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状微生物组合和蚯蚓联合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066666发布日期:2019-03-08 22:58阅读:8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病害防治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粉状微生物组合和蚯蚓联合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根结线虫是一种高度专业型的杂食性植物病原线虫,先充寄主范围广泛,常危害瓜类、茄果类、豆类及萝卜、胡萝卜、莴苣、白菜等30多种蔬菜的根部,还能传播一些真菌和细菌性病害,表现为侧根和须根较正常增多,并在幼根的须根上形成球形或圆锥形大小不等的白色根瘤,有的呈念珠状,被害株地上部分生长矮小、缓慢、叶色异常,结果少,产量低,甚至造成植株提早死亡,并且根结线虫未孵化的卵和卵囊中的卵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较强,可以以休眠状态存活在土壤中,其卵在土壤中无寄主存在的条件下,仍可存活3年之久,继续对种植的瓜果蔬菜造成危害。

西瓜根结线虫病,主要为害根部,子叶期染病,致幼苗死亡。成株期染病主要为害侧根和须根,发病后西瓜侧根或须根卜长出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剖开根结,病组织内有很多微小的乳白色线虫藏于其内,在根结上长出细弱新根再度受侵染发病,形成根结状肿瘤。有的呈串珠状,有的似鸡爪状。致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轻者病株症状不明显,重病株则较矮小黄瘦,瓜秧朽住不长,坐不住瓜或瓜长不大,遇有干旱天气,不到中午就萎蔫,严重影响西瓜产量和品质,容易对种植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针对西瓜种植阶段的根结线虫进行防治,减少根结线虫导致的西瓜病害,减少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避免经济损失的粉状微生物组合和蚯蚓联合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的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粉状微生物组合和蚯蚓联合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粉状微生物:分别称取10-20份淡紫拟青霉菌、2-3份光合细菌、25-35份芽孢杆菌、5-10份嗜酸乳杆菌和5-10份绿色木霉菌,并将其混合均匀;

(2)西瓜秧苗种植地土壤处理:对种植地土壤进行充分的翻整,使土质松软,并将混合后的粉状微生物充分混合在土壤中,每平方米土壤混合1kg粉状微生物;

(3)调整土壤湿度:向处理完成后的土壤表面喷洒水分,使土壤湿度为14%±1%;

(4)接种蚯蚓:将蚯蚓接种至调整湿度后的土壤中,每平方米土壤接种蚯蚓20条;

(5)土壤成分调整:接种蚯蚓完成后,通过蚯蚓调整土壤成分含量,每24h浇水依次,维持土壤湿度为14%±1%,持续10d;

(6)根部消毒液配制:量取10ml青枯立克放入1500ml的水中混合均匀,制得根部消毒液;

(7)西瓜秧苗根部消毒处理:将西瓜秧苗根部完全浸入根部消毒液中静置10s进行消毒处理;

(8)西瓜秧苗栽种:将根部消毒后的西瓜秧苗栽种至调整成分后的土壤中;

(9)灌根处理:使用灌根液对栽种完成后的西瓜秧苗进行灌根处理;

(10)水分调整:每7d对西瓜秧苗栽种地进行浇水依次,调整土壤水分含量在17%±1%。

本发明的一种粉状微生物组合和蚯蚓联合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的方法,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分别称取16份淡紫拟青霉菌、2.4份光合细菌、29.5份芽孢杆菌、7.2份嗜酸乳杆菌和7.8份绿色木霉菌,并将其混合均匀。

本发明的一种粉状微生物组合和蚯蚓联合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的方法,所述步骤(1)中的芽孢杆菌是由苏云金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组成。

本发明的一种粉状微生物组合和蚯蚓联合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的方法,所述苏云金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的组合比例为2:1:1:1:2。

本发明的一种粉状微生物组合和蚯蚓联合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的方法,所述步骤(9)中的灌根液是由体积比为10:3:3000的青枯立克、大蒜油和水混合制得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一种粉状微生物组合和蚯蚓联合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的方法针对西瓜种植阶段的根结线虫,采用以中草药为原料,经萃取、复配而得到的植物源中草药杀菌剂,内含黄芪多糖、绿源酸等多种有效成分,可有效抑制和杀灭病原菌,提高作物的免疫力,修复轻微病株受害组织,具有促根壮苗的作用的青枯立克是作为蘸根液对西瓜秧苗根部进行消毒处理,并进行灌根处理,减少根结线虫的存活率,并采用嗜酸乳杆菌、淡紫拟青霉菌、光合细菌、绿色木霉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生、地衣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的混合物与蚯蚓进行联合防治,同时通过蚯蚓对各种微生物和有机肥进行转化,将大部分有益微生物和有益成分通过粪便排出,并通过蚯蚓粪便中的各种元素成分减少根结线虫导致的西瓜病害,从而减少对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避免经济损失。

本发明所采用的嗜酸乳杆菌能够分解在常态下不易分解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合成各种氨基酸,维生素、产生消化酶、促进新陈代谢,还有融化不溶性无机磷的能力;淡紫拟青霉菌属于内寄生性真菌,是一些植物寄生线虫的重要天敌,能够寄生于卵,也能侵染幼虫和雌虫,可明显减轻多种作物根结线虫病的危害;光合细菌是以光作为能源、能在厌氧光照或好氧黑暗条件下利用自然界中的有机物、硫化物、氨等作为供氢体兼碳源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绿色木霉菌可直接杀死作物根部和土壤中的根结线虫和地下害虫,能消灭耕层病菌及害虫,可抑制多种植物真菌病;苏云金芽孢杆菌作为细菌性杀虫剂被害虫取食后,消化道产生败血症而死亡;巨大芽孢杆菌拥有解磷、固钾功能,具有很好的降解土壤中有机磷的功效;枯草芽孢杆菌生长代谢产生枯草菌素、多粘菌素、短杆菌肽等活性物质,对致病菌有抑制作用;地衣芽孢杆菌能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的繁殖和对植物根部的侵袭,减少植物土传病害,提高种子的出芽率和保苗率,预防种子自身的遗传病害,提高作物成活率,促进根系生长,改良土壤,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凝结芽孢杆菌对植物具有抗虫功能;改善植物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分别称取10份淡紫拟青霉菌、2份光合细菌、25份由2:1:1:1:2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组成的芽孢杆菌、5份嗜酸乳杆菌和5份绿色木霉菌,并将其混合均匀,对种植地土壤进行充分的翻整,使土质松软,并将混合后的粉状微生物充分混合在土壤中,每平方米土壤混合1kg粉状微生物,向处理完成后的土壤表面喷洒水分,使土壤湿度为14%±1%,将蚯蚓接种至调整湿度后的土壤中,每平方米土壤接种蚯蚓20条,接种蚯蚓完成后,通过蚯蚓调整土壤成分含量,每24h浇水依次,维持土壤湿度为14%±1%,持续10d,量取10ml青枯立克放入1500ml的水中混合均匀,制得根部消毒液,将西瓜秧苗根部完全浸入根部消毒液中静置10s进行消毒处理,将根部消毒后的西瓜秧苗栽种至调整成分后的土壤中,使用由体积比为10:3:3000的青枯立克、大蒜油和水混合制得的灌根液对栽种完成后的西瓜秧苗进行灌根处理,每7d对西瓜秧苗栽种地进行浇水依次,调整土壤水分含量在17%±1%。

实施例2

分别称取16份淡紫拟青霉菌、2.4份光合细菌、29.5份由2:1:1:1:2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组成的芽孢杆菌、7.2份嗜酸乳杆菌和7.8份绿色木霉菌,并将其混合均匀,对种植地土壤进行充分的翻整,使土质松软,并将混合后的粉状微生物充分混合在土壤中,每平方米土壤混合1kg粉状微生物,向处理完成后的土壤表面喷洒水分,使土壤湿度为14%±1%,将蚯蚓接种至调整湿度后的土壤中,每平方米土壤接种蚯蚓20条,接种蚯蚓完成后,通过蚯蚓调整土壤成分含量,每24h浇水依次,维持土壤湿度为14%±1%,持续10d,量取10ml青枯立克放入1500ml的水中混合均匀,制得根部消毒液,将西瓜秧苗根部完全浸入根部消毒液中静置10s进行消毒处理,将根部消毒后的西瓜秧苗栽种至调整成分后的土壤中,使用由体积比为10:3:3000的青枯立克、大蒜油和水混合制得的灌根液对栽种完成后的西瓜秧苗进行灌根处理,每7d对西瓜秧苗栽种地进行浇水依次,调整土壤水分含量在17%±1%。

实施例3

分别称取20份淡紫拟青霉菌、3份光合细菌、35份由2:1:1:1:2的苏云金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和凝结芽孢杆菌组成的芽孢杆菌、10份嗜酸乳杆菌和10份绿色木霉菌,并将其混合均匀,对种植地土壤进行充分的翻整,使土质松软,并将混合后的粉状微生物充分混合在土壤中,每平方米土壤混合1kg粉状微生物,向处理完成后的土壤表面喷洒水分,使土壤湿度为14%±1%,将蚯蚓接种至调整湿度后的土壤中,每平方米土壤接种蚯蚓20条,接种蚯蚓完成后,通过蚯蚓调整土壤成分含量,每24h浇水依次,维持土壤湿度为14%±1%,持续10d,量取10ml青枯立克放入1500ml的水中混合均匀,制得根部消毒液,将西瓜秧苗根部完全浸入根部消毒液中静置10s进行消毒处理,将根部消毒后的西瓜秧苗栽种至调整成分后的土壤中,使用由体积比为10:3:3000的青枯立克、大蒜油和水混合制得的灌根液对栽种完成后的西瓜秧苗进行灌根处理,每7d对西瓜秧苗栽种地进行浇水依次,调整土壤水分含量在17%±1%。

对比例

在西瓜种植过程中不对西瓜的根结线虫进行处理。

对比实施例1至实施例3和对比例,得到以下数据:

因此,本发明的一种粉状微生物组合和蚯蚓联合防治西瓜根结线虫的方法对西瓜种植过程中的根结线虫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对西瓜种植具有良好的辅助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