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43771发布日期:2018-12-05 15:43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昆虫性信息素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背景技术:

莴苣冬夜蛾(cuculliafraternabutler)属于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幼虫为害葛芭嫩叶及花,同时也危害莴苣等蔬菜,造成植物不能正常生长,从而导致经济作物效益的严重损失。成虫在我国主要分布黑龙江、内蒙古、新疆、江西、辽宁、吉林、浙江等省,吉林、辽宁一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幼虫于6月下旬一9月上旬为害莴苣。成虫昼伏夜出,隐蔽性、趋光性强,对糖醋液具有良好的趋性。防治难度大,可采用灯光诱捕和糖醋液诱杀,但因为环境条件限制,使得利用黑光灯、糖醋液防治有了局限性。传统多采用化学防治,大量的化学农药,不仅会使莴苣冬夜蛾产生抗药性,而且会使人们对作物的安全性产生担忧,因此农业科学家逐渐将化学防治转变为生物防治。

利用昆虫生理生化特性和行为学特点进行害虫生物防治的新技术,日益受到农业科学工作者的重视。昆虫信息素是昆虫各种腺体向外分泌的具有不同作用的种内激素,是用于进行同种个体与他种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的化学物质。根据雌性昆虫释放性信息素对同种雄虫具有很强的引诱能力原理,明确雌性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与比例可准确应用于虫情测报、干扰交配、大量诱捕,达到综合治理莴苣冬夜蛾的理想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以提高综合治理莴苣冬夜蛾的效果。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所述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由性引诱剂和协同剂组成。其中,其中莴苣冬夜蛾性引诱剂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z9-14:ac),顺-11-十六碳烯醇(z11-16:oh)和顺-9-十六碳烯醛(z9-16:ald)质量比为1:1:0.1,

所述协同剂包括十六烷基乙酸酯,顺-9-十四碳烯-2,2-二氟乙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

可行地,所述协同剂由以下组分按照各自重量比组成:十六烷基乙酸酯,顺-9-十四碳烯-2,2-二氟乙酸酯=0.02~0.5:0.01~0.6。

较佳地,所述协同剂由以下组分按照各自重量比组成:十六烷基乙酸酯,顺-9-十四碳烯-2,2-二氟乙酸酯=0.1~0.35:0.15~0.45。

最佳地,所述协同剂由以下组分按照各自重量比组成:十六烷基乙酸酯,顺-9-十四碳烯-2,2-二氟乙酸酯=0.2:0.35。

一种莴苣冬夜蛾性引诱剂诱芯的制备方法,将含有协同剂的正己烷溶液,滴加到含有陌夜蛾性信息素的诱芯上,待正己烷挥发后,再将二氯甲烷滴加到该诱芯上,待二氯甲烷挥发后即制得含有陌夜蛾性诱剂的诱芯。

上述的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诱芯在诱捕莴苣冬夜蛾中的应用,使用时,将固定了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的诱捕器,悬挂于发生或可能发生莴苣冬夜蛾的区域,用于莴苣冬夜蛾虫情监测、大量诱捕和干扰交配。所述的诱捕器为粘虫板诱捕器、船型诱捕器、三角形诱捕器、桶形诱捕器和水盆形诱捕器中的一种,本实验中采用桶型诱捕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制备简单,原料易得;具有很强的诱捕能力,稳定性好,持效期长,防治效果可维持30天以上;专一性强,不会使陌夜蛾产生抗性;对人畜无害,环境友好;抗逆性强,使用方便。本发明可准确应用于虫情测报、干扰交配、大量诱捕,对于综合治理莴苣冬夜蛾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实施例1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的制备

将含有协同剂的正己烷溶液,滴加到含有莴苣冬夜蛾性引诱剂的诱芯上,待正己烷挥发后,再将二氯甲烷滴加到该诱芯上,待二氯甲烷挥发后,即制得含有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的诱芯,将诱芯置于桶形诱捕器中,然后将诱捕器放置于莴苣冬夜蛾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块。为保证释放效果,每1ml的橡胶诱芯中置入100~500μg陌夜蛾诱剂组合物,诱捕器之间的平均间距10m。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的可行性,表1中给出16个具体配方:

表1

实施例2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的田间试验

选择莴苣冬夜蛾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块,面积在15亩以上,每种配方设置诱芯离地面高度150cm左右,诱捕器之间的距离10m左右,随机放置上述含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的桶型诱捕器,每个处理设立3个重复。放置后每隔三天调查诱捕到的莴苣冬夜蛾数量,并随机更换诱捕位置,持续调查30天。调查结果如表2:

表2

由结果可知,本发明的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对莴苣冬夜蛾有较好的诱捕效果。由差异显著性(p<0.05)比较可知,添加协同剂十六烷基乙酸酯,顺-9-十四碳烯-2,2-二氟乙酸酯与雌性莴苣冬夜蛾的诱捕量差异显著,其中配方11(十六烷基乙酸酯:顺-9-十四碳烯-2,2-二氟乙酸酯=0.2:0.35)的诱捕量与其他比例的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配方对比差异显著,说明其诱捕效果最好。

为了验证本发明协同剂十六烷基乙酸酯,顺-9-十四碳烯-2,2-二氟乙酸酯的专一性,分别采用其结构类似物十八烷基乙酸酯和反-9-十四碳烯-2,2-二氟乙酸酯及其混合,重复上述实验,十八烷基乙酸酯和反-9-十四碳烯-2,2-二氟乙酸酯及其混合施用均没有增加对莴苣冬夜蛾雄虫的诱捕数量。

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可准确应用于莴苣冬夜蛾虫情测报、大量诱捕、干扰交配。本发明提供的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制备简单,使用方便;有很强的诱捕能力,稳定性好;专一性强,不产生抗性,对天敌没有伤害,对人畜无毒,环境友好;持效期长,防治效果可维持30d以上。该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对于综合治理莴苣冬夜蛾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昆虫性信息素制备技术领域的一种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包括莴苣冬夜蛾性引诱剂和协同剂,莴苣冬夜蛾性引诱剂包括顺‑9‑十四碳烯乙酸酯,顺‑11‑十六碳烯醇和顺‑9‑十六碳烯醛,协同剂包括十六烷基乙酸酯,顺‑9‑十四碳烯‑2,2‑二氟乙酸酯。本发明提供的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制备简单,使用方便;有很强的诱捕能力,稳定性好;专一性强,不产生抗性,对天敌没有伤害,对人畜无毒,环境友好;持效期长,防治效果可维持30 d以上。该莴苣冬夜蛾诱剂组合物可应用于莴苣冬夜蛾的虫情监测、大量诱捕和干扰交配,对于综合治理莴苣冬夜蛾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研发人员:马好运;梅向东;翁爱珍;王留洋;闫俊杰;折冬梅;高玉林;宁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8.08.25
技术公布日:2018.12.0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