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额刺糠虾在室外池塘规模化高密度半连续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29162发布日期:2019-01-16 06:24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饵料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短额刺糠虾在室外池塘规模化高密度半连续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短额刺糠虾(acanthomysisbrevirostris)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糠虾目(mysidacea)、糠虾科(mysidae),糠虾属(mysis)。主要分布于中国黄海与东海,喜生活在近岸咸淡水浅水区,特别近岸的沟渠、浅湾或沟洼中。其具有广盐性(8~33),适温范围5~30;属杂食性类型,既可滤食单细胞藻类、轮虫、卤虫幼体、和桡足类,还能摄食腐殖质、机碎屑和海草,甚至可摄食大于其的箭虫。短额刺糠虾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微量元素)、繁殖力强、生长快等特点,其不仅可以鲜食、发酵成虾酱和虾油,更是多种经济水产动物(大黄鱼、石斑鱼、东方鲀、真鲷、海马、河蟹大眼幼体和乌贼等)的优质活饵料。因此,被认为极具培养前景的水产饵料品种。

近年来,随着海马和乌贼繁育与养殖过程,发现短额刺糠虾是海马养殖和乌贼苗种繁育最适宜的饵料。生产实践证明,短额刺糠虾至少可以提高虎斑乌贼和拟目乌贼的苗种成活率45%以上。然而目前短额刺糠虾的获得主要依靠捕捞,而这种方式量少且不稳定,很难满足规模化海马养殖和乌贼苗种繁育需求,生产实践证明充足稳定的糠虾供给已成为规模化海马养殖和乌贼苗种繁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如何探索出一种短额刺糠虾高密度半连续培养方法,实现糠虾人工规模化培养,已成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但迄今为止,尚未见短额刺糠虾高密度半连续培养方法的相关研究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建立了一种高产、稳产的,同时易于操作的短额刺糠虾在室外池塘规模化高密度半连续培养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短额刺糠虾在室外池塘规模化高密度半连续培养方法,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选建培养池,对培养池清整、消毒、排水、曝晒约5~7d后,进满水;

(2)进行水质培育;

(3)将短额刺糠虾引种入池;

(4)想培养池内投喂饵料;

(5)加强日常管理工作,晚上定期巡塘,以观察短额刺糠虾的群体数量及生长情况;

(6)对短额刺糠虾进行采收与半持续培养。

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培养池为室外池塘,池塘条件选址为靠近海边与淡水河流交汇的地方,面积3.5~12.5亩,水深≧1.0m,池塘的底部四周有宽为1.8~2.1m且高于池底0.5m的平梗,池底为软泥或软泥混以少量细沙;进、排水口设有80~100目的筛绢网;池塘还配置有1~2台水车式增氧机;在放养糠虾种苗前,放水至25~30cm,使用生石灰进行清整、消毒工作,生石灰使用量为310~1000kg/亩。

优选的,步骤(2)中,水质培育的方法:向进满水的培养池中放入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尿素的量为9.6~11.4kg/亩,磷酸二氢钾的量为1.0~1.2kg/亩;施肥后在培养池接种短额刺糠虾喜食的牟氏角毛藻和小球藻,牟氏角毛藻的密度≧600×104cell/ml,接种量为240~291l/亩,小球藻的密度≧1000×104cell/ml,接种量为248~314l/亩;隔3~6天后进行追肥,按照第一次施肥量的1/2投放尿素和磷酸二氢钾。

优选的,步骤(3)中,用于接种的短额刺糠虾捕自邻近水域或向有关单位购买,短额刺糠虾采用尼龙袋充氧运输或大桶充气运输;短额刺糠虾的接种量为6.4~10kg/亩;选择阴天或早晚投放短额刺糠虾,投放点为上风口处;短额刺糠虾到达池塘的时候,先将未拆封的短额刺糠虾整袋扔进培养池,15~20min后待袋子中的水缓慢变为池水水温,拆开包装进行投放;若此时虾苗大量在水面浮游,向池中泼洒一些葡萄糖进行缓解,待虾苗沉底说明接种成功。

优选的,步骤(3)中,引种投放前1天在培养池放一网箱,放少量短额刺糠虾试养,观察短额刺糠虾的适应性,隔12h计数存活数;接种1d后沿着培养池四周巡视,或选择晚上用手电筒照射检查接种的效果。

优选的,步骤(4)中,接种短额刺糠虾3d后开始投喂饵料,投喂时间为每天早上6:00~6:30,投放频率为1次/d;步骤(4)中,所述饵料为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和豆浆,豆浆投喂量开始为2.4~2.9kg/亩,日增加0.2~0.7kg/亩,豆浆的最大投饵量9.6~11.4kg/亩;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投喂量开始为0.6~1.1kg/亩,每天增加0.10~0.35kg/亩,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的最大投饵量2.6~4.3kg/亩,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投喂前,先浸泡然后用80目的筛绢网搓洗后使用。

优选的,步骤(5)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接种后隔3~5天换水1次,换水量1/10~1/5,前采用加水方法,每日加5~10cm;盐度保持在16~22,水温保持在17~24℃;在下雨天前保持较高水位以减少下雨对培养池中盐度的影响;在夏季通过加深水位或搭设遮阳网棚的方式来降低水温。

优选的,步骤(6)中,经过21~23d的培养,池塘中短额刺糠虾最大体长达15mm,密度达10~20尾/l,即可根据需求进行采收,每天或隔天采收3.2~4.3kg/亩,连续采3个月以上。

优选的,步骤(6)中,采收方法为采用20目的筛绢网,人工下水沿着培养池的塘边进行捕捞。

优选的,步骤(6)中,采收方法为利用短额刺糠虾的趋光性,采用晚上灯诱和手抄网结合的方法进行捕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半连续培养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周期较短、而且可以持续生产,为规模化海马养殖和乌贼苗种繁育提供保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的建议的条件。

实施例1

一种短额刺糠虾在室外池塘规模化高密度培养方法,其步骤如下:

(1)室外池塘的选建与清整

池塘选择在靠近海边与淡水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面积5.5亩,水深1.2m,池底为锅底形池底平坦,四周宽2m略高池底0.5m的平梗,以便于捕捞糠虾,池底以软泥或混以少量细沙为好,泥沙结构且保水性很好,不渗水。进、排水方便,在进排水口要设拦网(为80目筛绢网),以防止敌害进入和糠虾的逃走。并配置1台水车式增氧机。

在放养短额刺糠虾种苗前30d,进行池塘清整、消毒等工作。放水至30cm,使用500kg生石灰进行清池(也可以使用漂白粉,用量为40~50kg/亩)。

(2)水质培育

对培养池清整、消毒7d后,对培养池的水进行基础饵料培育。具体操作流程为:尿素60kg,磷酸二氢钾6.5kg。施肥后在培养池接种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muelleri)和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等单细胞藻类,牟氏角毛藻的密度≧600×104cell/ml,接种量为1600l,小球藻的密度≧1000×104cell/ml,接种量为1500l。隔3~6天后适当追肥,按照第一次量的1/2投放。

(3)短额刺糠虾引种入池

用于接种的短额刺糠虾捕自邻近水域。在阴天(早上9:20)投放短额刺糠虾,接种短额刺糠虾的量为55kg。短额刺糠虾投放点选择上风口处。短额刺糠虾到达池塘的时候,先包装糠虾的袋包扔进虾塘。15分钟之后,拆开包装投放进培养池中。投放好短额刺糠虾以后1小时,发现大多短额刺糠虾已沉底。接种1d后沿着培养池四周巡视,或选择晚上用手电筒照射检查接种的效果(由于短额刺糠虾具有显著的趋光性),同时,晚上巡塘时发现接种的效果良好。

(4)饵料投喂

在接种第三天开开始投喂饵料,投喂时间选择在每天早上6:00~6:30(每天一次)。投喂饵料豆浆和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豆浆投喂量开始为16kg,每天增加2.5kg(最大投饵量60kg);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投喂量开始为5kg,每天增加1.3kg(最大投饵量15kg),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投喂前,先使用浸泡后使用80目的筛绢网搓洗后使用。

(5)培养日常管理

在培养日常管理,尤其注意对水质的管理,尤其盐度和水温的变化。养殖过程盐度为18~21,在下雨天前保持培养池比较高水位,以减少下雨对培养池中盐度的影响。温度保持在17~22℃之间,夏天水温高,往往会影响到短额刺糠虾的繁殖和高密度养殖,所以应该加深水位,夏天水温超过28℃时,应该加深水位1.5m,ph最好控制在7.8~8.3。有条件可搭上遮阳网棚,来降低水温。晚上定期巡塘,以观察短额刺糠虾的群体数量及生长情况。

(6)收获

培养时间108天,培养效果良好,短额刺糠虾最大可以长到15mm,密度达10~20尾/l,从培养第23天后进行连续采收。为了达到可持续培养,满足生产中对短额刺糠虾稳定与持续需求,采收量不宜过大,每隔一天采收约20kg,可共连续采收95天,一共采收了46次,整个一共收获了905kg。

实施例2

一种短额刺糠虾在室外池塘规模化高密度培养方法,其步骤如下:

(1)室外池塘的选建与清整

池塘选择在靠近海边与淡水河流交汇处,水质良好,面积3.5亩,水深1.2m,池底为锅底形池底平坦,四周宽1.8m略高池底的平梗,泥沙结构且保水性很好。进、排水方便,在进排水口要设拦网(为80目筛绢网),以防止敌害进入和糠虾的逃走。在池塘对角的线,并配置2台水车式增氧机。

在放养短额刺糠虾种前25d,要进行培养池清整和消毒。把放水至25cm,使用一共310kg生石灰进行清池。

(2)水质培育

对培养池清整、消毒7d后,对培养池的水进行基础饵料培育。具体操作流程为:尿素40kg,磷酸二氢钾3.5kg。施肥后在培养池接种牟氏角毛藻(密度≧600×104cell/ml)1000l,小球藻(密度≧1000×104cell/ml)1100l。隔3~6天后适当追肥,按照第一次量的1/2投放。

(3)短额刺糠虾引种入池

用于接种的短额刺糠虾捕自邻近水域。短额刺糠虾在细雨蒙蒙天的早上9:40投放,接种短额刺糠虾的量为35kg。短额刺糠虾投放,首选阴天,有点蒙蒙雨但气压不低的时候是最好的,如果天气都是比较热,那就要确保在太阳出来之前放苗。短额刺糠虾投放点选择上风口处。短额刺糠虾到达池塘的时候,先包装糠虾的袋包扔进虾塘,且注意不要马上拆开包装投放进虾塘,先停10~20分钟之后就可以让袋子中的水缓慢变为塘水水温,拆开包装投放进培养池中。投放好短额刺糠虾以后随时观察,虾苗是否都已经沉底,假如虾苗大量在水面浮游,那说明虾苗不适应虾塘环境,这时候可以泼洒一些葡萄糖缓解。投放好短额刺糠虾以后1小时,发现大多短额刺糠虾已经沉底。同时晚上巡塘时发现接种的效果良好。

(4)饵料投喂

在接种第三天开开始投喂饵料,投喂时间选择在每天早上6:00~6:30(每天一次)。投喂饵料豆浆和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豆浆投喂量开始为10kg,每天增加2.5kg(最大投饵量40kg);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投喂量开始为4kg,每天增加1.3kg(最大投饵量15kg),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投喂前,先使用浸泡后使用80目的筛绢网搓洗后使用。

(5)培养日常管理

在培养日常管理,尤其注意对水质的管理,尤其盐度和水温的变化。养殖过程盐度为16~22,在下雨天前保持培养池比较高水位,以减少下雨对培养池中盐度的影响。温度保持在18~24℃之间。晚上定期巡塘,以观察短额刺糠虾的群体数量及生长情况。

(6)收获

连续培养了125天,培养效果良好,短额刺糠虾最大可以长到15mm,密度达10~20尾/l,从养殖21天后进行连续采收,每隔一天采收约15kg,可连续采收104天,一共采收了54次,共收获了755kg。

实施例3

一种短额刺糠虾在室外池塘规模化高密度培养方法,其步骤如下:

(1)室外池塘的选建与清整

池塘选择在靠近海边与淡水河流交汇处,水质良好,面积12.5亩,水深1.3m,池底为锅底形池底平坦,四周宽2.1m略高池底0.6m的平梗,泥沙结构且保水性很好。进、排水方便,在进排水口要设拦网(为100目筛绢网),以防止敌害进入和糠虾的逃走。并配置2台水车式增氧机。

在放养短额刺糠虾种苗前30d,进行池塘清整、消毒等工作。放水至30cm,使用1000kg生石灰进行清池。

(2)水质培育

对培养池清整、消毒7d后,对培养池的水进行基础饵料培育。具体操作流程为:尿素120kg,磷酸二氢钾13kg。施肥后在培养池接种牟氏角毛藻(密度≧600×104cell/ml)3000l,小球藻(密度≧1000×104cell/ml)3100l。隔3~6天后适当追肥,按照第一次量的1/2投放。

(3)短额刺糠虾引种入池

用于接种的短额刺糠虾捕自邻近水域。在阴天(早上9:20)投放短额刺糠虾,接种短额刺糠虾的量为80kg。短额刺糠虾投放点选择上风口处。短额刺糠虾到达池塘的时候,先包装糠虾的袋包扔进虾塘。15min之后,拆开包装投放进培养池中。投放好短额刺糠虾以后1小时,发现大多短额刺糠虾已经沉底。同时晚上巡塘时发现接种的效果良好。

(4)饵料投喂

在接种第三天开开始投喂饵料,投喂时间选择在每天早上6:00~6:30(每天一次)。投喂饵料豆浆和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豆浆投喂量开始为30kg,每天增加2.5kg(最大投饵量120kg);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投喂量开始为8kg,每天增加1.3kg(最大投饵量32kg),南美白对虾配合饲料投喂前,先使用浸泡后使用80目的筛绢网搓洗后使用。

(5)培养日常管理

在培养日常管理,尤其注意对水质的管理,尤其盐度和水温的变化。养殖过程盐度为18~21,在下雨天前保持培养池比较高水位,以减少下雨对培养池中盐度的影响。温度保持在17~22℃之间。晚上定期巡塘,以观察短额刺糠虾的群体数量及生长情况。

(6)收获

培养时间108天,培养效果良好,短额刺糠虾最大可以长到15mm,密度达10~20尾/l,从培养第23天后进行连续采收,每隔一天采收约40kg,可共连续采收95天,一共采收了47次,整个一共收获了1615kg。

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比表明,实施例2的方法最优,培养面积、饵料情况及试剂使用量等最为合理,持续产出短额刺糠虾时间最长、产量最高。本发明通过对采收方式的改进和水质的调节实现室外短额刺糠虾高密度、半连续养殖。通过天然饵料和人工饵料的优化有效提高短额刺糠虾生长速度,实现其养殖产量的稳产与高产。经过20~25天培养即可采收,采收量每隔一天采收3~5kg/亩,可连续采收达3个月以上。本发明的半连续培养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周期较短、而且可以持续生产,为规模化海马养殖和乌贼苗种繁育提供保障。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