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韭蛆烫杀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1868发布日期:2019-01-18 23:00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韭蛆烫杀防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韭蛆烫杀防治装置,属农业害虫防治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韭菜是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适应性强,抗寒耐热,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韭菜的叶、花葶和花均作蔬菜食用;种子等可入药,具有补肾,健胃,提神,止汗固涩等功效。韭菜的主要害虫是韭蛆。韭蛆是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odoriphagayangandzhang)的幼虫,属双翅目,眼蕈蚊科,该虫食性广,可危害7科30多种蔬菜、瓜果类和食用菌,尤其喜欢取食韭菜。由于该虫个体小,繁殖速度快,聚集于土壤中危害,因此,防治难度较大,稍有疏忽容易导致大量减产甚至绝收。目前,化学药剂防治韭蛆仍是主流,然而,盲目的施药容易导致韭蛆产生抗药性,韭菜携带农药残留,存在严重的生产隐患和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韭蛆效果好、持效期长,且具有对韭菜生产安全特点的韭蛆烫杀防治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韭蛆烫杀防治装置,它由机架、水箱、犁刀、刮土板、后置喷淋杆、前置喷头和根须喷头构成;机架上装有把手,机架前端两侧对称安装有前行走轮,前行走轮之间的机架上对称设置有扶禾器,扶禾器后端两侧的机架上设置有犁刀,犁刀后方的机架上装有前置喷头和根须喷头;机架后端两侧对称安装有后行走轮,后行走轮之间的机架上对称设置有刮土板,刮土板后方的机架上设置有后置喷淋杆,机架顶部固装有水箱,水箱分别与后置喷淋杆、前置喷头和根须喷头连通。

所述的扶禾器由扶禾杆和扶正板构成,扶禾杆呈八字状倾斜设置,扶禾杆上设置有扶正板。

所述的扶正板呈三角形。

所述的前置喷头和根须喷头呈上下状设置。

所述的机架为u形体。

为了进一步表明本发明的优点,发明人进行了不同水温对杀虫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水温对韭菜作物生长的影响试验。

试验1:不同水温对杀虫效果的影响

本试验采用透明箱(长:宽:高=20cm:20cm:20cm)进行试验,设置6组处理(分别为1个对照组和5个处理组),每组3次重复。分别在箱内放入带有相等韭蛆数量(100头)的土壤,土壤厚度为10cm,然后在不同的试验箱内喷淋不同温度的水250ml,当水渗入土壤中后,记录热水渗漏的时间(s),并快速将土壤倒出然后查看韭蛆杀灭效果,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表1.不同水温对韭蛆的杀灭效果

注:相同列的字符(a,b,c...)代表方差分析显著差异性,p<0.05。下同。

由表1可以看出,水温在40—50℃范围内韭蛆杀灭率可达85.67%,水温超过50℃时韭蛆的瞬时杀灭效率均高达100%。

试验2:不同水温对韭菜作物生长的影响

本试验采用四方盆(长:宽:高=20cm:20cm:20cm)进行试验,设置6组处理(分别为1个对照组和5个处理组),每组10株韭菜为一个重复,共3次重复。将每组韭菜植株的根茎分别放入不同温度的热水中浸泡10s,然后移栽在四方盆的土壤中,再将四方盆放入1m高的纱网(纱网规格:80目)棚中,目的为了阻止外来害虫飞入棚中为害韭菜,确保韭菜在无虫害条件下健康生长。7d后查看韭菜成活率,28d后调查株高,具体统计结果见表2。

表2.不同水温对韭菜存活率和株高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水温在40—70℃范围内的成活率为100%,水温在70—90℃范围内成活率开始下降,水温越高,韭菜成活率越低。另外,水温在40—70℃时,韭菜株高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40—70℃的水温在短时间内,还能促进韭菜生长。

试验3:不同水温对田间韭蛆防治和韭菜生长的影响

本试验于2018年5-6月在北京市海淀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进行。挑选韭菜长势一致的田块进行小区划分,每小区30m2(长*宽=6m*5m),每处理3次重复,并在每小区用80目纱网搭建高1m的棚,纱网笼可以隔离外来韭蛆,以免成虫飞入笼中产卵。试验前,在韭菜根系附近(两排韭菜之间)开一条5cm深的沟,分别向沟中浇灌不同温度的水,每667m2浇水10t,水温分别为50oc、70oc、90oc和常温清水。待水渗入土壤中后,将沟抹平。分别调查处理后第28天对韭蛆的防治效果、韭菜的存活率和生长高度,具体统计结果见表3。

表3.不同水温对田间韭蛆防治和韭菜生长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水温在50—90℃范围内,对韭蛆的防治效果均高达100%,但温度太高,影响韭菜存活率;水温在50—70℃范围内,韭菜存活率100%,且株高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若能合理利用50—70℃的水温,完全可以用于田间的韭蛆防治。

结论:由上述试验得出,水温在50—70℃范围内,既不影响韭菜的存活,还能促进韭菜生长,同时还能将韭蛆的防治效果提高到100%。实际生产种植中,韭菜地韭蛆主要在0—5cm的土壤层中生活,因此,只要在土壤层5cm左右浇灌50—70℃范围的热水,就能高效保证农田韭蛆的杀灭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采用50—70℃的热水对农田韭蛆进行烫杀防治,具有无污染和效果好的特点,解决了现有化学药剂防治韭蛆易导致韭蛆产生抗药性,并且使韭菜携带农药残留,存在严重的生产隐患和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发明能有效地控制韭蛆的危害,提高韭菜产量,避免农药残留,为“无公害”韭菜的生产打下基础,在韭菜根蛆防治领域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去掉水箱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扶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水箱,3、犁刀,4、刮土板,5、后置喷淋杆,6、前置喷头,7、根须喷头,8、把手,9、前行走轮,10、扶禾杆,11、扶正板,12、后行走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烫杀防治装置由机架1、水箱2、犁刀3、刮土板4、后置喷淋杆5、前置喷头6和根须喷头7构成;机架1为u形体。机架1上装有把手8,用于推动该烫杀防治装置整体前行;机架1前端两侧对称安装有前行走轮9,前行走轮9之间的机架1上通过安装杆对称设置有扶禾器,扶禾器由扶禾杆10和扶正板11构成,扶禾杆10呈八字状倾斜设置(前低后高),扶禾杆10上设置有三角形的扶正板11。

扶禾器后端两侧的机架1上通过调节杆安装有犁刀3,犁刀3后方的机架1上装有前置喷头6和根须喷头7;根须喷头7和前置喷头6呈上下状设置,机架1后端两侧对称安装有后行走轮12,后行走轮12之间的机架1上对称设置有刮土板4,刮土板4后方的机架1上设置有后置喷淋杆5,机架1顶部固装有水箱2,水箱2通过连通管分别与后置喷淋杆5、前置喷头5和根须喷头6连通。连通管上设置有供水控制阀。

该烫杀防治装置工作时,首先利用韭蛆喜湿的生物学特性,在进入夏季韭菜生长期时对韭菜田进行灌水,以增加韭菜田土壤的湿度;灌溉量以韭菜田土壤充分饱和为准;大水浇灌的目的以使隐藏在韭菜假茎或直根中的韭蛆回到鳞茎外的叶鞘内,或土壤须根附近,以利于后续将其杀死。大水浇灌2—3d后,将该烫杀防治装置以农田最边际的韭菜种植行端头为起点,以骑(跨)行的方式放置在韭菜种植行端头。

上述准备完成后,通过调节杆调整该烫杀防治装置的犁刀3,使其作业深度限制在4—5cm,然后将50—70℃的热水注入至烫杀防治装置的水箱2中;并开启供水控制阀。该烫杀防治装置使用的热水采用地头现烧的方式,即,通过人工和容器将水烧热至设定温度后,采用水桶转运的人工方式灌注至水箱2内,水箱2为保温水箱,以保证热水温度,水箱2上设置有观察窗,以随时掌握用水量。该烫杀防治装置的供水控制阀开启后,以10m/min的速度推动该烫杀防治装置沿韭菜种植行前行;同时,随时注意水箱2中的热水用量,当水箱2中的热水剩余量为总量的1/3时,及时补充,以避免水箱2中的热水温度下降过快,保持水箱中的热水温度始终维持在50—70℃范围。

该烫杀防治装置沿韭菜种植行前行时;位于扶禾器的扶禾杆10之间的韭菜植株随着该烫杀防治装置的前行,逐步进入至机架1内,由于扶禾杆10呈八字状倾斜设置(前低后高),扶禾杆10上设置有三角形的扶正板11,这一过程中,扶禾杆10配合扶正板11将倒伏的韭菜植株扶正,并形成集束,其目的是放置在后续的热水喷淋过程中将韭菜叶烫伤,并防止对水流形成阻挡,从而使热水顺利喷淋至根须附近的土壤中。随着烫杀防治装置的前行,该烫杀防治装置的犁刀3将韭菜植株两侧的种植土壤首先犁耕出深度为4—5cm的沟槽,随后通过前置喷头6将水箱2中50—70℃的热水喷淋注入至沟槽内,根须喷头7将水箱2中50—70℃的热水喷淋至韭菜植株的根须土壤上,由此对沟槽内和根须上的韭蛆进行烫杀。

随着该烫杀防治装置的继续前行,位于扶禾器的扶禾杆10之间的韭菜植株退出扶禾器,该烫杀防治装置通过其后端的刮土板4对犁刀3犁耕出的沟槽进行土壤回填;同时,通过后置喷淋杆(管)5将50—70℃的热水喷淋至回填土壤的表面,以烫杀回填土壤中的韭蛆;从而完成韭蛆烫杀防治作业。

本发明采用50—70℃的热水对农田韭蛆进行烫杀防治,具有无污染和效果好的特点,解决了现有化学药剂防治韭蛆易导致韭蛆产生抗药性,并且使韭菜携带农药残留,存在严重的生产隐患和安全隐患的问题。本发明能有效地控制韭蛆的危害,提高韭菜产量,避免农药残留,为“无公害”韭菜的生产打下基础,在韭菜根蛆防治领域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