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牛樟芝培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2168发布日期:2018-08-31 20:29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牛樟芝的培育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搭配紫外线进行培育的紫外线牛樟芝培育装置。



背景技术:

牛樟芝是一种药用真菌,经研究显示,牛樟芝在抗氧化、抗发炎、保肝、抗过敏、降三高,以及保护神经皆有确切功效,其中特别是抗癌的功效,除了自身毒杀癌细胞的功效以外,还能提高化疗药物的疗效,并降低化疗药物对人体的伤害,对于癌症的治疗来说,具有相当显著的效果。

目前牛樟芝的取得来源,除了直接采集野外生长的野生牛樟芝以外,还能采用人工培植的方法来取得。在实体培育上,主要采用在段木上直接植入菌根而使其成长的段木栽培法,而因应直接制造产品的需求,也能采用液体培养法或者固体培养法来直接培植子实体。

依据近年来的研究显示,牛樟芝中所含有的三萜类,是牛樟芝具有其独特疗效的主要要素。三萜类是一种由六个异戊二烯单位构成的萜烯,主要存在于牛樟芝的子实体中,故只要在特定环境中培植子实体即可取得,并有利于大量制造相关产品。因此,是否能有效提高所培养的牛樟芝子实体中三萜类的含量,则成为提高所培育牛樟芝子实体质量的主要依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提高所培育的牛樟芝中三萜类含量的紫外线牛樟芝培育装置。

本实用新型紫外线牛樟芝培育装置,适用于培养盛装于培养皿中的牛樟芝子实体,并包含恒温培养箱、紫外线单元,及信号连接所述紫外线单元的控制单元。

所述恒温培养箱包含位于底部且适用于供培养皿放置的底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支架,及多片围绕固定于所述支架上且得以阻隔紫外线的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与所述底板共同围绕界定出封闭的恒温空间。

所述紫外线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架上,且与所述底板间隔8至10公分,并用于朝向所述恒温空间发出紫外线,照射培养皿中的牛樟芝子实体。所述控制单元则用于控制所述紫外线单元的启闭及照射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前述紫外线牛樟芝培育装置,其中,所述恒温空间中的温度是22℃至28℃。

较佳地,前述紫外线牛樟芝培育装置,其中,所述紫外线单元与所述底板的距离间隔9公分。

较佳地,前述紫外线牛樟芝培育装置,其中,所述紫外线单元所发出的紫外线的波长是315至400纳米。

较佳地,前述紫外线牛樟芝培育装置,其中,所述紫外线单元所发出的紫外线的波长是100至280纳米。

较佳地,前述紫外线牛樟芝培育装置,其中,所述隔离板是以金属材质所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透过设置所述紫外线单元,且其与所述底板间的距离适当,并通过所述控制单元控制启闭及照射时间,能提供适量的紫外线照射剂量,以紫外线在牛樟芝子实体的生长过程中提供刺激,连续12天以每天照射适当时间的方式,能提供牛樟芝子实体特定波长的光能,借此产生一定催化作用,增加牛樟芝子实体中活性氧物种(React ive Oxygen Spec ies,ROS)的含量,达成促进、刺激生长,以及提高牛樟芝子实体中三萜类含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紫外线牛樟芝培育装置的一实施例;

图2是一直方图,说明照射长波紫外线对牛樟芝生长速率的影响;

图3是一直方图,说明照射长波紫外线不同的时间对于三萜类含量的影响;

图4是一直方图,说明照射短波紫外线对牛樟芝生长速率的影响;及

图5是一直方图,说明照射短波紫外线不同的时间对于三萜类含量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紫外线牛樟芝培育装置1的一实施例,适用于培养盛装于一培养皿9中的牛樟芝子实体,并包含一恒温培养箱11、一设置于该恒温培养箱11的紫外线单元12,及一信号连接该紫外线单元12的控制单元13。

该恒温培养箱11包含一位于底部且适用于供该培养皿9放置的底板111、一设置于该底板111上的支架112,及多片围绕固定于该支架112上且得以阻隔紫外线的隔离板113(图中为了呈现内部情况故仅绘示一部分)。所述隔离板113是以金属制成,且与该底板111共同围绕界定出一封闭的恒温空间110。该恒温空间110的温度维持在22℃至28℃,较佳是25℃。该紫外线单元12是设置于该支架112上,且与该底板111间隔长度L为8至10公分,特别较佳是9公分,并用于朝向该恒温空间110发出紫外线,照射该培养皿9中的牛樟芝子实体,该控制单元13则用于控制该紫外线单元12的启闭及照射时间。

利用该实施例来培育牛樟芝子实体时,是采用下列步骤:

步骤1,预备本实用新型紫外线牛樟芝培育装置1,及用于盛装牛樟芝子实体的该培养皿9。其中,该培养皿9得以采用常见的直径9公分的规格即可。

步骤2,在该培养皿9中以麦芽提取琼脂1.5克、琼脂2克,及去离子水100毫升调配一固态培养基,该固态培养基含有醣类,故可提供养分。接着,该固态培养基还需以121℃灭菌15分钟,避免因特定菌种影响到牛樟芝的生长。

步骤3,将该固态培养基中接种牛樟芝,并置入该恒温培养箱11的该恒温空间110中,借此营造一适合牛樟芝生长的温度环境。

步骤4,在培养的过程中,以该控制单元13控制该紫外线单元12,每天对该牛樟芝子实体照射持续特定时间的紫外线。举例而言,该控制单元13可设定每天定时或不定时开启,并且设定每次开启则持续一段特定时间,借此调整该紫外线单元12的照射时间。由于在照射的过程中,该紫外线单元12是朝向该恒温空间110发出紫外线,而该恒温空间110是被所述隔离板113封闭,故在该恒温空间110中的紫外线不会外泄而对旁人造成伤害。

参阅图2并配合图1,为了归纳出照射紫外线时较适当的时间以及剂量,采用了不照射紫外线的对照组,对照每天照射15分钟、每天照射30分钟、每天照射45分钟,及每天照射60分钟的四组实验组,在30天的培养过程中观察牛樟芝子实体的生长速率。在此组实验中,该紫外线单元12所发出的紫外线波长为354纳米,属于长波紫外线。结果显示,照射到第18天起,每天照射紫外线45分钟的实验组的生长速度开始超过对照组,特别在照射第21天,每天照射45分钟的实验组的生长速率明显超过该对照组。因此,由上述实验可确实得知在每天照射紫外线的情况下,只要照射适当的剂量,持续到18至21天的时间,即可达成提高生长速率的目的。

参阅图3,除了考虑到生长效率外,所培养的牛樟芝子实体中的三萜类也是评估本案功效的重要依据。如图3所示是以不照射紫外线的对照组,对照每天照射15分钟、每天照射30分钟、每天照射45分钟,及每天照射60分钟的四组实验组在培育完成后的三萜类相对活性,借此确认三萜类的含量是否因照射紫外线而增加。由结果显示,所有实验组的三萜类活性皆超过该对照组,特别是每天照射60分钟的实验组,其三萜类的活性更高于其他实验组,因此可知照射紫外线确实得以达成增加三萜类含量的功效。

参阅图4,为了确认照射的紫外线的波长不同时,对牛樟芝子实体的培育所造成的影响,也进行了照射波长为254纳米的短波紫外线的实际实验。然而要先行说明的是,因光的能量是与频率呈正比,在光速固定的情况下即与波长成反比,当波长越短则光的能量越强,故采用波长为254纳米的短波紫外线时,为了避免过高的光能伤害所培育的牛樟芝子实体,照射的时间不宜过长,故除了不照射紫外线的对照组以外,仅采用每天照射50秒以及每天照射100秒的两组实验组。结果显示到第18天起,每天照射50秒的实验组开始有生长速率高于对照组的现象,但照射100秒的实验组的生长速率始终未高于对照组。因此,可以归纳过高的剂量反而会对牛樟芝子实体的生长速率造成不良影响。

参阅图5,而针对三萜类含量的测量,由结果显示,虽然每天照射50秒的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三萜类的相对活性仅稍高一些,但仍可显示照射紫外线确实可达到提高三萜类含量的目的。而每天照射100秒的实验组,三萜类的相对活性则大幅高于对照组,更显示了照射适当剂量的紫外线,确实得以达成提高三萜类含量的目的。

要特别说明的是,照射紫外线的时间与天数,除了上述实验所述以外,仍能依据所培养的牛樟芝子实体的数量、品种,或者其他需求而调整每天的照射时间,惟每天的照射时间若过长而造成剂量过高的情况,则有可能因与牛樟芝的天然生长环境差异过大而造成反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