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推式药材种植用除草灌溉施肥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33357发布日期:2019-01-28 12:26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推式药材种植用除草灌溉施肥一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药材种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手推式药材种植用除草灌溉施肥一体装置。



背景技术:

中药材指在汉族传统医术指导下应用的原生药材,用于治疗疾病。一般传统中药材讲究地道药材,是指在一特定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的地域内所产的药材,因生产较为集中,栽培技术、采收加工也都有一定的讲究,以致较同种药材在其他地区所产者品质佳、疗效好。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等多种原因,各地区的中药资源开发利

用程度和应用范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形成了具有不同内涵、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三个

部分,即中药材、民间药和民族药。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对地块进行适当的施肥,以保证中药材的健康生长,大多数中药材种植施肥装置存在施肥不均匀,结块的肥料可能会堵住施肥口,造成不能正常施肥、储肥箱与施肥口不容易拆卸,不方便清理内部角落堆积的肥料,影响下次使用的问题。

为此,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7626082u)公开了一种中药材种植施肥装置,包括储料箱、固定套和施肥器,该装置通过密封垫确保着施肥量,防止过度施肥,确保着施肥均匀性,然后在药材实际种植中,我们需要首先除草、灌溉以及挖坑之后才能进行施肥,而单独使用该装置功能较为单一,浪费了工人的时间,从而降低了工人的工作效率,从而耽误了种植中药的时间,实用性不强,可靠性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推式药材种植用除草灌溉施肥一体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推式药材种植用除草灌溉施肥一体装置,包括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上端左侧安装有混合筒,混合筒中部安装有挡板,挡板中部均匀设有通孔,所述混合筒中部安装有转动轴,转动轴上端穿过挡板均匀安装有转动叶,所述转动轴上端穿过混合筒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转动轴下端穿过挡板安装有上搅拌叶和下搅拌叶,所述转动轴底端穿过混合筒和移动底座连接有除草叶,所述混合筒左端与转动叶水平位置安装有喷水管,喷水管下端连接有出水管,出水管末端连接有引水泵,所述移动底座中部安装有挖坑轴,挖坑轴上端穿过限位架连接有第二带轮,挖坑轴下端穿过移动底座连接有挖坑叶,所述移动底座上端右侧安装有粉碎筒,粉碎筒内部安装有粉碎轴,粉碎轴上端穿过粉碎筒连接有第三带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底座下端两侧安装有行走架,行走架下端安装有行走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移动底座上端右侧安装有扶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引水泵左端连接有进水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粉碎轴外侧均匀安装有粉碎螺旋。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粉碎筒底端连接有施肥口,粉碎筒上端安装有进肥管,进肥管上端连接有进肥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带轮分别通过皮带连接有第一皮带和第三皮带。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动轴内部设有中空腔,中空腔上端连通有进水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除草叶中部均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与中空腔相通。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除草叶上端设有保护罩,保护罩固定于移动底座下端左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所述一种手推式药材种植用除草灌溉施肥一体装置,结构合理,通过设有的混合筒与粉碎筒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着对地面杂草的除草以及施肥作用,同时通过喷水管与转动叶之间的配合,实现着对转动轴的转动,为整个装置的工作提高动力来源,进一步降低着装置成本,且通过设置进水口、中空腔与出水口确保着对地面的灌溉作用,功能强大,实用性强,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手推式药材种植用除草灌溉施肥一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手推式药材种植用除草灌溉施肥一体装置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手推式药材种植用除草灌溉施肥一体装置中中空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移动底座、2-行走轮、3-行走架、4-保护罩、5-转动轴、6-第一带轮、7-第二带轮、8-第三带轮、9-挖坑轴、10-限位架、11-混合筒、12-转动叶、13-喷水管、14-出水管、15-引水泵、16-进水管、17-上搅拌叶、18-挡板、19-下搅拌叶、20-进水口、21-除草叶、22-挖坑叶、23-进肥管、24-进肥斗、25-粉碎螺旋、26-粉碎轴、27-粉碎筒、28-扶手、29-出肥口、30-通孔、31-中空腔、32-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手推式药材种植用除草灌溉施肥一体装置,包括移动底座1,所述移动底座1上端右侧安装有扶手28,用于方便着工作人员对整个装置在地面进行移动,所述移动底座1下端两侧安装有行走架3,行走架3下端安装有行走轮2,用于确保着整个装置的移动效果,所述移动底座1上端左侧安装有混合筒11,混合筒11中部安装有挡板18,用于将混合筒11内部进行区域的隔开,所述混合筒11前端中部还设有投药斗(图中未画出),用于往混合筒11中加入药剂,所述混合筒11中部安装有转动轴5,转动轴5上端穿过挡板18均匀安装有转动叶12,用于与喷水管13喷出的高压水进行接触,从而使得自身发生转动,所述转动轴5上端穿过混合筒11连接有第一带轮6,所述转动轴5下端穿过挡板18安装有上搅拌叶17和下搅拌叶19,用于对混合筒内部的水溶液进行混合,确保着药液的混合作用,所述转动轴5底端穿过混合筒11和移动底座1连接有除草叶21,用于对杂草进行清除草作用,所述混合筒11左端与转动叶12水平位置安装有喷水管13,喷水管13下端连接有出水管14,出水管14末端连接有引水泵15,所述引水泵15左端连接有进水管16,所述移动底座1中部安装有挖坑轴9,挖坑轴9上端穿过限位架10连接有第二带轮7,挖坑轴9下端穿过移动底座1连接有挖坑叶22,用于对地面进行挖坑,所述移动底座1上端右侧安装有粉碎筒27,所述粉碎筒27底端连接有施肥口29,用于固定肥料的导出,粉碎筒27上端安装有进肥管23,进肥管23上端连接有进肥斗24,用于往粉碎筒27中补入固体肥料,粉碎筒27内部安装有粉碎轴26,所述粉碎轴26外侧均匀安装有粉碎螺旋25,用于对固定肥料进行推挤粉碎作用,粉碎轴26上端穿过粉碎筒27连接有第三带轮8,所述第二带轮7分别通过皮带连接有第一皮带6和第三皮带8。

参阅图2,所述挡板18中部均匀设有通孔30,用于保证着水溶液在混合筒11内部相通,同时也对转动轴5的转动起到限位的作用。

参阅图3,所述转动轴5内部设有中空腔31,中空腔31上端连通有进水口20,所述除草叶21中部均匀设有出水口32,出水口32与中空腔31相通,通过在转动轴5内部设置着中空腔31,确保着混合筒11内部的水溶液可以通过进水口20作用,沿着中空腔31进入到出水口32中,使得除草叶21在转动除草的同时,还对地面进行灌溉。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另外一种实施例中,该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除草叶21上端设有保护罩4,保护罩4固定于移动底座1下端左侧,通过设置着保护罩4一方面避免着除草过程中杂草的甩出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同时也避免着灌溉的水溶液四溅,保证着灌溉质量。

本发明,工作时,工作人员推着扶手26,通过行走轮2的作用,使得整个装置沿着种植田内进行移动,同时将进水管16接入水箱或者水渠中,然后启动着引水泵15,引水泵15接入高压水源,通过喷水管13的作用,冲击着转动叶12,然后使得转动轴5进行转动,一方面使得第一带轮6进行转动,同时也使得除草叶22进行转动,一方面进行除草另一方面还对种植田进行灌溉,然后通过皮带的作用,使得第二带轮7和第三带轮8进行转动,然后使得挖坑轴9与粉碎轴26均进行转动,从而确保着挖坑叶22进行挖坑进行种植,同时所述粉碎轴26带动粉碎螺旋25对肥料进行粉碎后,使得肥料通过出肥口29导出,实现着对种植坑的施肥作用,整个过程操作简单,可靠性高。本发明,结构合理,通过设有的混合筒11与粉碎筒27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着对地面杂草的除草以及施肥作用,同时通过喷水管13与转动叶12之间的配合,实现着对转动轴5的转动,为整个装置的工作提高动力来源,进一步降低着装置成本,且通过设置进水口20、中空腔31与出水口32确保着对地面的灌溉作用,功能强大,实用性强,可靠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