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油果的中间砧木生根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10060发布日期:2020-05-29 12:59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牛油果的中间砧木生根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牛油果,又名鳄梨、奶油果,属于樟科鳄梨属,高大落叶乔木,果实球形,树冠开展,分枝多而密,茎枝粗壮,多节瘤,常有弯曲现象;树皮厚,不规则开裂。牛油果的果实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含多种维生素、丰富的脂肪酸、蛋白质和高含量的钠、钾、镁、钙等元素,已被越来越多人所青睐,是一类健康而时尚的新兴水果。牛油果在全球范围内已经种植了上百年,引入我国不超过60年。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上了牛油果,但是我国牛油果产业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同国外一些牛油果种植大国或者技术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在牛油果种植管理、育苗技术等方面始终较为落后。且随着牛油果消费量越来越大,牛油果种植面积的逐步增加,对种苗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然而,制约我国牛油果产业发展的一个根本性因素始终是我国牛油果产业在育苗方面同国外先进的育苗技术相比较为落后。目前,国内牛油果在育苗上基本采取种子播种育苗方法,优点是成本低、育苗周期短,但是这种传统的育苗方式存在抗病能力不强、实现早产、高产、稳产比较困难的问题,尤其营养生长和生殖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果子小、产量低、而且不稳定,果子大小年现象十分突出。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牛油果的中间砧木生根培育方法,旨在解决传统牛油果育苗方法存在的抗病能力不强、实现早产、高产、稳产困难,尤其营养生长和生殖之间的矛盾突出,造成严重的生理落果,以及果子小、产量低、果子大小年现象十分突出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牛油果的中间砧木生根培育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对牛油果种子进行筛选,并对所述筛选后的牛油果种子进行杀菌,备用;将育苗用土壤与有机肥进行搅拌混匀,配制营养土,并装入营养袋内;将所述杀菌后的牛油果种子向下推入所述装有营养土的营养袋内,植入深度为所述牛油果种子总高度的2/3,并在播种完成后进行浇水;当牛油果种子幼苗长至30-40cm,且幼茎直径达到0.6-0.8cm时,结合预先选取的中间抗病砧木进行第一次嫁接处理;当中间抗病砧木嫁接成活,且接穗新萌芽长至3cm以上时,于中间抗病砧木茎秆适当位置放置金属环或尼龙扎带,并将未放置金属环或尼龙扎带的其余中间抗病砧木茎秆多余萌芽全部去除;当中间抗病砧木茎秆长至40-50cm时,将高度在营养袋高度以下的叶片全部摘除,并继续往营养袋内装配营养土;当牛油果植株高度长至60-80cm,且中间抗病砧木已生出根系时,结合待商业化栽培品种进行二次嫁接,获得成活后的新苗。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对牛油果种子进行筛选、杀菌后,植入装有营养土的营养袋内并进行浇水,当牛油果种子幼苗长至30-40cm,且幼茎直径达到0.6-0.8cm时,结合预先选取的中间抗病砧木进行一次嫁接处理;当中间抗病砧木嫁接成活,且接穗新萌芽长至3cm以上时,于中间抗病砧木茎秆适当位置放置金属环或尼龙扎带,并将未放置金属环或尼龙扎带的其余中间抗病砧木茎秆其余萌芽全部去除;当中间抗病砧木茎秆长至40-50cm时,将高度在营养袋高度以下的叶片全部摘除,并继续往营养袋内装配营养土;当牛油果植株高度长至60-80cm,且中间抗病砧木已生出根系时,结合待商业化栽培品种进行二次嫁接,获得成活后的新苗。本发明方法所得新苗大小均匀一致,统一中间抗病砧木的品种,且采用中间抗病砧木生出的根系缺乏明显主根,不存在营养生长和生殖之间的矛盾,成活率高,所得牛油果果实大小均一,抗病能力强,并且可实现提前投产、高产、稳产的目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对牛油果种子进行筛选、杀菌后,植入装有营养土的营养袋内并进行浇水,当牛油果种子幼苗长至30-40cm,且幼茎直径达到0.6-0.8cm时,结合预先选取的中间抗病砧木进行一次嫁接处理;当中间抗病砧木嫁接成活,且接穗新萌芽长至3cm以上时,于中间抗病砧木茎秆适当位置放置金属环或尼龙扎带,并将未放置金属环或尼龙扎带的其余中间抗病砧木茎秆其余萌芽全部去除;当中间抗病砧木茎秆长至40-50cm时,将高度在营养袋高度以下的叶片全部摘除,将育苗时候营养袋卷起来的部分恢复原状态,并继续往营养袋内装配营养土;当牛油果植株高度长至60-80cm,且中间抗病砧木已生出根系时,结合待商业化栽培品种进行二次嫁接,获得成活后的新苗。本发明方法所得新苗实现了砧木统一,由普通种子提供营养培育基砧;通过金属环或者尼龙扎带在适当位置放置处理后,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输送到基砧,收到金属环或者尼龙扎带阻止后,将导致基砧会慢慢死亡;刺激环以上中间抗病砧木生出根系,成为一株独立的抗病苗;其根系从先天强大、主根明显的根系改变为主根少、须根多的扦插式抗病根系。根系的改变解决了生长过于旺盛、抽稍难控的情况,进而导致生理落果减少、果实大小均匀,能够实现丰产稳产;同时,所得幼苗的成活率高,果实大小均一,抗病能力强,并且可实现提前投产、高产、稳产的目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选择广西北海一带的牛油果种子进行育苗。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将牛油果种子在阳光下晾晒至种子外皮干裂然后将其去除;或者将牛油果种子浸泡在水里2h至种子外皮软化后将其去除。在去除种皮的同时,将受损严重、发霉变烂、晒干的牛油果种子挑选出来丢弃;将剩余的牛油果种子倒入容器中消毒,所用杀菌剂可用高锰酸钾、多菌灵等,即将种子浸泡在消毒液里5-15min后,取出并用清水漂洗干净。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牛油果种子育苗播种期一般在2月份至10月份之间,但如果用保温大棚,全年都可以播种育苗。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选择装土后高度为30-40cm、直径10-20cm的营养袋,将预先选择好的育苗用土壤均匀搅拌20%有机肥,配制营养土,并装入营养袋里。装袋之前先把高30-40cm的营养袋向外翻卷为高10-20cm,然后装入营养土,一般装至袋口平满为止。装好营养土以后,按照每行6个的宽度摆放已装好营养土的营养袋。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育苗产地应该选择排水良好、通风透光的地方,同时,搭建大棚保证足够的温度,温度控制在10-28℃,且不能下雨。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播种完成后及时浇一次透水以保证种子出苗率。播种后营养土的含水量为用手捏不会粘手,也不会太干,松开手应当自然散开为好。播种后一个月左右陆续有幼芽长出,此时将大小一致的幼苗挑选出来分别存放。整个育苗过程里要挑选数次。当植株叶片有4片时要注意检查有无害虫食叶,苗期的害虫主要以蚜虫为主,一般每20天左右要喷洒一次杀虫剂和杀菌剂防治病虫害。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牛油果最适宜嫁接的时间是立春前后。当幼苗长至30-40cm高,并且幼茎直径达0.6cm-0.8cm时要及时进行嫁接。嫁接前注意营养土的水分,不可以水分太重,否则影响成活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选用抗病砧木的种子繁殖出的第一代作为中间抗病砧木,中间抗病砧木为特殊品种,必须具备抗病能力特别是抗根腐病、生长稳定、而且能够在茎干部位生出发达的须根。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矮杆嫁接方法,即在种子基砧幼芽长至30-40cm高度时,在5-6cm高度处剪断基砧茎杆,然后用嫁接刀从砧木茎杆中间纵劈一刀,刀口深度应该控制在3cm以内;劈开基砧茎杆后,将挑选好的中间砧木修剪成5-7cm长并且带有2个芽的接穗;接穗基部用刀切成楔形,然后把接穗插入基砧中间,再用嫁接薄膜将接穗和嫁接口缠绕起来。在把接穗插入嫁接口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基砧和接穗的形成层对正,完全覆盖,这样嫁接成活率才有保障。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一次嫁接处理后9-11天内,进行成活率检查;成活的接穗上的芽新鲜饱满甚至已经开始萌发并在嫁接口产生愈伤组织;未成活的接穗则开始干枯或者变黑、发霉,对于未成活的接穗可以待中间抗病砧木萌发新稍后,于秋季再次进行嫁接。对于已经成活的植株则应该适时解开塑料薄膜,以让植株得以正常生长;对于已经成活的植株应当及时在基部覆土防止阳光暴晒或者大风吹断嫁接口处的茎杆;成活后的植株应注意保持土壤适当水分,期间还要除草,喷洒杀虫剂、杀菌剂防治病虫害。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金属环(或者尼龙扎带)是在中间抗病砧木茎秆的适当位置放置,能让金属环(或者尼龙扎带)以上部分的茎秆制定位置生根,而金属环以下部分则逐渐枯萎死亡;其作用机理类似于高空压条繁殖时采用的环割技术措施,金属环(或者尼龙扎带)放置后茎秆内部的韧皮部和形成层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生长受阻,光合作用产生的营养物质向下运输受阻,但是中间抗病砧木还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继续向上运输,金属环(或者尼龙扎带)以上部分还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金属环(或者尼龙扎带)以下部分吸收的光合作用产物却越来越少了;营养物质不能够向下运输只能积累在金属环(或者尼龙扎带)附近,随着时间越积越多,逐渐就在金属环(或者尼龙扎带)以上部分产生愈伤组织并生根;而金属环(或者尼龙扎带)以下部分的基砧将逐渐枯萎死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金属环与尼龙扎带的放置方式不同,金属环是在中间抗病砧木萌芽2-4cm,叶片未发育时候及时套入萌芽;而尼龙扎带可以在中间抗病砧木长出高度为10-20cm的时候进行,尼龙扎带一般用在苗床培育方法。尼龙扎带自带锁控,拉至于中间抗病砧木茎秆大小的时候虚注意防止损伤树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金属环的大小是影响中间抗病砧木生根时间的关键,应当选择铜管或铝管,金属环的参数优选为内径0.8-1.0cm、厚度0.08-0.12cm以及高度1.3-1.7cm;同理,尼龙扎带的参数优选为宽度1-1.4cm、长度25-35cm。值得注意的是,金属环与尼龙扎带的最佳参数为通过反复对比实验确定得到的,尤其当金属环内径低于0.8cm时将导致中间抗病砧木未生出根系的概率更大,种子基砧将脱离光合作用而导致其提前死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金属环应在中间抗病砧木嫁接成活后接穗长至3cm以上时适时放置,方法是将金属环从芽的顶端慢慢套进中间抗病砧木茎秆的适当位置,套入金属环(或者绑扎尼龙扎带)切记不可伤到幼嫩组织,套入金属环(或者尼龙扎带)后多余的新芽要全部去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中间抗病砧木茎秆长至25-35cm高、直径0.5-1cm时,调节金属环的位置于中间抗病砧木茎秆基部,接口以上2-4cm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尼龙扎带可在中间抗病砧木嫁接成活一个月后放置。当接穗上的幼嫩茎秆基部长至直径0.8cm时,将尼龙扎带扎于幼嫩茎秆基部向上3cm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次装配营养土应在嫁接成活2-3个月后进行。当中间砧木幼嫩茎秆长至40-60cm高度时,开始装土为宜。装土前应先检查金属环(或者尼龙扎带)是否位于适当的位置或者有无下滑现象,如果发现下滑,应先调节至适当位置再进行装土;这时要先将营养袋翻卷的部分恢复至正常位置,然后将营养土装入袋中。装土前先将高度在营养袋高度以下的叶片全部摘除,并且装土过程中要避免损伤到植株。装土过程中要将中间砧木扶正,装土至营养袋满为止。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使中间抗病砧木尽快生根,采用合适的生根剂低浓度水溶液灌根,每15天灌一次根,以提高生根效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次嫁接应在植株高度长至50cm左右(不包含营养袋高度)时进行嫁接,即植株高度长至60-80cm时。此时中间砧抗病木已经成功生出了根系,种子基砧也被金属环(或者尼龙扎带)勒死,中间抗病砧木生出的根系完全承担了吸收植株正常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和水分。第二次嫁接可以选择市场需求量高的商业化栽培品种,比如哈斯,嫁接的方法同普通砧木嫁接方法。实施例1对牛油果种子进行筛选,并对所述筛选后的牛油果种子进行杀菌,备用;将育苗用土壤与有机肥进行搅拌混匀,配制营养土,并装入高度为30cm、直径10cm的营养袋内;将所述杀菌后的牛油果种子向下推入所述装有营养土的营养袋内,植入深度为所述牛油果种子总高度的2/3,并在播种完成后进行浇水;当牛油果种子幼苗长至30cm,且幼茎直径达到0.6cm时,结合预先选取的中间抗病砧木进行第一次嫁接处理;在基砧幼芽长至10cm高度时,在5cm高度处剪断基砧茎杆;用嫁接刀从基砧茎杆中间纵劈一刀,刀口深度控制在3cm以内;将挑选好的中间抗病砧木修剪成5cm长并且带有2个芽的接穗;将接穗基部用刀切成楔形,并插入基砧茎杆中间,且保证基砧和接穗的形成层对正;用嫁接薄膜将接穗和嫁接口缠绕起来;当中间抗病砧木嫁接成活,且接穗新萌芽长至3cm以上时,于中间抗病砧木茎秆适当位置放置内径0.8cm、厚度0.08cm以及高度为1.3cm的金属环,并将未放置金属环的其余中间抗病砧木茎秆多余萌芽全部去除;当中间抗病砧木茎秆长至40cm时,将高度在营养袋高度以下的叶片全部摘除,并继续往营养袋内装配营养土;当牛油果植株高度长至60cm,且中间抗病砧木已生出根系时,结合待商业化栽培品种进行二次嫁接,获得成活后的新苗。实施例2对牛油果种子进行筛选,并对所述筛选后的牛油果种子进行杀菌,备用;将育苗用土壤与有机肥进行搅拌混匀,配制营养土,并装入高度为40cm、直径20cm的营养袋内;将所述杀菌后的牛油果种子向下推入所述装有营养土的营养袋内,植入深度为所述牛油果种子总高度的2/3,并在播种完成后进行浇水;当牛油果种子幼苗长至40cm,且幼茎直径达到0.8cm时,结合预先选取的中间抗病砧木进行第一次嫁接处理;在基砧幼芽长至12cm高度时,在6cm高度处剪断基砧茎杆;用嫁接刀从基砧茎杆中间纵劈一刀,刀口深度控制在3cm以内;将挑选好的中间抗病砧木修剪成7cm长并且带有2个芽的接穗;将接穗基部用刀切成楔形,并插入基砧茎杆中间,且保证基砧和接穗的形成层对正;用嫁接薄膜将接穗和嫁接口缠绕起来;当中间抗病砧木嫁接成活,且接穗新萌芽长至3cm以上时,于中间抗病砧木茎秆适当位置放置宽度1.2cm、长度30cm的尼龙扎带,并将未放置尼龙扎带的其余中间抗病砧木茎秆多余萌芽全部去除;当中间抗病砧木茎秆长至50cm时,将高度在营养袋高度以下的叶片全部摘除,并继续往营养袋内装配营养土;当牛油果植株高度长至80cm,且中间抗病砧木已生出根系时,结合待商业化栽培品种进行二次嫁接,获得成活后的新苗。实施例3对牛油果种子进行筛选,并对所述筛选后的牛油果种子进行杀菌,备用;将育苗用土壤与有机肥进行搅拌混匀,配制营养土,并装入高度为40cm、直径20cm的营养袋内;将所述杀菌后的牛油果种子向下推入所述装有营养土的营养袋内,植入深度为所述牛油果种子总高度的2/3,并在播种完成后进行浇水;当牛油果种子幼苗长至35cm,且幼茎直径达到0.8cm时,结合预先选取的中间抗病砧木进行第一次嫁接处理;在基砧幼芽长至11cm高度时,在5cm高度处剪断基砧茎杆;用嫁接刀从基砧茎杆中间纵劈一刀,刀口深度控制在3cm以内;将挑选好的中间抗病砧木修剪成6cm长并且带有2个芽的接穗;将接穗基部用刀切成楔形,并插入基砧茎杆中间,且保证基砧和接穗的形成层对正;用嫁接薄膜将接穗和嫁接口缠绕起来;当中间抗病砧木嫁接成活,且接穗新萌芽长至3cm以上时,于中间抗病砧木茎秆适当位置放置内径0.9cm、厚度0.12cm以及高度1.7cm的金属环,并将未放置金属环的其余中间抗病砧木茎秆多余萌芽全部去除;当中间抗病砧木茎秆长至45cm时,将高度在营养袋高度以下的叶片全部摘除,并继续往营养袋内装配营养土;当牛油果植株高度长至80cm,且中间抗病砧木已生出根系时,结合待商业化栽培品种进行二次嫁接,获得成活后的新苗。实施例4对牛油果种子进行筛选,并对所述筛选后的牛油果种子进行杀菌,备用;将育苗用土壤与有机肥进行搅拌混匀,配制营养土,并装入高度为35cm、直径15cm的营养袋内;将所述杀菌后的牛油果种子向下推入所述装有营养土的营养袋内,植入深度为所述牛油果种子总高度的2/3,并在播种完成后进行浇水;当牛油果种子幼苗长至35cm,且幼茎直径达到0.7cm时,结合预先选取的中间抗病砧木进行一次嫁接处理;在基砧幼芽长至11cm高度时,在6cm高度处剪断基砧茎杆;用嫁接刀从基砧茎杆中间纵劈一刀,刀口深度控制在3cm以内;将挑选好的中间抗病砧木修剪成6cm长并且带有2个芽的接穗;将接穗基部用刀切成楔形,并插入基砧茎杆中间,且保证基砧和接穗的形成层对正;用嫁接薄膜将接穗和嫁接口缠绕起来;当中间抗病砧木嫁接成活,且接穗新萌芽长至3cm以上时,于中间抗病砧木茎秆适当位置放置内径1.0cm、厚度0.1cm以及高度1.5cm的金属环,并将未放置金属环的其余中间抗病砧木茎秆其余萌芽全部去除;当中间抗病砧木茎秆长至50cm时,将高度在营养袋高度以下的叶片全部摘除,并继续往营养袋内装配营养土;当牛油果植株高度长至70cm,且中间抗病砧木已生出根系时,结合待商业化栽培品种进行二次嫁接,获得成活后的新苗。对比例1-7将金属环的内径依次分别为0.5cm、0.6cm、0.7cm、0.8cm、0.9cm、1.1cm以及1.2cm,其余工艺条件与实施例4一致。对比例8除采用普通中间砧木代替中间抗病砧木外,其余工艺条件与实施例4一致。对比例9一次嫁接与二次嫁接之间不涉及金属环或尼龙扎带的过程,其余工艺条件与实施例4一致。试验例1试验地点: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芒棒村8组试验方式:实施例4与对比例1-7的最大差异仅在于金属环内径不同,于2013年开始分别按实施例4与对比例1-7的工艺要求进行牛油果的培育,共8组,每组种植100株,播种时间为2013年8月1日,并按时间先后顺序对果苗生长情况以及培育时间进行记录,结果见表1所示:表1果苗生长情况以及培育时间记录表对比例1-5、实施例4以及对比例6-7的差异在于金属环内径不同,由表1可知,金属环内径过大过小都会对植株生长有一定影响,金属环内径低于0.8cm时,植株死亡率较高,株苗直径也较小,不利于后期生长;而金属环内径高于1.0cm时,中间抗病砧木生根时间更晚,增长了育苗时间,即金属环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育苗周期以及苗期成活率;同时,采用金属环以及中间抗病砧木的培育方法,相对比过去采用的普通中间砧木的造伤处理而言,完全避免出现嫁接口的真菌感染情形。试验例2试验地点: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潞江镇芒棒村8组试验方式:以上实施例1-4以及对比例8-9中牛油果培育时间为2014年,移栽时间为2014年底,2017年第一次挂果,2018年开始规模化产果。种植面积27.5亩,选定每组1.3亩作为试验基地,分别对应实施例1-4以及对比例8-9、传统育苗方式,并对其成活率、产量、抗病能力、果实重量以及总培育时间进行记录,所得结果如下:表1牛油果各项目考察结果成活率%抗病率%果实重量(克)2017年产量(克)2018年产量(克)实施例191.091.5207425032585实施例291.291.4209387633256实施例391.391.5215432733124实施例491.191.2217405535857对比例889.088.7209356525871对比例989.786.7195308625475传统育苗方式90.185.7158315818567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牛油果的中间砧木生根培育方法,统一中间抗病砧木的品种,结合特定工艺限制,所得牛油果果树成活率高、抗病率高,且所得牛油果果实重量、产量均优异于传统育苗方式,同时,可实现提前投产、高产、稳产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传统普通嫁接牛油果树移栽2年就会挂果,移栽3年能够挂几十个甚至于上百个果子,但是因为根系过于强大,营养生长旺盛而导致落果非常严重;普通嫁接苗移栽4年左右以营养生长为主,这个阶段在长树;一般要4年后才可以进入盛果期间。而本发明所用的牛油果嫁接培育方法为:2014年初开始用种子培育幼苗,然后进行第一次嫁接,中间抗病砧木成活并生根以后进行第二次嫁接,于2014年底移栽,2018年底即可大规模化产果。此外,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牛油果的中间砧木生根培育方法,嫁接牛油果树苗移栽2年就会挂果,移栽3年稳定产果(普通砧木嫁接苗难以实现高产),且移栽3年的产量都比移栽2年高几倍,而移栽4年的产量也会比移栽3年的产量多出几倍,能够实现丰产。值得注意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苗床培育法,即是先将种子在砂床催芽,当幼苗长至5cm高时将苗连根系整株移栽至事先准备好的一块土地,移栽的规格一般是按照20cm*20cm的株行距。移栽后要及时浇一次水,后期要根据土壤干湿程度及时浇水、除草、喷洒杀虫剂和杀菌剂。苗期害虫以蚜虫为主,应每间隔20天左右喷洒一次杀虫剂。移栽2个月后可选择直径达0.6cm-0.8cm的幼苗进行矮杆嫁接,嫁接完成后将18cm*25cm的营养袋去除底部(底部存在一个1cm左右直径的小孔)对准接穗往下套住种子基砧茎秆,然后往营养袋里装入少许土压住营养袋。当接穗成活并长至4cm左右时放入金属环(或者尼龙扎带),金属环(或者尼龙扎带)的放置方法同上述方法。当植株长至40cm左右时将压住的营养袋恢复正常形状,然后装土至满,进行第二次嫁接处理,与上述方法一致;另外,取苗的时间一般在第二次嫁接成活后3个月进行,此时中间抗病砧木已经完全生出,基砧已经死亡。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