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土壤肥效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77729发布日期:2019-01-14 17:41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提高土壤肥效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提高土壤肥效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传统的有机肥已逐步被农用化肥所替代,导致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如何维持土壤养分的平衡,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连作时间的延长,土壤贫瘠化不断严重,导致果园生产力逐年下降、病害频发、果实品质下降。因此,如何改善土壤环境、培肥地力是保证农作物高产、优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农作物秸秆还田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增加透气、透水、保肥能力,从而提高土壤肥力。目前国内秸秆还田的农机极少,由于秸杆量大,农民要实施秸杆粉粹还田需要人工粉碎,再洒回田里,费时费力,根据使用的工具不同粉碎效果还有差距,最终造成还田的难度很大。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2015104886497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秸秆粉碎还田装置,包括底板、支撑装置、刮板装置、传送带装置、滚轮装置及粉碎装置,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柱、支撑台、第二支撑柱、第三支撑柱、固定板、第一支架及第一横杆,粉碎装置包括第一框体、第二框体、第三框体、第一滚轮、第二滚轮、第一粉碎齿、第三滚轮及第二粉碎齿,刮板装置包括第二支架、第一斜杆、刮板及第二斜杆,传送带装置包括垫块、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转轮及传送带,滚轮装置包括第三支架、圆轮、凸块、竖杆及水平杆,第三支架呈l型,第三支架的一端与第三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三支架的另一端竖直向下。

该技术方案中的秸秆粉碎还田装置能够对秸秆等农业物进行充分的粉碎,减少垃圾的产生及焚烧秸秆,但是该装置中在进行投放秸秆后,需要人员支撑着秸秆的另一端,一方面增大了人员投入,另一方面人员距离设备内的碾压辊太近,不能保证人员的绝对安全;该装置不能精确的将秸秆进行粉碎,且粉碎后的秸秆大小不可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提高土壤肥效的方法,该方法中的秸秆粉碎设备通过在切刀的右侧设置一号皮带线和二号皮带线,且二号皮带线的右端通过一号气缸的动作实现上下摆动,进而实现二号皮带线的右端将秸秆压住,一方面可以节省投放秸秆的人员,另一方面保证了人员不与设备直接接触,提高了人员操作的安全性,同时,通过一号皮带线和二号皮带线的配合转动,能够将秸秆均速地传送到切刀处进行切碎,保证了秸秆切碎后的大小统一,且大小可控制,进而增大了设备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提高土壤肥效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秸秆送入秸秆粉碎设备中进行粉碎;

s2:将s1中粉碎后的秸秆与农家肥送入搅拌装置中进行搅拌;

s3:将s2中搅拌均匀后混合物送入堆肥设备中进行发酵处理;

s4:将s3中发酵后的混合物与草木灰送入播撒装置中,播撒装置将混合物与草木灰混合后播撒在田地表面;

s5:通过旋耕机对s4中的田地进行旋耕;

s6:在s5中的旋耕机的旋耕刀上设置通气孔;

s7:s6中的旋耕机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旋耕刀上的通气孔向土壤里通入氧气;

其中,所述的秸秆粉碎设备包括壳体、行走轮、扬起滚轮、出料斗,所述壳体下方设有行走轮,壳体左端外壁设有出料斗,壳体空腔内左端设有扬起滚轮;还包括驱动电机、皮带、旋转轴、支撑板、切刀、碾压模块、传送模块,所述壳体中部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支撑板的中部;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旋转轴的右端的圆柱面上固定连接一组切刀,旋转轴的左端固定连接带轮,旋转轴上的带轮与驱动电机的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在壳体的上端面上;所述切刀的右侧设有传送模块;所述传送模块用于将壳体外部的秸秆自动输送到壳体内的切刀处;所述切刀的左侧设有碾压模块;所述碾压模块用于将切碎后的秸秆进行碾压;其中,所述的传送模块包括一号皮带线、二号皮带线、一号钢丝绳、滑轮、一号气缸;所述的一号皮带线水平设置,一号皮带线的带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壳体的侧壁上,一号皮带线的皮带上均匀设置一组弧形凸起,一号皮带线的上方设有二号皮带线;所述二号皮带线包括一号带轮、二号带轮、三号带轮、皮带、一号连接板、二号连接板、四号带轮、三号连接板;所述一号带轮和二号带轮设置在一条水平线上,一号带轮和二号带轮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壳体的侧壁上;所述二号带轮与三号带轮之间通过一号连接板连接,二号带轮与四号带轮之间通过二号连接板连接;所述一号皮带线的皮带包裹在一号带轮、二号带轮、三号带轮的外表面,二号皮带线的皮带上均匀设置一组弧形凸起;所述四号带轮的圆柱面与皮带的外侧表面接触,四号带轮的圆柱面上均匀设置一组圆弧凹槽;所述三号带轮的转轴上转动连接三号连接板的下端;所述三号连接板的上端与一号钢丝绳的一端连接;所述一号钢丝绳的另一端与一号气缸的缸杆端部连接,一号钢丝绳的中部与滑轮接触配合;所述滑轮固定连接在壳体的顶板上;使用时,人工将秸秆的一端送入一号皮带线与二号皮带线之间,一号皮带线与二号皮带线之间设置的传感器感应到有秸秆放入,控制器控制气缸伸出,进而二号皮带线右端的三号带轮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同时一号连接板右端向下摆动,进而实现将秸秆的一端压住,通过一号皮带线和二号皮带线的配合转动,将秸秆均速地传送到切刀处进行切碎,驱动电机通过皮带和带轮带动切刀高速转动,进而对传送模块输送过来的秸秆进行切碎,切碎后的秸秆通过碾压模块进行碾碎,碾碎后的秸秆颗粒通过扬起滚轮扬起后,再从出料斗中飘洒在田地里;通过二号皮带线的右端将秸秆压住一方面可以节省投放秸秆的人员,另一方面保证了人员不与设备直接接触,提高了人员操作的安全性,同时,通过一号皮带线和二号皮带线的配合转动,能够将秸秆均速地传送到切刀处进行切碎,保证了秸秆切碎后的大小统一,且大小可控制,进而增大了设备的适用范围。

优选的,所述切刀与二号皮带线之间设有弹性板;所述弹性板中部铰接在支柱的下端,弹性板的右端与支柱的中部之间设有弹簧;使用时,二号皮带线在转动的过程中,二号皮带线上的弧形凸起间断性的挤压弹性板,使得弹性板不断的抖动,使得弹性板在对秸秆进行导向的同时,对秸秆进行拍打,使得秸秆均匀的分布,进而使得的切刀的切削力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切刀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切刀的尖端靠近支柱的一侧端面上镶嵌一块强力磁铁,切刀的右侧设有摆动板;所述摆动板的上端靠近切刀一侧的端面上镶嵌一块强力磁铁,摆动板的下端固定连接阶梯轴的左端;所述阶梯轴的右端转动连接在支柱中部的安装孔内,阶梯轴上的圆弧面上固定连接二号钢丝绳的一端;所述二号钢丝绳的另一端连接在弹性板的左端;使用时,切刀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转动,进而对秸秆进行切削,当驱动电机的转速提高时,切刀上的强力磁铁吸引摆动板上的强力磁铁的频率加快,进而使得摆动板摆动的角度增加,进而摆动板带动阶梯轴转动一定角度,阶梯轴绕卷二号钢丝绳,进而通过二号钢丝绳将弹性板的左端向上拉起,使得弹性板下方通过的秸秆数量增大,从而实现切刀的转速与进人切刀处的秸秆的数量成比例,进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碾压模块包括电缸、二号气缸、一号碾压辊、二号碾压辊、四号连接板,所述电缸的缸体固定连接在壳体的顶板上,电缸的缸杆通过连接支座转动连接在一号碾压辊的转轴上;所述二号气缸设置在电缸的右侧,二号气缸的缸体铰接在壳体的顶板上,二号气缸的缸杆通过连接支座转动连接在二号碾压辊的转轴上;所述一号碾压辊与二号碾压辊之间通过四号连接板连接;使用时,通过电缸能够实现控制一号碾压辊与壳体底板之间的间距,进而控制了碾压后的秸秆颗粒的大小,进而适应不同的农作物秸秆以及秸秆粉碎后的用途,使得设备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机的左侧设有凸轮;所述凸轮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的转轴的端部,凸轮的下方设有气囊;所述气囊固定连接在壳体的顶板上,气囊的出气孔通过气管连接在二号气缸的缸体上;使用时,驱动电机带动凸轮转动,凸轮在转动的过程中间断性的挤压气囊,气囊中被压缩的气体推动二号气缸不断的伸出和缩回,进而带动下方的二号碾压辊上下运动,进而实现对秸秆进行不断的拍打,为一号碾压辊的碾压做好准备,同时防止秸秆因为无法进入二号碾压辊底部而导致堆积,进而提高了碾压效果,同时提高了碾压效率。

优选的,所述一号碾压辊与二号碾压辊之间设有摩擦块;所述摩擦块的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四号连接板上,摩擦块的左端与一号碾压辊的表面接触,摩擦块的右端与二号碾压辊的表面接触;使用时,一号碾压辊在碾压时为顺时针转动,进而一号碾压辊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摩擦块的左端向下摆动,进而摩擦块围绕转轴摆动,使得摩擦块的右端贴紧二号碾压辊的表面,进而实现对二号碾压辊表面粘附的秸秆碎屑进行清理,保证了碾压辊表面的洁净,进而提高了碾压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提高土壤肥效的方法,该方法中的秸秆粉碎设备通过在切刀的右侧设置一号皮带线和二号皮带线,且二号皮带线的右端通过一号气缸的动作实现上下摆动,进而实现二号皮带线的右端将秸秆压住,一方面可以节省投放秸秆的人员,另一方面保证了人员不与设备直接接触,提高了人员操作的安全性,同时,通过一号皮带线和二号皮带线的配合转动,能够将秸秆均速地传送到切刀处进行切碎,保证了秸秆切碎后的大小统一,且大小可控制,进而增大了设备的适用范围。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提高土壤肥效的方法,该方法中的秸秆粉碎设备通过在切刀的尖端靠近支柱的一侧端面上镶嵌一块强力磁铁,在切刀的右侧设有摆动板,同时在摆动板的上端靠近切刀一侧的端面上镶嵌一块强力磁铁,摆动板的下端固定连接阶梯轴的左端,在阶梯轴上的圆弧面上固定连接二号钢丝绳的一端,实现切刀的转速与进人切刀处的秸秆的数量成比例,进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提高土壤肥效的方法,该方法中的秸秆粉碎设备通过在驱动电机的左侧设有凸轮,凸轮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的转轴的端部,凸轮的下方设有气囊,气囊中被压缩的气体推动二号气缸不断的伸出和缩回,进而实现对秸秆进行不断的拍打,为一号碾压辊的碾压做好准备,同时防止秸秆因为无法进入二号碾压辊底部而导致堆积,进而提高了碾压效果,同时提高了碾压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中秸秆粉碎设备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视图;

图中:壳体1、行走轮11、扬起滚轮12、出料斗13、驱动电机2、凸轮21、气囊22、旋转轴3、支撑板4、切刀41、弹性板42、支柱43、摆动板44、阶梯轴45、二号钢丝绳46、碾压模块5、电缸51、二号气缸52、一号碾压辊53、二号碾压辊54、四号连接板55、摩擦块551、传送模块6、一号皮带线61、二号皮带线62、一号带轮621、二号带轮622、三号带轮623、一号连接板624、二号连接板625、四号带轮626、三号连接板627、一号钢丝绳63、滑轮64、一号气缸6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提高土壤肥效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秸秆送入秸秆粉碎设备中进行粉碎;

s2:将s1中粉碎后的秸秆与农家肥送入搅拌装置中进行搅拌;

s3:将s2中搅拌均匀后混合物送入堆肥设备中进行发酵处理;

s4:将s3中发酵后的混合物与草木灰送入播撒装置中,播撒装置将混合物与草木灰混合后播撒在田地表面;

s5:通过旋耕机对s4中的田地进行旋耕;

s6:在s5中的旋耕机的旋耕刀上设置通气孔;

s7:s6中的旋耕机在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旋耕刀上的通气孔向土壤里通入氧气;

其中,所述的秸秆粉碎设备包括壳体1、行走轮11、扬起滚轮12、出料斗13,所述壳体1下方设有行走轮11,壳体1左端外壁设有出料斗13,壳体1空腔内左端设有扬起滚轮12;还包括驱动电机2、皮带、旋转轴3、支撑板4、切刀41、碾压模块5、传送模块6,所述壳体1中部设有旋转轴3;所述旋转轴3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支撑板4的中部;所述支撑板4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旋转轴3的右端的圆柱面上固定连接一组切刀41,旋转轴3的左端固定连接带轮,旋转轴3上的带轮与驱动电机2的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接;所述驱动电机2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上端面上;所述切刀41的右侧设有传送模块6;所述传送模块6用于将壳体1外部的秸秆自动输送到壳体1内的切刀41处;所述切刀41的左侧设有碾压模块5;所述碾压模块5用于将切碎后的秸秆进行碾压;其中,所述的传送模块6包括一号皮带线61、二号皮带线62、一号钢丝绳63、滑轮64、一号气缸65;所述的一号皮带线61水平设置,一号皮带线61的带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壳体1的侧壁上,一号皮带线61的皮带上均匀设置一组弧形凸起,一号皮带线61的上方设有二号皮带线62;所述二号皮带线62包括一号带轮621、二号带轮622、三号带轮623、皮带、一号连接板624、二号连接板625、四号带轮626、三号连接板627;所述一号带轮621和二号带轮622设置在一条水平线上,一号带轮621和二号带轮622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壳体1的侧壁上;所述二号带轮622与三号带轮623之间通过一号连接板624连接,二号带轮622与四号带轮626之间通过二号连接板625连接;所述一号皮带线61的皮带包裹在一号带轮621、二号带轮622、三号带轮623的外表面,二号皮带线62的皮带上均匀设置一组弧形凸起;所述四号带轮626的圆柱面与皮带的外侧表面接触,四号带轮626的圆柱面上均匀设置一组圆弧凹槽;所述三号带轮623的转轴上转动连接三号连接板627的下端;所述三号连接板627的上端与一号钢丝绳63的一端连接;所述一号钢丝绳63的另一端与一号气缸65的缸杆端部连接,一号钢丝绳63的中部与滑轮64接触配合;所述滑轮64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顶板上;使用时,人工将秸秆的一端送入一号皮带线61与二号皮带线62之间,一号皮带线61与二号皮带线62之间设置的传感器感应到有秸秆放入,控制器控制气缸伸出,进而二号皮带线62右端的三号带轮623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同时一号连接板624右端向下摆动,进而实现将秸秆的一端压住,通过一号皮带线61和二号皮带线62的配合转动,将秸秆均速地传送到切刀41处进行切碎,驱动电机2通过皮带和带轮带动切刀41高速转动,进而对传送模块6输送过来的秸秆进行切碎,切碎后的秸秆通过碾压模块5进行碾碎,碾碎后的秸秆颗粒通过扬起滚轮12扬起后,再从出料斗13中飘洒在田地里;通过二号皮带线62的右端将秸秆压住一方面可以节省投放秸秆的人员,另一方面保证了人员不与设备直接接触,提高了人员操作的安全性,同时,通过一号皮带线61和二号皮带线62的配合转动,能够将秸秆均速地传送到切刀41处进行切碎,保证了秸秆切碎后的大小统一,且大小可控制,进而增大了设备的适用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所述切刀41与二号皮带线62之间设有弹性板42;所述弹性板42中部铰接在支柱43的下端,弹性板42的右端与支柱43的中部之间设有弹簧;使用时,二号皮带线62在转动的过程中,二号皮带线62上的弧形凸起间断性的挤压弹性板42,使得弹性板42不断的抖动,使得弹性板42在对秸秆进行导向的同时,对秸秆进行拍打,使得秸秆均匀的分布,进而使得的切刀41的切削力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切刀41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所述切刀41的尖端靠近支柱43的一侧端面上镶嵌一块强力磁铁,切刀41的右侧设有摆动板44;所述摆动板44的上端靠近切刀41一侧的端面上镶嵌一块强力磁铁,摆动板44的下端固定连接阶梯轴45的左端;所述阶梯轴45的右端转动连接在支柱43中部的安装孔内,阶梯轴45上的圆弧面上固定连接二号钢丝绳46的一端;所述二号钢丝绳46的另一端连接在弹性板42的左端;使用时,切刀41在驱动电机2的带动下转动,进而对秸秆进行切削,当驱动电机2的转速提高时,切刀41上的强力磁铁吸引摆动板44上的强力磁铁的频率加快,进而使得摆动板44摆动的角度增加,进而摆动板44带动阶梯轴45转动一定角度,阶梯轴45绕卷二号钢丝绳46,进而通过二号钢丝绳46将弹性板42的左端向上拉起,使得弹性板42下方通过的秸秆数量增大,从而实现切刀41的转速与进人切刀41处的秸秆的数量成比例,进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所述碾压模块5包括电缸51、二号气缸52、一号碾压辊53、二号碾压辊54、四号连接板55,所述电缸51的缸体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顶板上,电缸51的缸杆通过连接支座转动连接在一号碾压辊53的转轴上;所述二号气缸52设置在电缸51的右侧,二号气缸52的缸体铰接在壳体1的顶板上,二号气缸52的缸杆通过连接支座转动连接在二号碾压辊54的转轴上;所述一号碾压辊53与二号碾压辊54之间通过四号连接板55连接;使用时,通过电缸51能够实现控制一号碾压辊53与壳体1底板之间的间距,进而控制了碾压后的秸秆颗粒的大小,进而适应不同的农作物秸秆以及秸秆粉碎后的用途,使得设备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所述驱动电机2的左侧设有凸轮21;所述凸轮21固定连接在驱动电机2的转轴的端部,凸轮21的下方设有气囊22;所述气囊22固定连接在壳体1的顶板上,气囊22的出气孔通过气管连接在二号气缸52的缸体上;使用时,驱动电机2带动凸轮21转动,凸轮21在转动的过程中间断性的挤压气囊22,气囊22中被压缩的气体推动二号气缸52不断的伸出和缩回,进而带动下方的二号碾压辊54上下运动,进而实现对秸秆进行不断的拍打,为一号碾压辊53的碾压做好准备,同时防止秸秆因为无法进入二号碾压辊54底部而导致堆积,进而提高了碾压效果,同时提高了碾压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案,所述一号碾压辊53与二号碾压辊54之间设有摩擦块551;所述摩擦块551的中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四号连接板55上,摩擦块551的左端与一号碾压辊53的表面接触,摩擦块551的右端与二号碾压辊54的表面接触;使用时,一号碾压辊53在碾压时为顺时针转动,进而一号碾压辊53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摩擦块551的左端向下摆动,进而摩擦块551围绕转轴摆动,使得摩擦块551的右端贴紧二号碾压辊54的表面,进而实现对二号碾压辊54表面粘附的秸秆碎屑进行清理,保证了碾压辊表面的洁净,进而提高了碾压效果。

使用时,人工将秸秆的一端送入一号皮带线61与二号皮带线62之间,一号皮带线61与二号皮带线62之间设置的传感器感应到有秸秆放入,控制器控制气缸伸出,进而二号皮带线62右端的三号带轮623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同时一号连接板624右端向下摆动,进而实现将秸秆的一端压住,通过一号皮带线61和二号皮带线62的配合转动,将秸秆均速地传送到切刀41处进行切碎,驱动电机2通过皮带和带轮带动切刀41高速转动,进而对传送模块6输送过来的秸秆进行切碎,切碎后的秸秆通过碾压模块5进行碾碎,碾碎后的秸秆颗粒通过扬起滚轮12扬起后,再从出料斗13中飘洒在田地里;二号皮带线62在转动的过程中,二号皮带线62上的弧形凸起间断性的挤压弹性板42,使得弹性板42不断的抖动,使得弹性板42在对秸秆进行导向的同时,对秸秆进行拍打,使得秸秆均匀的分布,进而使得的切刀41的切削力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切刀41的使用寿命;切刀41在驱动电机2的带动下转动,进而对秸秆进行切削,当驱动电机2的转速提高时,切刀41上的强力磁铁吸引摆动板44上的强力磁铁的频率加快,进而使得摆动板44摆动的角度增加,进而摆动板44带动阶梯轴45转动一定角度,阶梯轴45绕卷二号钢丝绳46,进而通过二号钢丝绳46将弹性板42的左端向上拉起,使得弹性板42下方通过的秸秆数量增大,从而实现切刀41的转速与进人切刀41处的秸秆的数量成比例,进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驱动电机2带动凸轮21转动,凸轮21在转动的过程中间断性的挤压气囊22,气囊22中被压缩的气体推动二号气缸52不断的伸出和缩回,进而带动下方的二号碾压辊54上下运动,进而实现对秸秆进行不断的拍打,为一号碾压辊53的碾压做好准备,同时防止秸秆因为无法进入二号碾压辊54底部而导致堆积,进而提高了碾压效果,同时提高了碾压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