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遥控下潜的水下喂食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2176发布日期:2018-12-25 19:2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遥控下潜的水下喂食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遥控下潜的水下喂食机器人。

背景技术

水产饲料在经过加工后需要进行投放,通过相应的喂食装置可以对水产饲料进行定量投放,从而减少了水产饲料的浪费,并且随着我国水产养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逐渐不能满足需求,在水产养殖中饲料的喂食多数为人工投放,需要投放的人站在水池旁用手抓取饲料进行投放,效率不高,还费时费力,很不方便。

现有的投料装置,只能在将饲料洒在水面上,鱼儿需要游到水面才能进食,而有的鱼类生活习性是在水下,这样投喂就很不方便,饲料若没有被及时吃掉,长时间泡在水里会被溶解掉,造成浪费,使水受到污染,并且现在的喂食装置结构复杂,且功能单一,不能便于使用者对饲料进行充分搅拌和对饲料进行定量投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雕塑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投料装置,只能在将饲料洒在水面上,鱼儿需要游到水面才能进食,而有的鱼类生活习性是在水下,这样投喂就很不方便,饲料若没有被及时吃掉,长时间泡在水里会被溶解掉,造成浪费,使水受到污染,并且现在的喂食装置结构复杂,且功能单一,不能便于使用者对饲料进行充分搅拌和对饲料进行定量投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遥控下潜的水下喂食机器人,包括上支撑板,所述上支撑板上端固定有储料箱,所述储料箱上端设有两个进料口和电动机,两个进料口分别设置在电动机两侧,所述上支撑板下端固定有电机a和两个竖板,所述电机a在两个竖板之间,所述电机a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凸轮,所述竖板下端固定有下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下端固定有套筒并与其连通,所述套筒下端固定有弧形罩体并与其连通,所述弧形罩体下端固定有盒体并与其连通,所述盒体两侧设有出料口。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套筒内插入有竖杆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竖杆上端固定有横板,所述横板上端设有多个滚珠,所述滚珠与凸轮贴合,所述竖杆下端与盒体下壁之间固定有弹簧,所述竖杆两侧下端铰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在弧形罩体内,所述活动杆上铰接有推杆,所述推杆上固定有活塞,所述活塞在出料口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活塞与出料口内壁贴合,所述出料口上设有阻拦网,所述储料箱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出料口,且储料箱的另一侧设置有蓄水箱,所述第一出料口上固定连接有出料管。

进一步的,优选的,储料箱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工作室,所述储料箱的内壁靠近工作室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水泵,所述储料箱的内壁靠近水泵下方位置处设置有保护罩,所述储料箱的内部底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的顶端设置有收集箱,所述保护罩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液压杆。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收集箱的内部靠近电动液压杆一端位置处设置有推板,且收集箱的上方靠近工作室底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二出料口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工作室的内部设置有转轴,且工作室的内壁靠近转轴一侧位置处设置有喷头,所述工作室的侧壁设置有管道,所述转轴的一端设置有搅拌叶。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出料管上设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出料管侧端固定有竖管并与其连通,所述竖管下端与出料口固定并与其连通,所述竖管与套筒之间固定有支撑架,所述竖管上端固定有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竖管连通,所述竖管侧端设有底座,所述底座上端固定有壳体和控制器,所述壳体与底座之间固定有肋板。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壳体上端固定有电机b,所述电机b的输出轴穿过壳体上壁并固定有丝杠,所述丝杠下端与底座旋转连接,所述丝杠上套有螺母并与其螺纹连接,所述螺母上固定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伸缩杆与竖板固定,所述底座下端设有多个轮子。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储料箱内设有便于落料的三角形板,所述三角形板的低处位置在出料管旁边,所述横板两侧与竖板贴合,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在出料管上方,所述阻拦网的网孔大于饲料的尺寸,所述液压缸通过液压站控制,所述控制器上固定设有控制器面板。

进一步的,优选的,所述电动机、水泵、压力传感器和电动液压杆的输出端与控制器上对应电动机、水泵、压力传感器和电动液压杆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动液压杆的伸缩端与推板通过螺栓固定相连,且电动液压杆的固定端与保护罩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箱的侧壁贯穿设置有圆孔,圆孔的直径大于电动液压杆的直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控制器控制整个装置的运行,便于对水下的鱼进投喂,效果好,而且还不会受水的阻力影响,避免饲料长时间泡在水里并被溶解掉,造成浪费,减缓水的污染。

2、本发明设置电动机和搅拌叶,能便于使用者对饲料进行充分搅拌,避免了饲料凝结成块状导致鱼群食用不便的问题,从而为饲料的投放带来了相应的便捷,便于鱼群进行食用。

3、本发明设置压力传感器和电磁阀,能便于使用者对饲料进行定量投放,避免了饲料投放量超标导致原材料出现浪费的问题,一方面减少了物料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便于使用者根据鱼群的科学食量来对饲料进行投放,为鱼群的生长发育带来了便捷。

4、本发明设置电动液压杆和推板,能便于使用者对饲料进行推动,进而便于使用者将饲料投放到养殖区,避免了传统的人力进行投放的繁琐性,提高了投放效率。

5、本发明设置水泵和喷头,能便于使用者对工作室内部进行清洁,避免了工作室内部较脏导致使用者清洁不便的问题,从而为工作室的二次使用带来了相应的便捷,提高了工作室内部的清洁效率。

6、本发明设置凸轮和弹簧,通过活动杆带动带动活塞横向移动,活塞回到原位,周期性往复运动,实现饲料水下喂食,推动可克服水的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可遥控下潜的水下喂食机器人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可遥控下潜的水下喂食机器人结构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可遥控下潜的水下喂食机器人结构的图1中部分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可遥控下潜的水下喂食机器人结构的图1中储料箱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可遥控下潜的水下喂食机器人结构的图4中收集箱局部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可遥控下潜的水下喂食机器人结构的图4中喷涂结构视图。

图中:上支撑板1、储料箱2、进料口3、竖板4、下支撑板5、套筒6、竖杆7、横板8、滚珠9、电机a10、凸轮11、弧形罩体12、盒体13、弹簧14、活动杆15、推杆16、活塞17、出料口18、阻拦网19、出料管20、第一电磁阀21、竖管22、风机23、底座24、壳体25、电机b26、丝杠27、螺母28、液压缸29、肋板30、控制器31、轮子32、支撑架33、蓄水箱34、电动机35、第一出料口36、水泵37、管道38、喷头39、转轴40、搅拌叶41、压力传感器42、第二出料口43、第二电磁阀44、收集箱44、推板46、保护罩47、电动液压杆48、工作室4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遥控下潜的水下喂食机器人,包括上支撑板1,所述上支撑板1上端固定有储料箱2,所述储料箱2上端设有两个进料口3和电动机35,两个进料口3分别设置在电动机35两侧,所述上支撑板1下端固定有电机a10和两个竖板4,所述电机a10在两个竖板4之间,所述电机a10的输出轴上固定有凸轮11,所述竖板4下端固定有下支撑板5,所述下支撑板5下端固定有套筒6并与其连通,所述套筒6下端固定有弧形罩体12并与其连通,所述弧形罩体12下端固定有盒体13并与其连通,所述盒体13两侧设有出料口18。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6内插入有竖杆7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竖杆7上端固定有横板8,所述横板8上端设有多个滚珠9,所述滚珠9与凸轮11贴合,所述竖杆7下端与盒体13下壁之间固定有弹簧14,所述竖杆7两侧下端铰接有活动杆15,所述活动杆15在弧形罩体12内,所述活动杆15上铰接有推杆16,所述推杆16上固定有活塞17,所述活塞17在出料口18内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活塞17与出料口18内壁贴合,所述出料口18上设有阻拦网19,所述储料箱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出料口36,且储料箱2的另一侧设置有蓄水箱34,所述第一出料口36上固定连接有出料管20。

进一步的,储料箱2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工作室49,所述储料箱2的内壁靠近工作室49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水泵37,所述储料箱2的内壁靠近水泵37下方位置处设置有保护罩47,所述储料箱2的内部底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42,所述压力传感器42的顶端设置有收集箱44,所述保护罩47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液压杆48。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箱44的内部靠近电动液压杆48一端位置处设置有推板46,且收集箱44的上方靠近工作室49底端位置处设置有第二出料口43,所述第二出料口43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二电磁阀44,所述工作室49的内部设置有转轴40,且工作室49的内壁靠近转轴40一侧位置处设置有喷头39,所述工作室49的侧壁设置有管道38,所述转轴40的一端设置有搅拌叶41。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20上设有第一电磁阀21,所述出料管20侧端固定有竖管22并与其连通,所述竖管22下端与出料口18固定并与其连通,所述竖管22与套筒6之间固定有支撑架33,所述竖管22上端固定有风机23,所述风机23的出风口与竖管22连通,所述竖管22侧端设有底座24,所述底座24上端固定有壳体25和控制器31,所述壳体25与底座24之间固定有肋板30。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25上端固定有电机b26,所述电机b26的输出轴穿过壳体25上壁并固定有丝杠27,所述丝杠27下端与底座24旋转连接,所述丝杠27上套有螺母28并与其螺纹连接,所述螺母28上固定有液压缸29,所述液压缸29的伸缩杆与竖板4固定,所述底座24下端设有多个轮子32。

进一步的,所述储料箱2内设有便于落料的三角形板,所述三角形板的低处位置在出料管20旁边,所述横板8两侧与竖板4贴合,所述风机23的出风口在出料管20上方,所述阻拦网19的网孔大于饲料的尺寸,所述液压缸29通过液压站控制,所述控制器31上固定设有控制器面板。

进一步的,所述电动机35、水泵37、压力传感器42和电动液压杆48的输出端与控制器31上对应电动机35、水泵37、压力传感器42和电动液压杆48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31的输出端与第二电磁阀4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电动液压杆48的伸缩端与推板46通过螺栓固定相连,且电动液压杆48的固定端与保护罩4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收集箱44的侧壁贯穿设置有圆孔,圆孔的直径大于电动液压杆48的直径。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通过轮子32将底座24移动到鱼塘岸边,肋板30加固壳体25与底座24的连接,通过控制器31控制液压站,使液压缸29的伸缩杆伸出,伸缩杆带动喂食装置移动到鱼塘中央,然后再通过控制器31控制启动电机b26,电机b26的输出轴带动丝杠27在壳体25内旋转,丝杠27带动螺母28下降,液压缸29随螺母28下降,投喂装置也随之下降,出料口18进入水中并取到合适位置。

通过进料口3向储料箱2内放入饲料,这是通过控制器31启动电动机35,由于电动机35的底端与转轴4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而带动搅拌叶41进行转动,当饲料搅拌完毕后,使用者再通过控制器31打开第二电磁阀44,物料由第二出料口43进入收集箱44内,此时压力传感器42可以检测出收集箱44内的物料重量,当重量超标时,将信号传递给控制器31上,控制器31将此信号处理后控制第二电磁阀44进行关闭,而此时电动液压杆48开始工作,带动推板46推送至第一出料口36处,从而完成工作要求,储料箱2的顶端设置有电动机35,转轴40的一端设置有搅拌叶41,能便于使用者对饲料进行充分搅拌,避免了饲料凝结成块状导致鱼群食用不便的问题,从而为饲料的投放带来了相应的便捷,便于鱼群进行食用。

储料箱2的内部底端设置有压力传感器42,第二出料口43的内部嵌入设置有第二电磁阀44,能便于使用者对饲料进行定量投放,避免了饲料投放量超标导致原材料出现浪费的问题,一方面减少了物料的浪费,另一方面可以便于使用者根据鱼群的科学食量来对饲料进行投放,为鱼群的生长发育带来了便捷,保护罩47的内部设置有电动液压杆48,收集箱44的内部靠近电动液压杆48一端位置处设置有推板46,由于电动液压杆48与保护罩47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电动液压杆48和推板46,能便于使用者对饲料进行推动,进而便于使用者将饲料投放到养殖区,避免了传统的人力进行投放的繁琐性,提高了投放效率,储料箱2的内壁靠近工作室49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水泵37,工作室49的内壁靠近转轴40一侧位置处设置有喷头39,由于工作室49的底端靠近第二出料口43一侧位置处设置有排污管道,排污管道的内部嵌入设置有阀门,水泵39通电后开始工作,将蓄水箱34内的清洁水通过喷头39进行喷洒,从而起到清洁的目的,最后清洁水由排污口进行排出,通过设置水泵37和喷头39,能便于使用者对工作室49内部进行清洁,避免了工作室49内部较脏导致使用者清洁不便的问题,从而为工作室49的二次使用带来了相应的便捷,提高了工作室49内部的清洁效率

处理的饲料通过第一出料口36进入到出料管20,这时通过控制器31控制打开第一电磁阀21,饲料从出料管20落入竖管22,打开风机23加速饲料在竖管22的下落,饲料进入出料管20。启动电机a10,电机a10的输出轴带动凸轮11旋转,凸轮11的凸边顶住横板8并使其下降,滚珠9便于凸轮11和横板8的摩擦,横板8带动竖杆7在套筒6内下降,弹簧14受竖杆7的压力而收缩,活动杆15随竖杆7下降并同时推动推杆16,推杆16带动活塞17横向移动,活塞17将饲料从出料口18推出,完成投喂,阻拦网19阻止大块异物进入出料口18,阻拦网19的网孔大于饲料的尺寸,支撑架33加固竖管22,弧形罩体12和盒体13保护活动杆15等相关结构,竖板4支撑上支撑板1和下支撑板5。凸轮11的圆边顶住横板8时,弹簧14复位,竖杆7上升,活动杆15随竖杆7上升,活动杆15带动推杆16,推杆16带动活塞17横向移动,活塞17回到原位,周期性往复运动,实现饲料水下喂食,推动可克服水的阻力。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