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地有机水稻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48476发布日期:2019-03-19 23:12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现代农业生产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盐碱地有机水稻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单子叶,性喜温湿,成熟时约有1到1.8米高,叶子细长,约有50到100厘米长,宽约2到2.5厘米。稻米的花非常小,开花时,主要花枝会呈现拱形,在枝头往下30到50厘米间都会开小花,大部分自花授粉并结种子,称为稻穗。一般稻穗的大小在5到12毫米长,2到3毫米厚度。我国是稻米生产和消费大国,60%以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因此,稻米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20世纪末,为满足市场对优质、安全稻米的需要,有机稻米产业在我国各地迅速展开,并逐渐成为一个新兴产业而日益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有机水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生长调节剂、肥料等,不采用转基因技术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种养结合、循环再生、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稳定等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所种植的水稻及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机稻米的销售价格一般比普通稻米高20%~50%,有的高出1倍,甚至更多。但是病虫害的防治成为制约有机稻米生产的瓶颈。随着有机水稻生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配套技术体系。有机水稻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从稻田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灵活运用物理、生物等防控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而有利于天敌生存、繁殖的生态条件,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害作用,应急必须采取药剂防治时,应严格遵守有机水稻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目录和方法,将病虫草害种群数量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确保水稻优质、高产。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了一种盐碱地有机水稻种植方法,针对盐碱地种植水稻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结合有机水稻种植的要求,形成了针对盐碱地有机水稻特有的种植方法技术,种植过程中充分利用了不同的防治方法,更有效的防治了盐碱地有机水稻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病虫草害等的危害。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盐碱地有机水稻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创建土壤环境;(2)深耕晒田;(3)晒种;(4)播种;(5)育秧;(6)移栽;(7)大田管理;(8)病虫害综合防控。优选地,所述步骤(1)创建土壤环境还包括:将无机土壤转换成有机土壤,转换期2~3年。优选地,所述步骤(2)深耕晒田:大田播种之前深耕翻土,提升土壤的匀称性;“三泡两耙”水整地除草:插前12-15天,进行第一次浅水泡田,不排不进渗干晒田提温促进杂草萌发,5-7天杂草出芽后,进行第二次泡田水耙地除草,然后排水保持田间湿润状态,继续促进杂草萌发,插前1-2天进行第三次泡田和第二次水耙地。优选地,所述步骤(3)晒种:选择晴朗天气,将稻谷薄摊于晒场,晒2-3天。优选地,所述步骤(4)播种:连续三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播湿润秧,温稳定通过10℃时播旱秧或旱育抛秧。优选地,所述步骤(5)育秧:育苗采用中大苗育秧方式,秧龄掌握在28-32天,水稻秧苗在5-7叶并且气温稳定在12-14℃时插秧。优选地,所述步骤(6)移栽:插秧时秧龄应控制在32-38天,将秧苗移栽到预先经过前期处理准备的大田中;前期处理准备好的大田包括:土壤经过深耕细粑,清除田间杂草残株,晒田,施加生物有机肥或成品有机肥为基肥,灌溉水泡田。优选地,所述步骤(7)大田管理:水稻田插秧后,单排单灌,插秧后一周内不灌流动水,仅保持田间有1-2厘米的浅水层,一周后至返青分蘖初期采用深水灌溉,水层高为3-5cm,严防脱水,后期在水层管理上以浅为主,孕穗期至抽穗后浅水管理,前水不见后水,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优选地,所述步骤(8)病虫害综合防控:在大田间安装诱虫灯,每15亩大田安装一台;在大田四周防置黄板、蓝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前述任一项所述盐碱地有机水稻种植方法生产的稻米农产品。本发明有益效果包括:本发明盐碱地有机水稻种植方法,针对盐碱地的土壤特点及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实现了无污染、符合人类食品健康安全要求的水稻种植。本发明种植方法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避免了农药等化学药品、肥料的使用,达到了无污染、无残留的要求,确保了食用者的安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详述本发明。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有机水稻栽培准备工作创建良好的土壤环境。当前,农田土壤均是无机土壤,要建设成有机水稻生产基地,需要将无机土壤转换成有机土壤,转换期通常需要2~3年。因此,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消耗稻田土壤中的无机养分,使稻田土壤变为有机土壤,满足有机水稻种植的前期条件。大田播种之前深耕翻土,提升土壤的匀称性;晒田2-3天,紫外线杀死越冬虫卵及越冬病菌,还可以让那些老草根都死掉,对以后的种植工作减轻很多负担;应用秸秆还田技术,另外施加生物菌肥或生物有机肥为基肥,提高土壤肥力,为有机水稻的后续生长创建良好环境。水稻播种前需对稻种进行前期处理,晒种:选择晴朗天气,将稻谷薄摊于晒场,可晒2-3天;晒种时要做到薄摊、勤翻、晒匀和晒透,防止破伤谷壳。浸种:温汤浸种,将种子放于55℃的温水中浸泡10分钟,捞出漂浮的秕谷及杂质,将沉下的籽粒取出晒干即可,如此,可杀死黏附在种子表面的线虫、细菌、病毒等。播种:首先要注意播种的时间,不同地域不同品种稻种都有其固定的最适宜播种的时间范围,不要错过了播种时间,水稻高产与否与播种时间有很重要的联系;其次要注意稻田水分问题,播种前一定要浇足底水,不可大水漫灌,以床下20厘米无干土为佳。为了更好的培育壮秧,秧田播种量宜稀不宜密。但也要根据发芽率、插秧方式等来具体决定。播种后一定要压种,让种子三面着土,利于出苗整齐;最重要的是稻种的选择,稻种要具有抗逆性,即可以在盐碱性的土壤中正常生长,而且具有高产优质的特点,这就对稻种的品种要求很严格,可以选择yc耐盐碱系列水稻品种,适宜针对盐碱地进行有机水稻的种植。移栽:插秧时秧龄应控制在35d左右,根据不同水稻品种秧龄控制时间略有差异,将秧苗移栽到预先经过前期处理准备的大田中,前期处理准备好的大田包括:土壤经过深耕细粑,清除田间杂草残株,晒田,施加生物有机肥或成品有机肥为基肥,灌溉水泡田。大田管理:水稻田插秧后,应对水稻田进行日常种植栽培管理,及时经常下田观察田间水量问题,及时灌排水,稻田灌排水与水稻田间病虫害发生有重要联系,所以需严谨对待;观察田间病虫害发生问题,然后进行相应的护理,比如及时拔除病株,人工除螺、除草、捕虫,或者施用植物源农药等不含化学成分的药剂。病虫害综合防控:在育秧田及大田四周围建薄膜,薄膜约1.5米高,防止蛇、鼠等进入田间造成危害;在大田四周插放闪光条,或搭建防鸟网,防止鸟类等进入大田进行危害;在大田间安装诱虫灯,每15亩大田安装一台即可,另外可在大田四周防置黄板、蓝板,均可有效诱杀田间害虫;对于水稻生育期期间发生的病虫害,应遵循及早发现及时治理的原则,药剂可选用:5%丙烯酸·香芹酚水剂、波尔多液(每年每公顷最大使用不超过6kg)等生物、植物源农药进行病害防治;使用印楝素、苦参碱、鱼藤酮等生物、植物源农药进行虫害防治。效果对比实验设计:对于有机水稻种植过程而言,关键部分在于病虫害综合防控,上述表述较为笼统,为验证部分综合防控措施的有效性及可操作性,特此设立了如下几种实验对比设计:1.实验材料水稻品种:超优千号或绥粳182.实验材料栽培选取两块相邻的已盐碱板结化的田块,大小均为1亩。随后分别在这两块田块中种植超优千号水稻品种。a、本发明组盐碱地有机水稻种植方法:(1)创建土壤环境:将无机土壤转换成有机土壤,转换期2~3年;采取一系列措施消耗稻田土壤中的无机养分,使稻田土壤变为有机土壤,有机产品转换期的规定是为了保证有机产品的“纯洁”。如已经使用过农药或化肥的地块要想转换成为有机农场,需按有机标准的要求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并在停止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后还要经过2~3年的过渡期后才能正式成为适合有机种植的有机土壤。在转换期间生产的产品,只能叫“有机转换产品”。;(2)深耕晒田:大田播种之前深耕翻土,提升土壤的匀称性;“三泡两耙”水整地除草,插前12-15天,进行第一次浅水泡田,不排不进渗干晒田提温促进杂草萌发,5-7天杂草出芽后,进行第二次泡田水耙地除草,然后排水保持田间湿润状态,继续促进杂草萌发,插前1-2天进行第三次泡田和第二次水耙地;应用秸秆还田技术,秸秆利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粉碎后直接还田,这也是各地大力推广、应用最多的模式。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有机肥的用量越来越少,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高。而秸秆经粉碎后直接翻入土壤,可有效提高土壤内的有机质,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秸秆还田的数量一般以每亩200千克为宜。另外施加生物菌肥(可选择微补牌微生物菌肥,兑水200-500倍冲施)或生物有机肥(可选择标优美牌生物有机肥,每亩用量80-120kg,施后覆土)为基肥,提高土壤肥力;(3)晒种:选择晴朗天气,将稻谷薄摊于晒场,晒2-3天;晒种时要做到薄摊、勤翻、晒匀和晒透,防止破伤谷壳;浸种:温汤浸种,将种子放于54-56℃的温水中浸泡8-12分钟,捞出漂浮的秕谷及杂质,将沉下的籽粒取出晒干;(4)播种:播种的时间的确定方法为-确定水稻播种期要考虑到三点:一是气候条件适宜,二是按品种特性要求,三是有利于前后茬口衔接。一般来说,连续三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可播湿润秧,温稳定通过10℃时可播旱秧或旱育抛秧。播种前浇足底水,不可大水漫灌,满足床下20厘米无干土;秧田播种量的确定方法为秧田播种量根据品种所要求的适宜秧龄长短来确定,掌握秧苗到移栽时,不因为互相郁闭、光照不足而使秧苗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为标准。其次,根据不同地区、季节和品种等确定合适的播种量。为培育壮秧,一般单季杂交稻每亩播种量在7~10千克,常规稻15~20千克。播种后压种,让种子三面着土;选择yc耐盐碱系列水稻品种(yc耐盐碱系列水稻品种为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研制实验的耐盐碱水稻品种);(5)育秧:育苗采用中大苗育秧方式,秧龄掌握在30天左右,水稻秧苗在5-7叶并且气温稳定在13℃时为插秧的最佳时机。出苗前棚内保持20-28℃,秧苗出齐,顶膜立针时及时撤掉地膜,床土发白变干时要及时浇水,浇水时间为早揭膜后和晚扣膜前。随气温增高和通风口加大,增加补水,每次浇透,切忌大水漫灌。结合苗期管理进行1-3次人工除草。(6)移栽:插秧时秧龄应控制在32-38天,将秧苗移栽到预先经过前期处理准备的大田中;前期处理准备好的大田包括:土壤经过深耕细粑,清除田间杂草残株,晒田,施加生物有机肥或成品有机肥为基肥,灌溉水泡田。(7)大田管理:水稻田插秧后,应对水稻田进行日常种植栽培管理,及时经常下田观察田间水量问题,及时灌排水(单排单灌,插秧后一周内不灌流动水,仅保持田间有1-2厘米的浅水层,一周后至返青分蘖初期采用深水灌溉,水层高为3-5cm,严防脱水,后期在水层管理上以浅为主,孕穗期至抽穗后浅水管理为宜,前水不见后水,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收割前10d灌1次透水,以提高产品质量及产量);观察田间病虫害发生问题(防治的基本原则是从整个水稻田生产环境的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滋生但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以此来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优先采用农业措施,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增施腐熟有机肥等措施培育壮秧,在水稻生长季节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以及合理轮作倒茬等一系列措施来达到防治病虫草害的目的。同时,还应尽量利用人工和物理等其他措施控制害虫,采用人工拔除杂草、杀虫灯诱杀害虫等措施防治病虫草害。只有当上述方法不能有效控制病虫草害时,才可使用一些生物药剂和制剂防治病虫草害,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农药),然后进行相应的护理,比如及时拔除病株,人工除螺、除草、捕虫,或者施用植物源农药等不含化学成分的药剂。(8)病虫害综合防控:在育秧田及大田四周围建薄膜,薄膜1.2-1.8米高;在大田四周插放闪光条,或搭建防鸟网;在大田间安装诱虫灯,每15亩大田安装一台;在大田四周防置黄板、蓝板;对于水稻生育期期间发生的病虫害,应遵循及早发现及时治理的原则,药剂选用动物、植物源农药进行病害防治;所述动物、植物源农药包括:印楝素、苦参碱、鱼藤酮、蛇床子素、大黄素甲醚等。本发明组黄板、蓝板设置:将选取的1亩大田田块分为2个0.5亩田块,在此田块需在四周设置黄蓝板,黄蓝板的设置分以下两种,不同的设置占田块面积为0.5亩:实验组a1:选取黄板大小为5*30cm-30片,蓝板大小为5*30cm-30片,平均悬挂在面积为0.5亩的田块四周,黄板放置高度应超过植株顶部15-20cm处,并随植株生长提高黄板位置;蓝板放置高度应保持与作物顶端同等水平,并随作物的生长高度而调整。实验组a2:黄板大小为5*30cm-20片,蓝板大小为5*30cm-20片,平均悬挂在面积为0.5亩的田块四周,黄板放置高度应超过植株顶部15-20cm处,并随植株生长提高黄板位置;蓝板放置高度应保持与作物顶端同等水平,并随作物的生长高度而调整。b、对照组盐碱地有机水稻种植方法:(1)适时早播:当气温稳定在5℃时即可播种,1~2积温带,4月初育苗,3~4积温带,4月15日育苗,4月底之前播完种,不育5月苗,育苗采取大棚旱育或钵体育苗,千方百计培育壮秧。当气温稳定在13℃时,开始插秧,采取超稀植的插秧方式,不插6月秧,提高插秧质量,做到边起秧、边插秧,浅插,插直、插匀、插稀,合理密植,发现缺苗断空地方,进行移苗补栽,确保苗全苗齐苗匀苗壮。(2)合理施肥:有机水稻只能施入有机肥,最好施饼肥、鸡粪(但必须腐熟、发酵)等,绝对不能施化肥,施底肥要质优量足,每亩施300公斤发酵好的天然鸡粪,施入均匀,不能积堆,以免烧苗,追肥要少吃多餐,主要追施优质农家细肥,最好追施饼肥,根据地力、长势和底肥多少,合理追肥,主要追好分蘖肥、调节肥、穗、粒肥,保证供应水稻生育期对营养元素的需要。(3)洁水灌溉:有机水稻必须采取洁水灌溉,绝不能用生活污水,工业用水灌田,应做到单排单灌,在水层管理上,以浅为主,以水增温,以水促控,以气养根,以根保叶,活秆成熟。具体灌水方法:移栽期花达水,返青后2~3公分水层,有效分蘖前以浅为主,提高地、水温,促进分蘖,有效分蘖结束时,对生长繁茂地块,立即排水晒田,7~10天,控制无效分蘖,晒田程度达到田面发白,地面有裂纹,池面见白根,叶色退淡挺直,促进根系发育。排水晒田后,采取干、湿、干的间歇灌溉,以根保叶,养根保蘖。后期如遇到夜间气温低于17℃以下,采取深水护胎,水层15公分左右,这是防御障碍型低温冷害的有效措施。黄熟期停水。2.1、围膜防鼠实验:按上述实验方法对两块育秧田块水稻长势及蛇鼠害发生情况进行一段时间段的观察,结果发现:未在四周搭建薄膜的田块中,水稻明显受到蛇和鼠的危害,长势受到影响;而在田块四周搭建1.5米高的薄膜的田块,几乎不曾发现有蛇鼠危害的痕迹。从结果可以看出,在田块四周搭建围膜确实是一种防治蛇害鼠害极为有效的农业防治方法,可以很好的利用在农田管理中。2.2、黄板蓝板防虫实验:按上述实验方法设定实验后,持续观察田块中水稻害虫的发生情况,其实验结果为:对照组中,水稻遭受虫害的等级为中度,本发明实验组a1和实验组a2中,水稻遭受虫害的等级为轻度,且两者之间基本无差别。从结果可以看出,在水稻大田四周设置黄板蓝板,可以有效的预防害虫的危害,但从实验组a1和a2中得到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盐碱地块,一亩地周围设置黄蓝板数量各为20个和各为30个,其结果相差不大,主要原因可能是,盐碱地块种植水稻,水稻本身发生病虫害的情况较其他地块轻,所以,针对盐碱地块有机水稻的种植,可以选择每亩地周围设置黄板篮板各20块即可。2.3、亩产计算:种植方法产量本发明组261kg对照组142kg实验总结:对于有机水稻的种植过程中,最为重点的部分即为病虫害预防,而病虫害预防应主要依靠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方法,本发明方法的特点就是,将生活中常用到的防治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且尤其针对盐碱地块的特性设置了实验,结果也表明,对于盐碱地块,有机水稻种植方法较普通地块确有更好的效果。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本发明种植方法的盐碱板结化的a田块中的水稻产量明显比采用现有技术种植方法的b田块中的水稻产量高。这也就说明,使用本发明盐碱地有机水稻种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盐碱地有机水稻的产量。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制,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变动或修饰均等同于等效实施案例,均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