板打开,通入水管进行灌水。简化了操作,避免拆卸箱体造成蜂箱内热量的流失。

进一步,内层的底部与外层之间连接有拉簧,外层的底部焊接有用于接触开合板的棱锥。

当微生物发酵池因为细菌与真菌的持续繁殖和蜜蜂尸体的逐渐堆积,承载微生物发酵池的内箱的重量增加,从而开始压缩拉簧,当开合板与棱锥接触时,开合板受到棱柱对内箱产生的支持力,在受到持续支持力的作用下开合板打开,所以微生物发酵池内的蜜蜂残骸与液体部分流入内箱与外箱的间隙中,此时微生物发酵池的液面高度降低,微生物发酵池表面漂浮的昆虫残骸与部分液体流入间隙,微生物发酵池表面被清理。当微生物发酵池表面漂浮的昆虫残骸与部分液体流入间隙后,内箱的重量减少,内箱在拉簧的带动下抬升,开合板与棱锥脱离接触,此时扭簧产生的回复力带动挡板复位,内箱重新变为密封箱体,昆虫残骸与微生物发酵池中的液体停止流出。

本技术方案避免了因为微生物发酵池表面不能被分解的昆虫残骸堆积,造成微生物发酵池与新坠落的昆虫尸体无法接触,而影响昆虫尸体的分解和放热活动,采用本技术方案加强了微生物发酵池的制热效果,而且使微生物发酵池具备了自洁功能。

进一步,所述拉簧一端与内层底部焊接,拉簧另一端与外层表面接触。

操作人员在蜜蜂越冬时进行蜂箱清理,仅仅需要将蜂箱抬升,然后取下外层,将间隙中的石蜡进行清除即可,不需要打开蜂箱,减少了蜂箱内的热量散失,提升了蜂箱的保温效果。

进一步,所述底座四周焊接有支脚,所述隔板呈锥台形状,所述巢板的横截面呈矩形,所述蜡质为石蜡。当蜂箱内的温度低于35℃时,石蜡开始放热并硬化,石蜡在硬化过程中长时间持续放热,补充蜂箱的温度,此时蜂箱内石蜡与微生物发酵池共同构成热源,提升了蜂箱内的温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半剖图;

图2为图1中内层与巢板连接关系图;

图3为图1中底座的三维全剖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箱盖1、底座2、内层201、外层202、支脚3、副盖4、继箱5、巢箱6、隔板7、巢板8、间隙9、卡槽10、微生物发酵池11、挡板12、扭簧13、开合板14、拉簧15、棱锥16。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蜜蜂越冬用蜂箱包括箱盖1和底座2,底座2四周螺纹连接有支脚3,箱盖1和底座2之间从上至下依次连接有副盖4、继箱5和巢箱6。继箱5和巢箱6的内壁表面都涂抹有石蜡,继箱5内耦合有竖向放置的锥台形状的隔板7,巢箱6内卡合有竖向放置的矩形巢板8。

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底座2包括外层202和长方体形状的内层201,外层202与内层201之间形成有间隙9,内层201上表面带有凹槽,凹槽的开口正对矩形巢板8下方,内层20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均开有用于卡合矩形巢板8的卡槽10,内层201的内部承接有微生物发酵池11,微生物发酵池11内有水、细菌、真菌和几丁质酶。

如附图4所示:内层201的左侧壁和右侧壁都开有通孔,通孔内卡合有挡板12,挡板12与内层201之间连接有扭簧13,挡板12中部粘接有延伸至外层202的开合板14。

内层201的底部与外层202之间连接有拉簧15,外层202的底部焊接有用于接触开合板14的棱锥16。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进入冬季后,蜜蜂在巢箱6内开始裹成蜂球进行越冬,此时蜂球外层的蜜蜂通过煽动翅膀产生热量,保持整个蜂球的温度。当蜂箱外部的温度持续下降时,蜂球的热能开始向外界辐射,此时巢箱6内壁涂抹的石蜡对蜂球向外辐射的热能进行拦截,石蜡隔绝了蜂箱外部和蜂箱内的热交换,对蜂箱内进行保温,减少了蜂箱内的热量消耗,提升了蜂箱的保温作用。

冬季中期时,蜂群内开始有蜜蜂自然死亡时,死亡的蜜蜂在重力影响下坠入微生物发酵池11内。因为蜜蜂的体质构成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蛋白质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当蛋白质被细菌和真菌分解时,蛋白质中的肽键断裂释放大量的热能,同时微生物发酵池11将蜂箱内的排泄物一并消化处理,保持了蜂箱内的整洁,同时随着老化去世的蜜蜂增多,微生物发酵池11释放的热能越多,为蜂箱内部提供了生物能热源。

当微生物发酵池11因为细菌与真菌的持续繁殖和蜜蜂尸体的逐渐堆积,承载微生物发酵池11的内箱的重量增加,从而开始压缩拉簧15,当开合板14与棱锥16接触时,开合板14受到棱柱对内箱产生的支撑力,在受到持续支持力的作用下开合板14打开,所以微生物发酵池11内的蜜蜂残骸与液体部分流入内箱与外箱的间隙9中,此时微生物发酵池11的液面高度降低,微生物发酵池11表面漂浮的昆虫残骸与部分液体流入间隙9,微生物发酵池11表面被清理。当微生物发酵池11表面漂浮的昆虫残骸与部分液体流入间隙9后,内箱的重量减少,内箱在拉簧15的带动下抬升,开合板14与棱锥16脱离接触,此时扭簧13产生的回复力带动挡板12复位,内箱重新变为密封箱体,昆虫残骸与微生物发酵池11中的液体停止流出。

本技术方案避免了因为微生物发酵池11表面不能被分解的昆虫残骸堆积,造成微生物发酵池11与新坠落的昆虫尸体无法接触,而影响昆虫尸体的分解和放热活动,采用本技术方案加强了微生物发酵池11的制热效果,而且使微生物发酵池11具备了自洁功能。

随着微生物发酵池11对蜜蜂尸体的不断分解,蜂箱内的温度越来越高,当蜂箱内温度高于35℃时,石蜡开始软化(并非融化),石蜡在软化的过程中进行吸热反应,减少蜂箱内的温度。因为石蜡软化,最底部的石蜡对顶部的石蜡支撑力减少,底部的石蜡逐渐脱离与箱壁的接触,此时石蜡向四周扩散并持续吸热,软化后的石蜡逐渐扩散至内层201与外层202的间隙9中。此时石蜡与箱壁重合的面积减少,蜂箱的保温效果变差,外界与蜂箱内的热交换加快,蜂箱温度下降,而且当石蜡软化时,对蜂箱内部进行吸热,降低了蜂箱内的温度。

当蜂箱内的温度低于35℃时,石蜡开始放热并硬化,石蜡在硬化过程中长时间持续放热,补充蜂箱的温度,此时蜂箱内石蜡与微生物发酵池11共同构成热源,提升了蜂箱内的温度。由于石蜡密度仅有0.9g/cm3,此时流入内层201和外层202间隙9的石蜡漂浮在液面上,当流入内层201和外层202间隙9的石蜡硬化后,因为石蜡密度小于混合液的密度,所以石蜡漂浮在液面上,此时流入内层201和外层202间隙9的液体和蜜蜂残骸被硬化的石蜡包裹,操作人员在蜜蜂越冬时进行蜂箱清理,仅仅需要将蜂箱抬升,然后取下外层202,将间隙9中的石蜡进行清除即可,不需要打开蜂箱,减少了蜂箱内的热量散失,提升了蜂箱的保温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