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杜鹃兰人工授粉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63635发布日期:2019-01-18 23:07阅读:10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杜鹃兰人工授粉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杜鹃兰人工授粉的方法,特别是一种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率均比较高的杜鹃兰人工授粉的方法。

技术背景

杜鹃兰[cremastraappendiculata(d.don)makino]为兰科(orchidaceae)杜鹃兰属(cremastra)多年生珍稀药用草本植物,以干燥假鳞茎入药,因其假磷茎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抗肿瘤等功效,而受到广泛关注。由于杜鹃兰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导致人们大量采挖,加之物种自身繁殖机制的限制及生长环境的破坏,使其野生资源减少,濒临灭绝。杜鹃兰花常偏向花序一侧,下垂,狭钟形,雄蕊与雌蕊融合成蕊柱,花粉块状,因花的特殊构造,在自然条件下杜鹃兰的结实率仅有1.3%-2.0%。杜鹃兰无性繁殖系数非常低,周期长;有性繁殖因自然传粉率低,采收所得蒴果极少,且自然条件下种子几乎不能萌发,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综上,如何改进授粉方法,获得较多高质量种子,是突破杜鹃兰有性繁殖的技术关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杜鹃兰人工授粉的方法,本发明方法显著提升了杜鹃兰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率,是实现其种苗快繁、解决其资源再生的有效途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杜鹃兰人工授粉的方法,选择花葶健壮、无病虫害、每株具15~20朵花的杜鹃兰为授粉植株,在授粉前对植株进行疏花处理,并对盛开期的花朵进行异株异花授粉。

前述的杜鹃兰人工授粉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6月中旬,挑选健壮的杜鹃兰三年生假鳞茎移栽入混合土中进行培养,按40kg/亩量施加有机肥;

(2)翌年春夏开花前,选择花葶粗壮的杜鹃兰植株进行疏花处理,疏除花葶顶部3~5朵花,其余自上而下交替摘除,每个花葶留花10~15朵;

(3)于晴天上午对盛开期花朵进行异株异花授粉,此时侧萼片开度大于90°,花粉黄色,授粉后去除唇瓣和母本的花药,记录授粉时间和授粉花朵数;

(4)授粉当年9月采收蒴果。

前述的杜鹃兰人工授粉的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混合土由腐殖土:田土混合而成。

前述的杜鹃兰人工授粉的方法,所述腐殖土与田土的重量比为2:1。

前述的杜鹃兰人工授粉的方法,步骤(1)中,进行培养时,培养条件为:自然光照强度180~230μmol·m-2·s-1,温度15~22℃,空气相对湿度70%~85%。

前述的杜鹃兰人工授粉的方法,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肥中,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的质量分数大于等于5%,水分质量分数小于等于30%,牛粪、植物秸秆和豆粕质量分数大于等于45%。

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由于杜鹃兰有性繁殖困难,无性繁殖较慢,且野生资源日渐匮乏,无法满足其药材市场需求。本发明通过筛选疏花朵数、授粉时花朵状态和授粉方式,显著提高了杜鹃兰结实率和种子质量,是实现其种苗快繁,解决其资源再生的有效途径。

为获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发明人对杜鹃兰人工授粉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部分实验如下:

实验例1:疏花处理和授粉时期对结实率的影响

本发明中的植物材料杜鹃兰(cremastraappenudiculata(d.don.)makino)采自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经贵州大学熊源新教授鉴定。以每株具有15~20朵花的杜鹃兰作为试验材料。培养条件为:光照强度180~230μmol·m-2·s-1(未施加人工光照),温度15~22℃,空气相对湿度70%~85%。

将试验材料分为两组,第一组进行疏花处理试验,试验设计为分别对疏花至每株具5~10、10~15朵花的植株进行同株同花授粉,以每株授粉15~20朵作为对照,疏花方法为首先摘除花葶上部3~5朵花,其余花朵自上而下交错摘除,摘除方法为用力向下轻按花柄,使花柄从与花葶连接处掉落;第二组进行花朵开放状态试验,试验设计为分别对初开期花朵(图1-a,其特征为侧萼片在开放过程中的开度小于90°,花药淡黄色);盛开期花朵(图1-b,其特征为侧萼片开度大于90°,花药黄色);谢花期花朵(图1-c,其特征为侧萼片处于合拢过程且侧萼开度小于90°,花粉棕色)进行同株同花授粉,以自然传粉作为对照。

同株同花人工授粉方法:首先用95%的乙醇消毒处理宽头小镊子,然后去除药帽,取出本朵花的4个花粉块,轻放至本花的柱头腔内,保证至少2个花粉块接触柱头腔内分泌物,并且不戳破柱头腔;授粉后除去唇瓣,挂上初开期标签,记录处理时间及授粉朵数,每个处理授粉60朵,重复3次。结实率=结实花朵数/授粉花朵数×100%。

结论:疏花至每株具5~10、10~15、15~20朵,采收成熟单果鲜重分别为0.448g,0.434g、0.320g,疏花至5~10朵与10~15朵单果鲜重无显著差异,两者均与每株授粉15~20朵花的单果鲜重有显著差异。综合结实率和蒴果产量分析疏花至每株具10~15朵授粉效果好(表1);在花朵盛开时授粉结实率较高(表1)。

表1人工授粉对结实率的影响

注:表中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下同。

实验例2:授粉方式对结实率和种子质量的影响

花朵疏花至每株具10~15朵后,于盛开期的晴天对杜鹃兰进行同株同花授粉、同株异花授粉、异株异花授粉,以自然传粉为对照。

取不同授粉方式的杜鹃兰成熟种子,于显微镜下统计有胚率。在25℃下,用1%ttc(0.5ml土温-20)黑暗温育72h后统计胚活力,并接种于kc+0.5mg·l-1kt+1.3mg·l-1iba+1.0%蔗糖+0.5g·l-1活性炭培养基上,7周后统计萌发率。有胚率=有胚种子数/种子总数×100%;胚活力=染色种子数/有胚种子数×100%;种子萌发率=萌发种子数/有胚种子数×100%。

同株同花授粉方法同上。同株异花授粉即取植株上的花药,放至该植株不同花的柱头腔内;异株异花授粉即取一植株上的花药,放至另一植株花的柱头腔内(两植株在不同厢内)。

结论:对植株进行疏花处理后,在花朵盛开期进行异株异花授粉其结实率最高(表1);异株异花授粉的种子有胚率、胚活力和萌发率均高于其他组,显著提高了种子质量(表2和图2)(图2-a为同株同花授粉种子萌发率;图2-b为同株异花授粉种子萌发率;图2-c为异株异花授粉种子萌发率)。

表3授粉方式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本发明实现了人工授粉有效提高杜鹃兰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率的目标,为其种苗快繁、资源再生与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花朵开放的不同状态(a:初开期;b:盛开期;c:谢花期);

图2为不同授粉方式对杜鹃兰种子萌发率的影响(a:同株同花授粉;b:同株异花授粉;c:异株异花授粉)。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杜鹃兰人工授粉的方法,选择花葶健壮、无病虫害、每株具15~20朵花的杜鹃兰为授粉植株,在授粉前对植株进行疏花处理,并对盛开期的花朵进行异株异花授粉;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6月中旬,挑选健壮的杜鹃兰三年生假鳞茎移栽入混合土中进行培养,按40kg/亩量施加有机肥;所述的混合土由腐殖土:田土混合而成;所述腐殖土与田土的重量比为2:1;培养条件为:自然光照强度200μmol·m-2·s-1,温度15~22℃,空气相对湿度80%;所述的有机肥中,氮、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5%,水分质量分数等于30%,牛粪、植物秸秆和豆粕质量分数等于55%。(2)翌年春夏开花前,选择花葶粗壮的杜鹃兰植株进行疏花处理,疏除花葶顶部3~5朵花,其余自上而下交替摘除,每个花葶留花10~15朵;

(3)于晴天上午对盛开期花朵进行异株异花授粉,此时侧萼片开度大于90°,花粉黄色,授粉后去除唇瓣和母本的花药,记录授粉时间和授粉花朵数;

(4)授粉当年9月采收蒴果。

实施例2.

一种杜鹃兰人工授粉的方法,选择花葶健壮、无病虫害、每株具15~20朵花的杜鹃兰为授粉植株,在授粉前对植株进行疏花处理,并对盛开期的花朵进行异株异花授粉;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6月中旬,挑选健壮的杜鹃兰三年生假鳞茎移栽入混合土中进行培养,按40kg/亩量施加有机肥;所述的混合土由腐殖土:田土混合而成;所述腐殖土与田土的重量比为2:1;培养条件为:自然光照强度230μmol·m-2·s-1,温度15~22℃,空气相对湿度85%;

(2)翌年春夏开花前,选择花葶粗壮的杜鹃兰植株进行疏花处理,疏除花葶顶部3~5朵花,其余自上而下交替摘除,每个花葶留花10~15朵;

(3)于晴天上午对盛开期花朵进行异株异花授粉,此时侧萼片开度大于90°,花粉黄色,授粉后去除唇瓣和母本的花药,记录授粉时间和授粉花朵数;

(4)授粉当年9月采收蒴果。

实施例3.

一种杜鹃兰人工授粉的方法,选择花葶健壮、无病虫害、每株具15~20朵花的杜鹃兰为授粉植株,在授粉前对植株进行疏花处理,并对盛开期的花朵进行异株异花授粉;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6月中旬,挑选健壮的杜鹃兰三年生假鳞茎移栽入混合土中进行培养,按40kg/亩量施加有机肥;所述的混合土由腐殖土:田土混合而成;所述腐殖土与田土的重量比为2:1;培养条件为:自然光照强度180μmol·m-2·s-1,温度15~22℃,空气相对湿度70%~85%;

(2)翌年春夏开花前,选择花葶粗壮的杜鹃兰植株进行疏花处理,疏除花葶顶部3~5朵花,其余自上而下交替摘除,每个花葶留花10~15朵;

(3)于晴天上午对盛开期花朵进行异株异花授粉,此时侧萼片开度大于90°,花粉黄色,授粉后去除唇瓣和母本的花药,记录授粉时间和授粉花朵数;

(4)授粉当年9月采收蒴果。

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润饰和改进,这些润饰和改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