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温成蟹试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37123发布日期:2019-01-08 20:0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控温成蟹试验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温成蟹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蟹是十足目短尾次目的甲壳动物,尤指短尾族的种类。三疣梭子蟹、远海梭子蟹、青蟹和中华绒螯蟹都是常见的养殖品种,每年我国蟹类的养殖产量约100万吨。

而在蟹的养殖过程中,环境温度对成蟹的生理、生长有极大的影响,以三疣梭子蟹为例(日本蟳类似),在水温为0℃-30℃之间都能生存,而只有在17℃以上才能较好生长,14℃以下摄食量降低,10℃时活动减弱。为了能够了解蟹生理特征,提高蟹养殖产品的质量及产量,需要对蟹的养殖环境温度进行科学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精确控制环境温度的控温成蟹试验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养殖单元、水处理单元及循环水泵,所述的养殖单元包括具有保温功能的养殖箱,所述的养殖箱内设置有一个以上独立的试验盒,所述的试验盒内置有养殖用沙及养殖用水,所述的试验盒设置有进水口及循环出水口,所述的循环出水口相对试验盒盒底具有一定高度,所述的水处理单元包括冷热水机,所述的循环出水口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水处理单元和进水口构成循环管路,所述的循环水泵驱动循环管路内的养殖用水沿管道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试验盒置于具有保温功能的养殖箱,使试验盒的养殖环境具有保持温度恒定的功能,利用冷热水机将制冷或者加热后的养殖用水送入循环管路,沿循环管道流动并通过进水口进入试验盒,将试验盒调节预设的环境温度,从而观察该预设温度下蟹的生长情况,尝试不同温度后获得各温度下蟹的生产情况数据;水处理单元则将试验盒的养殖用水处理之后循环投入使用,重复利用养殖用水,使装置更加环保;此外,可采用多个试验盒同时进行试验,保证获得蟹的生长数据的科学性及准确性,而且,在试验盒同时放入养殖用沙,模拟真实的蟹的生长环境,进一步使获得的数据与现实的数据更加接近。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试验盒还设置有靠近试验盒盒底的排污出水口,所述的排污出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水处理单元构成排污管路,所述的排污管路位于水处理单元与排污出水口之间的管道设置有电控常闭阀,所述的试验盒具有水循环状态及空置状态,所述的循环水泵及电控常闭阀均得电时,排污管路切断,从循环出水口流出的养殖用水进入循环管路,循环水泵驱动循环管路的养殖用水沿管道移动,从循环出水口通过水处理装置、最终达到进水口,即处于水循环状态;所述的循环水泵及电控常闭阀均失电时,排污管路打开,养殖用水从排污出水口进入排污管路,最终达到水处理装置,即处于空置状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排污管路,并具备在循环管路和排污管路之间切换的功能,在需要对试验盒内进行清理时,人为定时控制循环水泵及电控常闭阀均失电,使试验盒内的养殖用水进入水处理单元,保证蟹处于优质的生活环境下,同时满足其处于无水状态的生理需求,人为定时控制可由具有定时功能的插排电源对电控常闭阀及循环水泵供电实现;也可用于应对突然的停电情况,由于循环水泵停止工作,试验盒内的养殖用水无法循环清洁,会逐渐浑浊,故将试验盒内的养殖用水排空,避免浑浊的水质影响蟹的生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将养殖用水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将养殖用水进行生物净化的生物净化装置、将养殖用水进行杀菌的杀菌装置及将养殖用水静置沉淀的沉淀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养殖用水在经过水处理装置的过程中,依次进行过滤、生物净化、杀菌及沉淀,保证从进水口重新进入试验盒的养殖用水更为清洁,保持试验盒内持续循环的需求。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过滤装置、生物净化装置及沉淀箱均位于试验盒下方,所述的养殖用水通过重力流经过滤装置及生物净化装置,最终达到沉淀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整控温成蟹试验系统的排布方式,合理利用重力作为推动养殖用水的助力,在循环水泵配合作用下使养殖用水能够加速通过水处理单元,保证过滤的高效性,即使无驱动力,也能依次通过,保证排污管路的顺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过滤装置、生物净化装置及沉淀箱均位于试验盒下方,所述的养殖用水通过重力到达沉淀箱,所述的过滤装置及生物净化装置位于沉淀箱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过滤装置、生物净化装置及沉淀箱进行组合,使其成为一个综合功能模块,提高容积的同时便于与养殖单元进行组装。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联通于水处理单元与进水口之间的储水分配箱,所述的储水分配箱位于试验盒上方,并分别与各试验盒之间设置有分配管道,所述的杀菌装置位于储水分配箱内或靠近储水分配箱的管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设储水分配箱,将循环水泵从沉淀箱抽离的养殖用水进行集中后同步分配至各试验盒,使分配更加平稳。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生物净化装置为培育有硝化细菌的珊瑚砂和扭纹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珊瑚砂由于含碱性物质,经过其过滤的ph值一般为7.0~8.5,不断释放的钙离子、镁离子能为海水生物生存提供较高的硬度和稳定的酸碱度,可以将养殖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单转化为硝酸氮,改善养殖水质;扭纹藻可以吸收水中的硝酸氮和磷酸盐。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杀菌装置为紫外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选用紫外灯作为杀菌装置,能够有效、快速对流经紫外灯四周的养殖用水进行杀菌,保证养殖用水的洁净。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过滤装置包括过滤袋及海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过滤袋与海绵组合形成过滤功能的组合件,强化过滤效果,使试验盒内的大部分杂质能够被滤除。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冷热水机设置有分别与水源联通的进水管路及与水收集处联通的出水管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热水机相对循环管路具有独立的进水管路及出水管路,多次循环养殖用水损失之后能够及时补充,保证正常循环。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一中试验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二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温成蟹试验系统,包括养殖单元、水处理单元及循环水泵27,养殖单元包括具有保温功能的养殖箱1,养殖箱1内设置有一个以上独立的试验盒2,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试验盒2沿竖向排布有三排,各排排列有四个试验盒2。试验盒2内置有养殖用沙21及养殖用水22,试验盒2设置有进水口23及循环出水口24,循环出水口24相对试验盒2盒底具有一定高度,水处理单元包括冷热水机3,循环出水口24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水处理单元和进水口23构成循环管路4,循环水泵27驱动循环管路4内的养殖用水22沿管道移动,将试验盒2置于具有保温功能的养殖箱1,使试验盒2的养殖环境具有保持温度恒定的功能,利用冷热水机3将制冷或者加热后的养殖用水22送入循环管路4,沿循环管道流动并通过进水口23进入试验盒2,将试验盒2调节预设的环境温度,从而观察该预设温度下蟹的生长情况,尝试不同温度后获得各温度下蟹的生产情况数据;水处理单元则将试验盒2的养殖用水22处理之后循环投入使用,重复利用养殖用水22,使装置更加环保;此外,可采用多个试验盒2同时进行试验,保证获得蟹的生长数据的科学性及准确性,而且,在试验盒2同时放入养殖用沙21,模拟真实的蟹的生长环境,进一步使获得的数据与现实的数据更加接近,养殖用沙21堆积于远离排污出水口的另一侧,试验盒2上端还设置有饵料投喂口26,原理框图中的高度排布与实际装置中的高度排布基本一致。

试验盒2还设置有靠近试验盒2盒底的排污出水口25,排污出水口25通过管道连接水处理单元构成排污管路5,排污管路5位于水处理单元与排污出水口25之间的管道设置有电控常闭阀51,试验盒2具有水循环状态及空置状态,循环水泵27及电控常闭阀51均得电时,排污管路5切断,从循环出水口24流出的养殖用水22进入循环管路4,循环水泵27驱动循环管路4的养殖用水22沿管道移动,从循环出水口24通过水处理装置、最终达到进水口23,即处于水循环状态;循环水泵27及电控常闭阀51均失电时,排污管路5打开,养殖用水22从排污出水口25进入排污管路5,最终达到水处理装置,即处于空置状态,增设排污管路5,并具备在循环管路4和排污管路5之间切换的功能,在需要对试验盒2内进行清理时,人为定时控制循环水泵27及电控常闭阀51均失电,使试验盒2内的养殖用水22进入水处理单元,保证蟹处于优质的生活环境下,同时满足其处于无水状态的生理需求,人为定时控制可由具有定时功能的插排电源对电控常闭阀51及循环水泵27供电实现;也可用于应对突然的停电情况,由于循环水泵27停止工作,试验盒2内的养殖用水22无法循环清洁,会逐渐浑浊,故将试验盒2内的养殖用水22排空,避免浑浊的水质影响蟹的生存。

水处理装置还包括将养殖用水22进行过滤的过滤装置6、将养殖用水22进行生物净化的生物净化装置7、将养殖用水22进行杀菌的杀菌装置8及将养殖用水22静置沉淀的沉淀箱9,养殖用水22在经过水处理装置的过程中,依次进行过滤、生物净化、杀菌及沉淀,保证从进水口23重新进入试验盒2的养殖用水22更为清洁,保持试验盒2内持续循环的需求。

过滤装置6、生物净化装置7及沉淀箱9均位于试验盒2下方,养殖用水通过重力流经过滤装置6及生物净化装置7,最终达到沉淀箱9,调整控温成蟹试验系统的排布方式,合理利用重力作为推动养殖用水22的助力,在循环水泵27配合作用下使养殖用水22能够加速通过水处理单元,保证过滤的高效性,即使无驱动力,也能依次通过,保证排污管路5的顺畅。

还包括联通于水处理单元与进水口23之间的储水分配箱28,储水分配箱位于试验盒2上方,并分别与各试验盒2之间设置有分配管道,杀菌装置位于储水分配箱内或靠近储水分配箱的管道上,增设储水分配箱,将循环水泵27从沉淀箱9抽离的养殖用水22进行集中后同步分配至各试验盒2,使分配更加平稳,为了结构的清晰表达,未在附图中表示分配管道,该分配管道即为连接各试验盒2的普通管道,为现有构件,不影响结构理解。

生物净化装置7为培育有硝化细菌的珊瑚砂和扭纹藻71,珊瑚砂由于含碱性物质,经过其过滤的ph值一般为7.0~8.5,不断释放的钙离子、镁离子能为海水生物生存提供较高的硬度和稳定的酸碱度,可以将养殖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单转化为硝酸氮,改善养殖水质;扭纹藻可以吸收水中的硝酸氮和磷酸盐。

杀菌装置8为紫外灯81,选用紫外灯81作为杀菌装置8,能够有效、快速对流经紫外灯81四周的养殖用水22进行杀菌,保证养殖用水22的洁净。

过滤装置6包括过滤袋61及海绵62,由过滤袋61与海绵62组合形成过滤功能的组合件,强化过滤效果,使试验盒22内的大部分杂质能够被滤除。

冷热水机3设置有分别与水源联通的进水管路31及与水收集处联通的出水管路32,冷热水机3相对循环管路44具有独立的进水管路31及出水管路32,多次循环养殖用水22损失之后能够及时补充,保证正常循环。

如图4所示,作为控温成蟹试验系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除沉淀箱结构之外,其他均与实施方式一相同,过滤装置6、生物净化装置7及沉淀箱9均位于试验盒2下方,位于试验盒2下方,养殖用水22通过重力到达沉淀箱9,过滤装置6及生物净化装置7位于沉淀箱9内,将过滤装置6、生物净化装置7及沉淀箱9进行组合,使其成为一个综合功能模块,提高容积的同时便于与养殖单元进行组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