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蚯蚓堆肥处理密环菌菌棒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92299发布日期:2018-12-25 19:26阅读:69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生物肥料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蚯蚓堆肥来处理蜜环菌菌棒的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许多生物科技型个体企业在农村兴起,其中真菌养殖是投入成本低,见效快,收益较高的一种模式,因此得到了大量的推广。但是随之而来的后果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处理方式,使得大量生物废弃物被遗弃在农村,造成农村环境遭到很大的破坏,而专业的生物质处理需要消耗大量的成本,因此需要一种简单有效,甚至可以回收利用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方法来处理上述生物废弃物中的密环菌菌棒。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蚯蚓堆肥处理密环菌菌棒方法,用以解决生物废弃物堆积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传统的处理方式成本过高,还浪费了生物原材料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蚯蚓堆肥处理密环菌菌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料制备:将蜜环菌菌棒与牛粪按4:6的比例进行好氧发酵处理,使密环菌菌棒和牛粪初步腐熟,得到蚯蚓养殖基料;

(2)蚯蚓养殖:以步骤(1)中得到的基料为基础养殖蚯蚓,利用蚯蚓对基料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使其转化为优质有机肥;

(3)成品处理:养殖蚯蚓3个月至半年,待蚯蚓生长至10cm以上后,分离蚯蚓和基料,分别作为商品蚯蚓和有机肥料包装销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的基料制备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a)堆制前处理:将原料的牛粪和蜜环菌菌棒分别捣碎,并筛选剔除碎石、瓦砾、金属、玻璃、塑料等有害物质;

b)建堆:分别取a)步骤中获得的处理好的蜜环菌菌棒和牛粪,使得蜜环菌菌棒与牛粪的总比例为4:6;随后先在地面上按2米宽的规格,铺一层密环菌菌棒,接着铺一层牛粪,牛粪与密环菌菌棒交替铺放,交替4~6层后在堆面上洒水,直到料堆渗出水为止,然后再重复堆放,同样在交替堆放4~6层时洒水一次,直到料堆高度达到1米,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在料堆外部;

c)翻堆:将温度计伸入料堆深处监测温度,当料堆内温度达到50℃时开始翻堆操作,首先将料堆表面未发酵的料收集在一起,再将已发酵腐熟的料均匀混合,发现结块时应捣碎,最后再重新堆置,适量洒水,适当添加可溶性氮素;料堆堆积15天左右时,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后再继续翻堆4~6次,每隔3天翻堆一次。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的蚯蚓养殖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a)在背风遮阴处选一块平整的空地,在空地上挖好宽约1米、深约20~30cm,长度可因地制宜的槽,在槽的四周挖好排水沟,并在槽上搭高约50~60cm的棚,盖上一层塑料薄膜用于雨天防雨;

b)在蚯蚓养殖槽中铺一小块厚约10~20cm的基料,放入少量种蚯蚓,观察蚯蚓活动情况,若一段时间后蚯蚓钻入基料内,且一天内不逃逸,则说明基料腐熟成功,适合蚯蚓生存,此时可进行大量养殖;

c)在蚯蚓养殖槽内铺满厚约10~20cm的基料,将种蚯蚓放到基料上,待蚯蚓都进入基料中之后,用喷水壶中用水兑入少量柠檬酸、磷酸氢二钾和尿素洒在基料中,以调节基料ph和适应性等;

d)每天翻开蚯蚓基料,观察蚯蚓活性、基料水分是否合适,若蚯蚓活性不高应立即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若水分不足应给基料洒水至基料含水率约60%~70%;每天可在水中兑入少量柠檬酸、磷酸氢二钾和尿素。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堆料发酵处理,将蜜环菌菌棒转化为可用于蚯蚓养殖的基料,再配合蚯蚓养殖,最终将废弃的蜜环菌菌棒原料转化为蚯蚓和有机肥料这两种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不仅处理了生物废料,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无任何残留污染;还带来了新的经济收益,发展了农村新产业,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

2、本发明方法简单,无需其他专业工具和高成本原料即可进行,适用于广大农村劳动人员使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一种蚯蚓堆肥处理密环菌菌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原料的牛粪和蜜环菌菌棒分别捣碎,并筛选剔除碎石、瓦砾、金属、玻璃、塑料等有害物质;

(2)分别取处理好的蜜环菌菌棒400kg和牛粪600kg作为原料,先在地面上按2米宽正方形的规格,铺一层密环菌菌棒,接着铺一层牛粪,铺设时以看不到下一层的原料为基准,牛粪与密环菌菌棒交替铺放,交替5层后在堆面上洒水,直到料堆渗出水为止,然后再重复堆放,同样在交替堆放5层时洒水一次,直到料堆高度达到1米,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在料堆外部;需要说明的是,若在高海拔山地进行堆置,且当地气候较多雨,则采用圆锥形料堆;

(3)将温度计伸入料堆深处监测温度,当料堆内温度达到50℃时开始翻堆操作,通常在温暖季节里堆制的料堆到第二天内温度会逐渐升高,7天以后料堆内的有机物急剧分解发酵,并有冒白烟现象。料堆内的有机物发酵达到高峰以后便逐渐降温,因此需要在温度第一次到达50℃时开始操作。首先将料堆表面未发酵的料收集在一起,再将已发酵腐熟的料均匀混合,发现结块时应捣碎,最后再重新堆置,适量洒水,适当添加稀释后的氨水;料堆堆积15天左右时,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后再继续翻堆5次,每隔3天翻堆一次;需要说明的是,进行重新堆置时,原料堆的外侧以及四周部分收集的堆料混合后堆到料堆的内部,从而将发酵不足的部分进行加强;

(4)在背风遮阴处选一块平整的空地,在空地上挖好宽约1米、深约25cm,长度8m槽,在槽的四周挖好排水沟,并在槽上搭高约55cm的棚,盖上一层塑料薄膜用于雨天防雨;

(5)在蚯蚓养殖槽中铺一小块厚约15cm的基料,放入少量种蚯蚓,观察蚯蚓活动情况,若一段时间后蚯蚓钻入基料内,且一天内不逃逸,则说明基料腐熟成功,适合蚯蚓生存,此时可进行大量养殖;

(6)在蚯蚓养殖槽内铺满厚约15cm的基料,将种蚯蚓放到基料上,待蚯蚓都进入基料中之后,用喷水壶中用水兑入少量柠檬酸、磷酸氢二钾和尿素洒在基料中,以调节基料ph和适应性等;

(7)每天翻开蚯蚓基料,观察蚯蚓活性、基料水分是否合适,若蚯蚓活性不高应立即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若水分不足应给基料洒水至基料含水率约60%~70%;每天可在水中兑入少量柠檬酸、磷酸氢二钾和尿素。

优选的,可以将得到的有机肥加入试验田中进行农业种植,检验处理得有机肥肥效,并与其它肥料进行比较。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蚯蚓堆肥处理密环菌菌棒方法,包括基料制备、蚯蚓养殖、成品处理三个步骤;本发明通过堆料发酵处理,将蜜环菌菌棒转化为可用于蚯蚓养殖的基料,再配合蚯蚓养殖,最终将废弃的蜜环菌菌棒原料转化为蚯蚓和有机肥料这两种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不仅处理了生物废料,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无任何残留污染;还带来了新的经济收益,发展了农村新产业,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本发明方法简单,无需其他专业工具和高成本原料即可进行,适用于广大农村劳动人员使用,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

技术研发人员:白林生;李立忠;黄伟;游中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阳林中冠菌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9.30
技术公布日:2018.1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