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衣带及其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16918发布日期:2019-04-05 21:1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智慧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种衣带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智慧农业就是用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科学技术以及专门针对农村以及城市生活方面和一些简单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包括种植,养殖,化肥农药的用法,各种生产资料的鉴别,高效农业生产模式等几方面。种子包衣是一项促进农业增产丰收的高新技术,用种衣剂包过的种子播种后,能迅速吸水膨胀。随着种子内胚胎的逐渐发育以及幼苗的不断生长,种衣剂将含有的各种有效成分缓慢地释放,被种子幼苗逐步吸收到体内,从而达到防治苗期病虫害、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目前,最常见的种子包衣是采取机械或手工方法,按一定比例将含有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缓释剂和成膜剂等多种成分的种衣剂均匀包覆在种子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牢固的药膜。种子包衣明显优于普通药剂拌种,主要表现在综合防治病虫害、药效期长、药膜不易脱落、不产生药害等四个方面。目前常见的种衣剂都包含粘接剂和成膜剂等,将杀虫剂、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这些材料粘附在种子上,形成对种子的包裹,但是利用这种形式,包裹性很好,会降低种子的呼吸作用,而且种衣剂生产工序较多,种子包衣操作比较麻烦。另外,种衣剂的药效时间短,不具备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种衣带及其生产方法,种衣带的结构不但保证了对种子良好的包裹性,又保证了种子的呼吸,提高土壤肥力,而且生产方法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种衣带,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乙烯醇100-120份、氧化淀粉30-50份、丙二醇3-5份、增塑剂1-2份、流平剂0.2-0.3份、降解助剂0.1-0.2份、吡唑解草酯20-25份、氨基寡糖素2-5份、种菌唑3-5份、分散剂0.1-0.2份、10-12份的复合肥。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肥包括尿素、磷铵、氯化钾,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48%。

进一步地,所述增塑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60-65%的硬脂酸丁酯、35-40%的聚乙二醇。

进一步地,所述流平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70-80%的明胶、20-30%的水性流平剂。

进一步地,所述降解助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20-25%的二乙二硫代氨基甲酸铁、30-32%的二丁基三硫代氨基甲酸铁、3-5%的月桂酸共生稀土有机络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种衣带还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杀虫剂1-2份、杀菌剂1-2份、植物生长调节剂0.2-0.3份。

一种种衣带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向搅拌容器中加入100-120份的聚乙烯醇,加热到55-62℃后加入30-50份的氧化淀粉;

步骤(2),升温到65-70℃后,加入3-5份的丙二醇;

步骤(3),升温到80-83℃后,加入1-2份的增塑剂、0.2-0.3份的流平剂、0.1-0.2份的降解助剂、20-25份的吡唑解草酯、2-5份的氨基寡糖素、3-5份的种菌唑、0.1-0.2份的分散剂;

步骤(4),升温到85-90℃后,加入10-12份的复合肥,进行搅拌;

步骤(5),通过流延成型的方法,形成种衣薄膜卷;

步骤(6),将种衣薄膜卷裁切成种衣带。

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生产成型后的种衣带实现对种子间隔性包衣,形成绳形的种子包衣带,只要将种衣带放入土壤的开沟槽内,就能实现种子的间隔性播种。种衣带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水溶性,遇到下雨或浇灌,种衣带能吸收大量的水分,有助于种子发芽和生长。而且逐步溶解的种衣带中含有专门用于种子的专门药剂和肥料,有利于种子的发芽和生产,不但提高了种子的发芽率,而且保证了植株的生长。种衣带易分解,不会对突然造成破坏和污染。而且种衣带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有利于种子的呼吸,提高种子的出芽率。本发明种衣带的结构不但保证了对种子良好的包裹性,又保证了种子的呼吸,提高土壤肥力,而且生产方法简单,成本低,可靠性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一种种衣带,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乙烯醇100份、氧化淀粉30份、丙二醇3份、增塑剂1份、流平剂0.2份、降解助剂0.1份、吡唑解草酯20份、氨基寡糖素2份、种菌唑3份、分散剂0.1份、10份的复合肥。

所述复合肥包括尿素、磷铵、氯化钾,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为50%。

所述增塑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60的硬脂酸丁酯、40%的聚乙二醇。

所述流平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70%的明胶、30%的水性流平剂。

所述降解助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20%的二乙二硫代氨基甲酸铁、30%的二丁基三硫代氨基甲酸铁、3%的月桂酸共生稀土有机络合物。

一种种衣带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向搅拌容器中加入100份的聚乙烯醇,加热到55℃后加入30份的氧化淀粉;

步骤(2),升温到65℃后,加入3份的丙二醇;

步骤(3),升温到80℃后,加入1份的增塑剂、0.2份的流平剂、0.1份的降解助剂、20份的吡唑解草酯、2份的氨基寡糖素、3份的种菌唑、0.1份的分散剂;

步骤(4),升温到85℃后,加入10份的复合肥,进行搅拌;

步骤(5),通过流延成型的方法,形成种衣薄膜卷;

步骤(6),将种衣薄膜卷裁切成种衣带,带宽为5cm。

实施例二

一种种衣带,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乙烯醇105份、氧化淀粉35份、丙二醇4份、增塑剂1.2份、流平剂0.25份、降解助剂0.12份、吡唑解草酯22份、氨基寡糖素3份、种菌唑4份、分散剂0.15份、10.5份的复合肥。

所述复合肥包括尿素、磷铵、氯化钾,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为55%。

所述增塑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62%的硬脂酸丁酯、38%的聚乙二醇。

所述流平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75%的明胶、25%的水性流平剂。

所述降解助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23%的二乙二硫代氨基甲酸铁、31%的二丁基三硫代氨基甲酸铁、4%的月桂酸共生稀土有机络合物。

一种种衣带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向搅拌容器中加入105份的聚乙烯醇,加热到60℃后加入35份的氧化淀粉;

步骤(2),升温到68℃后,加入4份的丙二醇;

步骤(3),升温到81℃后,加入1.2份的增塑剂、0.25份的流平剂、0.12份的降解助剂、22份的吡唑解草酯、3份的氨基寡糖素、4份的种菌唑、0.15份的分散剂;

步骤(4),升温到87℃后,加入10-12份的复合肥,进行搅拌;

步骤(5),通过流延成型的方法,形成种衣薄膜卷;

步骤(6),将种衣薄膜卷裁切成种衣带,带宽为6.5cm。

实施例三

一种种衣带,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乙烯醇120份、氧化淀粉50份、丙二醇5份、增塑剂2份、流平剂0.3份、降解助剂0.2份、吡唑解草酯25份、氨基寡糖素5份、种菌唑5份、分散剂0.2份、12份的复合肥。

所述复合肥包括尿素、磷铵、氯化钾,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为58.2%。

所述增塑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65%的硬脂酸丁酯、35%的聚乙二醇。

所述流平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80%的明胶、20%的水性流平剂。

所述降解助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25%的二乙二硫代氨基甲酸铁、32%的二丁基三硫代氨基甲酸铁、5%的月桂酸共生稀土有机络合物。

一种种衣带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向搅拌容器中加入120份的聚乙烯醇,加热到62℃后加入50份的氧化淀粉;

步骤(2),升温到70℃后,加入5份的丙二醇;

步骤(3),升温到83℃后,加入2份的增塑剂、0.3份的流平剂、0.2份的降解助剂、25份的吡唑解草酯、5份的氨基寡糖素、5份的种菌唑、0.2份的分散剂;

步骤(4),升温到90℃后,加入12份的复合肥,进行搅拌;

步骤(5),通过流延成型的方法,形成种衣薄膜卷;

步骤(6),将种衣薄膜卷裁切成种衣带,带宽0.7cm。

实施例四

一种种衣带,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聚乙烯醇120份、氧化淀粉50份、丙二醇5份、增塑剂2份、流平剂0.3份、降解助剂0.2份、吡唑解草酯25份、氨基寡糖素5份、种菌唑5份、分散剂0.2份、12份的复合肥、2份的杀虫剂、2份的杀菌剂、0.2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所述复合肥包括尿素、磷铵、氯化钾,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为58.2%。

所述增塑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65%的硬脂酸丁酯、35%的聚乙二醇。

所述流平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80%的明胶、20%的水性流平剂。

所述降解助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25%的二乙二硫代氨基甲酸铁、32%的二丁基三硫代氨基甲酸铁、5%的月桂酸共生稀土有机络合物。

一种种衣带的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向搅拌容器中加入120份的聚乙烯醇,加热到62℃后加入50份的氧化淀粉;

步骤(2),升温到70℃后,加入5份的丙二醇;

步骤(3),升温到83℃后,加入2份的增塑剂、0.3份的流平剂、0.2份的降解助剂、25份的吡唑解草酯、5份的氨基寡糖素、5份的种菌唑、0.2份的分散剂;

步骤(4),升温到90℃后,加入12份的复合肥、2份的杀虫剂、2份的杀菌剂、0.2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搅拌;

步骤(5),通过流延成型的方法,形成种衣薄膜卷;

步骤(6),将种衣薄膜卷裁切成种衣带,带宽0.6cm。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