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治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42492发布日期:2019-06-11 21:22阅读:340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治理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岩溶大国,岩溶面积344万km2,占国土面积的1/3。我国西南部是世界3大喀斯特集中分布区之一东亚片的核心部分。碳酸盐岩是形成土地石漠化的母体和诱因,形成的喀斯特环境是西南喀斯特地区最基本的区情。而且,喀斯特石漠化的扩展,是西南喀斯特地区农民生存生产环境的最大威胁。

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亚热带喀斯特典型地区,石漠化情况严重。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碳酸盐岩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40.9%,84个县市有碳酸盐沿出露,主要分布在桂中、桂西和桂西北,是中国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分布最广的地区之一。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干扰加剧了岩溶地区的石漠化,影响了其空间景观格局演化和破碎化进程,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石漠化治理项目的设计与布局就会受到影响和限制,并直接影响石漠化治理的工作进度和效果。由于脆弱的喀斯特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长期作用,石漠化地区相对于其他区域的景观生态特征与问题都更为复杂,景观异质性程度高。例如,尽管在喀斯特区域水热同季、降水丰富,但由于流域内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土层浅薄,土体不连续,以及土壤持水容量低、渗漏严重等特点,易造成土壤季节性干旱,即使在多雨的生长季,也常出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干燥期,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植被的恢复。尤其在退化程度较高、裸岩面积较大的石漠化地段,植被系统十分脆弱,群落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很低,受破坏后自我修复能力差,生境和植被的自然恢复难度极大。被破坏后的生境和植被不仅难于自然恢复,而且造成了严重的恶性循环,使得每年都有越来越严重的灾难性的自然灾害,诸如滑坡、泥石流等不断发生。针对已经严重石漠化的地区,在原有的石漠化地区进行植被的恢复,几乎没有效果,因为几场大雨,将会使搬来的客土流失殆尽。实际上,植被、土壤和水分是喀斯特生态系统中三个有相互关联的、重要且敏感的自然环境因素。其中土壤和水分是植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只有有了适合植被快速、稳定生长的土壤和水分,植被才能在短期内恢复,恢复了的植被的根系具有固定土壤的功能,从此才能进入植被恢复的良性循环。显然,改良石漠化的喀斯特区域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增加其持水容量、增加其保水功能和提高其适应植物生长的能力是石漠化喀斯特山地植被恢复措施中最核心和关键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治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对需要进行改良的地区进行坡改梯,得到梯层;并在每层堤层四周修建石埂坡;

(2)在梯层上预填上一层含保水剂的底土壤层,经过压实后,在底土壤层上铺上可降解纤维;

(3)再在可降解纤维上铺上含有保水剂和营养剂的客土,形成客土层,压实后,再铺设含有保水剂和营养剂的土壤层;

(4)再在含有保水剂和营养剂的土壤层上铺上土工格室,在土工格室内喷上含有抗旱的植物种子的泥土或者移植石生植被。

进一步的,所述底土壤层的厚度为1cm~50cm。

进一步的,所述可降解纤维为麻线或椰纤维线。

进一步的,所述含有保水剂和营养剂的客土层的厚度为1cm~3cm,所述客土为建筑、道路、采空工程遗弃的土壤以及企业固定废弃物,且其中保水剂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5%~15%,营养剂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1%~10%。

进一步的,所述含有保水剂和营养剂的土壤层的厚度为1cm~50cm,且其中保水剂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5%~25%,营养剂的质量百分比含量为0.1%~10%。

进一步的,所述保水剂为保水剂为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钾、聚丙烯酸胺、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进一步的,所述营养剂为氮、磷、钾、硫、镁、铁、铜、锰、锌、硼、钼、黄腐酸、氨基酸、多元维生素、壳聚糖或生化酶其中一种或几种的任意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土工格室为焊接土工格室、插接土工格室或铆接土工格室。

进一步的,所述土工格室为穿孔或无孔的土工格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可降解纤维、土工格室复合使用的方式,一方面能够直接用于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为大面积植树造林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在土工格室中种植植被,重建生态系统;从根源固石保水,防止石漠化的扩展。本发明实施一次即可对石漠化地区治理起到很好的效果,可以后效的做到保水、保肥的效果,有效改善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有利用我国广阔的石漠资源,节约了石漠土地治理成本。本发明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到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下述实施例选择的待治理的喀斯特地貌,均是在广西北部湾地区钦州地区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地区。

实施例1

一种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需要进行改良的地区进行坡改梯,得到梯层;并在每层堤层四周修建石埂坡;

(2)在梯层上预填上一层含保水剂的底土壤层,经过压实后,在底土壤层上铺上可降解纤维;底土壤层的厚度为1cm。

(3)再在可降解纤维上铺上含有保水剂和营养剂的客土,形成客土层,压实后,再铺设含有保水剂和营养剂的土壤层;可降解纤维为麻线;含有保水剂和营养剂的客土层的厚度为1cm,客土为建筑、道路、采空工程遗弃的土壤以及企业固定废弃物以任意比的混合物,且其中保水剂的百分比含量为0.5%,营养剂的百分比含量为0.1%。含有保水剂和营养剂的土壤层的厚度为1cm,且其中保水剂的百分比含量为0.5%,营养剂的百分比含量为0.1%。

(4)再在含有保水剂和营养剂的土壤层上铺上土工格室,在土工格室内喷上含有抗旱的植物种子的泥土或者移植石生植被。

保水剂为保水剂为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聚丙烯酸钾、聚丙烯酸胺、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以任意比混合的混合物。

营养剂为氮、磷、钾、硫、镁、铁、铜、锰、锌、硼、钼、黄腐酸、氨基酸、多元维生素、壳聚糖或生化酶以任意质量比混合的混合物。

土工格室为焊接土工格室,且为穿孔的土工格室。

实施例2

一种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需要进行改良的地区进行坡改梯,得到梯层;并在每层堤层四周修建石埂坡;底土壤层的厚度为25cm

(2)在梯层上预填上一层含保水剂的底土壤层,经过压实后,在底土壤层上铺上可降解纤维;可降解纤维为椰纤维线。

(3)再在可降解纤维上铺上含有保水剂和营养剂的客土,形成客土层,压实后,再铺设含有保水剂和营养剂的土壤层;含有保水剂和营养剂的客土层的厚度为2cm,客土为建筑、道路、采空工程遗弃的土壤以任意比混合的混合物,且其中保水剂的百分比含量为8%,营养剂的百分比含量为5%。含有保水剂和营养剂的土壤层的厚度为25cm,且其中保水剂的百分比含量为13%,营养剂的百分比含量为5%。

(4)再在含有保水剂和营养剂的土壤层上铺上土工格室,在土工格室内喷上含有抗旱的植物种子的泥土或者移植石生植被。

保水剂为保水剂为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和聚丙烯酸钾比混合的混合物。

营养剂为氮、磷、钾、硫、硼、钼、黄腐酸、氨基酸、多元维生素、壳聚糖、生化酶以任意质量比混合的混合物。

土工格室为插接土工格室,且无孔的土工格室。

实施例3

一种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治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对需要进行改良的地区进行坡改梯,得到梯层;并在每层堤层四周修建石埂坡;

(2)在梯层上预填上一层含保水剂的底土壤层,经过压实后,在底土壤层上铺上可降解纤维;底土壤层的厚度为50cm。

(3)再在可降解纤维上铺上含有保水剂和营养剂的客土,形成客土层,压实后,再铺设含有保水剂和营养剂的土壤层;可降解纤维为麻线。含有保水剂和营养剂的客土层的厚度为3cm,客土为企业固定废弃物,且其中保水剂的百分比含量为15%,营养剂的百分比含量为10%。含有保水剂和营养剂的土壤层的厚度为50cm,且其中保水剂的百分比含量为25%,营养剂的百分比含量为10%。

(4)再在含有保水剂和营养剂的土壤层上铺上土工格室,在土工格室内喷上含有抗旱的植物种子的泥土或者移植石生植被。

保水剂为保水剂为聚丙烯酰胺、淀粉接枝丙烯酸盐共聚交联物以任意比混合的混合物。

营养剂为铁、铜、锰、锌、硼、钼、黄腐酸、氨基酸、多元维生素、壳聚糖、生化酶以任意质量比混合的混合物。

土工格室为铆接土工格室,且为穿孔的土工格室。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治理方法能够能够直接用于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为大面积植树造林创造条件;能够用于种植植被,重建生态系统;从根源固石保水,防止石漠化的扩展。且节约治理成本,治理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实施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