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蛋白源成膜性农药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30137发布日期:2018-12-28 20:05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蛋白源成膜性农药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农药助剂适用于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农药,属于农药助剂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了解,常规的农药喷雾助剂成份正面临是否环境安全、是否生态安全的质疑,再加之本身具有的诸多固有缺陷,比如:(1)助剂的应用虽能降低农药用药量,降低用药成本,但国内农药制剂本身价格较低,即便应用助剂可以降低成本,也很难让农民花一份额外的钱去买助剂。(2)国内每公顷耕地喷液量过高,削弱了由助剂带来的经济效益。一些助剂的应用量是和喷液量成正比的,一般是助剂占喷液量的0.125%-1%,由于有这样的比例存在,所以较高的喷液量自然提高了每公顷助剂的应用成本。同时,有的时候高喷液量反而会降低助剂的增效效果。(3)国内对助剂研究较少,助剂品种单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我国推广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类除草剂助剂多以乙醇做溶剂,如yz-901、aa-921等,在一定的湿度范围内,对农药有增效作用,但是在干旱条件下增效不明显。本发明申请人在实践研究中逐渐确认了成膜性农药助剂的优势,随后对成膜性农药助剂进行了大量研究。本发明申请人在调研中认为植物蛋白可能具备作为成膜性农药助剂组分的前景,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才能获知是否能成功研制出植物蛋白源成膜性农药助剂。根据蛋白质所能发挥作用的特点,可将其功能性质分为3大类:(1)水和性质,取决于蛋白质同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水的吸附与保留、湿润性、膨胀性、粘合、分散性和溶解性等;(2)结构性质,是与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的性质,如沉淀、胶凝作用、组织化和面团的形成等;(3)蛋白质的表面性质,涉及蛋白质在极性不同的两相之间所产生的作用,主要有蛋白质的起泡、乳化等方面的性质。此外,还有人根据蛋白质在食品感官质量方面所具有的一些作用,将它的功能特性划分出第四种性质——感官性质,涉及蛋白质在食品中所产生的浑浊度、色泽、风味组合、咀嚼性、爽滑感等。蛋白质的这些功能特性不是相互独立、完全不同的性质,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联系,例如蛋白质的胶凝作用既涉及了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空间三维网状结构),又涉及到蛋白质分子同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水的保留);而粘度、溶解度均涉及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作用。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实现的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植物蛋白源成膜性农药助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助剂可有效提高农药的药效及持续时间。本发明申请人进行了深入地反复实践研究,并得出了如下技术方案,可实现上述发明目的:一种植物蛋白源成膜性农药助剂,包括a相组分和b相组分,所述a相组分由以下成分按重量百分比构成:8-10%植物蛋白,3-5%甲基纤维素,7-9%甘油,2-3%dcm2,1-3%烷基萘磺酸钠,2-3%拉开粉bx,5-7%扩散剂nno,1-3%助悬剂d06,2-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余量为去离子水;所述b相组分由以下成分按重量百分比构成:8-12%氯化钙,5-8%氯化镁;余量为去离子水。本发明的助剂更多地应用了蛋白质的第二种性质。a组分蛋白与农药先行喷铺于作物表面,b相后喷于作物表面起到点卤作用,使蛋白沉淀凝胶在作物表面。本发明助剂可在作物表面形成安全环保生物膜,以增加农药持效期、增加药效,减少农药向植物内的渗透,减少农药残留。优选地,a相组分:8%植物蛋白,3%甲基纤维素,7%甘油,2%dcm2,1%烷基萘磺酸钠,2%拉开粉bx,5%扩散剂nno,1%助悬剂d06,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余量为去离子水;b相组分:8%氯化钙和5%氯化镁,余量为去离子水。优选地,a相组分:10%植物蛋白,5%甲基纤维素,9%甘油,3%dcm2,3%烷基萘磺酸钠,3%拉开粉bx,7%扩散剂nno,3%助悬剂d06,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余量为去离子水;b相组分:12%氯化钙和8%氯化镁,余量为去离子水。优选地,a相组分:9%植物蛋白,4%甲基纤维素,8%甘油,2.5%dcm2,2%烷基萘磺酸钠,2.5%拉开粉bx,6%扩散剂nno,2%助悬剂d06,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余量为去离子水;b相组分:10%氯化钙和7%氯化镁,余量为去离子水。优选地,所述植物蛋白包括大豆类植物蛋白或麦类植物蛋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前述植物蛋白源成膜性农药助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制备成品a:取a相组分的植物蛋白,加入去离子水后混合均匀,植物蛋白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3.0-3.5,加热至90-95℃,接着继续加入a相组分的甲基纤维素,混合均匀后,冷却至室温,再加入a相组分的甘油、dcm2、烷基萘磺酸钠、拉开粉bx、扩散剂nno、助悬剂d06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匀后,继续加入余量的去离子水,持续搅拌0.5-1小时,即得成品a;第二步、制备成品b:取b相组分的氯化钙和氯化镁,加入去离子水,混合均匀,即得成品b。本发明制备方法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第一步中,植物蛋白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3.0,加热至90℃,持续搅拌0.5小时。优选地,第一步中,植物蛋白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3.5,加热至95℃,持续搅拌1小时。优选地,第一步中,植物蛋白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3.2,加热至92℃,持续搅拌0.8小时。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植物蛋白源成膜性农药助剂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1)将成品a与农药混匀后,喷施作物,成品a用量为1.5kg/ha;(2)单独喷施成品b于作物上,成品b用量为1.5kg/ha。发明人在深入地实践研究中发现,采用上述限定的a相组分和b相组分作为成膜组分,并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可成功制得植物蛋白源成膜性农药助剂,所得农药助剂可在植物表面形成护膜,并使农药附着于该膜上,从而增加农药持效期、增加药效,利于减少农药用量从而降低成本、减少农药污染;同时由于在植物表面形成透明护膜,可减少农药向植物内的渗透,减少农药残留,利于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这些例子。实施例1制备植物蛋白源成膜性农药助剂农药助剂包括a相组分和b相组分,a相组分由以下成分按重量百分比构成:8-10%植物蛋白,3-5%甲基纤维素,7-9%甘油,2-3%dcm2,1-3%烷基萘磺酸钠,2-3%拉开粉bx,5-7%扩散剂nno,1-3%助悬剂d06,2-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余量为去离子水。b相组分由以下成分按重量百分比构成:8-12%氯化钙和5-8%氯化镁;余量为去离子水。本实施例中,植物蛋白采用大豆蛋白,由申请人自制。甲基纤维素、甘油购自上海生工化学试剂有限公司;dcm2(casno:51325-95-2)购自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烷基萘磺酸钠购自浙江宏达化学制品有限公司;拉开粉bx(化学成分为二异丁基萘磺酸钠)、扩散剂nno(化学成分为亚甲基双萘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购自南京钟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助悬剂d06购自深圳市朗钛公司,型号为wgwind06。具体制备步骤如下:第一步、制备成品a:取a相组分的植物蛋白,加入去离子水后混合均匀,植物蛋白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3.0-3.5,加热至90-95℃;接着,继续加入a相组分的甲基纤维素,混合,冷却至室温,再加入a相组分的甘油、dcm2、烷基萘磺酸钠、拉开粉bx、扩散剂nno、助悬剂d06、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匀后,加入余量去离子水,持续搅拌0.5-1小时,即得成品a;第二步、制备成品b:取b相组分的氯化钙和氯化镁,加入去离子水溶解,配制得到8-12%氯化钙、5-8%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即得成品b。具体应用案例:各案例的组成成份如表1所示,各案例的制备参数如表2所示。表1各案例组成成份表2各案例的制备参数案例第一步第二步1植物蛋白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3.0,加热至90℃;接着,继续加入甲基纤维素,混合,冷却至室温,加入甘油、dcm2、烷基萘磺酸钠、拉开粉bx、扩散剂nno、助悬剂d06、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匀后,余量加入去离子水,持续搅拌0.5小时,即得成品a称取适量氯化钙和氯化镁,加入去离子水溶解,配制8%氯化钙和5%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即得成品b2植物蛋白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3.5,加热至95℃;接着,继续加入甲基纤维素,混合,冷却至室温,加入甘油、dcm2、烷基萘磺酸钠、拉开粉bx、扩散剂nno、助悬剂d06、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匀后,余量加入去离子水,持续搅拌1小时,即得成品a称取适量氯化钙和氯化镁,加入去离子水溶解,配制12%氯化钙和8%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即得成品b3植物蛋白与去离子水的重量比为1:3.2,加热至92℃;接着,继续加入甲基纤维素,混合,冷却至室温,加入甘油、dcm2、烷基萘磺酸钠、拉开粉bx、扩散剂nno、助悬剂d06、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混匀后,余量加入去离子水,持续搅拌0.8小时,即得成品a称取适量氯化钙和氯化镁,加入去离子水溶解,配制10%氯化钙和6.5%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即得成品b实施例2实施例1案例2的使用效果实验取100克上述实施例制得的成品a加入到普通市售的20%氯虫苯甲酰胺农药制剂中,兑水15千克,喷洒于一亩葡萄上,再用100克成品b兑水10千克,喷洒于一亩葡萄上;同时用普通市售的20%氯虫苯甲酰胺农药制剂兑水15千克,喷洒于一亩葡萄上。二者进行对比,结果见表3。表3农药残留结果对比(mg/kg)由表3数据可知,本实施例农药助剂不仅能使农药在果皮上停滞更长的时间,使农药持续保持有效浓度,增加农药持效期并增加药效,还能锁住农药阻止向果肉渗透,使果肉免受农药污染。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