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收割机升运器输送器引导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3397发布日期:2019-04-17 02:3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甘蔗收割机升运器输送器引导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甘蔗收割机升运器,具体而言涉及升运器的输送器的支撑件。



背景技术:

已知的甘蔗收割机被构造成收割甘蔗植物并且将茎秆切碎成被称为“短段(billet)”的分段。位于甘蔗收割机后部的升运器将这些短段输送至升高位置,在该升高位置将这些短段排放到卡车上拉走。输送器被构造成由多个引导单元支撑的闭环输送器。每个引导单元包括与输送器的相应运行段(run)以可旋转的方式相互作用的链轮。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在甘蔗收割机的升运器中使用的引导单元。所述升运器包括被构造成输送所收割的甘蔗的闭环输送器。所述输送器引导单元包括:壳体;轴,该轴定位在所述壳体中并由所述壳体支撑;和转子,该转子安装至所述轴以围绕旋转轴线旋转并且被构造成与所述输送器相互作用。所述轴和安装在所述轴上的转子可相对于所述壳体沿着所述旋转轴线选择性地在轴向上重新定位在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的第一操作位置与相对于所述壳体固定的第二操作位置之间,以相对于所述输送器横向调节所述转子。这样,可以避免或校正所述转子和所述输送器之间的失准,这种失准否则会导致转子、输送器或一个或多个其它部件过早磨损。

以上和其它特征将从如下描述和附图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对附图的详细描述参照附图进行,其中:

图1是示出了甘蔗收割机的侧视图,在该甘蔗收割机的后部具有升运器;

图2是示出了由多个引导单元支撑的升运器的输送器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输送器引导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3的线4-4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输送器引导单元;

图5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输送器引导单元的一端的正视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壳体的放大正视图;

图7是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部件的放大正视图;

图8是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引导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沿着图8的线9-9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输送器引导单元;

图10是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引导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沿着图10的线11-11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输送器引导单元;

图12是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引导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13是沿着图12的线13-13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输送器引导单元;

图14是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引导单元的分解立体图;以及

图15是沿着图14的线15-15截取的剖视图,示出了根据第五实施方式的输送器引导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甘蔗收割机10被构造成收割甘蔗。举例来说,该收割机10包括切顶器11、左右分禾器蜗壳12(左分禾器蜗壳12未示出)、上压蔗辊和下压蔗辊(压蔗辊未示出)、根切器14、喂入部15、切碎部18、主提取器20、升运器22和副提取器24。切顶器11被构造成切断甘蔗植物的多叶顶部,以便不会被摄入到收割机10中。左右分禾器蜗壳12被构造成将甘蔗抬起以喂入到收割机10的喉部中。

根切器14包括左切割圆盘和右切割圆盘(左切割圆盘未示出)。左右切割圆盘彼此相配合以将在接近地面的位置处将被压蔗辊向前压倒的甘蔗的茎秆切断。喂入部16被构造成从跟切器14接收被切断的甘蔗铺,并且向后输入甘蔗铺。切碎部18被构造成从喂入部16接收甘蔗铺,并且将甘蔗茎干切成短段。主提取器20位于切碎部18的下游并且被构造成将例如包括作物残留物(例如多叶材料)的碎屑从短段分离并且将碎屑从收割机20移除。

升运器22位于收割机10的后部,以接收倾斜短段流,并且被构造成将这些短段输送到升高位置,在该升高位置将这些短段排放到卡车中拉走。副提取器24(一些实施方式可能没有副提取器)位于升运器22的顶部附近,并且被构造成进一步从短段分离碎屑并且将碎屑从收割机10移除。

收割机10包括操作员站28和牵引元件30。操作人员可以从操作员站30操作收割机10。牵引元件30位于收割机10的左右两侧,以沿着地面推进收割机10。每个牵引元件30可以例如为履带单元或地面接合轮(例如,如图所示,在收割机10的每测有一个履带单元,例如参照图1中的右侧)。

参照图2,升运器22包括框架32、闭环输送器34和安装至框架32的多个输送器引导单元36。例示性地说,输送器34包括彼此横向间隔开的两个侧链条31和位于侧链条31之间并联接至侧链条31的多个条板33。升运器22包括位于升运器22的顶部附近的驱动单元35(图1)和位于升运器22的底部附近的尾部单元37(图1),其中驱动单元35和尾部单元37位于输送器34的纵向范围内。侧链条31围绕驱动单元35、引导单元36和尾部单元37环绕。驱动单元35被构造成驱动输送器34围绕其闭环路径循环。引导单元36沿着输送器34的横向侧定位,以引导输送器34的运动并且维持其在驱动单元35和尾部单元37之间的对准。

多个引导单元36位于输送器34的顶部附近和输送器34的底部附近。例如,在输送器34的顶部和底部中的每个的附近,有四个引导单元36,每侧有两个,一个用于输送器34的上运行段,一个用于输送器34的下运行段。下引导单元36可以安装至框架32的主要部分,并且上引导单元36可以安装至框架32的可调节部分,该可调节部分可相对于框架32的主要部分进行调节。

参照图3和图4,每个引导单元36包括:壳体38;轴40,轴40位于壳体38内并由壳体38支撑,从而安装至壳体;和转子42。转子42安装至轴40以围绕旋转轴线44旋转并且被构造成与输送器34相互作用。

壳体38安装至框架32。壳体38可以固定(例如焊接)至框架32。在一个示例中,壳体38包括:环形凸缘,该环形凸缘抵靠框架32;外部部分,该外部部分相对于输送器34从所述凸缘横向向外延伸并且被收纳在框架32的孔口中;和内部部分,该内部部分相对于输送器34从所述凸缘横向向内延伸,其中所述凸缘和所述外部部分被固定(例如焊接)至所述框架32。

参照图4,转子42经由轴承46(例如被构造成双列圆锥辊子轴承)安装至轴40的内部部分。保持件48(例如,卡合环)和转子42的台肩相配合而将转子42保持在轴承46上。保持件50和轴40的台肩相配合而将轴承46夹在它们之间以将轴承46保持在轴40上。保持件50包括圆盘52和螺纹接合至轴的紧固件54,使得圆盘52压靠轴承46。圆盘52包括圆形锥56以促进碎屑从轴承密封件排出。在一个示例中,输送器34包括在输送器34的任一横向侧都附装至链条的横向延伸的条板,其中链条由驱动单元驱动,使得这些条板在固定板层上将短段移动至排放点,并且转子42可以是与相应链条接合的链轮。

轴40位于壳体38中。轴40位于壳体38的第一圆柱形孔58和壳体38的第二圆柱形孔60中。轴40的第一轴部62位于壳体38的第一孔58中以沿着旋转轴线44在其中滑动运动,轴40的第二轴部64位于第二孔60中并且在直径上比第一轴部62小。例示性地说,第一轴部62可滑动地接触第一孔58。

反作用装置66位于第二孔60中并且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受到约束。轴40和反作用装置66彼此以螺纹接合的方式定位。轴40与反作用装置66的孔口67以螺纹接合的方式定位。第二轴部64和反作用装置66的孔口67彼此以螺纹接合的方式定位。

引导单元36的锁定件68将轴40可释放地固定至反作用装置66以操作引导单元36。轴40和锁定件68彼此以螺纹接合的方式定位,使得锁定件68接触反作用装置66,由此将轴40、反作用装置66和锁定件68可释放地固定至彼此。第二轴部64和锁定件68也这样彼此以螺纹接合的方式定位。锁定件68例如可以被构造为螺纹螺母(例如,止动螺母)。

反作用装置66相对于旋转轴线44在轴向上定位在安装至壳体38的引导单元36的可移除保持件70和壳体38的台肩72之间。在引导单元36的操作过程中,保持件70和台肩72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约束反作用装置66,并且由此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约束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保持件70例如可以被构造成位于第二孔60的环形凹槽中的卡合环。

第二孔60在直径上大于第一孔58以提供台肩72。台肩72位于第一孔58和第二孔60之间。第一孔58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定位在第二孔60和转子42之间。

引导单元36可构造成允许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在操作位置之间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运动,以相对于输送器34横向调节转子42,从而避免或校正它们之间的失准。为此,将锁定件68旋转成与反作用装置66脱离接触,并且通过工具(例如艾伦内六角扳手)向第二轴部64的工具收纳部76施加旋转输入74。反作用装置66被阻止旋转并且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受到约束,使得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响应于旋转输入74而相对于壳体38沿着旋转轴线44在轴向上运动。这样,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可相对于壳体38沿着旋转轴线44选择性地在轴向上重新定位在相对于壳体38固定的第一操作位置(例如图4中的实线所示)和相对于壳体固定的固定第二操作位置(例如,图4中的虚线所示)之间,以相对于输送器34横向调节转子42。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在操作范围(该操作范围例如由引导单元36建立的机械极限或其它极限限定)内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是无级可调的,所述操作范围例如包括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

工具收纳部76可以用来方便锁定件68移动成与反作用装置66接触和脱离接触。可以将工具(例如,艾伦内六角扳手)插入到工具收纳部76内,以防止轴40在朝向或远离反作用装置66拧入或拧出锁定件68时旋转。

参照图5至图7,引导单元36的防旋转装置78被构造成阻止围绕旋转轴线44旋转,以促进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响应于旋转输入74而相对于旋转轴线44在轴向上运动。反作用装置66相对于旋转轴线44的旋转被阻止,以促进这种响应于施加至轴40的旋转输入74而发生的轴向运动。

偏心特征部阻止反作用装置66旋转。防旋转装置78包括反作用装置66的孔口67和第二孔60。第一孔58以旋转轴线44为中心,使得其中心轴线与旋转轴线44重合。相比而言,第二孔60具有平行于旋转轴线44但是从旋转轴线44偏移的中心轴线80。反作用装置66以第二孔60的中心轴线80为中心,但是其孔口67以旋转轴线44为中心,使得孔口67相对于例如其自身中心和中心轴线80偏心。这样,孔口67相对于第二孔60的中心轴线80偏移。

第二孔60防止反作用装置66在旋转输入74被施加至轴40时旋转。反作用装置66提供反作用力,使得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响应于施加轴40的旋转力74而相对于壳体38沿着旋转轴线44在轴向上运动。反作用装置66相对于旋转轴线44和中心轴线80而言在轴向上受到约束。反作用装置66可以采取例如成形为圆盘的本体的形式,其外周与第二孔60配合。

轴40与偏心孔口67以螺纹接合的方式定位,其中第二轴部64也如此定位。这样,第二轴部64包括第一螺纹部分82,并且偏心孔口67包括与第一螺纹部分82以螺纹接合的方式定位的第二螺纹部分84。第一螺纹部分82和第二螺纹部分84相配合而提供调节装置86,该调节装置86被构造成指导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响应于旋转输入74而相对于旋转轴线44在轴向上运动。

参照图8和图9,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以为升运器22的每个输送器引导单元采用输送器引导单元136。旋转输入174被施加至旋转致动器166而不是反作用装置66。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部件。

每个引导单元136包括壳体138、定位在壳体138中并由壳体138支撑以便安装至壳体的轴40以及转子42。转子42安装至轴40以围绕旋转轴线44旋转,并且被构造成与输送器34相互作用。该第二实施方式的轴40类似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轴40,不过还有下面指出的一些不同。

壳体138位于框架32中并由框架32支撑,以便安装至该框架32。壳体138可以固定(例如焊接)至框架32。在一个示例中,壳体138包括:环形凸缘,该环形凸缘抵靠框架32;外部部分,该外部部分相对于输送器34从所述凸缘横向向外地延伸并且收纳在框架32的孔口中;和内部部分,该内部部分相对于输送器34从所述凸缘横向地向内延伸,其中所述凸缘和所述外部部分固定(例如焊接)至框架32。

轴40位于壳体138中。轴40位于壳体138的第一圆柱形孔158中和壳体138的第二圆柱形孔160中。第一孔158和第二孔160彼此同轴并与轴40同轴,使得第一孔158和第二孔160以及轴40以中心轴线44为中心。轴40的第一轴部62位于壳体138的第一孔158中以沿着旋转轴线44在其中可滑动地运动,并且轴40的第二轴部64位于第二孔160中,并且在直径上小于第一轴部62。例示性地说,第一轴部62可滑动地接触第一孔58。

旋转致动器166位于第二孔60中并且在该孔中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受到约束。轴40和旋转致动器166以彼此螺纹接合的方式定位。轴40与旋转致动器166的孔口167以螺纹接合的方式定位,孔口167以旋转轴线44为中心。第二轴部64和旋转致动器166的孔口167以彼此螺纹接合的方式定位。旋转致动器166可以采取例如成形为圆盘的本体的形式,其外周与第二孔160配合。

锁定件68将轴40可释放地固定至旋转致动器166。轴40和锁定件68以彼此螺纹接合的方式定位,使得锁定件68接触旋转致动器166,以由此将轴40、旋转致动器166和锁定件68可释放地固定至彼此。第二轴部64和锁定件68以彼此螺纹接合的方式定位。

旋转致动器166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定位在保持件70和台肩72之间。在引导单元136的操作过程中,保持件68和台肩72相对于旋转轴线44在轴向上约束旋转致动器166,并由此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约束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

引导单元136可构造成允许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在操作位置之间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运动,以相对于输送器34横向调节转子42,从而避免或校正它们之间的失准。为此,将锁定件68旋转成与旋转致动器166脱离接触,并且向旋转致动器166中包括的工具收纳部176而不是轴40施加旋转输入174。

人们可以使用工具向工具收纳部176施加旋转输入174。工具收纳部176可以包括延伸穿过旋转致动器166的多个孔口177。所述工具例如可以是由工具收纳部176的孔口177收纳的活动扳手。

旋转这样由工具收纳部176收纳的工具致使旋转致动器166围绕旋转轴线44旋转。旋转致动器166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受到约束。

防旋转装置178被构造成阻止围绕旋转轴线44的旋转,以促进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响应于旋转输入174而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进行轴向运动。引导单元136的防旋转装置178被构造成在旋转致动器166响应于旋转输入174围绕旋转轴线44旋转时阻止轴40围绕旋转轴线44旋转。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鉴于存在防旋转装置178,轴40可以省略工具收纳部76。

防旋转装置178包括轴向凹槽188和销钉190。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轴40包括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延伸的轴向凹槽188。凹槽188例如被包含在轴40的第一轴部62的外周中。销钉190被收纳在被包括在壳体138中的孔口192中,并且从壳体138延伸到轴向凹槽138内,以阻止轴40在旋转致动器166旋转时围绕旋转轴线44旋转。在其它实施方式中,轴向凹槽可以被包括在壳体138中,并且销钉190或其它突起可以被包括在轴40中。

旋转致动器166被构造成使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响应于施加至旋转致动器166的旋转输入174而相对于旋转轴线44在轴向上运动。旋转致动器166的旋转致使轴40和安装轴40的转子42响应于施加至旋转致动器166的旋转输入174而相对于壳体138沿着旋转轴线44在轴向上运动。

这样,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可相对于壳体138沿着旋转轴线44选择性地在轴向上重新定位在相对于壳体138固定的第一操作位置(例如图9中的实线所示)和相对于壳体固定的固定第二操作位置(例如,图9中的虚线所示)之间,以相对于输送器34横向调节转子42。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在操作范围(该操作范围例如由引导单元136建立的机械极限或其它极限限定)内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是无级可调的,所述操作范围例如包括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

防旋转装置178可以用来方便锁定件68运动成与壳体138接触和脱离接触。防旋转装置178阻止轴40在朝向或远离壳体238拧入或拧出锁定件68时旋转。

第二轴部64包括第一螺纹部分82,并且旋转致动器166的孔口167包括与第一螺纹部分82以螺纹接合的方式定位的第二螺纹部分184。第一螺纹部分82和第二螺纹部分184相配合以提供调节装置186,该调节装置186被构造成指导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响应于旋转输入174而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运动。

参照图10和图11,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可以为升运器22的每个输送器引导单元采用输送器引导单元236。类似附图标记表示类似部件。

每个引导单元236包括壳体238、定位在壳体238中并由壳体238支撑从而安装至壳体的轴240以及转子42。转子42以这里针对轴40公开的类似方式安装至轴240。

壳体238安装至框架32。壳体238可以固定(例如焊接)至框架32。在一个示例中,壳体238包括:环形凸缘,该环形凸缘抵靠框架32;外部部分,该外部部分相对于输送器34从所述凸缘横向向外地延伸并且收纳在框架32的孔口中;和内部部分,该内部部分相对于输送器34从所述凸缘横向地向内延伸,其中所述凸缘和所述外部部分固定(例如焊接)至框架32。

轴240被定位在壳体238中并且包括螺纹部分262。壳体238包括螺纹孔258。轴240被定位在螺纹孔258中,使得轴240与孔258以螺纹接合的方式定位,其中轴240的螺纹部分拧入孔258。轴240以旋转轴线44为中心,转子42围绕旋转轴线44旋转。

锁定件268将轴240可旋转地固定至壳体238以防止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运动。轴240和锁定件268以彼此螺纹接合的方式定位。锁定件268接触壳体238,由此将轴240、壳体238和锁定件268可释放地固定至彼此。锁定件268可以被构造成例如螺纹螺母(例如止动螺母)。

引导单元236可被构造成允许轴240和安装至轴240的转子42在操作位置之间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运动,以相对于输送器34横向调节转子42,从而避免或校正它们之间的失准。为此,将锁定件268旋转成与壳体238脱离接触,并且通过工具(例如,艾伦内六角扳手)向轴240中包括的工具收纳部276施加旋转输入274。人们可以通过使用工具向工具收纳部276施加旋转输入274。这样由工具收纳部276收纳的工具的旋转致使轴240在与旋转输入274的旋转方向对应的轴向方向上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运动。这样,轴240的旋转致使轴240和安装至轴240的转子42响应于施加至轴240的旋转输入274而相对于壳体238沿着旋转轴线44在轴向上运动。

这样,轴240和安装至轴240的转子42可相对于壳体238沿着旋转轴线44选择性地在轴向上重新定位在相对于壳体238固定的第一操作位置(例如图11中的实线所示)和相对于壳体固定的固定第二操作位置(例如,图11中虚线所示)之间,以相对于输送器34横向调节转子42。轴240和安装至轴240的转子42在操作范围(该操作范围例如由引导单元236建立的机械极限或其它极限限定)内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是无级可调的,所述操作范围例如包括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

可以使用工具收纳部276方便锁定件268运动成与壳体238接触和脱离接触。可以将工具(例如,艾伦内六角扳手)插入到工具收纳部276内,以防止轴240在朝向或远离壳体238拧入或拧出锁定件268时旋转。

轴240的螺纹部分262提供第一螺纹部分,并且螺纹孔258提供与所述第一螺纹部分以螺纹接合的方式定位的第二螺纹部分。第一螺纹部分和第二螺纹部分相配合以调节装置286,该调节装置286被构造成指导轴240和安装至轴240的转子42响应于旋转输入274而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运动。

参照图12和图13,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可以为升运器22的每个输送器引导单元采用输送器引导单元336。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部件。

每个引导单元336包括壳体338、位于壳体338中并由壳体338支撑从而安装至壳体338的轴340和转子42。转子42以这里针对轴40公开的类似方式安装至轴340。

壳体338安装至框架32。壳体338可以固定(例如焊接)至框架32。在一个示例中,壳体338包括:环形凸缘,该环形凸缘抵靠框架32;外部部分,该外部部分相对于输送器34从所述凸缘横向向外地延伸并且收纳在框架32的孔口中;和内部部分,该内部部分相对于输送器34从所述凸缘横向地向内延伸,其中所述凸缘和所述外部部分固定(例如焊接)至框架32。

轴340被定位在壳体338中,使得轴340以旋转轴线44为中心,转子42围绕该旋转轴线44旋转。轴340经由压配合与壳体338的圆柱形孔358接合。轴340和壳体338的孔358之间的压配合将轴340固定至壳体338以将转子42维持在选定的操作位置。

引导单元336可被构造成允许轴340和安装至轴340的转子42在操作位置之间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运动,以相对于输送器34横向调节转子42,从而避免或校正它们之间的失准。为此,可以向轴340的轴向外端施加轴向力374,以使轴340和安装至轴340的转子42在轴向上向内运动。例如,可以使用锤子向与轴340的轴向外端接触地定位的圆环或其它力分布装置施加轴向力374,以在轴向上向内驱动轴和安装至该轴的转子42。可以通过使用施加至工具收纳部376(例如,螺纹连接以收纳滑动锤)的工具(例如,滑动锤)使轴340和安装至轴340的转子42在轴向上向外动,以在轴向上向外拉动轴340和安装至轴340的转子42。

这样,轴340和安装至轴340的转子42可相对于壳体338沿着旋转轴线44选择性地在轴向上重新定位在相对于壳体338固定的第一操作位置(例如图13中的实线所示)和相对于壳体固定的固定第二操作位置(例如,图13中虚线所示)之间,以相对于输送器34横向调节转子42。轴340和安装至轴340的转子42在操作范围(该操作范围例如由引导单元336建立的机械极限或其它极限限定)内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是无级可调的,所述操作范围例如包括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

参照图14和图15,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可以为升运器22的每个输送器引导单元采用输送器引导单元436。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部件。

引导单元436包括位于框架32中并由框架32支撑从而安装至该框架32的壳体438、位于壳体438中的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壳体438可以固定(例如焊接)至框架32。在一个示例中,壳体438包括:环形凸缘,该环形凸缘抵靠框架32;外部部分,该外部部分相对于输送器34从所述凸缘横向向外地延伸并且收纳在框架32的孔口中;和内部部分,该内部部分相对于输送器34从所述凸缘横向地向内延伸,其中所述凸缘和所述外部部分固定(例如焊接)至框架32。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壳体438还包括端壁446,该端壁446从壳体438的外部部分径向向内延伸,使得端壁446包括用于轴40的孔口448。

轴40被定位在壳体438中。轴40被定位在壳体438的圆柱形孔458中。轴40和孔458彼此同轴并且以旋转轴线44为中心。轴40的第一轴部62被定位在孔458中以在其中沿着轴向44可滑动地运动,并且轴40的第二轴部64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从第一轴部62轴向地穿过孔口448延伸至壳体438外部的区域。

引导单元436包括一个或多个环形垫片466。每个垫片466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定位在第一轴部62的台肩88和端壁448之间。垫片466用来设定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的操作位置。在多个垫片466的情况下,垫片466可以具有不同尺寸(图14至图15)或相同尺寸。

锁定件68将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可释放地固定在该操作位置。为此,锁定件68将轴40可释放地固定至壳体438的端壁446。轴40和锁定件68以彼此螺纹接合的方式定位,使得锁定件68接触壳体438的端壁446,由此将轴40、壳体438的端壁446和锁定件68可释放地固定至彼此。第二轴部64和锁定件68也以彼此螺纹接合的方式定位。这样,在使用垫片466来设置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的操作位置时,锁定件68将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固定在该位置。

引导单元436可被构造成允许轴340和安装至轴340的转子42在操作位置之间相对于旋转轴线44而言在轴向上运动,以相对于输送器34横向调节转子42,从而避免或校正它们之间的失准。为此,将锁定件68从轴40移除。然后将轴40从壳体438移除。转子42可以仍然安装至轴40,或者可以已经预先从轴移除。可以向壳体438的孔458添加一个或多个垫片466或从孔458移除一个或多个垫片466。之后,将轴40重新安装在壳体438的孔468中,并且将锁定件68重新安装在轴40的第一轴部62上,以将轴40与转子42(该转子可以在锁定件68重新安装之前或之后安装至轴40)一起锁定至新的操作位置。可以使用工具收纳部76方便锁定件68运动成与壁446接触和脱离接触。可以将工具(例如,艾伦内六角扳手)插入到工具收纳部76内,以防止轴40在朝向或远离壁446拧入或拧出锁定件68时旋转。

这样,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可相对于壳体438沿着旋转轴线44选择性地在轴向上重新定位在相对于壳体438固定的第一操作位置(例如图14中的实线所示)和相对于壳体固定的第二操作位置(例如,图14中虚线所示)之间,以相对于输送器34横向调节转子42。轴40和安装至轴40的转子42在操作范围(该操作范围例如由引导单元436建立的机械极限或其它极限限定)内相对于旋转轴线44可言在轴向上是无级可调的,所述操作范围例如包括第一操作位置和第二操作位置之间。

如这里公开的,转子42的横向可调节性可以提高输送器34的使用寿命。例如,横向可调节性可以提高转子42、链条31、轴承46和驱动单元35的马达轴承的使用寿命。

尽管已经在附图和上述描述中详细地示出并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应该认为这些图示和描述在本质上不是限制性的。要理解的是,期望保护落入本公开的范围内的所有改变和修改。需要指出,本公开的另选实施方式可能并不包括所示和描述的所有特征。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设计出它们自己的实现方案,这些实现方案结合本公开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并且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