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鳅田种茭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581047发布日期:2019-01-14 17:5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种茭的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鳅田种茭的方法,它属于农业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茭白,为禾本科多年生水生宿根植物,株高1.6-2米,有叶5-8片,叶由叶片和叶鞘两部分而成,叶片与叶鞘相接处有三角形的叶枕,称“茭白眼”,基部2—7节处分生组织细胞增生,膨大成肥嫩的肉质茎,即食用的茭白。

茭白在中国栽培分布很广,主产区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山东、河北、河南及陕西诸省有少量栽培,7-9月茭白需求量大,采用传统的种茭方法,茭白产量低,质量不佳,成本高,经济效益不高,且无法满足绿色食品市场的需求。

公开日为2013年03月13日,公开号为102960137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名称为“一种秋夏双季茭白的栽培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首先是选种育苗,然后将育好的苗移栽到大田秋栽定植,定植期间做好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并同时要摘叶除草。虽然该专利的茭白培植更加科学合理,从而提高了茭白的产量,但是成本高,茭白品质不高,经济效益差,故其还是存在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对茭白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还可收获生态泥鳅,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成本的鳅田种茭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鳅田种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田块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易于排灌,便于管理的田块,田块底质以保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土,面积以600-1200㎡为宜,太大或太小均不便管理。

(2)田块建设。

①开挖鱼沟、鱼溜和田埂

鱼沟可开挖成“井”或“田”字形,沟宽40㎝×深50㎝,在田块的四角或对角设置宽1-2m、深50-60㎝的鱼溜,相通的鱼沟与鱼溜要求占田块总面积的3%-6%,将土方加高田埂,田埂顶宽30㎝,田埂高出田板60㎝,保证茭白田蓄水时的水深达到30-40㎝,鱼沟水深达到0.7-0.8m,田埂内坡要覆盖地膜。

②进、排水口设置

进、排水口要呈对角设置,进水经注水管伸入田块行悬空注水,水管的出水处要绑一个长50㎝的40目筛绢过滤袋。

③防逃栅栏设置

将用密网眼铁丝网制成的宽60㎝、高50㎝的长方形栅栏安装于排水口,栅栏上端比田埂高10㎝,剩下的三边各嵌入田埂10㎝,在靠排水口一边的田埂上开设溢水口多个,并安装牢固的拦鳅栅栏;防止泥鳅逃逸,并在排水口前设置防鱼栏,防止杂物堵塞。

(3)鳅种放养。

①苗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品质鲜美的本体粉鳅,由于本体粉鳅生产较慢,苗种采购困难,目前,一般到市场购买,带水一起运输,苗种选大苗为宜。

②放苗

放苗应选择在晴朗无风的上午进行,先用3%食盐水浸泡8-10min,对鳅体进行杀菌消毒,防止将病原物带到养殖田块,放养的鳅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放养密度为体长8-12cm的鳅苗150-300g/㎡。

③饲料投喂。

在养殖密度小的情况下,通过培养泥鳅的天然饵料进行生态养殖,增施有机肥,培养轮虫等小型水生动物;投放100-200g/㎡田螺,田螺产的幼螺是泥鳅的天然饵料;在鱼坑上方安装2个诱虫灯,一高一矮,高的离水面2.5-3.0m,矮的离水面0.2-0.4m,晴天的晚上先开上面的灯,将远处的飞蛾等昆虫诱集过来,30min后关闭,并同时打开下面的灯,昆虫将扑向下面的灯和水中的倒影,不幸落水的昆虫就是泥鳅优良的蛋白质来源。

(4)选茭育苗。

选择分生长整齐、节紧缩、结茭早而多、肉质肥大无灰茭雄茭的健壮茭白墩作为母株,按株行距为40-60㎝,丛距为15-20㎝,移入寄秧田寄栽。

(5)定植。

在四月上中旬,茭苗高16-24㎝,气温13-15℃时定植,从寄秧田取出母株,分成小墩,要求每小墩均带老茎,并有健苗3-5株,按行距80-100㎝,株距40-50㎝的标准栽插。

茭白眼,秋茭采收期水位为4-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

一种鳅田种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田块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易于排灌,便于管理的田块,田块底质以保水性能良好的沙壤土,面积以600-1200㎡为宜,太大或太小均不便管理。

(2)田块建设。

①开挖鱼沟、鱼溜和田埂

鱼沟可开挖成“井”或“田”字形,沟宽40㎝×深50㎝,在田块的四角或对角设置宽1-2m、深50-60㎝的鱼溜,相通的鱼沟与鱼溜要求占田块总面积的3%-6%,将土方加高田埂,田埂顶宽30㎝,田埂高出田板60㎝,保证茭白田蓄水时的水深达到30-40㎝,鱼沟水深达到0.7-0.8m,田埂内坡要覆盖地膜;鱼溜与鱼沟相通,确保在茭白田水位降低、使用农药时,泥鳅能到鱼溜和鱼沟中躲避。

②进、排水口设置

进、排水口要呈对角设置,进水经注水管伸入田块行悬空注水,水管的出水处要绑一个长50㎝的40目筛绢过滤袋。

③防逃栅栏设置

将用密网眼铁丝网制成的宽60㎝、高50㎝的长方形栅栏安装于排水口,栅栏上端比田埂高10㎝,剩下的三边各嵌入田埂10㎝,在靠排水口一边的田埂上开设溢水口多个,并安装牢固的拦鳅栅栏。

(3)鳅种放养。

①苗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品质鲜美的本体粉鳅,由于本体粉鳅生产较慢,苗种采购困难,目前,一般到市场购买,带水一起运输,苗种选大苗为宜;鳅种可以通过人工繁殖、从市场上购买和诱捕获得,人工繁殖的鳅苗大小均匀,生长速度快,但繁殖技术相对复杂,从市场上购买的鳅苗大小不均,不同的捕捞方式对鳅苗成活率有很大的影响,对于电捕、药捕的鳅苗坚决不能使用,否则影响成活率。

②放苗

放苗应选择在晴朗无风的上午进行,先用3%食盐水浸泡8-10min,对鳅体进行杀菌消毒,防止将病原物带到养殖田块,放养的鳅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放养密度为体长8-12cm的鳅苗150-300g/㎡;规格太小当年无法长成商品鳅,规格太大则已经性成熟,影响生长速度。

在高密度养殖、追求更高产量的情况下,培育天然饵料和诱虫灯诱虫就不能满足泥鳅的需求,必须人工培养蚯蚓、蝇蛆或直接投喂人工饲料。鳅苗在下田后1周内不投喂饲料,之后每隔2~3d投喂米糠、麦麸或配合饲料等,前几次将饲料投放到鱼溜和鱼沟中,然后逐渐缩小范围,最后将各鱼溜作为定点投喂,投喂2次/d,日投喂量为泥鳅体重的3%~5%,根据水温、天气等灵活掌握。

③饲料投喂。

在养殖密度小的情况下,通过培养泥鳅的天然饵料进行生态养殖,增施有机肥,培养轮虫等小型水生动物;投放100-200g/㎡田螺,田螺产的幼螺是泥鳅的天然饵料;在鱼坑上方安装2个诱虫灯,一高一矮,高的离水面2.5-3.0m,矮的离水面0.2-0.4m,晴天的晚上先开上面的灯,将远处的飞蛾等昆虫诱集过来,30min后关闭,并同时打开下面的灯,昆虫将扑向下面的灯和水中的倒影,不幸落水的昆虫就是泥鳅优良的蛋白质来源。

(4)选茭育苗。

选择分生长整齐、节紧缩、结茭早而多、肉质肥大无灰茭雄茭的健壮茭白墩作为母株,按株行距为40-60㎝,丛距为15-20㎝,移入寄秧田寄栽。

(5)定植。

在四月上中旬,茭苗高16-24㎝,气温13-15℃时定植,从寄秧田取出母株,分成小墩,要求每小墩均带老茎,并有健苗3-5株,按行距80-100㎝,株距40-50㎝的标准栽插。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