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天然甲鱼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00266发布日期:2019-02-19 17:54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甲鱼育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纯天然甲鱼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鳖俗称甲鱼、水鱼、团鱼和王八等,卵生爬行动物,水陆两栖生活,鳖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有清热养阴,平肝熄风,软坚散结的效果,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而且是一种用途很广的滋补药品和中药材料,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喜爱食用甲鱼,也使得甲鱼的需求量增加,伴随着甲鱼需求量的增加,导致野生甲鱼的数量急剧减少,为此人们开始进行甲鱼的人工养殖。

甲鱼在人工养殖的过程中,由于野生纯天然的甲鱼苗的数量不足,需要对甲鱼进行人工育苗,传统甲鱼人工育苗的过程主要在温室棚内进行,因此造成了孵化后的甲鱼苗其生存能力差,后期养殖过程中的存活率变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纯天然甲鱼育苗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纯天然甲鱼育苗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纯天然甲鱼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育苗环境的选择:选择经度在东经108度到东经120度,纬度在北纬24度到北纬32度的地理环境中的自然湖泊;

s2育苗环境的建立:在自然湖泊的缓滩处建立甲鱼生活区和产孵区,生活区内的水与湖泊中的湖水为连通状态,且生活区的年平均水位为80厘米,生活区的陆地面积的年平均值占整个生活区的面积的60%。

s3甲鱼生活区的建设:在甲鱼生活区的地面均匀充填河泥,并控制河泥的深度达到35-40厘米,并使生活区河泥的表面的倾斜度控制在10-15度;

s4甲鱼产孵区的建设:在甲鱼产孵区先铺设粗砂层,再在粗砂层的表面铺设细砂层,在铺设细砂层后,在细砂层表面铺设砂土层;

s5甲鱼的选择:在当年的10月份选取选择健壮、无体伤、外形完整、活动能力强、体色正常、无病的5龄雌雄甲鱼作为亲鱼,投放至甲鱼生活区内,雄性甲鱼与雌性甲鱼之间的个数比为1:5-7;

s6甲鱼的投食:在甲鱼生活区的周围设置2-3个投喂点,进行投食小鱼、小虾及植物的叶茎,每日一次;

s7甲鱼的育苗:甲鱼在10月份投放后,在后序的1-2个月内进入冬眠,并在第二年的4-5月份时苏醒,此期间停止投食,待甲鱼苏醒后,开始恢复向甲鱼生活区内的投食,且在接下来的6月至8月中,甲鱼在甲鱼生活区内进行交配,并在甲鱼产孵区内进行产卵孵化,待孵化后的甲鱼苗出现时,捕获甲鱼苗,此时甲鱼的育苗完成。

优选的,在步骤s2中,甲鱼生活池和产卵区为混凝土防逃墙围设而成,防逃墙的下端入地表1.5-2米,针对生活区内的水与湖泊中的湖水为连通状态,具体为通过在混凝土防逃墙上开设2厘米的通孔,且通孔的密度为每平方米20个。

优选的,在步骤s2中,产孵区的面积具体为生活区面积的20-30%。

优选的,在步骤s4中,粗砂层的厚度5-8厘米,细砂层的厚度为3-5厘米,砂土层的厚度为30-40厘米。

优选的,在步骤s6中,投食5次后在下一次投食之前,对生活区内的小鱼残渣、小虾残渣及植物的叶茎的残渣进行彻底清理。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纯天然甲鱼育苗方法,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在甲鱼的育苗过程中,为将雄性甲鱼与雌性甲鱼放在纯天然的自然环境内,使得雄性甲鱼与雌性甲鱼的生长、繁育周期及生长、繁育环境均与野生甲鱼所处的生长、繁育环境相同,从而使育苗所获得的甲鱼苗的生存能力变强,并进一步使得甲鱼苗在后期养殖的过程中的存活率变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但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纯天然甲鱼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育苗环境的选择:选择经度在东经108度到东经120度,纬度在北纬24度到北纬32度的地理环境中的自然湖泊;

s2育苗环境的建立:在自然湖泊的缓滩处建立甲鱼生活区和产孵区,生活区内的水与湖泊中的湖水为连通状态,且生活区的年平均水位为80厘米,生活区的陆地面积的年平均值占整个生活区的面积的60%。

s3甲鱼生活区的建设:在甲鱼生活区的地面均匀充填河泥,并控制河泥的深度达到35厘米,并使生活区河泥的表面的倾斜度控制在10度;

s4甲鱼产孵区的建设:在甲鱼产孵区先铺设粗砂层,再在粗砂层的表面铺设细砂层,在铺设细砂层后,在细砂层表面铺设砂土层;

s5甲鱼的选择:在当年的10月份选取选择健壮、无体伤、外形完整、活动能力强、体色正常、无病的5龄雌雄甲鱼作为亲鱼,投放至甲鱼生活区内,雄性甲鱼与雌性甲鱼之间的个数比为1:5;

s6甲鱼的投食:在甲鱼生活区的周围设置2个投喂点,进行投食小鱼、小虾及植物的叶茎,每日一次;

s7甲鱼的育苗:甲鱼在10月份投放后,在后序的1-2个月内进入冬眠,并在第二年的4-5月份时苏醒,此期间停止投食,待甲鱼苏醒后,开始恢复向甲鱼生活区内的投食,且在接下来的6月至8月中,甲鱼在甲鱼生活区内进行交配,并在甲鱼产孵区内进行产卵孵化,待孵化后的甲鱼苗出现时,捕获甲鱼苗,此时甲鱼的育苗完成。

在步骤s2中,甲鱼生活池和产卵区为混凝土防逃墙围设而成,防逃墙的下端入地表1.5-2米,针对生活区内的水与湖泊中的湖水为连通状态,具体为通过在混凝土防逃墙上开设2厘米的通孔,且通孔的密度为每平方米20个。

在步骤s2中,产孵区的面积具体为生活区面积的20%。

在步骤s4中,粗砂层的厚度5厘米,细砂层的厚度为3厘米,砂土层的厚度为30厘米。

在步骤s6中,投食5次后在下一次投食之前,对生活区内的小鱼残渣、小虾残渣及植物的叶茎的残渣进行彻底清理。

实施例2

一种纯天然甲鱼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育苗环境的选择:选择经度在东经108度到东经120度,纬度在北纬24度到北纬32度的地理环境中的自然湖泊;

s2育苗环境的建立:在自然湖泊的缓滩处建立甲鱼生活区和产孵区,生活区内的水与湖泊中的湖水为连通状态,且生活区的年平均水位为80厘米,生活区的陆地面积的年平均值占整个生活区的面积的60%。

s3甲鱼生活区的建设:在甲鱼生活区的地面均匀充填河泥,并控制河泥的深度达到40厘米,并使生活区河泥的表面的倾斜度控制在15度;

s4甲鱼产孵区的建设:在甲鱼产孵区先铺设粗砂层,再在粗砂层的表面铺设细砂层,在铺设细砂层后,在细砂层表面铺设砂土层;

s5甲鱼的选择:在当年的10月份选取选择健壮、无体伤、外形完整、活动能力强、体色正常、无病的5龄雌雄甲鱼作为亲鱼,投放至甲鱼生活区内,雄性甲鱼与雌性甲鱼之间的个数比为1:7;

s6甲鱼的投食:在甲鱼生活区的周围设置3个投喂点,进行投食小鱼、小虾及植物的叶茎,每日一次;

s7甲鱼的育苗:甲鱼在10月份投放后,在后序的1-2个月内进入冬眠,并在第二年的4-5月份时苏醒,此期间停止投食,待甲鱼苏醒后,开始恢复向甲鱼生活区内的投食,且在接下来的6月至8月中,甲鱼在甲鱼生活区内进行交配,并在甲鱼产孵区内进行产卵孵化,待孵化后的甲鱼苗出现时,捕获甲鱼苗,此时甲鱼的育苗完成。

在步骤s2中,甲鱼生活池和产卵区为混凝土防逃墙围设而成,防逃墙的下端入地表1.5-2米,针对生活区内的水与湖泊中的湖水为连通状态,具体为通过在混凝土防逃墙上开设2厘米的通孔,且通孔的密度为每平方米20个。

在步骤s2中,产孵区的面积具体为生活区面积的30%。

在步骤s4中,粗砂层的厚度8厘米,细砂层的厚度为5厘米,砂土层的厚度为40厘米。

在步骤s6中,投食5次后在下一次投食之前,对生活区内的小鱼残渣、小虾残渣及植物的叶茎的残渣进行彻底清理。

实验例

表1:实施例1-2、对比例一(野生甲鱼苗人工养殖的存活率)及对比例二(人工育苗方法所获甲鱼苗人工养殖的存活率)

从表1的结果可以看出,通过本发明中的方法进行育苗所获得的甲鱼苗的生存能力变强,并进一步使得甲鱼苗在后期养殖的过程中的存活率变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