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薏苡田地养殖禽类的方法及用于薏苡田地的禽舍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00317发布日期:2019-02-19 17:55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薏苡田地养殖禽类的方法及用于薏苡田地的禽舍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农业及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薏苡田地养殖禽类的方法及用于薏苡田地的禽舍。



背景技术:

薏苡自古以来就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物。以种仁入药,具有健脾去湿、除痹止泻,清热排脓的功能。除了独特的药用价值外,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在禾本科植物中位居第一,有着“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的美誉。薏苡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我国是世界薏苡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薏苡广泛种植于南北各省区,海拔2000m以下的地区都有栽培,除青海和西藏未见报道外,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据统计,全国薏苡种植面积约为73000公顷,产量为22万吨,主要分布在贵州、广州、广西、云南和福建。但薏苡的种植方式多为单作,生长期间需人工施用肥料和喷洒药物防虫害,而且薏苡雌雄花花期不一致,在花期常以人为振动植株来提高结实率,因此,现有的薏苡种植方式不仅可能会造成农药残留影响食用健康,而且对劳动力还有一定的需求,经济效益有限。

目前,禽类的饲养多在密不通风的禽舍中进行,在混凝土或砖瓦结构的禽舍内进行禽类养殖,致使其活动量少,且主要靠饲料喂养,属于圈养模式,具有养殖量大,规模大,出禽率高,但是其因为主要靠饲料喂养,一是成本高,二是难以吃到昆虫,导致禽肉或禽蛋品质不好,口感差,而单纯的散养方式饲养的禽类虽然可以自由走动,到处啄食,吃五谷或昆虫,使肉质鲜美,蛋品价值高,但是产量低,喂养规模小,难以满足市场需要。

现有技术中尚未出现在薏苡田地中设置禽舍,并结合薏苡生长特性及禽类捕食生长习性提供的在薏苡田地中养殖禽类的技术,故如何提供一种合理利用土地及设置合理养殖模式以达到降低人员劳动量且保证薏苡和禽类品质的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薏苡田地中进行禽类养殖的技术,在薏苡地中设置禽舍并调整养殖模式,适时放养禽类防治薏苡病虫害并促进薏苡生长同时提升禽类品质保证禽类出栏,以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薏苡田地养殖禽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薏苡田地内种植薏苡及设置禽舍;

步骤二:在薏苡播种的同时在禽舍中投放幼禽进行培育,薏苡幼苗期和分蘖期时,禽类进行舍内圈养,采用圈养的禽类排出的粪便腐熟发酵后对薏苡进行营养补充;

步骤三:薏苡植株进入拔节期后,将禽类放出禽舍,在薏苡田间进行散养至薏苡成熟收割后的下一茬薏苡播种前,放出禽类的同时及时在禽舍内补充幼禽进行培养;

步骤四:循环上述步骤二和步骤三培养模式即可。

优选的,所述薏苡田地内设置鸡舍的方式为田地与鸡舍间隔设置或将鸡舍设置于薏苡田地内,每公顷田地内设施鸡舍300m2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用禽类排出的粪便腐熟发酵后对薏苡进行营养补充时采用滴灌的方式进行实施。

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滴灌管道施用有机肥可以发挥有机肥的改良土壤营养结构的作用,并且可以大幅度节省施肥人工。

优选的,所述步骤二中用禽类排出的粪便腐熟发酵后对薏苡进行营养补充遵循以下原则:苗期施肥一次,施肥量1100~1300kg/亩;分蘖期施肥一次,施肥量900~1000kg/亩;抽穗灌浆期施肥一次,施肥量700~800kg/亩。

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根据各个生长期所需肥量的特点进行调整,避免过多施肥烧根,也可避免施肥量过少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优选的,所述步骤三中每公顷薏苡田释放600~800只禽。

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合理规划禽类放养密度,避免密度过高破坏薏苡,也避免密度过低活动范围有限造成的薏苡虫害及授粉不均的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薏苡田地的禽舍,所述禽舍立体化设置,包括过道、培养笼、清水池、第一冲洗泵、导流板、导流槽、排出口、发酵池、沼液池、排出泵、滴灌管道、冲洗管道;

所述培养笼在所述过道两侧立体设置,所述导流板设置在所述培养笼底端,所述第一冲洗泵一端通过管道与所述清水池连接,另一端连接冲洗管道,所述冲洗管道设置在所述导流板靠近过道的一侧,所述导流槽设置在所述导流板靠近墙面的一侧并通过管道汇流后延伸至所述排出口,所述排出口连接所述发酵池,所述发酵池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沼液池,所述排出泵一端连接所述沼液池另一端连接所述滴灌管道。

优选的,所述导流板与水平呈15~30°夹角,且所述导流板靠近过道的一侧高于靠近墙面的一侧。

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导流板呈斜坡状,有利于禽类排出粪便快速且完全的冲洗进导流槽并及时排除,保证禽舍内的卫生,避免有害菌繁衍危害禽类健康。

优选的,所述发酵池为带有可封闭开口的池体。

上述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禽类的粪便排出量较少,可能无法达到薏苡田地对肥量的需求,故将发酵池设置为带有可封闭式开口的池体,在禽舍内禽类粪便排放量无法满足施肥需求时,可进行外源肥料的添加以满足施肥需求。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级滤池和二级滤池,所述发酵池连接所述一级滤池,所述一级滤池连接所述二级滤池,所述二级滤池连接所述沼液池。

再进一步的,所述发酵池与所述一级滤池之间设置有第一滤网,所述一级滤池与所述二级滤池之间之间设置有第二滤网,所述二级滤池与所述沼液池之间设置有第三滤网。

优选的,所述第一滤网为10~20目,所述第二滤网为30~40目,所述第三滤网为80~100目。

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及优选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设置两级滤池并加装过滤装置,使沼液中的沉渣率大大降低,避免滴灌时管道及滴灌口堵塞。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冲洗泵,所述第二冲洗泵一端连接所述清水池另一端连接连接所述滴灌管道。

上述更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滴施有机肥后开启第二冲洗泵滴清水,将肥液冲出滴灌管道,避免管道及滴头处残存肥液时微生物及藻类繁殖,堵塞滴头孔道。

综合上述技术方案,相对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薏苡田间设置禽舍,禽类排泄物为薏苡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并且根据薏苡及禽类的生长阶段特点,在适当的时间内将长成的禽类放出禽舍在薏苡田地间散养,不仅可以增加禽类天然物质的摄入,改善禽肉和禽蛋品质,而且禽类活动可降低薏苡的病虫害,减少农药的使用,增加薏苡的食用安全性,重要的是,禽类在薏苡田地间的活动还有助于薏苡的扬花授粉,有助于提升薏苡产量并且降低人工劳动的投入,还使土地发挥了最大的应用价值,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以及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发明的用于薏苡田地的禽舍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薏苡田地养殖禽类的整体布置结构图;

图3附图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薏苡田地养殖禽类的整体布置结构图;

图中:1、过道,2、培养笼,3、清水池,4、第一冲洗泵,5、导流板,6、导流槽,7、排出口,8、发酵池,9、沼液池,10、排出泵,11、滴灌管道,12、冲洗管道,13、一级滤池,14、二级滤池,15、第二冲洗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附图1-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薏苡田地的禽舍,禽舍立体化设置,包括过道1、培养笼2、清水池3、第一冲洗泵4、导流板5、导流槽6、排出口7、发酵池8、沼液池9、排出泵10、滴灌管道11、冲洗管道12;

培养笼2在过道1两侧立体设置,导流板5设置在培养笼2底端,第一冲洗泵4一端通过管道与清水池3连接,另一端连接冲洗管道12,冲洗管道12设置在导流板5靠近过道1的一侧,导流槽6设置在导流板5靠近墙面的一侧并通过管道汇流后延伸至排出口7,排出口7连接发酵池8,发酵池8通过管道连接沼液池9,排出泵10一端连接沼液池9另一端连接滴灌管道11。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导流板5与水平呈15~30°夹角,且导流板5靠近过道1的一侧高于靠近墙面的一侧,导流板5呈斜坡状,有利于禽类排出粪便快速且完全的冲洗进导流槽6并及时排除,保证禽舍内的卫生,避免有害菌繁衍危害禽类健康。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一级滤池13和二级滤池14,发酵池8连接一级滤池13,一级滤池13连接二级滤池14,二级滤池14连接沼液池9。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发酵池8与一级滤池13之间设置有第一滤网,一级滤池13与二级滤池14之间之间设置有第二滤网,二级滤池14与沼液池9之间设置有第三滤网。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滤网为10~20目,第二滤网为30~40目,第三滤网为80~100目。设置两级滤池并加装过滤装置,使沼液中的沉渣率大大降低,避免滴灌时管道及滴灌口堵塞。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还包括:第二冲洗泵15,第二冲洗泵15一端连接清水池3另一端连接连接滴灌管道11,滴施有机肥后开启第二冲洗泵15滴清水,将肥液冲出滴灌管道11,避免管道及滴头处残存肥液时微生物及藻类繁殖,堵塞滴头孔道。

实施例2

如附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薏苡田地内间隔养殖禽类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薏苡田地内,以薏苡与禽舍间隔的方式种植薏苡及设置禽舍;

步骤二:在薏苡播种的同时在禽舍中投放幼禽进行培育,薏苡幼苗期和分蘖期时,禽类进行舍内圈养,采用圈养的禽类排出的粪便腐熟发酵后对薏苡进行营养补充;

步骤三:薏苡植株进入拔节期后,将禽类放出禽舍,在薏苡田间进行散养至薏苡成熟收割后的下一茬薏苡播种前,放出禽类的同时及时在禽舍内补充幼禽进行培养;

步骤四:循环上述步骤二和步骤三培养模式即可。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步骤二中用禽类排出的粪便腐熟发酵后对薏苡进行营养补充时采用滴灌的方式进行实施,灌管道施用有机肥可以发挥有机肥的改良土壤营养结构的作用,并且可以大幅度节省施肥人工。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步骤二中用禽类排出的粪便腐熟发酵后对薏苡进行营养补充遵循以下原则:苗期施肥一次,施肥量1100~1300kg/亩;分蘖期施肥一次,施肥量900~1000kg/亩;抽穗灌浆期施肥一次,施肥量700~800kg/亩。根据各个生长期所需肥量的特点进行调整,避免过多施肥烧根,也可避免施肥量过少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步骤三每公顷薏苡田释放600~800只禽。

实施例3

如附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薏苡田地内设置禽舍养殖禽类的方法,其中禽舍设置在田地中央,且清水池3、第一冲洗泵4、发酵池8、沼液池9、排出泵10、一级滤池13、二级滤池14、第二冲洗泵15均设置在地下,减少占地面积,其养殖模式与实施例2相同。

在具体的养殖及种植操作中,在薏苡播种后出芽期将幼禽投入禽舍内进行圈养,幼禽生长期间薏苡也进入生长期,在此过程中,圈养的幼禽排出的粪便经过冲洗管道12对导流板5的冲刷进入导流槽6后通过排出口7排出至发酵池8中进行腐熟发酵,之后发酵的沼液通过第一滤池13和第二滤池14后进入沼液池9存储待用,待薏苡需要肥料补充营养时期,通过排出泵抽取沼液进入滴灌管道11进行施肥为薏苡提供营养;

在薏苡植株长成后扬花期前,此时圈养的禽类已经达到放养标准,按照标准将一定数量的禽类放养至薏苡田中饲养,放养成禽的同时在禽舍内补充新的幼禽,禽类在田间活动期间可捕食害虫,且禽类的活动使薏苡植株震荡,促进薏苡授粉,增加产量,禽类放养至出栏后再收割薏苡;之后采用上述培养模式进行循环种植及饲养即可。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