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贻贝养殖场附着生物和幼鱼调查采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737441发布日期:2019-01-28 12:44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贻贝养殖场附着生物和幼鱼调查采样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贻贝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贻贝养殖场附着生物和幼鱼调查采样方法。



背景技术:

贻贝养殖筏浮在海中的多种效应使得养殖筏上附着了大量的大型海藻、钩虾、麦秆虫等生物,而这些生物的附着又会吸引许多鱼类前来寻求庇护、寻找饵料和产卵,这就使得养殖区的生物多样性大量增加。

当前,国内还没用对贻贝串上匍匐的幼鱼进行定量调查的方法,并且针对钩虾麦秆虫这类附着生物的调查采样方法(如挂板、挂网)周期较长,同时,采样的方法因受到水下操作不便的影响易导致采样不完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耗时短、成本较低、采集完整的贻贝养殖场附着生物和幼鱼调查采样方法。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本发明提供的贻贝养殖场附着生物和幼鱼调查采样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乘船驶到贻贝养殖浮绳的一侧,将垂直提网下沉至贻贝串的正下方;

s2、竖直提起所述垂直提网,将整个贻贝串套在垂直提网里,并且拍摄全过程,观察附着生物逃逸情况;

s3、将垂直提网的网口提升至高于水面,将所述贻贝串按段依次提出水面放置到船内;

s4、所述贻贝串完全进入船内后,提起垂直提网,采集附着生物。

进一步地,还包括:

s5、乘船驶到贻贝养殖浮绳的一侧,用水平抓网夹住浮绳的一段;

s6、利用水平抓网将被夹住的部分所述浮绳提出水面并放在船上;

s7、打开水平抓网,采集浮绳上的附着生物。

进一步地,所述贻贝养殖场包括锚桩、锚绳、浮球和浮绳,所述锚桩固定在海底,且所述锚桩经所述锚绳与所述浮球相连接,所述浮绳水平连接在所述浮球上,贻贝串依次间隔地挂设在所述浮绳上。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提网包括缆绳、第一网衣、钢圈、铅块和钢绳,所述钢圈依次间隔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第一网衣包覆在所述钢圈的外表面,所述第一网衣的顶部开口,其底部封闭,且所述第一网衣的底部经钢绳与所述铅块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网衣的上部外表面还设有摄像机,所述缆绳设置在所述第一网衣的顶部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垂直提网的长度为3.5-4.5m,所述钢圈的直径为选用30-60cm,所述第一网衣的网目尺寸为1-5mm。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抓网包括第二网衣、上框架和下框架,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的中部相铰接,所述上框架和下框架前部围合呈抓合腔,所述第二网衣包覆在所述抓合腔上,所述第二网衣位于所述抓合腔的开合处还设有橡皮筋和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抓网的长度设置为0.5-1.5m,所述抓合腔的直径为20-50cm,所述第二网衣的网目尺寸为1-5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样耗时短,成本较低,采集样品更完整,使用拍摄记录采集过程,可以精确记录目标生物逃逸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贻贝养殖场附着生物和幼鱼调查采样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贻贝养殖场附着生物和幼鱼调查采样方法的贻贝养殖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贻贝养殖场附着生物和幼鱼调查采样方法的垂直提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贻贝养殖场附着生物和幼鱼调查采样方法的水平抓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的贻贝养殖场附着生物和幼鱼调查采样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乘船驶到贻贝养殖浮绳的一侧,将垂直提网下沉至贻贝串的正下方;

s2、竖直提起垂直提网,将整个贻贝串套在垂直提网里,并且拍摄全过程,观察附着生物逃逸情况;

s3、将垂直提网的网口提升至高于水面,将贻贝串按段依次提出水面放置到船内;此时,躲藏在贻贝串缝隙间的幼鱼(褐菖鲉等)将掉落在船内;

s4、贻贝串完全进入船内后,提起垂直提网,采集附着生物。

本发明中,经过现场拍摄发现:因为幼鱼本身的躲避特性,垂直提网在水下套贻贝串的过程中,只存在幼鱼钻进贻贝串内躲避,并无幼鱼逃逸现象。但将贻贝串提出水面过程中,幼鱼掉落到垂直提网内的情况随着月份的变化而变化。五月份的实验发现:幼鱼掉落在网内的比例为40.6%,六月份幼鱼的体长增长,掉落比例为65.3%,七月份幼鱼体长范围与六月相近,掉落比例为63.0%。利用此比例可在调查海流复杂等不方便放网的情况下,使用直接将贻贝串提到船内的方法收集掉落幼鱼,并用此比例估算总量。

本发明采样耗时短,成本较低,采集样品更完整,使用拍摄记录采集过程,可以精确记录目标生物逃逸情况。

优选地,本发明还包括:

s5、乘船驶到贻贝养殖浮绳的一侧,用水平抓网夹住浮绳的一段;

s6、利用水平抓网将被夹住的部分浮绳提出水面并放在船上;

s7、打开水平抓网,采集浮绳上的附着生物。本发明中的附着生物包括海藻、钩虾麦秆虫等,若捕捉到了幼鱼可在海藻内翻出或已掉落在水平抓网的网衣上。

参阅图2所示,贻贝养殖场包括锚桩1、锚绳2、浮球3和浮绳4,锚桩1固定在海底,且锚桩1经锚绳2与浮球3相连接,浮绳4水平连接在浮球3上,贻贝串5依次间隔地挂设在浮绳4上。

参阅图3所示,垂直提网5包括缆绳51、第一网衣52、钢圈53、铅块54和钢绳55,钢圈53依次间隔分布在同一条直线上,第一网衣52包覆在钢圈53的外表面,第一网衣52的顶部开口,其底部封闭,且第一网衣52的底部经钢绳55与铅块54相连接,其中,第一网衣52的上部外表面还设有摄像机56,缆绳51设置在所述第一网衣52的顶部两侧。摄像机56可记录提垂直提网5兜住贻贝串的全过程,导出视频后观察提网操作过程中逃逸的生物数量以计算逃逸率。

优选地,垂直提网5的长度为3.5-4.5m,钢圈53的直径为选用30-60cm,第一网衣52的网目尺寸为1-5mm。具体地,根据季节和目标生物选择不同的尺寸,冬春季节贻贝串附着生物量少,可选用30-40cm直径的钢圈53,夏秋季附着生物较多,海藻生长茂盛,需选择50-60cm的钢圈53进行采集。当目标生物为钩虾麦秆虫这类游泳能力较差且个体较小的生物时,选择1-2mm网目,当目标生物为幼鱼时,选择4-5mm网目。

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的水平抓网6包括第二网衣61、上框架62和下框架63,上框架62和下框架63的中部相铰接,上框架62和下框架63前部围合呈抓合腔,第二网衣61包覆在抓合腔上,第二网衣61位于抓合腔的开合处还设有橡皮筋64和磁铁65。具体地,使用时,第二网衣61部分朝下,上框架62和下框架63的握柄朝上,自上至下夹住浮绳4并提出水面,水平抓网6位于抓合腔的开合处使用有弹性的橡皮筋64并添加磁铁65装配,使得水平抓网6闭合后侧面能够完全封闭,防止目标生物逃逸。

具体地,水平抓网6的长度设置为0.5-1.5m,抓合腔的直径为20-50cm,第二网衣61的网目尺寸为1-5mm。具体地,冬春季选择抓合腔直径20-30cm,夏秋季选择直径40-50cm,以钩虾麦秆虫等为目标生物时网目尺寸选择1-2mm,以幼鱼为目标生物是选择4-5mm网目尺寸。

本发明中,垂直提网5和水平抓网6的采样可由潜水员在水下操作,以提高采样的效率及保证采样的成功。具体操作如下:

一、采集贻贝串上附着生物及幼鱼:

第一步,两个或两个以上潜水员入水后,在水面示意船上人员可开始放置垂直提网;

第二步,待船上人员将垂直提网5投入水中并使其达到预定深度(5-6m)后,潜水员沿着垂直提网5的缆绳51下潜至网口处,此时,网口距离贻贝串末端位置的距离约0-1m;

第三步,两个潜水员右手分别扶着垂直提网5的网口的一端,以平稳的速度缓缓上升,直至达到水面;

第四步,船上人员将垂直提网5继续向上提起,使其高出水面,并贴紧船舷;

第五步,此时,船上人员可以将贻贝串一段一段缓缓提出水面,并将提出水面的部分放在船内,直到一整串贻贝串被提到船内;

第六步,此时,船内掉落或还藏在贻贝缝隙之间的幼鱼及甲壳类等生物可在船内采集,掉落在垂直提网5内的生物,可从垂直提网5内倒出。

二、采集浮绳4上附着生物及幼鱼:

第一步,两个或两个以上潜水员入水后,船上人员将水平抓网6递给潜水员,根据选择水平抓网6的大小规格来决定由一个潜水员操作还是两个潜水员来操作;

第二步,潜水员张开水平抓网6潜入水中,达到浮绳4所在深度(1-2m)。

第三步,潜水员游到浮绳4旁边,用水平抓网6快速夹住一段浮绳4;

第四步、潜水员上升至水面示意水下抓网6已固定,船上人员使用船上配备的长竹竿一端套铁钩子的工具将浮绳4勾住并提出水面;

第五步、将被夹了水平抓网6的部分浮绳4拉倒船舷内,缓缓打开水平抓网6;此时,幼鱼及甲壳类等生物会掉落在水平抓网6内,钩虾麦秆虫等大部分都还附着在浮绳4上,可根据需要进行采集。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