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东北地区盐碱地种植水稻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77734发布日期:2019-01-14 17:41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东北地区盐碱地种植水稻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小康目标的逐步实现,人们的健康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影响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

在中国东北地区,存在大量的盐碱地,盐碱地土壤贫瘠,长期受盐碱的控制土壤中所含有机质和微生物成分较低,不适合直接种植水稻,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东北地区盐碱地种植水稻的方法,可显著改良土壤结构,促使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适于生物酶和有益菌在土壤中不断繁殖,逐渐改变盐碱地的土壤性状,同时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可作为营养物质,可被水稻根系吸收,缓释效果好,进而保证了水稻在不同生长期的生长所需,使水稻的产量高。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东北地区盐碱地种植水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硫酸钙粉末施加到盐碱地土壤中,与盐碱地中的盐分进行离子交换反应,翻耕搅拌得到松软盐碱地;

s2、向松软盐碱地加入水进行灌洗得到弱碱土壤;

s3、向弱碱土壤中撒施复混肥,插入水稻秧苗,常规田间管理至水稻成熟。

优选地,s3中,复混肥撒施量为150-240kg/667m2

优选地,s3中,复混肥的原料按重量份包括:硫酸铵45-65份,硝酸钠18-24份,沉淀磷肥22-35份,硫酸钾镁肥4-20份,有机肥料110-120份,包膜增强剂1-4份,滑石粉1-2份,海泡石粉0.4-1份,硅藻土1-2份,硼砂1-2份。

优选地,s3的复混肥原料中,包膜增强剂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纳米二氧化硅、氧化聚乙烯蜡、离子型乳化剂、焦亚硫酸钠、去离子水混合,密封状态下向其中通入氮气升压,升温搅拌,降温,加入聚乙烯醇搅拌,超声处理,再加入戊二醛水溶液搅拌,冷却,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包膜增强剂。

优选地,包膜增强剂的制备工艺中,密封状态下向其中通入氮气升压至5-5.8mpa,升温至210-235℃搅拌2-4h,降至室温。

优选地,包膜增强剂的制备工艺中,加入聚乙烯醇搅拌30-42min,搅拌温度为85-90℃。

优选地,包膜增强剂的制备工艺中,超声处理时间为12-20min,超声处理功率为100-125w/l。

优选地,包膜增强剂的制备工艺中,纳米二氧化硅、氧化聚乙烯蜡、离子型乳化剂、焦亚硫酸钠、去离子水、聚乙烯醇、戊二醛水溶液的重量比为5-12:4-10:1-2:0.2-0.6:60-90:5-12:2-6,戊二醛水溶液浓度为1.5-2g/l。

优选地,s3的复混肥原料中,有机肥料按重量份包括:发酵猪粪便12-24份,玉米芯粉10-20份,冬瓜皮4-12份,秸秆粉5-12份,芝麻秸秆24-35份,豆粕5-12份,发酵豆渣10-18份。

本发明将硫酸钙粉末将盐碱地中的盐分进行离子交换反应之后,可以使得原本粘性较大的盐碱地通过翻耕搅拌之后得到松软土质的盐碱地,再在松软土质的盐碱地加水之后溶解未参加反应的盐分以及反应后得到的中性盐,通过灌洗之后,溶解有大量盐分的水被灌洗掉,进而得到弱碱性土质的土壤,通过在弱碱性土质的土壤中加入复混肥,可显著改良土壤结构,促使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适于生物酶和有益菌在土壤中不断繁殖,并且逐渐沉积在盐碱地土壤耕作层与深部含碱层,控制盐碱上返,进而逐渐改变盐碱地的土壤性状,同时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可作为营养物质,可被水稻根系吸收,缓释效果好,进而保证了水稻在不同生长期的生长所需。

本发明的包膜增强剂中,纳米二氧化硅与氧化聚乙烯蜡复配,经过高温高压乳化后,纳米二氧化硅可均匀分散在水溶液中,团聚度极低,聚乙烯醇的羟基和硅氧键反应,纳米二氧化硅可填补网络空隙结构,降低亲水性,提高水中稳定性,包覆在肥料颗粒表面,可在水稻生长过程中,逐渐累积营养物质,供水稻吸收,水稻生长的营养物质得到满足,使水稻的产量高。

本发明可显著改良盐碱地土壤,所得水稻无公害,产量高,病虫害少,稻株抗逆性强,水稻生长旺盛,水稻成穗率高,穗大粒多,稻谷产量高,每亩可达到700kg,检测水稻成品,完全能达到无公害农场品的国家标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东北地区盐碱地种植水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硫酸钙粉末施加到盐碱地土壤中,与盐碱地中的盐分进行离子交换反应,翻耕搅拌得到松软盐碱地;

s2、向松软盐碱地加入水进行灌洗得到弱碱土壤;

s3、向弱碱土壤中撒施复混肥,复混肥撒施量为150kg/667m2;插入水稻秧苗,常规田间管理至水稻成熟。

复混肥的原料包括:硫酸铵65kg,硝酸钠18kg,沉淀磷肥35kg,硫酸钾镁肥4kg,有机肥料120kg,包膜增强剂1kg,滑石粉2kg,海泡石粉0.4kg,硅藻土2kg,硼砂1kg。

有机肥料由发酵猪粪便、玉米芯粉、冬瓜皮、秸秆粉、芝麻秸秆、豆粕、发酵豆渣按重量比为24:10:12:5:35:5:18组成。

包膜增强剂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5kg纳米二氧化硅、10kg氧化聚乙烯蜡、1kg离子型乳化剂、0.6kg焦亚硫酸钠、60kg去离子水混合,密封状态下向其中通入氮气升压至5.8mpa,升温至210℃搅拌4h,降至室温,加入5kg聚乙烯醇搅拌42min,搅拌温度为85℃,超声处理20min,超声处理功率为100w/l,再加入6kg浓度为1.5g/l戊二醛水溶液搅拌12min,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包膜增强剂。

实施例2

一种东北地区盐碱地种植水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硫酸钙粉末施加到盐碱地土壤中,与盐碱地中的盐分进行离子交换反应,翻耕搅拌得到松软盐碱地;

s2、向松软盐碱地加入水进行灌洗得到弱碱土壤;

s3、向弱碱土壤中撒施复混肥,复混肥撒施量为240kg/667m2;插入水稻秧苗,常规田间管理至水稻成熟。

复混肥的原料包括:硫酸铵45kg,硝酸钠24kg,沉淀磷肥22kg,硫酸钾镁肥20kg,有机肥料110kg,包膜增强剂4kg,滑石粉1kg,海泡石粉1kg,硅藻土1kg,硼砂2kg。

有机肥料由发酵猪粪便、玉米芯粉、冬瓜皮、秸秆粉、芝麻秸秆、豆粕、发酵豆渣按重量比为12:20:4:12:24:12:10组成。

包膜增强剂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12kg纳米二氧化硅、4kg氧化聚乙烯蜡、2kg离子型乳化剂、0.2kg焦亚硫酸钠、90kg去离子水混合,密封状态下向其中通入氮气升压至5mpa,升温至235℃搅拌2h,降至室温,加入12kg聚乙烯醇搅拌30min,搅拌温度为90℃,超声处理12min,超声处理功率为125w/l,再加入2kg浓度为2g/l戊二醛水溶液搅拌5min,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包膜增强剂。

实施例3

一种东北地区盐碱地种植水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硫酸钙粉末施加到盐碱地土壤中,与盐碱地中的盐分进行离子交换反应,翻耕搅拌得到松软盐碱地;

s2、向松软盐碱地加入水进行灌洗得到弱碱土壤;

s3、向弱碱土壤中撒施复混肥,复混肥撒施量为180kg/667m2;插入水稻秧苗,常规田间管理至水稻成熟。

复混肥的原料包括:硫酸铵60kg,硝酸钠20kg,沉淀磷肥32kg,硫酸钾镁肥10kg,有机肥料118kg,包膜增强剂2kg,滑石粉1.8kg,海泡石粉0.6kg,硅藻土1.7kg,硼砂1.3kg。

有机肥料由发酵猪粪便、玉米芯粉、冬瓜皮、秸秆粉、芝麻秸秆、豆粕、发酵豆渣按重量比为18:12:10:6:32:6:16组成。

包膜增强剂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6kg纳米二氧化硅、8kg氧化聚乙烯蜡、1.3kg离子型乳化剂、0.5kg焦亚硫酸钠、70kg去离子水混合,密封状态下向其中通入氮气升压至5.6mpa,升温至215℃搅拌3.5h,降至室温,加入6kg聚乙烯醇搅拌38min,搅拌温度为86℃,超声处理18min,超声处理功率为110w/l,再加入5kg浓度为1.6g/l戊二醛水溶液搅拌10min,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包膜增强剂。

实施例4

一种东北地区盐碱地种植水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硫酸钙粉末施加到盐碱地土壤中,与盐碱地中的盐分进行离子交换反应,翻耕搅拌得到松软盐碱地;

s2、向松软盐碱地加入水进行灌洗得到弱碱土壤;

s3、向弱碱土壤中撒施复混肥,复混肥撒施量为220kg/667m2;插入水稻秧苗,常规田间管理至水稻成熟。

复混肥的原料包括:硫酸铵50kg,硝酸钠22kg,沉淀磷肥26kg,硫酸钾镁肥14kg,有机肥料112kg,包膜增强剂3kg,滑石粉1.3kg,海泡石粉0.8kg,硅藻土1.3kg,硼砂1.7kg。

有机肥料由发酵猪粪便、玉米芯粉、冬瓜皮、秸秆粉、芝麻秸秆、豆粕、发酵豆渣按重量比为14:18:6:10:26:10:12组成。

包膜增强剂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10kg纳米二氧化硅、6kg氧化聚乙烯蜡、1.7kg离子型乳化剂、0.3kg焦亚硫酸钠、80kg去离子水混合,密封状态下向其中通入氮气升压至5.2mpa,升温至230℃搅拌2.5h,降至室温,加入10kg聚乙烯醇搅拌34min,搅拌温度为88℃,超声处理14min,超声处理功率为115w/l,再加入3kg浓度为1.8g/l戊二醛水溶液搅拌6min,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包膜增强剂。

实施例5

一种东北地区盐碱地种植水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硫酸钙粉末施加到盐碱地土壤中,与盐碱地中的盐分进行离子交换反应,翻耕搅拌得到松软盐碱地;

s2、向松软盐碱地加入水进行灌洗得到弱碱土壤;

s3、向弱碱土壤中撒施复混肥,复混肥撒施量为200kg/667m2;插入水稻秧苗,常规田间管理至水稻成熟。

复混肥的原料包括:硫酸铵55kg,硝酸钠21kg,沉淀磷肥29kg,硫酸钾镁肥12kg,有机肥料115kg,包膜增强剂2.5kg,滑石粉1.5kg,海泡石粉0.7kg,硅藻土1.5kg,硼砂1.5kg。

有机肥料由发酵猪粪便、玉米芯粉、冬瓜皮、秸秆粉、芝麻秸秆、豆粕、发酵豆渣按重量比为16:15:8:8:29:8:14组成。

包膜增强剂采用如下工艺制备:将8kg纳米二氧化硅、7kg氧化聚乙烯蜡、1.5kg离子型乳化剂、0.4kg焦亚硫酸钠、75kg去离子水混合,密封状态下向其中通入氮气升压至5.4mpa,升温至220℃搅拌3h,降至室温,加入8kg聚乙烯醇搅拌36min,搅拌温度为87℃,超声处理16min,超声处理功率为113w/l,再加入4kg浓度为1.7g/l戊二醛水溶液搅拌8min,冷却至室温,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包膜增强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