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克菌丹的种衣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80242发布日期:2019-05-03 20:53阅读:75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种衣剂,尤其涉及一种含有克菌丹的种衣剂及其防治农作物病害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育秧期间最主要的病害之一,由于连年耕作、施肥不当、气温过低、温差过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等不良的育苗环境,诱致土壤中致病真菌寄生水稻种子和根部所致,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尤其是旱育秧,影响水稻秧苗素质,严重时造成秧苗不足,影响水稻产量。防治水稻立枯病病害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农业防治包括整地,选种,播种以及防寒、保温、通风、练苗等苗床管理措施;常用化学防治方法有床土消毒、灌根、拌种、浸种等,常用的土壤消毒剂、灌根剂、拌种剂、浸种剂如溴甲烷、敌克松、五氯硝基苯、多菌灵、甲霜灵、福美双等,由于使用方法的特点,用药量较大,浪费农药,增加成本,药效期短,容易引起作物药害和农药的土壤污染,一些药剂已经产生明显的抗药性。而用种衣剂来防治水稻立枯病克服了上述的缺点,种衣剂是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高效、安全、经济的理想方法。与常用农药防治方法相比,种衣剂具有许多优点:1、防效高,种衣剂集中用药在种子上,在种子周围形成一层保护屏障,可有效防治土壤中病虫害危害种子和根;2、药效期长,种衣剂具有缓慢释放作用,使药剂缓慢释放,延长药效时间;3、降低生产成本,用少量药剂包衣种子即可收到较好防效;提高种子健康质量,节省种子用量;4、安全性高,种子包衣用药量少,减少作物上农药残留量;种衣剂使用隐蔽,对大气、水、土壤、天敌等安全。

克菌丹属于传统有机硫类杀菌剂,以保护作用为主,兼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主要是破坏焦磷酸硫胺素结构,影响丙酮酸氧化脱羧作用和三羧酸循环,从而影响到细胞能量的正常代谢,最终抑制病菌菌丝和孢子的正常生长。对作物上多种病害如梨树黑星病、葡萄霜霉病、番茄早疫病、辣椒炭疽病等以及土传病害如立枯病、根腐病、枯萎病等有较好防效。克菌丹在拌种上已使用多年,在土传病上表现出较好的防效,但持效期较短。而用克菌丹做成种衣剂处理种子,由于添加了成膜剂和缓释剂,在保障种子安全出苗的前提下,能够较长时间的预防土传病害,可增加克菌丹防治土传病的持效期。将克菌丹用作种衣剂很少有报道。

宁南霉素是一种从诺尔斯链霉菌西昌变种(streptomycesnourseivar.xichangenis)cgmccno.0194中分离出的碱性水溶性胞嘧啶核苷类抗生素,具有较好的内吸性。目前,已在烟草花叶病毒病、番茄病毒病、辣椒病毒病、水稻立枯病、大豆根腐病、水稻条纹叶枯病、苹果斑点落叶病、黄瓜白粉病等多种病害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已有报道用宁南霉素播前拌种防治大豆根腐病,作为种衣剂没有报道。

单一种衣剂长期使用易产生抗药性,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效成分复配的种衣剂会延缓抗药性的产生。目前,关于克菌丹和宁南霉素复配的种衣剂没有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克菌丹的种衣剂。有助于提高药效、延缓抗性和促进作物生长。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有克菌丹的种衣剂,含有有效成分克菌丹和宁南霉素,两者的质量比为80:1-1:30,优选比例为30:1-4:1。

所述种衣剂中,有效成分的总质量百分含量为1%-81%。

所述种衣剂可制成的剂型包括悬浮种衣剂或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所述种衣剂用于防治水稻立枯病、花生根腐病、马铃薯黑痣病、番茄青枯病、玉米茎基腐病、西瓜枯萎病等土传病害,尤其是防治水稻立枯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种衣剂具有增效作用,其中克菌丹为非内吸性杀菌剂,宁南霉素为内吸性杀菌剂,既有预防作用,又有治疗作用,对水稻立枯病防效高,防效明显高于单剂;

(2)本发明种衣剂由于使用生物源农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少,安全、环保;

(3)本发明种衣剂含有两种农药有效成分,两者作用机理不同,能够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4)本发明种衣剂对水稻出苗率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对幼苗生长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

室内生测实施例克菌丹与宁南霉素复配对水稻立枯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

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水稻立枯病,发明人经过大量室内配方筛选试验,筛选出克菌丹与宁南霉素在一定比例范围内进行复配具有明显增效作用,具体如下:

试验对象: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kühn.)。

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2-2006》,采用生长速率法。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首先将单剂及各混配药剂设置5个不同浓度梯度。设清水对照,重复3次。将培养好的病原菌,在无菌条件下用直径为5mm打孔器,自菌落边缘切取菌饼,用接种针将菌饼接于不同药剂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置26℃恒温箱中培养72h;检查菌落直径,计算各药剂处理抑制菌丝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孙云沛法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

表1克菌丹与宁南霉素复配对水稻立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克菌丹与宁南霉素以质量比为80:1~1:30之间时对水稻立枯病菌有较好的毒力,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克菌丹和宁南霉素以30:1-4:1之间的比例复配,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50,增效作用最显著。

制剂配方实施例

悬浮种衣剂

按照配方要求,将有效成分、润湿剂、分散剂、成膜剂、增稠剂、防冻剂、消泡剂、防腐剂、警色剂和去离子水等混合,进行高剪切预分散,然后加入砂磨釜中,进行研磨至粒径小于5μm,即可制得悬浮种衣剂。

以下实施例1—实施例4均按照以上制备工艺进行。

实施例1:1%克菌丹·宁南霉素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2:62%克菌丹·宁南霉素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3:56%克菌丹·宁南霉素悬浮种衣剂

实施例4:51%克菌丹·宁南霉素悬浮种衣剂

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按照配方要求,将有效成分、润湿剂、分散剂、成膜剂、警色剂、载体预混合均匀,再进行粉碎,然后混合均匀,控制指标随时检测,合格后出料,分装,即得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以下实施例5—实施例7均按照以上制备工艺进行。

实施例5:81%克菌丹·宁南霉素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实施例6:40%克菌丹·宁南霉素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实施例7:31%克菌丹·宁南霉素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田间药效试验实施例

田间药效试验方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464.14-2007》。于2017年在陕西省南郑县进行了制剂实施例1—7包衣处理水稻种子防治水稻立枯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对照药剂为4%宁南霉素悬浮种衣剂、40%克菌丹悬浮种衣剂和20%多菌灵·咪鲜胺·甲霜灵悬浮种衣剂。试验共设9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计27个小区,小区面积6平方米,采用随机区排列。试验于2017年4月2日包衣种子,4月5日播种,播种至调查结果间未施用其它杀菌剂。

药效调查:于5月7日调查每个处理区立枯病的发生情况,方法为每个处理区调查5点,每点30株稻苗,调查各小区立枯病的发生率,统计防效。

安全性调查:记录各药剂处理区稻苗生长情况。于起秧前,调查出苗率、株高、百株鲜重等指标。

表2不同复配种衣剂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治效果及幼苗生长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克菌丹和宁南霉素以本发明的不同比例复配包衣处理种子后,对水稻立枯病的防效均在86%以上,显著高于单剂对照和常规药剂对照的防效,可见克菌丹和宁南霉素以一定比例复配对水稻立枯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

从表2可以看出,使用克菌丹和宁南霉素复配的种衣剂防治立枯病,对水稻出苗率有一定提高,使水稻幼苗株高和百株鲜重显著高于对照,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有明显促进作用。

从表2可以看出,使用克菌丹和宁南霉素复配的种衣剂防治立枯病,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用药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的实现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