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3284发布日期:2019-01-18 23:06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领域,涉及一种营养土基质,具体涉及一种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的应用。
背景技术
:苗木是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凡在苗圃中培育的树苗不论年龄大小,在未出圃之前,都称为苗木。梨树苗木是果树苗木的一种。翠冠梨是国内最早成熟的蜜梨新品种,比北方的鸭梨及砀山酥梨早2至3个月上市。翠冠梨的平均单果重250克左右,在精细栽培的情况下平均单果重可达325克,果肉细嫩而松脆,耐贮运,是符合出口标准的早熟梨出口品种。翠冠梨的培育通常需要使用营养基质,而目前用于梨树的基质仍以草炭、椰糠、粗砂等为主,导致通常透气性差,易滋生细菌而导致梨树苗木感染和腐烂的机率。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的应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的应用,它包括以下步骤:(a)在梨树苗木与土地接触处挖制围绕苗木的凹坑;(b)将所述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施加在所述凹坑内即可;所述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泥炭土40~50%、珍珠岩10~18%、蛭石10~18%、椰糠8~15%、沙粒3~8%、绿沸石3~8%、聚吡咯0.5~3%、微生物肥1~5%。优化地,所述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的施加频率为1周/次,且用量为1kg/次。进一步地,所述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泥炭土44%、珍珠岩14%、蛭石14%、椰糠12%、沙粒4%、绿沸石5%、聚吡咯2%、微生物肥5%。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的应用,通过向梨树苗木施加特定组分的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这样能够保证复合营养土基质的透气性和对营养成分的吸收;而且聚吡咯和微生物肥能配合,有利于聚吡咯的降解以及利于梨树对氮源的长久吸收,促进梨树的持续生长。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的应用,它包括以下步骤:(a)在梨树苗木与土地接触处挖制围绕苗木的凹坑;(b)将所述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施加在所述凹坑内即可;所述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泥炭土40~50%、珍珠岩10~18%、蛭石10~18%、椰糠8~15%、沙粒3~8%、绿沸石3~8%、聚吡咯0.5~3%、微生物肥1~5%。通过向梨树苗木施加特定组分的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这样能够保证复合营养土基质的透气性和对营养成分的吸收;而且聚吡咯和微生物肥能配合,有利于聚吡咯的降解以及利于梨树对氮源的长久吸收,促进梨树的持续生长。上述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优选的施加频率为1周/次,且用量为1kg/次。上述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优选包含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泥炭土44%、珍珠岩14%、蛭石14%、椰糠12%、沙粒4%、绿沸石5%、聚吡咯2%、微生物肥5%。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它包含以下质量配比的组分:上述梨树用营养基质的制备方法为:将配方量的微生物肥、泥炭土和椰糠混合均匀后,加入少量水(通常是微生物肥、椰糠和泥炭土总质量的20~50%),随后加入聚吡咯混合均匀;再依次加入配方量的珍珠岩、蛭石、沙粒和绿沸石混合均匀即可。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它与实施例1中的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它包含以下质量配比的组分:泥炭土50kg、珍珠岩15kg、蛭石15kg、椰糠10kg、沙粒3kg、绿沸石3kg、聚吡咯1kg、微生物肥3kg。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它与实施例1中的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它包含以下质量配比的组分:泥炭土45kg、珍珠岩13kg、蛭石13kg、椰糠13kg、沙粒5kg、绿沸石5kg、聚吡咯2kg、微生物肥4kg。实施例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它与实施例1中的基本一致,不同的是,它包含以下质量配比的组分:泥炭44kg、珍珠岩14kg、蛭石14kg、椰糠12kg、沙粒4kg、绿沸石5kg、聚吡咯2kg、微生物肥5kg。对比例1本例提供一种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其组分与实施例4中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它不含有聚吡咯。对比例2本例提供一种梨树用复合营养基质,其组分与实施例4中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它不含有聚吡咯和微生物肥。应用例1将高度大致相同的多棵梨树苗木种入果园中(相邻两颗梨树苗木之间间隔2m),每棵梨树苗木与土地接触处挖制围绕苗木的凹坑,分别填入实施例1至实施例4、对比例1-2中的复合营养基质进行梨树苗木(约50cm)栽培(一周施加一次,每次1kg):培养环境温度24~26℃,空气相对湿度60%~70%,经培养一个月后,记录梨树苗木高度增长量、根长增长量和叶面积方面的生长情况如表1。表1梨树苗木生长情况表高度增长量(cm)根长增长量(cm)叶面积(cm2)实施例19.59.538.45实施例29.79.839.66实施例310.211.245.25实施例410.511.546.11对比例18.18.933.68对比例26.27.731.94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