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培育烟草根系的逐步起垄栽培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8177发布日期:2019-02-15 21:36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烟草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培育烟草根系的逐步起垄栽培法。



背景技术:

烟草,尤其是烤烟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2017年我国烤烟种植面积已达1482.2万亩,约占世界总量的20%以上,同年全国烟草税收实现11145.1亿元,占全国年利税的7%左右。因此,科学有效的烤烟栽培技术有利于提高烟叶产质量从而影响着烟农的经济收入和国家财政税收。

根系对烟草生长起着物理支撑作用,同时烟株所需矿物质及水分大部分是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而且根系也是烟叶烟碱、氨基酸、酰胺等有机物的合成器官,对着烟叶特有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烟草作为移栽性作物,由于移栽时主根被切断,使得主根上大量发育出侧根,同时茎上又可发不定根,所以烟草主根不明显,但是侧根和不定根格外发达。烟草移栽方式会影响根系发育,进一步影响到烟株的生长和物质积累,从而决定烟叶的产量和品质,适宜的移栽方式是培育强大根系、提高烟叶产量和改善烟叶品质的基础。

目前国内关于烟草移栽的栽培措施和相关报道多见于井窖式小苗移栽、膜上小苗移栽、膜下小苗移栽、无地膜移栽等方式,但这些移栽方式大多都是先起垄后移栽,这也意味着该方式下的烟株根系大多局限于移栽前所筑的垄面高度,主根难以下扎地表,须根和不定根无法最大限度多量、多次发育,大大减少了根系的有效吸收养分面积,弱化了烟株抗逆性,烟叶成熟度不耐养,降低了烟叶产质量。此外,由于先起垄后移栽的栽培方式阻碍了前期机械化移栽、后期机械化中耕除草设备的推广,降低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用工时间及成本。

为此,研发一种高效培育烟草根系,加强地下部分根系的渗透深度,丰富其须根、不定根数量,提高烟叶产质量和烟株抗逆性,提早成熟期,提升烟叶耐熟性,延缓叶片衰老和完熟期到来以及有利于引入机械化移栽、中耕除草设备,从而减少除草剂的施用和烟叶农残危害,提高烟草栽培效率,减少人工用时的烟草栽培方法成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培育烟草根系的逐步起垄栽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以下步骤:

1)平地移栽烟苗:采用人工移栽和/或机械移栽进行平地移栽烟苗;

人工移栽:移栽前烟田深耕30-40cm,碎垡后平整土地,接着在平整好的土地上使用常规打塘方式直接打塘,在烟苗移栽前穴施烟草复合肥350-400kg/hm2、钙镁磷肥200~275kg/hm2作为基肥,然后将移栽苗移栽至塘中,浇定根水1.5-2.0l/株;

机械移栽:移栽前烟田深耕30-40cm,碎垡后平整土地,在烟苗移栽前穴施用烟草复合肥350-400kg/hm2、钙镁磷肥200~275kg/hm2作为基肥,然后机械移栽烟苗,移栽同时,机械浇定根水1.5-2.0l/株,同时抗虫药剂可以同时施用;

2)中耕除草与逐步起垄:在烟苗移栽至大田后进行3-4次中耕除草并在中耕除草过程中逐步起垄至起垄完成,具体包括,

a、第一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2.5-4.5cm,近苗处只破地皮不翻土、不动苗体,接着进行起垄培土操作,垄体和垄沟以7-8cm为宜;

b、第二次中耕,行间深锄10-15cm,株间中耕深度6-8cm,锄透、锄匀,接着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一次筑垄21-25cm;

c、第三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5-6cm,保证不伤根系,接着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二次筑垄7-8cm;

d、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实际情况,若旺长期月降水量≥250mm,土壤相对湿度≥85%,干湿频率≥40%,则进行第四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5-6cm,保证不伤根系,同时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三次筑垄3-4cm;

3)追肥:在步骤(2)中所述的第一次中耕和第二次中耕后,使用烟草专用复合肥进行追肥,第一次追肥量为160-180kg/hm2,第二次追肥量为200-220kg/hm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逐步起垄栽培法通过前期平地移栽烟苗,随后3-4次中耕除草配合逐步起垄的方式,使得烟株在团棵期以前,根系就已经深入地表0-20cm的耕作层,极大程度上培育了大量的须根和不定根。在同样的垄面高度下,本发明相比现有栽培技术的先起垄后移栽的方式,能让烟株根系更深入土层20cm不等,同时逐步所起的垄面土层大多用于烟株侧根和不定根的发育,配合层层施用的生根剂和追肥,使得根系吸收烟株所需矿质营养和水分的面积大大提升,有利于根系合成更多烟碱,增强烟株抗逆性和田间耐养性。

2、本发明加强烟草地下部分根系的渗透深度,须根和不定根能够最大限度多量、多次发育,增加了根系的有效吸收养分面积,提高烟叶产质量和烟株抗逆性,提早成熟期,提升烟叶耐熟性,延缓叶片衰老和完熟期到来以及有利于引入机械化移栽、中耕除草设备,从而减少除草剂的施用和烟叶农残危害,提高烤烟栽培效率,减少人工用时。

3、本发明第一次中耕有效破除板结、保墒保苗、清除杂草;第二次中耕有效保墒促根、利于排水、培土除草;第三次中耕有效疏松土层、破除板结、除草保根、减少水分消耗。第四次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实际情况,当烟田杂草多、土壤粘性重、干湿气候频繁交替,则进行第四次中耕,从而进一步保水保根。

4、本发明通过在移栽前对移栽苗进行断水、断肥炼苗,有效增强烟苗对环境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本发明通过分层分次施生根剂有助于侧根生长。

5、本发明的逐步起垄栽培法在前期进行平地移栽,同时选择苗龄为60-65天的无病壮苗移栽,可以免去地膜覆盖与后期揭膜步骤,更有利于引入机械化设备,使用机械化中耕除草减少了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提高农作效率,减少人工耗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所述的高效培育烟草根系的逐步起垄栽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平地移栽烟苗:采用人工移栽和/或机械移栽进行平地移栽烟苗;

人工移栽:移栽前烟田深耕30-40cm,碎垡后平整土地,接着在平整好的土地上使用常规打塘方式直接打塘,在烟苗移栽前穴施烟草复合肥350-400kg/hm2、钙镁磷肥200~275kg/hm2作为基肥,然后将移栽苗移栽至塘中,浇定根水1.5-2.0l/株;

机械移栽:移栽前烟田深耕30-40cm,碎垡后平整土地,在烟苗移栽前穴施用烟草复合肥350-400kg/hm2、钙镁磷肥200~275kg/hm2作为基肥,然后机械移栽大苗,移栽同时,机械浇定根水1.5-2.0l/株;

2)中耕除草与逐步起垄:在烟苗移栽至大田后进行3-4次中耕除草并在中耕除草过程中逐步起垄至起垄完成,具体包括,

a、第一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2.5-4.5cm,近苗处只破地皮不翻土、不动苗体,接着进行起垄培土操作,垄体和垄沟以7-8cm为宜;

b、第二次中耕,行间深锄10-15cm,株间中耕深度6-8cm,锄透、锄匀,接着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一次筑垄21-25cm;

c、第三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5-6cm,保证不伤根系,接着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二次筑垄7-8cm;

d、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实际情况,若旺长期月降水量≥250mm,土壤相对湿度≥85%,干湿频率≥40%,则进行第四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5-6cm,保证不伤根系,同时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三次筑垄3-4cm;

3)追肥:在步骤(2)中所述的第一次中耕和第二次中耕后,使用烟草专用复合肥进行追肥,第一次追肥量为160-180kg/hm2,第二次追肥量为200-220kg/hm2

所述的干湿频率用以表示一定区域内一定时间发生干湿天气的频率。干湿频率较高则干湿天气频繁交替且月降水量过多。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烟草为烤烟、晾晒烟、香料烟、雪茄烟中的任一种;所述的烤烟为红花大金元、k326、云烟87、云烟85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移栽苗在移栽前10-12天将育苗池中营养液排干,进行断水、断肥炼苗,晴天拉开薄膜,保证昼夜通风,锻苗程度为中午烟苗发生萎蔫,昼夜能恢复为宜;所述的移栽苗为苗龄60-65天的无病壮苗。

进一步的,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烟苗株行距为50cm×120cm。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第一次中耕在烟苗移栽后8-10天;第二次中耕在移栽后22-25天;第三次中耕在移栽后35-40天;第四次中耕在第三次中耕后10-12天。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起垄培土操作选择在在雨后或灌溉后2天内进行,但在年降雨量≤400mm的气候干旱地区应该在比其他地区提前4-6天进行。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中耕后均进行浇施生根剂,每进行一次中耕就浇施一次生根剂,若所述的中耕除草的次数为3次,则施用量分别为15mg/l、10mg/l和10mg/l;若所述的中耕除草的次数为4次,则每次生根剂的施用量均为10mg/l。

进一步的,所述的生根剂为3-吲哚乙酸(iaa)、水杨酸(sa)、萘乙酸(naa)、3-吲哚丁酸(iba)、ggr6、abt-1生根粉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的起垄完成后,当烟田所在地为丘陵或平原地,则垄高在35-45cm;当烟田所在地为年降水量1500~2000mm的多雨地区,则垄高在45-55cm。

进一步的,当烟田所在地为丘陵或平原地,垄高在35-45cm,其中4次起垄的高度分别为7-8cm、21-25cm、7-8cm、3-4cm;当烟田所在地为年降水量1500~2000mm的多雨地区,垄高在45-55cm,其中4次起垄的高度分别为10-11cm、25-28cm、10-11cm、4-5cm。

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的烟草复合肥为n:p2o5:k2o=15:15:18;步骤(3)中所述的烟草专用复合肥为n:p2o5:k2o=12.5:0:33.5。

实施例1

(1)平地移栽烟苗:移栽前烟田深耕30cm,碎垡后平整土地,烤烟株行距为50cm×120cm,然后采用平作的栽培方式,将移栽苗移栽至塘中,移栽时拌塘穴施烟草专用复合肥350kg/hm2和钙镁磷肥200kg/hm2,移栽后浇定根水1.5l/株。所述烟苗为红花大金元。

(2)中耕除草与逐步起垄:

a、第一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2.5cm,近苗处只破地皮不翻土、不动苗体,同时进行起垄培土操作,垄体和垄沟以7cm为宜;

b、第二次中耕,行间深锄10cm,株间中耕深度6cm,锄透、锄匀,同时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一次筑垄21cm;

c、第三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5cm,保证不伤根系,同时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二次筑垄7cm;

d、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实际情况,若旺长期月降水量≥250mm,土壤相对湿度≥85%,且干湿频率≥40%,则进行第四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5cm,保证不伤根系,同时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三次筑垄3cm;

起垄完成后,烟田所在地为丘陵或平原地,垄高在38cm;

(3)浇施生根剂:中耕后均进行浇施生根剂,每进行一次中耕就浇施一次生根剂,若中耕除草的次数为3次,则施用量分别为15mg/l、10mg/l和10mg/l;若中耕除草的次数为4次,则每次生根剂的施用量均为10mg/l。

(4)追肥:所用追肥为烟草专用复合肥,施用时间在步骤(2)中前两次中耕除草与逐步起垄后,两次追肥用量分别为160kg/hm2、200kg/hm2

实施例2

(1)平地移栽烟苗:移栽前烟田深耕40cm,碎垡后平整土地,烤烟株行距为50cm×120cm,然后采用平作的栽培方式,将移栽苗移栽至塘中,移栽时拌塘穴施烟草专用复合肥400kg/hm2和钙镁磷肥275kg/hm2,移栽后浇定根水2.0l/株。所述烟苗为k326。

(2)中耕除草与逐步起垄:

a、第一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4.5cm,近苗处只破地皮不翻土、不动苗体,同时进行起垄培土操作,垄体和垄沟为8cm;

b、第二次中耕,行间深锄10-15cm,株间中耕深度6-8cm,锄透、锄匀,同时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一次筑垄25cm;

c、第三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6cm,保证不伤根系,同时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二次筑垄8cm;

d、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实际情况,旺长期月降水量≥250mm,土壤相对湿度≥85%,且干湿频率≥40%,进行第四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6cm,保证不伤根系,同时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三次筑垄4cm;

起垄完成后,烟田所在地为丘陵或平原地,垄高在45cm;

(3)浇施生根剂:中耕后均进行浇施生根剂,每进行一次中耕就浇施一次生根剂,若中耕除草的次数为3次,则施用量分别为15mg/l、10mg/l和10mg/l;若中耕除草的次数为4次,则每次生根剂的施用量均为10mg/l。

(4)追肥:所用追肥为烟草专用复合肥,施用时间在步骤(2)中前两次中耕除草与起垄后,两次追肥用量分别为180kg/hm2、220kg/hm2

实施例3

(1)平地移栽烟苗:移栽前烟田深耕35cm,碎垡后平整土地,烤烟株行距为50cm×120cm,然后采用平作的栽培方式,将移栽苗移栽至塘中,移栽时拌塘穴施烟草专用复合肥375kg/hm2和钙镁磷肥235kg/hm2,移栽后浇定根水1.75l/株。所述烟苗为云烟87。

(2)中耕除草与逐步起垄:

a、第一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3cm,近苗处只破地皮不翻土、不动苗体,同时进行起垄培土操作,垄体和垄沟以10cm为宜;

b、第二次中耕,行间深锄11cm,株间中耕深度7cm,锄透、锄匀,同时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一次筑垄25cm;

c、第三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6cm,保证不伤根系,同时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二次筑垄10cm;

d、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实际情况,旺长期月降水量≥250mm,土壤相对湿度≥85%,且干湿频率≥40%,进行第四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5cm,保证不伤根系,同时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三次筑垄4cm;

起垄完成后,烟田所在地为多雨地区(年降水量1500~2000mm)垄高在49cm;

(3)浇施生根剂:中耕后均进行浇施生根剂,每进行一次中耕就浇施一次生根剂,若中耕除草的次数为3次,则施用量分别为15mg/l、10mg/l和10mg/l;若中耕除草的次数为4次,则每次生根剂的施用量均为10mg/l。

(4)追肥:所用追肥为烟草专用复合肥,施用时间在步骤(2)中前两次中耕除草与起垄后,两次追肥用量分别为170kg/hm2、210kg/hm2

实施例4

一种高效培育烟草根系的逐步起垄栽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平地移栽烟苗:移栽前烟田深耕30cm,碎垡后平整土地,接着在平整好的土地上使用常规打塘方式直接打塘,烟苗株行距为50cm×120cm,在烟苗移栽前穴施烟草复合肥350kg/hm2、钙镁磷肥275kg/hm2作为基肥,所述的烟草复合肥为n:p2o5:k2o=15:15:18,然后将移栽苗移栽至塘中,浇定根水1.5l/株;

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烟草为烤烟;所述的烤烟为云烟85。

所述的移栽苗在移栽前10天将育苗池中营养液排干,进行断水、断肥炼苗,晴天拉开薄膜,保证昼夜通风,锻苗程度为中午烟苗发生萎蔫,昼夜能恢复为宜;所述的移栽苗为苗龄60天的无病壮苗。

2)中耕除草与逐步起垄:在烟苗移栽至大田后进行3次中耕除草并在中耕除草过程中逐步起垄至起垄完成,具体包括,烟田所在地为丘陵或平原地,

a、第一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4cm,近苗处只破地皮不翻土、不动苗体,接着进行起垄培土操作,垄体和垄沟以8cm为宜;

b、第二次中耕,行间深锄13cm,株间中耕深度6-8cm,锄透、锄匀,接着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一次筑垄22cm;

c、第三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5cm,保证不伤根系,接着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二次筑垄7cm;起垄完成后,垄高在37cm。

所述的第一次中耕在烟苗移栽后8天;第二次中耕在移栽后22天;第三次中耕在移栽后35天;

所述的起垄培土操作选择在在雨后或灌溉后2天内进行,但在年降雨量≤400的气候干旱地区应该在比其他地区提前4天进行。

所述的中耕后均进行浇施生根剂,每进行一次中耕就浇施一次生根剂,若所述的中耕除草的次数为3次,则施用量分别为15mg/l、10mg/l和10mg/l;

所述的生根剂为3-吲哚乙酸(iaa)。

3)追肥:在步骤(2)中所述的第一次中耕和第二次中耕后,使用烟草专用复合肥进行追肥,第一次追肥量为170kg/hm2,第二次追肥量为210kg/hm2。所述的烟草专用复合肥为n:p2o5:k2o=12.5:0:33.5。

实施例5

一种高效培育烟草根系的逐步起垄栽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平地移栽烟苗:移栽前烟田深耕40cm,碎垡后平整土地,接着在平整好的土地上使用常规打塘方式直接打塘,烟苗株行距为50cm×120cm,在烟苗移栽前穴施烟草复合肥400kg/hm2、钙镁磷肥200kg/hm2作为基肥,所述的烟草复合肥为n:p2o5:k2o=15:15:18,然后将移栽苗移栽至塘中,浇定根水1.8l/株;

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烟草为晾晒烟。

所述的移栽苗在移栽前11天将育苗池中营养液排干,进行断水、断肥炼苗,晴天拉开薄膜,保证昼夜通风,锻苗程度为中午烟苗发生萎蔫,昼夜能恢复为宜;所述的移栽苗为苗龄65天的无病壮苗。

2)中耕除草与逐步起垄:在烟苗移栽至大田后进行4次中耕除草并在中耕除草过程中逐步起垄至起垄完成,具体包括,烟田所在地为年降水量1500~2000mm的多雨地区,

a、第一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3.5cm,近苗处只破地皮不翻土、不动苗体,接着进行起垄培土操作,垄体和垄沟以11cm为宜;

b、第二次中耕,行间深锄14cm,株间中耕深度7cm,锄透、锄匀,接着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一次筑垄28cm;

c、第三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6cm,保证不伤根系,接着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二次筑垄11cm;

d、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实际情况,旺长期月降水量≥250mm,土壤相对湿度≥85%,干湿频率≥40%,进行第四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5-6cm,保证不伤根系,同时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三次筑垄5cm;

起垄完成后,垄高在55cm。

所述的第一次中耕在烟苗移栽后10天;第二次中耕在移栽后25天;第三次中耕在移栽后40天;第四次中耕在第三次中耕后12天。

所述的起垄培土操作选择在在雨后或灌溉后2天内进行,但在年降雨量≤400的气候干旱地区应该在比其他地区提前6天进行。

所述的中耕后均进行浇施生根剂,每进行一次中耕就浇施一次生根剂,所述的中耕除草的次数为4次,则每次生根剂的施用量均为10mg/l。

所述的生根剂为3-吲哚乙酸(iaa)、水杨酸(sa)、萘乙酸(naa)、3-吲哚丁酸(iba)、ggr6、abt-1生根粉。

3)追肥:在步骤(2)中所述的第一次中耕和第二次中耕后,使用烟草专用复合肥进行追肥,第一次追肥量为180kg/hm2,第二次追肥量为200kg/hm2。所述的烟草专用复合肥为n:p2o5:k2o=12.5:0:33.5。

实施例6

一种高效培育烟草根系的逐步起垄栽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平地移栽烟苗:采用机械移栽进行平地移栽烟苗;

机械移栽:移栽前烟田深耕30cm,碎垡后平整土地,在烟苗移栽前穴施用烟草复合肥350kg/hm2、钙镁磷肥275kg/hm2作为基肥,然后机械移栽大苗,移栽同时,机械浇定根水1.5l/株;烟苗株行距为50cm×120cm,所述的烟草复合肥为n:p2o5:k2o=15:15:18;

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烟草为香料烟。

所述的移栽苗在移栽前12天将育苗池中营养液排干,进行断水、断肥炼苗,晴天拉开薄膜,保证昼夜通风,锻苗程度为中午烟苗发生萎蔫,昼夜能恢复为宜;所述的移栽苗为苗龄62天的无病壮苗。

2)中耕除草与逐步起垄:在烟苗移栽至大田后进行3次中耕除草并在中耕除草过程中逐步起垄至起垄完成,具体包括,

a、第一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2.5cm,近苗处只破地皮不翻土、不动苗体,接着进行起垄培土操作,垄体和垄沟以8cm为宜;

b、第二次中耕,行间深锄14cm,株间中耕深度7cm,锄透、锄匀,接着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一次筑垄20cm;

c、第三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5cm,保证不伤根系,接着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二次筑垄7cm;

起垄完成后,烟田所在地为丘陵或平原地,则垄高在35cm;

所述的第一次中耕在烟苗移栽后9天;第二次中耕在移栽后23天;第三次中耕在移栽后38天;

所述的起垄培土操作选择在雨后或灌溉后2天内进行,但在年降雨量≤400的气候干旱地区应该在比其他地区提前5天进行。

所述的中耕后均进行浇施生根剂,每进行一次中耕就浇施一次生根剂,所述的中耕除草的次数为3次,则施用量分别为15mg/l、10mg/l和10mg/l。

所述的生根剂为3-吲哚乙酸(iaa)、水杨酸(sa)。

3)追肥:在步骤(2)中所述的第一次中耕和第二次中耕后,使用烟草专用复合肥进行追肥,第一次追肥量为160kg/hm2,第二次追肥量为215kg/hm2。所述的烟草专用复合肥为n:p2o5:k2o=12.5:0:33.5。

实施例7

一种高效培育烟草根系的逐步起垄栽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平地移栽烟苗:采用人工移栽和机械移栽共同进行平地移栽烟苗,部分采用人工移栽,部分采用机械移栽;

人工移栽:移栽前烟田深耕35cm,碎垡后平整土地,接着在平整好的土地上使用常规打塘方式直接打塘,烟苗株行距为50cm×120cm,在烟苗移栽前穴施烟草复合肥360kg/hm2、钙镁磷肥250kg/hm2作为基肥,所述的烟草复合肥为n:p2o5:k2o=15:15:18,然后将移栽苗移栽至塘中,浇定根水2.0l/株;

机械移栽:移栽前烟田深耕40cm,碎垡后平整土地,在烟苗移栽前穴施用烟草复合肥400kg/hm2、钙镁磷肥200kg/hm2作为基肥,然后机械移栽大苗,移栽同时,机械浇定根水2.0l/株;烟苗株行距为50cm×120cm,所述的烟草复合肥为n:p2o5:k2o=15:15:18;

所述的步骤(1)中所述的烟草为雪茄烟。

所述的移栽苗在移栽前12天将育苗池中营养液排干,进行断水、断肥炼苗,晴天拉开薄膜,保证昼夜通风,锻苗程度为中午烟苗发生萎蔫,昼夜能恢复为宜;所述的移栽苗为苗龄62天的无病壮苗。

2)中耕除草与逐步起垄:在烟苗移栽至大田后进行4次中耕除草并在中耕除草过程中逐步起垄至起垄完成,具体包括,

a、第一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4cm,近苗处只破地皮不翻土、不动苗体,接着进行起垄培土操作,垄体和垄沟以8cm为宜;

b、第二次中耕,行间深锄11cm,株间中耕深度8cm,锄透、锄匀,接着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一次筑垄20cm;

c、第三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5cm,保证不伤根系,接着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二次筑垄7cm;

d、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实际情况,旺长期月降水量≥250mm,土壤相对湿度≥85%,且干湿频率≥40%,进行第四次中耕,浅锄烟株周围5cm,保证不伤根系,同时进行起垄培土操作,使垄面高出第三次筑垄4cm;

起垄完成后,烟田所在地为丘陵或平原地,垄高在39cm;

所述的第一次中耕在烟苗移栽后9天;第二次中耕在移栽后23天;第三次中耕在移栽后38天;第四次中耕在第三次中耕后10天;

所述的起垄培土操作选择在雨后或灌溉后2天内进行,但在年降雨量≤400的气候干旱地区应该在比其他地区提前5天进行。

所述的中耕后均进行浇施生根剂,每进行一次中耕就浇施一次生根剂,所述的中耕除草的次数为3次,则施用量分别为15mg/l、10mg/l和10mg/l。

所述的生根剂为3-吲哚乙酸(iaa)、水杨酸(sa)。

3)追肥:在步骤(2)中所述的第一次中耕和第二次中耕后,使用烟草专用复合肥进行追肥,第一次追肥量为160kg/hm2,第二次追肥量为215kg/hm2。所述的烟草专用复合肥为n:p2o5:k2o=12.5:0:33.5。

试验例1——烤烟生物量和根系形态对比试验

试验在玉溪市江川区九溪试验基地进行,烟草品种为烤烟k326。

试验方法:

(1)设置3个处理:本发明栽培法施加iaa、本发明栽培法不施加任何生根剂和当地常规垄栽法。在烤烟移栽后45天,采用整株挖掘法获得生长正常无病害3个不同处理的烟株样本各3份,分离烟株地上部茎叶和地下部根系器官,随后用净水浸泡烟根1h,去除泥土、基质等烟根表层杂质,洗出白嫩烟根,分别称量地上部茎叶和地下部根系鲜重;

(2)称重后的烟根平放在透明玻璃盘中,倒入适量清水,使水面刚好漫过根系,盘中根系呈均匀分布状态且无相互交叉,将透明玻璃盘置于epsonperfectionv700高分辨率扫描仪上进行根系扫描,并以jpg形式予以保存;

(3)运用winrhizoversion5.0软件对根系扫描的图片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处理根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平均根系直径等参数;

(4)将地上部茎叶和扫描后的地下部烟根分装于牛皮袋中,置于105℃烘箱中杀青30min,然后80℃烘干,称量干重。

试验结果见表1、2。

表1:不同栽培方法对烤烟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本发明栽培法施加iaa处理的地上部茎叶鲜重、干重分别比当地垄作栽培法处理高出36.83%和28.12%;本发明栽培法施加iaa处理的地下部根系鲜重、干重分别比当地垄作栽培法处理高出76.48%和63.78%,这说明本发明的方法对烤烟生物量积累有明显促进效果,特别是对地下部根系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本发明栽培法施加iaa处理的地上部茎叶鲜重、干重分别比本专利栽培法不施加生根剂处理高出20.55%和15.33%;本发明栽培法施加iaa处理的地下部根系鲜重、干重分别比本发明栽培法不施加生根剂处理高出35.64%和34.19%,这说明本发明栽培法施加生根剂和不施加生根剂的效果存在明显区别。

表2:不同栽培方法对烤烟根系形态结构的影响

由表2可知,本发明栽培法施加iaa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平均根系直径分别比当地垄作栽培法处理高出127.97%、101.04%、118.69%和29.27%。这说明本发明所发明方法对烤烟根系形态发育有显著提升,能更大面积的吸收矿质养分和水分,为烟株的生长发育提供更优良的条件。本发明栽培法施加iaa处理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平均根系直径分别比本发明栽培法不施加生根剂处理高出36.25%、41.76%、67.16%和10.42%。这说明本发明栽培法施加生根剂和不施加生根剂的效果存在明显区别。

试验例2——烤烟干旱胁迫下生理指标对比试验

试验在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九溪试验基地进行,烤烟品种为k326。

试验设计:选择苗龄为60-65天健壮无病烟苗进行移栽,设置2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10株烟,共计6个小区,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2个处理均提供中度干旱条件(土壤相对含水率50%)。于移栽后45天进行丙二醛(mda)、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和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生理指标测定: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采用丙二醛tba法测试盒;脯氨酸含量的测定采用磺基水杨酸提取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采用氮蓝四唑(nbt)光还原法。结果见表3。

表3:不同栽培方法对烤烟抗逆生理生化的影响

丙二醛(mda)是烟株器官衰老情况下发生膜脂过氧化作用后的最终分解产物,是反映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其含量可以反映植物遭受逆境环境伤害的程度;表3表明,本发明栽培法处理的烟叶mda含量比当地垄作栽培法处理低30.52%,可知本发明栽培法处理能够减轻干旱这种逆境胁迫对烟叶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脯氨酸、可溶性糖是烤烟对干旱胁迫反应较为敏感的渗透调节物质;超氧化物歧化酶是烤烟抗氧化酶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催化活性氧发生歧化反应,清除活性氧离子,使其生成h2o2和o2,对提高烤烟逆境下的耐受力起到重要作用;表3表明,本发明栽培法处理的烟叶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比当地垄作栽培法处理高37.52%、76.40%、44.24%,说明本发明栽培法能够通过降低烟叶渗透势、提升抗氧化能力来减轻干旱胁迫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因此,由上述结果可知,本发明的方法能够有效增强烤烟的抗旱性的逆境胁迫以及促进烟株生长发育。

试验例3——初烤烟叶烟碱含量对比试验

试验在玉溪市江川区九溪试验基地进行,烤烟品种为k326。编烟按照当地常规做法进行,选择密集烤房进行烘烤,每竿编烟100片,每层150—170竿。选用烤后上、中、下三个部位烟叶进行烟碱含量测定,每个部位重复三杆烟叶,测定方法为硅钨酸重量法。

表4:不同栽培方法对烤烟烟碱含量的影响

由表4可知,本发明栽培法相比当地垄作栽培法处理的上、中、下三部分烟叶的烟碱含量高出10.44%、11.20%、12.02%。说明本发明的栽培方法能一定程度上提高烤烟不同部位烟碱含量。

试验例4——不同栽培方法对除草效果、除草剂施用量对比试验

试验在云南省玉溪市研和县进行,烤烟品种为k326。试验选用三种不同用量梯度的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施处理,于移栽后60天进行统计。

表5:不同栽培方法对除草效果、除草剂施用量对比试验

从表5可以看出在空白对照(清水)处理中本发明的栽培方法比当地垄作栽培法能明显减少单、双子叶杂草植株的数量,分别减少了18.80%和28.60%;在施用相同量的50%敌草胺可湿性粉剂处理下,本发明的栽培方法比当地垄作栽培法更能提高杂草减退率,在单子叶杂草处理中,三个除草剂梯度下分别提高了8.2%、9.57%、13.81%;在双子叶杂草处理中,三个除草剂梯度下分别提高了11.47%、15.90%、18.81%。

试验例5——不同栽培方法对人工劳动用时统计结果对比

表6:不同栽培方法管理方式与用时记录

注:1人1天工作8小时记为1个工,移栽机以单机头(2人操作)计算,中耕除草和起垄机工时以单头机(1人操作)计算。

由表6可知,本专利栽培法相比当地垄作栽培法,在移栽烟苗、中耕除草和培土的栽培措施阶段均引进了机械化设备,大大解放了人力、物力,为烟农节省了农事操作时间。在移栽烟苗阶段,本专利栽培法比当地垄作栽培法在人工用时上降低了16.67-21.25倍;在中耕除草阶段,降低了4.75-4.85倍;在起垄阶段降低了16倍。

试验例6——不同栽培方法对成熟度对比试验

成熟度可以表示烟叶田间耐熟性强弱,烟叶田间耐熟性是指烟叶显现成熟特征后,在田间可以持续发育且不腐烂的能力,称为耐熟性。国内通常以外观特征进行判定烟叶成熟度,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mda含量可以表示烟株器官衰老时发生膜脂过氧化的强弱,以反映烟株受逆境伤害的程度;而烟叶田间成熟最直观的变化就是颜色,而颜色变化的实质就是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同时植株器官衰老与细胞透性有直接关系,电解质渗透率的大小间接反映了逆境胁迫对细胞膜的损害程度;此外,烟叶成熟衰老程度与感病性有密切关系,赤星病是一种首先发生在下部衰老叶片上的烟草病害,可以用于判定烟叶衰老程度。

试验在玉溪市江川区九溪试验基地进行,烤烟品种为k326。

试验设计:选择苗龄为60-65天的健壮无病烟苗进行移栽,设置当地垄作栽培法和本专利栽培法2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重复10株烟,共计6个小区,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于烟叶移栽后120天进行丙二醛(mda)、叶绿素含量、相对电导率、赤星病感染程度的测定和统计。

测定方法: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采用2-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总叶绿素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赤星病病情指数统计参照gb/t23222-2008《烟草病虫害分级及调查方法》。

表7:不同栽培方法管理方式与用时记录

由表7可知,本发明栽培法相比当地垄作栽培法的mda值下降了20.75%,总叶绿素含量提高了42.20%,赤星病病情指数下降了25.1%。说明本发明栽培法可显著提高烟叶田间耐熟性和赤星病抗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