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舍喷淋除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2609发布日期:2018-08-31 20:32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猪舍除臭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专用于猪舍喷淋除臭装置。



背景技术:

猪,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很重要的食材之一,进而人工饲养也是大批量供应市场的主要来源。现有的大批量饲养是通过楼层是饲养区域进行。

目前,楼层式饲养猪圈具有集约化、统一管理等等优点,但针对于猪舍楼的除臭及猪粪的收集则是长久以来的一个难题。

如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CN203775878U公开的立体猪舍,该方案通过集粪沟与刮板配合收集猪粪,但是没有对猪粪进行有效的除臭,进而本申请由此产生,其可配合猪舍楼实现整体除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猪舍喷淋除臭装置,其采用集粪池将猪舍隔层猪粪进行收集,在通过喷淋组件实现对集粪池的除臭。

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猪舍喷淋除臭装置,其包括建于猪舍楼侧面的集粪楼及喷淋组件,所述集粪楼对应的楼底地下开设有集粪池且其侧面开设有多个收集口,收集口的数量与猪舍楼的楼层相适配且各收集口能与猪舍楼对应楼层的猪粪排出口相互连通,形成猪舍楼集粪结构;而喷淋组件装于集粪楼朝向集粪池内进行喷淋除臭。

进一步,所述喷淋组件装于集粪楼的楼顶并朝集粪池方向喷淋。

进一步,还包括多个喷淋组件,各喷淋组件装于收集口上方并朝向收集口喷淋。

进一步,所述喷淋组件包括多个喷头及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上连通有多个喷水支管,各喷头装于对应喷水支管端处。

进一步,所述喷水管围绕集粪楼内壁设置,且各喷水支管与其连通并朝集粪池方向伸出。

进一步,所述喷水管埋设于集粪楼内壁并将喷水支管伸出于集粪楼内壁。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能有效与猪舍楼配合,在猪舍楼一侧建设相连得集粪楼,且该集粪楼的楼底为集粪池,其通过收集口与猪舍楼的粪便排出口对接实现对猪粪楼整体猪粪的收集,同时在集粪楼内增加用于除臭的喷淋组件,实现对集粪楼及猪舍楼的整体除臭,达到除臭效果好,且集中收集猪粪等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中第一种喷淋组件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中第二种喷淋组件分布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中第三种喷淋组件分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猪舍喷淋除臭装置,其包括建于猪舍楼侧面的集粪楼1及喷淋组件2。

所述集粪楼1对应的楼底地下开设有集粪池11且其侧面开设有多个收集口12,收集口12的数量与猪舍楼A的楼层相适配且各收集口12能与猪舍楼A对应楼层的猪粪排出口相互连通,形成猪舍楼A集粪结构。具体的说:所述集粪楼1其包括露出底面的楼体及开设于地下的集粪池11,所述楼体建于集粪池11至上且其位于猪舍楼A侧面并能与猪舍楼A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猪舍楼A为三层楼体结构,而集粪楼1的高度高于猪舍楼A且其位于猪舍楼A侧面不影响猪舍楼A正常采光,且通过收集口12于对应楼层的排出口连通,以实现收集,所述排出口是通过猪舍楼A隔层位于猪舍下方的猪粪刮板定期将猪粪刮出并通过排出口排放至集粪楼1内。

所述喷淋组件2装于集粪楼1朝向集粪池11内进行喷淋除臭。具体的说:所述喷淋组件2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种当喷淋组件2为一组时,可将其安装于集粪楼1的楼顶部并朝向集粪池11方向喷淋,以达到除臭效果;第二种当所述喷淋组件2可以为多组时,各喷淋组件2装于收集口12上方并朝向收集口喷淋,即各喷淋组件2朝向猪舍楼A猪粪排出口进行喷淋,从而达到除臭效果;第三种当喷淋组件2为多个,其中一个装于集粪楼1楼顶,剩余装于收集口12上方,实现双重喷淋,进一步提高除臭效果。

所述喷淋组件2包括多个喷头21及喷水管22,所述喷水管22上连通有多个喷水支管23,各喷头21装于对应喷水支管23端处。具体的说:所述喷水管22围绕集粪楼1内壁设置,且各喷水支管23与其连通并朝集粪池11方向伸出;所述喷水管22埋设于集粪楼1内壁并将喷水支管23伸出于集粪楼1内壁。

更详细的说:所述各喷头21上方设置有防污罩(未示出),所述防污罩为一不锈钢片体且其固定于喷水支管上,所述防污罩呈U字形且喷头藏于防污罩的凹槽内,所述防污罩的开口朝向需喷淋方向设置,所述防雾罩靠近喷头的两侧侧壁处开设而又出水口,从而扩宽喷头的喷淋范围,在有效防污的同时达到除臭效果。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实施方式,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从上述的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作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