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29166发布日期:2019-01-16 06:24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隶属节支动物门、甲壳纲、原螯虾属。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是目前虾类增养殖的主要品种。小龙虾属于外来物种,原产于美国南部及墨西哥北部,20世纪30年代由日本引入中国南京一带,后因自然传播和人工养殖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地,其主产区是湖北、江苏、安徽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龙虾现已成为中国自然水体的一个物种,在某些地区更是形成了优势种群。小龙虾适应性极广,具有较广的适宜生长温度,在水温为10-30℃时均可正常生长发育。亦能耐高温严寒,可耐受40℃以上的高温,也可在气温为-14℃以下的情况下安然越冬。小龙虾生长迅速,在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饵料供应情况下,经2个多月的养殖,即可达到性成熟,并达到商品虾规格,一般雄虾生长快于雌虾,商品虾规格也较雌虾大。同许多甲壳类动物一样,小龙虾的生长也伴随着蜕壳,蜕壳时一般寻找隐蔽物,如水草丛中或植物叶片下,蜕壳后最大体重增加量可达95%,一般蜕壳11次即可达到性成熟,性成熟个体可以继续蜕皮生长。近年来,我国小龙虾养殖发展迅速,在出口市场和国内消费的带动下,掀起了一场“龙虾经济热”。据统计,2007~2016年,全国小龙虾养殖产量由26.55万吨增加到85.23万吨,增长率221%。2016年全国小龙虾养殖面积超过900万亩,产值达到564.10亿元,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小龙虾生产国。由于市场需求急剧增加,小龙虾天然资源急剧减少,价格逐步走高,由于市场呈现出小龙虾供不应求局面,跟风养殖现象屡见不鲜,养殖户仅凭热情仓促投资,却缺乏养殖技术和经验,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预判不足,所产出的小龙虾个体较小,色泽较差,在成长过程中容易感染疾病,造成了小龙虾的产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同时降低了养殖户获得的经济效益。由于小龙虾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水产经济养殖动物,提高其养殖技术和创新其养殖模式,对小龙虾养殖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小龙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因此可以在稻田、池塘、水库、湖泊中养殖,也可以与其他鱼蟹混养。稻田养殖与池塘养殖是目前中国主要的小龙虾养殖模式。由于小龙虾对污染环境的耐受能力较强,为了节省养殖成本,大多数养殖户对小龙虾的养殖环境并不注重。我国水体被重金属污染形势严峻,部分水体底泥重金属锌、铅、镉和汞超标达150倍以上,而小龙虾本身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较强,导致养殖出的小龙虾体内含有大量的细菌、寄生虫、抗生素、激素和重金属,不符合健康食用标准,并且小龙虾的肉质和口感受到极大的影响,如果严格控制小龙虾养殖水体环境,一方面需要较大成本,另一方面会延长小龙虾生长周期,死亡率提高,导致小龙虾肉质积累较慢。淡水龙虾的养殖方面要把关龙虾苗种、饲料投喂、脱壳管理、水质调控,做到实时监控,适时捕捞,严格控制违禁药物和投入品,养殖无公害水产品,将龙虾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发明一种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的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环境良性、养殖成本低、水质净化好、存活率和产量高的小龙虾的养殖方法,该方法中所用饲料可食用性和适口性优良,制备产率和产物纯度高,所用复合絮凝剂比表面积偏大,空腔结构容量和吸附容量高,膨胀系数低,净水效果优良。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包括养殖池预处理,培水培藻,投苗及管理,投放饲料,水体净化,其中水体净化所用净化剂包括em生物菌剂和复合絮凝剂;复合絮凝剂是以β-环糊精为基体,与交联剂经催化发生酯化交联反应而形成的聚合物;上述交联剂包含柠檬酸、羟基苯甲酸和2-羟基丙酸。养殖池中添加的水体净化剂以em生物菌和复合絮凝剂为主,两者发挥协同作用,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增强小龙虾免疫功能,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进而提高小龙虾养殖产量。作为优选,复合絮凝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取重量比为1.5~2.5:1的β-环糊精和无水交联剂混匀,再加入0.5~0.8重量份的磷酸二氢钾和35~45重量份的去离子水,超声混合5~10min后,置于125~145℃的干燥条件下反应2~3h,冷却后用去离子水清洗2~3次,再在30~45℃下干燥即得。β-环糊精作为大环主体化合物,其具有疏水的内部空腔及大量可修饰的羟基基团,被广泛用于污染物吸附领域。但是,单体β-环糊精具有较高的水溶性,无法实现污染物去除与吸附剂分离。因此,利用交联剂将β-环糊精单体交联为具有网状结构的聚合物,以此降低β-环糊精水溶性及提高吸附性能。进一步优选,交联剂中羟基苯甲酸和2-羟基丙酸的重量占比分别为0.08~0.23wt%和0.11~0.17wt%。在催化和高温环境中下,交联剂中的羟基与羧基、羧基与环糊精上的羟基之间发生交联酯化反应,交联剂内部形成的链式产物与环糊精发生交联后形成网格状聚合物,稳定性优良,聚合物中空腔结构容量增大,比表面积偏大,表面官能团种类增多,从而提升对污染物的吸附容量,也降低聚合物的膨胀系数,该聚合物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金属离子,且环糊精空腔可用于包结非极性有机污染物,因此净水效果明显,适应水域宽,脱色除臭效果也较好,改善了水生物的养殖环境,有利于提高水生物的存活率。作为优选,水体净化步骤为:每10~15天投放一次净化剂,用量为20~25g/m2,其中em生物菌剂和复合絮凝剂的重量比为3~4:1。作为优选,养殖池预处理步骤如下:选择普通土池或水田,池埂高为1~1.5m、底部宽为1.5~2m,宽度为0.8~1m,按上进下排的原则设计排水,排水口处以及养殖池四周设有防逃网,配备增氧装置。作为优选,培水培藻步骤如下:将养殖池进行清淤、暴晒和消毒处理后,进水,向水体中施加复合肥进行培水,并向养殖池中种植水草,水草覆盖面积为养殖池面积的40~65%。淡水小龙虾属于甲壳类动物,其生长过程是通过多次蜕壳来完成,刚蜕壳的龙虾十分脆弱,极易受到攻击而死亡。因此,在蜕壳时必须先选定一个安全的隐蔽场所,水草则是最佳选择。进一步优选,水草形成上、中、下立体模式,其中沉水性植物选自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马莱眼子菜、金鱼藻,浮水性植物选自水花生、水葫芦、浮萍,挺水性植物选自芦苇、茭白、慈姑、香蒲。水草给小龙虾提供庇佑,同时能为其提供更多的饲料,促进其快速生长,也可以净化养殖水体,增加水体中的溶氧。作为优选,投苗是按150~180尾/m2的密度投放虾苗;管理包括,养殖期间水温为15~30℃,溶氧量为2.5~8mg/l,每7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20~40%。作为优选,饲料按一天三次投喂,其中包括分别为小龙虾体重7~14%的活饲料和5~8%的配合饲料;上述配合饲料中包括基于菌糠发酵产物所提取得酶制剂。小龙虾属杂食性动物,动、植物性食物皆食,且性贪食、食量大,饵料不足时容易发生自相残杀,通过投喂饲料避免内斗,充分满足小龙虾摄食需求,有益于增长产量、缩短养殖周期和增加收益。进一步优选,活饲料包括昆虫、蚯蚓、螺、蚌、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饵料。进一步优选,菌糠发酵是通过将食用菌菌糠打碎,并除去肉眼可见的杂质后,转移至烘箱,于50~60℃干燥至含水量低于5%,然后粉碎过40~60目筛,再加入麸皮、尿素和水混合后,高温灭菌5~10min,制成固体发酵培养基,然后以体积比5~8%的接种量接入经活化、种子培养的霉菌培养液,于25~35℃下培养4~7d即得发酵产物,上述菌糠固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以g/kg计为:菌糠800~850,麸100~120,尿素30~50,料水重量比为1:2~2.5,ph自然。饲用酶制剂的生产以微生物发酵为主,其中以霉菌为主要生产菌的植酸酶、淀粉酶、酸性蛋白酶和β-葡聚糖酶的生产以固态发酵较多,作为固态发酵培养基的菌糠来源广泛,菌种产酶性能稳定,产酶量高,产物能充分适应饲料加工和动物胃内环境。再进一步优选,菌糠包括香菇、茶树菇、杏鲍菇、猴头菇、鸡腿菇、木耳、灵芝和/或药用菌采摘完子实体后剩余的固体废料。菌糠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还含有钙、磷、铁、镁、锌、铜等微量元素。适当调整碳氮比例,菌糠即可成为优良的培养基,经微生物发酵作用,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可得到提高,粗纤维和木质素含量降低,发酵还产生乳酸和有益菌类,可抑制有害病原菌在小龙虾体内的繁殖,提高其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因此,利用菌糠固体发酵制备酶制剂,既改善了菌糠中的营养成分构成,增加了有效利用率,又解决了大量菌糠的去处,实现变废为宝、提高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进一步优选,酶制剂提取步骤如下:取菌糠发酵产物加水后,置于匀浆机中充分打碎,于20~30℃恒温水浴中浸提2~4h,过滤,滤液以4000~5000r/min离心5~10min得上清液,向上清液中加入固体硫酸铵至70~80%饱和浓度,于0~4℃放置10~12h,然后以6000~8000r/min离心10~20min,收集沉淀,并用蒸馏水溶解后,再用ph为4~5、浓度为0.05~0.1mol/l的柠檬酸缓冲液充分透析8~10h,得到除盐的酶液,再于30~40℃恒温干燥即得。菌糠发酵产物中含有多种酶,但由于饲料制备中有高温操作,而高温会增加构成酶本身蛋白质结构的分子热能,增加多重弱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破裂的机会,导致酶的变性,从而使酶活性降低,因此将酶在高温操作前提取出来。酶制剂是以蛋白酶、淀粉酶和β-葡聚糖酶为主,能充分降解饲料中的淀粉、麦芽糊精、蛋白质、多糖等,极大地改善小龙虾的消化能力。作为优选,养殖池中除小龙虾以外,也可以养殖一些其他的生物,如鲢、鳙等生物,能够在养殖池中摄食浮游生物,调节浮游生物的生长。此外,增加鳙鱼、鲢鱼养殖,可以提高养殖收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中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投放含有复合酶制剂的饲料,提高饲料中营养元素的利用率,促进小龙虾的生长,并定期向养殖池中添加水体净化剂,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增强小龙虾免疫功能,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有效提高小龙虾的养殖产量;2)本发明中配合饲料中的酶制剂是以蛋白酶、淀粉酶和β-葡聚糖酶为主,经生物发酵后的深加工得到的酶体系,发酵产率和产物纯度高,酶的活性和稳定性较高,具有优良的可食用性和适口性,能有效酶解饲料中的营养元素,提高饲料中营养元素的有效利用率;3)本发明中所用复合絮凝剂具有疏水空腔及羧基基团,羧基官能团可提供金属离子吸附位点,而环糊精空腔可用于包结非极性有机污染物,该聚合物稳定性优良,比表面积偏大,空腔结构容量和吸附容量高,膨胀系数低,净水效果明显,适应水域宽,脱色除臭效果也较好,改善了水生物的养殖环境,有利于提高水生物的存活率;4)本发明中小龙虾的养殖方法提供良性生态环境,食物充足,养殖成本低,采用天然饵料和配合饲料投喂,提高了小龙虾的营养成分,同时对养殖水体进行净化,降低了小龙虾感染疾病的几率,有利于提高小龙虾存活率和产量,进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本发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包括养殖池预处理,培水培藻,投苗及管理,投放饲料,水体净化,其中水体净化所用净化剂包括em生物菌剂和复合絮凝剂;复合絮凝剂是以β-环糊精为基体,与交联剂经催化发生酯化交联反应而形成的聚合物;上述交联剂包含柠檬酸、羟基苯甲酸和2-羟基丙酸。养殖池中添加的水体净化剂以em生物菌和复合絮凝剂为主,两者发挥协同作用,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增强小龙虾免疫功能,降低其发病率及死亡率,进而提高小龙虾养殖产量。复合絮凝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取重量比为1.5:1的β-环糊精和无水交联剂混匀,再加入0.5重量份的磷酸二氢钾和35重量份的去离子水,超声混合5min后,置于130℃的干燥条件下反应3h,冷却后用去离子水清洗2次,再在30℃下干燥即得。β-环糊精作为大环主体化合物,其具有疏水的内部空腔及大量可修饰的羟基基团,被广泛用于污染物吸附领域。但是,单体β-环糊精具有较高的水溶性,无法实现污染物去除与吸附剂分离。因此,利用交联剂将β-环糊精单体交联为具有网状结构的聚合物,以此降低β-环糊精水溶性及提高吸附性能。交联剂中羟基苯甲酸和2-羟基丙酸的重量占比分别为0.1wt%和0.11wt%。在催化和高温环境中下,交联剂中的羟基与羧基、羧基与环糊精上的羟基之间发生交联酯化反应,交联剂内部形成的链式产物与环糊精发生交联后形成网格状聚合物,稳定性优良,聚合物中空腔结构容量增大,比表面积偏大,表面官能团种类增多,从而提升对污染物的吸附容量,也降低聚合物的膨胀系数,该聚合物能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金属离子,且环糊精空腔可用于包结非极性有机污染物,因此净水效果明显,适应水域宽,脱色除臭效果也较好,改善了水生物的养殖环境,有利于提高水生物的存活率。水体净化步骤为:每10天投放一次净化剂,用量为20g/m2,其中em生物菌剂和复合絮凝剂的重量比为3:1。养殖池预处理步骤如下:选择普通土池或水田,池埂高为1m、底部宽为1.5m,宽度为0.8m,按上进下排的原则设计排水,排水口处以及养殖池四周设有防逃网,配备增氧装置。培水培藻步骤如下:将养殖池进行清淤、暴晒和消毒处理后,进水,向水体中施加复合肥进行培水,并向养殖池中种植水草,水草覆盖面积为养殖池面积的40%。淡水小龙虾属于甲壳类动物,其生长过程是通过多次蜕壳来完成,刚蜕壳的龙虾十分脆弱,极易受到攻击而死亡。因此,在蜕壳时必须先选定一个安全的隐蔽场所,水草则是最佳选择。水草形成上、中、下立体模式,其中沉水性植物选自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马莱眼子菜、金鱼藻,浮水性植物选自水花生、水葫芦、浮萍,挺水性植物选自芦苇、茭白、慈姑、香蒲。水草给小龙虾提供庇佑,同时能为其提供更多的饲料,促进其快速生长,也可以净化养殖水体,增加水体中的溶氧。投苗是按150尾/m2的密度投放虾苗;管理包括,养殖期间水温为18℃,溶氧量为4mg/l,每7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20%。饲料按一天三次投喂,其中包括分别为小龙虾体重8%的活饲料和5%的配合饲料;上述配合饲料中包括基于菌糠发酵产物所提取得酶制剂。小龙虾属杂食性动物,动、植物性食物皆食,且性贪食、食量大,饵料不足时容易发生自相残杀,通过投喂饲料避免内斗,充分满足小龙虾摄食需求,有益于增长产量、缩短养殖周期和增加收益。活饲料包括昆虫、蚯蚓、螺、蚌、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饵料。菌糠发酵是通过将食用菌菌糠打碎,并除去肉眼可见的杂质后,转移至烘箱,于50℃干燥至含水量低于5%,然后粉碎过40目筛,再加入麸皮、尿素和水混合后,高温灭菌5min,制成固体发酵培养基,然后以体积比5%的接种量接入经活化、种子培养的霉菌培养液,于25℃下培养7d即得发酵产物,上述菌糠固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以g/kg计为:菌糠830,麸皮120,尿素50,料水重量比为1:2,ph自然。饲用酶制剂的生产以微生物发酵为主,其中以霉菌为主要生产菌的植酸酶、淀粉酶、酸性蛋白酶和β-葡聚糖酶的生产以固态发酵较多,作为固态发酵培养基的菌糠来源广泛,菌种产酶性能稳定,产酶量高,产物能充分适应饲料加工和动物胃内环境。菌糠包括香菇、茶树菇、杏鲍菇、猴头菇、鸡腿菇、木耳、灵芝和/或药用菌采摘完子实体后剩余的固体废料。菌糠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包括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还含有钙、磷、铁、镁、锌、铜等微量元素。适当调整碳氮比例,菌糠即可成为优良的培养基,经微生物发酵作用,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可得到提高,粗纤维和木质素含量降低,发酵还产生乳酸和有益菌类,可抑制有害病原菌在小龙虾体内的繁殖,提高其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因此,利用菌糠固体发酵制备酶制剂,既改善了菌糠中的营养成分构成,增加了有效利用率,又解决了大量菌糠的去处,实现变废为宝、提高附加值、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酶制剂提取步骤如下:取菌糠发酵产物加水后,置于匀浆机中充分打碎,于20℃恒温水浴中浸提4h,过滤,滤液以4000r/min离心5min得上清液,向上清液中加入固体硫酸铵至70%饱和浓度,于0℃放置12h,然后以6000r/min离心20min,收集沉淀,并用蒸馏水溶解后,再用ph为4、浓度为0.05mol/l的柠檬酸缓冲液充分透析10h,得到除盐的酶液,再于30℃恒温干燥即得。菌糠发酵产物中含有多种酶,但由于饲料制备中有高温操作,而高温会增加构成酶本身蛋白质结构的分子热能,增加多重弱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破裂的机会,导致酶的变性,从而使酶活性降低,因此将酶在高温操作前提取出来。酶制剂是以蛋白酶、淀粉酶和β-葡聚糖酶为主,能充分降解饲料中的淀粉、麦芽糊精、蛋白质、多糖等,极大地改善小龙虾的消化能力。养殖池中除小龙虾以外,也可以养殖一些其他的生物,如鲢、鳙等生物,能够在养殖池中摄食浮游生物,调节浮游生物的生长。此外,增加鳙鱼、鲢鱼养殖,可以提高养殖收益。实施例2: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普通土池或水田,池埂高为1.5m、底部宽为2m,宽度为1m,按上进下排的原则设计排水,排水口处以及养殖池四周设有防逃网,配备增氧装置;2)将养殖池进行清淤、暴晒和消毒处理后,进水,向水体中施加复合肥进行培水,并向养殖池中种植水草,水草覆盖面积为养殖池面积的65%,上述水草形成上、中、下立体模式,其中沉水性植物选自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马莱眼子菜、金鱼藻,浮水性植物选自水花生、水葫芦、浮萍,挺水性植物选自芦苇、茭白、慈姑、香蒲;3)投苗是按180尾/m2的密度投放虾苗,管理包括水温为30,℃溶氧量为7mg/l,每7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40%;4)饲料按一天三次投喂,其中包括分别为小龙虾体重14%的活饲料和8%的配合饲料,上述活饲料包括昆虫、蚯蚓、螺、蚌、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饵料;5)养殖期间每15天投放一次净化剂,用量为25g/m2,其中em生物菌剂和复合絮凝剂的重量比为3:1。上述步骤4)的配合饲料中包括基于菌糠发酵产物所提取得酶制剂,具体制备步骤如下:a、将食用菌菌糠打碎,并除去肉眼可见的杂质后,转移至烘箱,于55℃干燥至含水量低于5%,然后粉碎过50目筛,再加入麸皮、尿素和水混合后,高温灭菌10min,制成固体发酵培养基,然后以体积比6.5%的接种量接入经活化、种子培养的霉菌培养液,于30℃下培养5d即得发酵产物,上述菌糠固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以g/kg计为:菌糠850,麸皮120,尿素30,料水重量比为1:2.5,ph自然;b、取菌糠发酵产物加水后,置于匀浆机中充分打碎,于25℃恒温水浴中浸提2.5h,过滤,滤液以5000r/min离心10min得上清液,向上清液中加入固体硫酸铵至75%饱和浓度,于2℃放置10h,然后以7000r/min离心15min,收集沉淀,并用蒸馏水溶解后,再用ph为4.5、浓度为0.1mol/l的柠檬酸缓冲液充分透析8h,得到除盐的酶液,再于30℃恒温干燥即得。上述步骤5)的复合絮凝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取重量比为2.5:1的β-环糊精和无水交联剂混匀,再加入0.8重量份的磷酸二氢钾和45重量份的去离子水,超声混合10min后,置于145℃的干燥条件下反应2h,冷却后清洗,再在45℃下干燥即得,上述无水交联剂中羟基苯甲酸和2-羟基丙酸的重量占比分别为0.22wt%和0.17wt%。实施例3: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选择普通土池或水田,池埂高为1.5m、底部宽为1.8m,宽度为0.8m,按上进下排的原则设计排水,排水口处以及养殖池四周设有防逃网,配备增氧装置;2)将养殖池进行清淤、暴晒和消毒处理后,进水,向水体中施加复合肥进行培水,并向养殖池中种植水草,水草覆盖面积为养殖池面积的55%,上述水草形成上、中、下立体模式,其中沉水性植物选自伊乐藻、轮叶黑藻、苦草、马莱眼子菜、金鱼藻,浮水性植物选自水花生、水葫芦、浮萍,挺水性植物选自芦苇、茭白、慈姑、香蒲;3)投苗是按170尾/m2的密度投放虾苗;管理包括水温为25℃,溶氧量为6.5mg/l,每7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35%;4)饲料按一天三次投喂,其中包括分别为小龙虾体重12%的活饲料和7%的配合饲料,上述活饲料包括昆虫、蚯蚓、螺、蚌、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饵料;5)养殖期间每15天投放一次净化剂,用量为23g/m2,其中em生物菌剂和复合絮凝剂的重量比为3.5:1。上述步骤4)的配合饲料中包括基于菌糠发酵产物所提取得酶制剂,具体制备步骤如下:a、将食用菌菌糠打碎,并除去肉眼可见的杂质后,转移至烘箱,于60℃干燥至含水量低于5%,然后粉碎过60目筛,再加入麸皮、尿素和水混合后,高温灭菌10min,制成固体发酵培养基,然后以体积比7%的接种量接入经活化、种子培养的霉菌培养液,于33℃下培养6d即得发酵产物,上述菌糠固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以g/kg计为:菌糠850,麸皮100,尿素50,料水重量比为1:2.5,ph自然;b、取菌糠发酵产物加水后,置于匀浆机中充分打碎,于30℃恒温水浴中浸提3h,过滤,滤液以5000r/min离心5min得上清液,向上清液中加入固体硫酸铵至80%饱和浓度,于4℃放置11h,然后以8000r/min离心10min,收集沉淀,并用蒸馏水溶解后,再用ph为4.5、浓度为0.08mol/l的柠檬酸缓冲液充分透析9.5h,得到除盐的酶液,再于40℃恒温干燥即得。上述步骤5)的复合絮凝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取重量比为2:1的β-环糊精和无水交联剂混匀,再加入0.65重量份的磷酸二氢钾和42重量份的去离子水,超声混合10min后,置于140℃的干燥条件下反应2.5h,冷却后清洗,再在40℃下干燥即得,上述无水交联剂中羟基苯甲酸和2-羟基丙酸的重量占比分别为0.18wt%和0.15wt%。实施例4: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对其中所用配合饲料中的基于菌糠发酵产物所提取得酶制剂的制备进行优化,具体优化措施如下:将食用菌菌糠打碎,并除去肉眼可见的杂质后,转移至烘箱,于60℃干燥至含水量低于5%,然后粉碎过60目筛,再加入麸皮、尿素和水混合后,高温灭菌10min,制成固体发酵培养基,然后以体积比7%的接种量接入经活化、种子培养的霉菌培养液,再添加占霉菌培养液重量0.055%的乙草胺和0.11%的左旋薄荷醇,于33℃下培养6d即得发酵产物,上述菌糠固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以g/kg计为:菌糠850,麸皮100,尿素50,料水重量比为1:2.5,ph自然。乙草胺和左旋薄荷醇加入发酵过程中,两者协同起增益作用,一方面能款速渗透进培养液中,破坏菌种表面形成的双电层结构,使得发酵液粘度降低,加速菌种与固体培养基之间的接触,提高菌种分散度,另一方面能刺激菌种应激并延长其生长期,提高发酵产率和产物纯度,另外还可以消除废菌体自溶而产生的不良气味和滋味,提高发酵产物可食用性和适口性。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其它步骤与实施例3一致,进行小龙虾养殖。实施例5:一种小龙虾的养殖方法,其中所用复合絮凝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取重量比为2:1的β-环糊精和无水柠檬酸混匀,再加入0.65重量份的磷酸二氢钾和42重量份的去离子水,超声混合10min后,置于140℃的干燥条件下反应2.5h,冷却后清洗,再在40℃下干燥即得,上述无水交联剂中未添加羟基苯甲酸和2-羟基丙酸。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进行对比试验,其它步骤与实施例3一致,进行小龙虾养殖。实施例6:小龙虾养殖试验在某小龙虾生产养殖场,随机选取10个大小相同的养殖池,分为5组,每组2个平行,设实施例3、4、5的养殖方法进行养殖的组别为试验组1、2、3,设实施例3的养殖方法中净化剂未添加复合絮凝剂的组别为对比组1,设实施例3的养殖方法中饲料未添加酶制剂的组别为对比组2,投放量统一为170尾/m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养殖60天,具体实验结果如下表1。表1小龙虾养殖试验结果投放量/尾初均重/mg末均重/mg增重率/%成活率/%试验组1170056.8675.41089.197.0试验组2170057.5735.81179.696.6试验组3170059.4681.41047.192.4对比组1170057.6654.91037.089.5对比组2170058.8603.1925.790.7由上表可知,增重率最高的是试验组2,是由于在饲料制备中进行了优化,使饲料的性能提升,从而增加了产量,试验组1、3和对比组1的增重率差异不明显,而对比组2的增重率显著低于其它,是由于饲料中未添加酶制剂,小龙虾的营养吸收能力不及其他组;成活率最高的是试验组1和2,都高于95%,试验组3较差,是由于絮凝剂制备过程中所用交联剂中未添加羟基苯甲酸和2-羟基丙酸,所以絮凝剂效果略差,对比组1和2成活率最低,对比组1是由于未用复合絮凝剂,导致养殖水体环境较差,不利于小龙虾存活,对比组2是由于饲料的消化吸收较差,从而影响了小龙虾的生长和抗病能力。上述实施例中的常规技术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晓的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详细赘述。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