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格木人工林蛀梢害虫营林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18608发布日期:2019-04-05 21:24阅读:5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格木人工林蛀梢害虫营林控制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林木营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格木人工林蛀梢害虫营林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格木(erythrophleumfordiioliver)苏木科(caesalpiniaceae)格木属(erythrophleum)常绿阔叶树种,别名铁木(广西),赤叶木(台湾),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珍贵用材树种,天然林主要分布在16º~24ºn范围内,主要包括中国浙江、福建、台湾、广西、广东等地,以及越南北部。格木人工林发展迅速,种植范围逐渐扩大,人工种植区已扩展到福建中部、广东和广西北部、海南、贵州和云南南部。

格木心边材区分明显,木材硬度高、耐腐蚀,可用于船舶、实木家具、地板、工艺品制作等。格木种子、树皮和叶内含萜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癌等功效,伐桩可天然产生赤芝(ganodermalucidum(curtis)p.karst)。格木枝叶浓密,树体优美,是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具根瘤能固氮,涵养水源和改良土壤的效果显著,也是营建生态公益林的优良乡土树种。

格木纯林的蛀梢害虫危害极其严重,多地人工纯林均达到100%,全株分枝的顶芽全部受害。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其虫害尚未有效解决,经鉴定其害虫种类为荔枝异形小卷蛾(cryptophlebiaombrodeltalow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卷蛾科(tortricidae)小卷蛾亚科(olethreutinae)异形小卷蛾属(cryptophlebia),是我国华南、西南地区的重要卷蛾科钻蛀性害虫之一,可危害荔枝、格木、金合欢、洋桃、槐树、皂荚等用材林和经济林树种,在生产上造成极大的损失。

荔枝异形小卷蛾在华南地区1年可发生5代,有世代重叠现象,可对寄主植物造成持续危害。由于荔枝异形小卷蛾主要钻蛀顶芽,危害隐蔽,开展化学防治难度大,效果差,人工修除感虫枝条需投入大量人力,成本较高,目前防治极为困难。钻蛀类害虫的发生与危害严重影响人工林质量和稳定性,是人工林病虫害防控的难点,也是制约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钻蛀类害虫为害隐蔽,加之林分周边寄主植物和虫源等因素往往复杂多样,对于大面积人工林而言其防治难度大。从生态系统角度出发实施害虫综合管理是其可持续防控的重要思路,营林技术的应用在抑制或减缓虫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光照条件对昆虫的交配、繁殖、发育和行为等亦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蛀梢害虫对光照条件极为敏感,遮荫对蛀梢害虫麻楝梢斑螟(hypsipylarobusta)生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但光照较低时,虫害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林木生长也受到严重抑制。因此需要通过调整林分组成和空间结构形成合理的林分光环境,抑制害虫发育繁殖的同时保障目的树种的生长不受明显抑制,从而实现林分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格木与速生树种桉树混交模式防控其蛀梢害虫发生规模与危害程度的技术模式,通过调控林分光环境可有效降低虫害影响,同时促进格木生长。该模式是一种集合抗虫、促进格木生长、可实现珍贵树种效益长短结合的多目标经营模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格木人工林蛀梢害虫营林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格木人工林蛀梢害虫营林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构建林窗的伴生树种选择,选择早期年平均高生长量在3-4m的速生树种作为伴生树种;

步骤二,种植模式与块面积选择,种植模式采取同龄块状混交模式,设计块面积在50m2-500m2,块状区域内种植目的树种格木,块周边种植4-6列伴生树种;

步骤三,苗木选择,伴生树种苗木选择20cm-30cm高的苗木;目的树种格木选择1-2年生苗木、苗高30cm-50cm、地径0.4cm-0.7cm的健壮苗木;

步骤四,苗木定植,造林前先在林地上标记出实验设计的块面积范围,种植时在块面积内种植符合步骤三要求格木苗木,然后在块面积外种植步骤三要求的伴生树种苗木,造林株行距2~3m×2~3m,形成同龄块状混交林,并形成林窗结构。

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速生树种为桉树。

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速生树种苗木优选为5-6年生时树高20-25m、胸径12-15cm和冠幅1.3-1.5m,最优为树龄6年、树高25m、胸径13.44cm和冠幅1.43m。

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格木苗优选为1-1.5年生苗木,苗高30cm-40cm、地径在0.4cm-0.6cm的健壮苗木;最优为1.5年生苗木,苗高40cm、地径在0.6cm的健壮苗木;

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块面积为50m2-500m2,优选为294m2-384m2,最优为300m2

优选地,所述步骤四中林窗的透光率在50%-70%,优选为60-70%,最优为6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速生树种桉树与格木混交营林的方式,利用桉树林窗营造一种适当荫庇的环境,格木在林冠下生长,为害程度虫害发生率下降50%以上,格木生长提高15%左右;

(2)本发明混交种植的速生树种桉树6-8年可砍伐,提高短期单位面积经济收入,实现以短养长的珍贵树种经营模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桉树和格木块状混交林造林方式示意图及形成的林窗结构图;

图2为桉树和格木块状混交林形成的林窗面积比较图;

图3为桉树和格木块状混交模式中格木虫害发生情况图;

图4为桉树和格木块状混交模式中格木生长指标变化图;

图5为桉树和格木块状混交模式中格木受害木和未受害木的生长比较图;

图6为桉树和格木块状混交林形成的林窗光环境特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1

(1)试验设计:

试验设计分别为桉树和格木块状混交种植,块状种植地96m2(处理ⅰ)、150m2(处理ⅱ)、216m2(处理ⅲ)、294m2(处理ⅳ)、384m2(处理ⅴ)、486m2(处理ⅵ),造林株行距2m×3m,对应块内格木株数分别为9株、16株、25株、36株、49株、64株,共6个处理,以全光照和桉树纯林做为双向光环境对照。

(2)实验过程

造林前在林地上规划出不同面积的块面积,本发明设置96m2、150m2、216m2、294m2、384m2和486m2等6种大小块面积,块间隔离4-6列桉树或宽度16m-20m。

造林时先在块内种植格木,株数分别为9株、16株、25株、36株、49株、64株,然后在块外种植桉树。

(3)林窗结构特征:

桉树年平均高生长量3-4m,格木年平均高生长量0.7-1.2m,由于目的树种和伴生树种的高生长差异,即桉树树高显著高于格木,格木处于桉树包围的林窗内部,使得初始块状混交林在造林2年后即形成林窗镶嵌模式混交林。

林窗结构分析显示,形成林窗的桉树其内侧树冠随块面积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图2),分别为1.75m、1.77m、1.97m、1.79m、2.16m、1.62m,冠林窗(形成林窗环境属木的树冠投影围成的面积)面积仍随块面积呈增加趋势,占扩展林窗(形成林窗的树木基部围成的面积)面积比例分析为67%、73%、74%、80%、79%、86%。

(4)格木虫害分析:

桉树和格木混交林中,格木累积受害率为48%,远低于纯林的100%,相对于纯林全年持续受害,本研究中格木在6年中最多受害3次,受害率分别为32%、30%、5%,而且小块状混交类型中(处理ⅰ、处理ⅱ、处理ⅲ)仅发生2次为害(图3),第3次为害仅发生在处理ⅳ、处理ⅴ和处理ⅵ中,受害率分别为6%、8%、13%。前2次虫害发生过程中,感虫率在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且随块面积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处理ⅴ和处理ⅵ的受害率高于其他处理。虫害与林分光环境密切相关,适当荫庇可有效降低虫害发生率和为害程度。从虫口高度来看,3次虫口高度平均分别为1.90m、3.15m、3.95m,从格木生长速度推断分别发生在造林后第2-4年,其后则虫害影响极小。

(5)格木生长分析:

格木的生长指标在处理间差异极显著(p<0.01),胸径、树高、冠幅均表现出随块面积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块面积最小和最大的处理(处理ⅰ和ⅵ)生长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图4),处理ⅰ和处理ⅵ的胸径平均4.61cm、树高平均4.70m、冠幅平均1.49m,其余4个处理平均分别为5.89cm、6.02m、2.14m,总体平均分别为5.46cm、5.58m、1.92m。处理ⅰ和处理ⅵ的格木生长虽然差异不显著,但处理ⅰ的各项指标均高于处理ⅵ,说明格木更喜荫庇环境。

(6)受害木与未受害木生长比较:

桉树和格木混交林中,在处理ⅰ、ⅱ、ⅲ、ⅳ中,未受害木生长优于受害木,处理ⅴ中二者近似,而处理ⅵ中未受害木生长反而低于受害木(图5)。在发生率较低的情况下,格木植株受害后的萌条生长能力也与光环境有关,这种生理补偿在光照较充足时更为明显,但总体生长仍较低。

(7)林窗光环境特征:

处理ⅰ、ⅱ、ⅲ、ⅳ、ⅴ可见天空比例(透光率)低,约为62%,处理ⅵ可见天空比例与桉树纯林近似约为69%(图6),林冠下辐射变化与至类似。叶面积指数(lai)随块面积增加而缓慢下降,处理ⅰ最高,为0.45,处理ⅱ、ⅲ、ⅳ、ⅴ均在0.37左右,处理ⅵ最低,为0.26,桉树纯林为0.32。laid以处理ⅲ、ⅳ、ⅴ较高,平均在0.45左右,其余处理较低,平均仅为0.29。lad随块面积增加而下降迅速下降,桉树纯林仅低于处理ⅰ。

(8)最适林窗筛选:

适合范围:150m2(处理ⅱ)、216m2(处理ⅲ)、294m2(处理ⅳ)、384m2(处理ⅴ),考虑长期生长效果的最适范围:294m2(处理ⅳ)、384m2(处理ⅴ)。

从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发明可以有效降低虫害发生率,促进格木生。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修改或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