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用包围式手摇高空摘果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5836发布日期:2019-02-22 19:51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用包围式手摇高空摘果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工具领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儿童用包围式手摇高空摘果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更多的城市父母在假期更愿意带孩子体验农家乐享受贴切大自然的乐趣,果园果实采摘逐渐的成为亲子项目的首选,果实的采摘通常采取高空摘果其器进行采摘,而对于身高低于1.2m且力气较小的儿童来说,其无法独自体验到利用摘果器采摘的乐趣,需要在成年人的帮助下进行摘果,摘果器在摘果时,通常需要用力硬拽方可将果实摘落,其对于小孩来说其臂力无法承受,其过程很容易造成一些较为柔软的例如樱桃之类的果实表面受损,影响食用,并单次采摘其量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儿童用包围式手摇高空摘果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摘果器在摘果时,通常需要用力硬拽方可将果实摘落,其对于小孩来说其臂力无法承受,其过程很容易造成一些较为柔软的例如樱桃之类的果实表面受损,影响食用,并单次采摘其量有限。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儿童用包围式手摇高空摘果器,其结构包括网圈、切割装置、网兜、连接件、长柄,所述切割装置嵌设于网圈内侧,所述网兜安装于网圈下表面,所述长柄一端与网圈通过连接件相连接,所述切割装置包括钩果板、双割机构、拉线机构、手摇器,所述钩果板嵌设于网圈内前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双割机构安装于网圈内后侧且后端伸入长柄内部,所述拉线机构上部安装于网圈内前部并与切割装置通过缠绕相连接,所述拉线机构下部安装于长柄下部一侧并与手摇器缠绕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钩果板为波浪形结构并相对应设有刀片,实现在钩柱果子的时候可将其枝梗固定在波浪槽内,对于一些细梗可轻微拽就可以掉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双割机构包括矩形槽、变形弹簧、复位切割柱、压割板,所述矩形槽设于长柄内部,所述变形弹簧安装于矩形槽内部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复位切割柱一端伸入矩形槽内部并与变形弹簧通过电焊相连接且另一端暴露与空空气中,所述压割板安装复位切割柱另一端并与网圈内后侧相贴合,所述压割板与复位切割柱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压割板与拉线机构通过缠绕相连接,有利于儿童在摘果子时,通过手摇式轻松的将果子摘下,节省体力。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复位切割柱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三角形锯齿,有利于当压割板与钩果板相接触配合将果子摘落后,对于后面垂落至网兜内部的果子,在复位切割柱原路弹回的瞬间将其枝梗切割,实现多果实摘割。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压割板呈波浪形结构且为内凹板,所述压割板内凹处相对应设有刀片,所述压割板与钩果板相吻合,方便对垂落于网兜内的果实进行摘割。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拉线机构包括滑轮、绳索、固定扣、集合孔、定滑轮,所述滑轮共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于网圈内前部并呈对称结构,所述绳索共设有两根且一端与压割板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穿过网圈并绕过滑轮、穿过固定扣、集合孔和定滑轮与手摇器缠绕相连接,所述固定扣共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于网圈内后部并呈对称结构,所述定滑轮安装于长柄内下部,有利于儿童不花费太多的体力进行果实的高空摘割,实现儿童的自由摘割果实。

发明有益效果

相对比较于传统的高空摘果器,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设有的钩果板与压割板的相互配合,实现对即将摘割的果实枝梗进行分开固定以此提高果实摘割的单次通过率,并在其波浪型结构的相互吻合作用下实现果实的摘割,便于儿童对高空果实的省力采摘。

本发明利用设有的复位切割柱与变形弹簧的相互配合,在其原路返回且已将果实枝梗切割完毕的同时,将部分在外界因素作用下落入网圈内且位于压割板后方的果实枝梗进行锯齿切割,实现单次果实的多次摘割,提高果实切割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儿童用包围式手摇高空摘果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切割装置的俯视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切割装置的工作状态图。

图中:网圈-1、切割装置-2、网兜-3、连接件-4、长柄-5、钩果板-20、双割机构-21、拉线机构-22、手摇器-23、刀片-a、矩形槽-210、变形弹簧-211、复位切割柱-212、压割板-213、滑轮-220、绳索-221、固定扣-222、集合孔-223、定滑轮-22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儿童用包围式手摇高空摘果器的技术方案: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儿童用包围式手摇高空摘果器,其结构包括网圈1、切割装置2、网兜3、连接件4、长柄5,所述切割装置2嵌设于网圈1内侧,所述网兜3安装于网圈1下表面,所述长柄5一端与网圈1通过连接件4相连接,所述切割装置2包括钩果板20、双割机构21、拉线机构22、手摇器23,所述钩果板20嵌设于网圈1内前侧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双割机构21安装于网圈1内后侧且后端伸入长柄5内部,所述拉线机构22上部安装于网圈1内前部并与切割装置2通过缠绕相连接,所述拉线机构22下部安装于长柄5下部一侧并与手摇器23缠绕相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钩果板20为波浪形结构并相对应设有刀片a,实现在钩柱果子的时候可将其枝梗固定在波浪槽内,对于一些细梗可轻微拽就可以掉落。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双割机构21包括矩形槽210、变形弹簧211、复位切割柱212、压割板213,所述矩形槽210设于长柄5内部,所述变形弹簧211安装于矩形槽210内部并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复位切割柱212一端伸入矩形槽210内部并与变形弹簧211通过电焊相连接且另一端暴露与空空气中,所述压割板213安装复位切割柱212另一端并与网圈1内后侧相贴合,所述压割板213与复位切割柱212通过电焊相连接,所述压割板213与拉线机构22通过缠绕相连接,有利于儿童在摘果子时,通过手摇式轻松的将果子摘下,节省体力。

如图3所示,所述复位切割柱212左右两侧均安装有三角形锯齿,有利于当压割板213与钩果板20相接触配合将果子摘落后,对于后面垂落至网兜3内部的果子,在复位切割柱212原路弹回的瞬间将其枝梗切割,实现多果实摘割。

如图3所示,所述压割板213呈波浪形结构且为内凹板,所述压割板213内凹处相对应设有刀片a,所述压割板213与钩果板20相吻合,方便对垂落于网兜2内的果实进行摘割。

如图2-图3所示,所述拉线机构22包括滑轮220、绳索221、固定扣222、集合孔223、定滑轮224,所述滑轮220共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于网圈1内前部并呈对称结构,所述绳索221共设有两根且一端与压割板213缠绕相连接且另一端穿过网圈1并绕过滑轮220、穿过固定扣222、集合孔223和定滑轮224与手摇器23缠绕相连接,所述固定扣222共设有两个且分别安装于网圈1内后部并呈对称结构,所述定滑轮224安装于长柄5内下部,有利于儿童不花费太多的体力进行果实的高空摘割,实现儿童的自由摘割果实。

综上所述,利用手摇器手摇器23将压割板213拉起与20扣合并对已由钩果板20固定住的果实进行切割,同时利用复位切割柱212在变形弹簧211弹回的作用下,将其于垂落入网兜3内部的果实进行切割实现多果实摘除,轻松的实现果实的摘除。

其具体实现原理如下:手握长柄5并将摘果器朝上,将果实套入切割装置2并垂挂于网兜3内部,果实枝梗在钩果板20设有的波浪凹槽内,使用者向下轻拽,较细的枝梗在刀片a的作用下被切割,果实则掉落入网兜3内进行集中收集,而较粗的枝梗利用钩果板20的波浪凹槽进行分别固定,使用者通过顺时针手摇手摇器23进行拉动绳索221、压割板213在受到其两边绳索221的拉力时,则带动复位切割柱212向前侧移动,因压割板213与钩果板20表面均设有波浪型的刀片a且为相吻合,被固定在钩果板20凹槽内侧的果实枝梗在受到来自压割板213的向前压迫作用下通过刀片a进行双方面的切割,在压割板213靠近钩果器20进行切割果实枝梗的同时,有可能存在其他支杆上的果实在树枝摇晃或则其他作用下有部分果实垂落于压割板213后端,压割板213与钩果器钩果板20中间存在的果实枝梗切割完毕后,操作者则松开手摇器23,进而不再对绳索221具有拉力,复位切割柱212在变形弹簧211的弹回作用下带动压割板213原路返回,而垂落于复位切割柱212两侧的果实在其表面锯齿的作用下进行切割,从而提高摘果器的多果实采摘,提高设备的效率。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的摘果器在摘果时,通常需要用力硬拽方可将果实摘落,其对于小孩来说其臂力无法承受,其过程很容易造成一些较为柔软的例如樱桃之类的果实表面受损,影响食用,并单次采摘其量有限,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发明通过设有的钩果板与压割板的相互配合,实现对即将摘割的果实枝梗进行分开固定以此提高果实摘割的单次通过率,并在其波浪型结构的相互吻合作用下实现果实的摘割,便于儿童对高空果实的省力采摘;利用设有的复位切割柱与变形弹簧的相互配合,在其原路返回且已将果实枝梗切割完毕的同时,将部分在外界因素作用下落入网圈内且位于压割板后方的果实枝梗进行锯齿切割,实现单次果实的多次摘割,提高果实切割效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