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性白羽鸽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77562发布日期:2019-03-22 20:38阅读:7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隐性白羽鸽的培育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鸽的培育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隐性白羽鸽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种鸽存栏量不断增加。但鸽子作为特禽,产业发展和科研水平还不能和传统的家禽(鸡鸭鹅)相提并论,品种培育匮乏严重阻碍产业的发展。

家禽羽色作为重要的包装性状,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对一定的羽色有偏好,相应的售价也会更高,为了适应市场需求,育种工作中就会定向培育某种羽色的家禽。控制羽色基因众多,遗传也比较复杂。目前有关家禽羽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鸡和鹌鹑上,例如鸡中的金银羽、黄白羽,鹌鹑中的栗羽、白羽、黄羽。目前鸽子中羽色研究基本空白。肉鸽市场上还是以白色为主,但有色羽鸽在消费者认知中是“草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欢迎,且在饲养中发现有色羽鸽子生活力更强,耐粗饲、死淘率低。鸽子羽色众多,在有色羽鸽子培育过程中发现分离现象严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将有色羽鸽群体纯化,而要便捷的纯化有色羽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寻找一个隐性白羽鸽,跟有色羽鸽群体测交。

因此,研究一种纯隐性白羽鸽,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性白羽鸽的培育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选育隐性白羽品系。

通过对家禽羽色研究可知,白羽可分为显性白和隐性白,隐性白羽群体与任何纯显性有色羽群体杂交,后代都与有色羽亲代相同。本发明人发现,黑卡奴鸽的黑羽、灰羽王鸽的灰羽、红卡奴鸽的红羽都是显性。

具体的,一种隐性白羽鸽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有色羽鸽a自交,判定后代羽色,后代中出现的纯白个体b、与亲本羽色一致个体c选留,对选留个体佩戴系谱脚环,且鉴别公母,母鸽加戴性别环,离窝时再次判定羽色,羽色杂乱个体淘汰;待b群体成规模时,进入下一步;

(2)b群体自交,繁殖半年,凡后代中出现非纯白羽色,后代与亲鸽全部淘汰,留下的纯白后代戴好系谱脚环,并做性别鉴定,并入b群体;

(3)b与c正反交,繁殖半年,凡后代中出现非纯色有色羽,亲鸽全部淘汰;

(4)步骤(3)选留的亲鸽中,b群体自交,繁殖6-10个月,判定羽色情况,凡后代羽色出现与亲鸽不一致,则后代与亲鸽全部淘汰,得到的b群体即为隐性白羽鸽。

进一步的,步骤(1)中,有色羽鸽为黑卡奴鸽、灰羽王鸽或红卡奴鸽。

进一步的,步骤(1)中,b群体至少为300对,进入下一步。

进一步的,步骤(4)中,步骤(3)选留的亲鸽中,c群体自交,繁殖6-10个月,判定羽色情况,凡后代羽色出现与亲鸽不一致,则后代与亲鸽全部淘汰,得到纯显性有色羽鸽c群体。

进一步的,步骤(1)-(4)中,后代在12、28日龄时,判定羽色。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的方法培育的隐性白羽鸽,与任何显性有色羽鸽杂交,后代羽色都与有色羽亲代相同;本发明的方法在培育隐性白羽鸽的同时也得到了一个纯显性有色羽鸽;通过该方法可以培育隐性白羽鸽,这在肉鸽养殖业中属于首创,隐性白羽鸽培育成功,为后续的有色羽鸽配套系培育提供了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隐性白羽鸽的选育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1

一种隐性白羽鸽的培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用羽色一致的黑卡奴鸽a自交,后代在12日龄时,用肉眼初步判定羽色,后代中出现的纯白个体b、与亲本羽色(黑色羽)一致个体c选留,对选留个体佩戴系谱脚环(b-1、c-1),且通过分子方法鉴别公母(方法具体见“通过chd基因快速鉴定鸽子性别方法的研究”),对母鸽加戴性别环(某种颜色的脚环),28日龄离窝时再次判定羽色,羽色杂乱个体淘汰;待b群体有一定的规模(300对),进入下一步。

(2)b群体自交,繁殖半年,凡后代中出现非纯白羽色,后代与亲鸽全部淘汰,留下的纯白后代(b-2)戴好系谱脚环,并做性别鉴定,并入b-1群体,使b群体的数量达到1000只,以便有足够的b与c配对。

(3)b与c正反交,即用b的公鸽与c的母鸽杂交,同时用b的母鸽与c的公鸽杂交。繁殖半年,凡后代中出现非纯黑羽色个体,亲鸽全部淘汰。

(4)将步骤(3)选留的亲鸽拆对重配,让b的公鸽与b的母鸽自交,c的公鸽与c的母鸽自交。繁殖半年,后代在12、28日龄时,判定羽色情况。凡后代羽色与亲鸽出现不一致,则后代与亲鸽全部淘汰,得到的b群体即为隐性白羽鸽,得到的c群体为纯显性黑色羽鸽。

(5)步骤(4)得到的b群体隐性白羽鸽自交,后代均为纯白色羽;与纯显性有色羽鸽杂交,后代都与有色羽亲代相同。

实施例2

一种隐性白羽鸽的培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用羽色一致的灰羽王鸽a自交,后代在12日龄时,用肉眼初步判定羽色,后代中出现的纯白个体b、与亲本羽色(灰色羽)一致个体c选留,对选留个体佩戴系谱脚环(b-1、c-1),且通过分子方法鉴别公母(方法具体见“通过chd基因快速鉴定鸽子性别方法的研究”),对母鸽加戴性别环(某种颜色的脚环),28日龄离窝时再次判定羽色,羽色杂乱个体淘汰;待b群体有一定的规模(500对),进入下一步。

(2)b群体自交,繁殖半年,凡后代中出现非纯白羽色,后代与亲鸽全部淘汰,留下的纯白后代(b-2)戴好系谱脚环,并做性别鉴定,性成熟后配对繁殖(b-3),选留后的b-2、b-3都并入b-1群体,使b群体的数量达到1500只。

(3)b与c正反交,即用b的公鸽与c的母鸽杂交,同时用b的母鸽与c的公鸽杂交。繁殖半年,凡后代中出现非纯灰羽色个体,亲鸽全部淘汰。

(4)将步骤(3)选留的亲鸽拆对重配,让b的公鸽与b的母鸽自交,c的公鸽与c的母鸽自交。繁殖8个月,后代在12、28日龄时,判定羽色情况。凡后代羽色与亲鸽出现不一致,则后代与亲鸽全部淘汰,得到的b群体即为隐性白羽鸽,得到的c群体为纯显性灰色羽鸽。

(5)步骤(4)得到的b群体隐性白羽鸽自交,后代均为纯白色羽;与纯显性有色羽鸽杂交,后代都与有色羽亲代相同。

实施例3

一种隐性白羽鸽的培育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用羽色一致的红卡奴鸽a自交,后代在12日龄时,用肉眼初步判定羽色,后代中出现的纯白个体b、与亲本羽色(红色羽)一致个体c选留,对选留个体佩戴系谱脚环(b-1、c-1),且通过分子方法鉴别公母(方法具体见“通过chd基因快速鉴定鸽子性别方法的研究”),对母鸽加戴性别环(某种颜色的脚环),28日龄离窝时再次判定羽色,羽色杂乱个体淘汰;待b群体有一定的规模(400对),进入下一步。

(2)b群体自交,繁殖半年,凡后代中出现非纯白羽色,后代与亲鸽全部淘汰,留下的纯白后代(b-2)戴好系谱脚环,并做性别鉴定,并入b-1群体,使b群体的数量达到1200只。

(3)b与c正反交,即用b的公鸽与c的母鸽杂交,同时用b的母鸽与c的公鸽杂交。繁殖半年,凡后代中出现非纯红羽色个体,亲鸽全部淘汰。

(4)将步骤(3)选留的亲鸽拆对重配,让b的公鸽与b的母鸽自交,c的公鸽与c的母鸽自交。繁殖10个月,后代在12、28日龄时,判定羽色情况。凡后代羽色与亲鸽出现不一致,则后代与亲鸽全部淘汰,得到的b群体即为隐性白羽鸽,得到的c群体为纯红色羽鸽。

(5)步骤(4)得到的b群体隐性白羽鸽自交,后代均为纯白色羽;与纯显性有色羽鸽杂交,后代都与有色羽亲代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实质内容上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简单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