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混纺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89430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混纺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混纺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紫外辐射,抑菌防臭,吸湿透气的混纺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功能性纺织品应运而生.如抗菌的、透气透湿的、远红外等。自从人们清楚地认识到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以来,国内外掀起了研制紫外线纺织品的热潮。炎炎夏日,人们常常用经过漂白的轻薄针织物或机织物做成为防护紫外线的服饰用品,但对紫外线的防护功能却很差,按照国际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AS/NZS4399-1996抗紫外线等级测试,当UPF值>40为极好的防护效果,当UPF值为30~40时为很好防护效果,当UPF值为20~29时为良好的防护效果。实践证明,过量的紫外线辐射对人体是有害的,轻者使人的皮肤黑色素生成或皮肤老化,重者会造成人体晒伤,起红斑甚至引起皮肤癌。夏季温度较高,人体若不能及时吸湿排汗,会感到因过多出汗造成的粘腻感,及细菌滋生感染疾病,危及人的身体健康。
随着人们对纺织品要求的提高,既能防紫外线又具有抑菌,吸湿透气,凉爽舒适,保健的多功能纺织品倍受其关注和青睐。
甲壳素是从海洋的虾,蟹贝壳中提取并纯化, 是一种带正电荷的天然含氮多糖聚合物,再通过化工加工纺丝制成甲壳素纤维,其本身带有正电荷,可与带有负电荷的细菌等到微生物电荷中和,从而使细菌活动受到抑制失去活性,达到抑菌防臭,止痒及很好的吸湿透湿作用。但由于甲壳素纤维的可纺性较差,且价格昂贵,抗紫外线的效果差,无法满足多功能纤维的需求。
近年来竹纤维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利用天然的竹子经过碾碎,剔除叶绿素等一系列特殊高科技工艺处理而分离提取出来的天然纤维。科学研究证明,竹纤维是一种奇特的异性植物纤维,显微镜下观察,竹纤维横截面布满了近似于椭圆形的空洞,也就是说,其内部存在许许多多的管状腔隙,是一种天然的超中空纤维,毛细管效应极其发达,可在瞬间吸收和蒸发水分,因此,竹纤维又被称为会呼吸的纤维。夏季使用竹纤维产品人们会感到凉爽无比。透气性比棉强3.5倍,居各种纤维之首,抗紫外线功能比棉纤维强20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抗紫外辐射,抑菌防臭,吸湿透气,的混纺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将甲壳素纤维和竹纤维二种纤维结合,再和棉纤维进行整和混纺,提供了一种天然的多功能混纺材料。利用该混纺材料制成的针织,机织物,或无纺布对人体使用安全,且具有抗紫外线辐射,抑菌洁肤,防臭止痒,吸湿透气,凉爽舒适的保健功能。
本发明所公开的多功能混纺材料的优点表现在于1.通过将生物材料和植物纤维进行混纺,将多种纤维的功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使其同时具有良好的抗紫外线、抑菌、防臭、吸湿透气,凉爽舒适的功能。
2.提高了功能纤维的可纺性,可适用于机织、针织产品和无纺布产品。且所述的纺织品可进行其他功能性整理,可以得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3.用途广泛,可用于针织、机织等多种保健纺织品,如内衣、T恤、手套、帽子等。功效长、耐洗性好,对人体无刺激、无静电作用。
4.本发明的材料其抑抗紫外线、抑菌效果明显,按照并达到国家标准(卫生部“消毒与技术技术规范”1999第三版规定和国际标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关UPF测试标准AS/NZS4399-1996)。
多功能混纺材料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上述三种纤维按照甲壳素纤维∶竹纤维∶棉纤维=10~40∶10~40∶40~60的比例配置,再进行混纺进行混纺。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三种纤维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甲壳素纤维纤度1.3~1.6旦,长度28~38mm,强度1.2~2.1g/旦,伸长率12~16%。
竹纤维纤度1.4~1.8旦,长度28~38mm,强度1.3~2.5g/旦,伸长率18~24%。
棉纤维细度4500~7000公支,长度29~35mm,强度2.9~4.95CN,伸长率7~12%。
纺纱工艺流程甲壳素纤维与棉纤维混合→开清棉制成卷→梳棉机制成混合条;竹纤维开清棉制成卷→梳棉制成条→条卷机制成卷→制成条;甲壳素纤维与棉纤维混合条与竹纤维条→经预并条机→并条机→粗纱机→细纱机→络筒机→成品检测入库。
纺纱工艺要求本发明的改进工艺条件竹纤维对生产车间温度很敏感,湿度低,强力好,弹性佳,相反易产生张力不均匀,纱线断头多,应严格控制车间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63~68%之间,开清棉机械的打手采用梳针打手,防止纤维损伤,梳棉机要降低刺辊和锡林速度,速度分别为850~950转/分和250~320转/分。络筒过程张力过大会造成断头多,络纱张力应控制在纱线断裂强力的8~12%为宜。
甲壳素纤维,竹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线指标如下单纱断裂强度CN/tex11~14单强变异系数CV% 11~15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CV%13~19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 <2.5
甲壳素纤维,竹纤维,棉纤维混纺纱制成的针织单面织物(或加入3~5%的氨纶纤维)性能指标如下

实施例实例1按重量比取甲壳素纤维40份与棉纤维60份混合制成混合条,再与10份的竹纤维并条制成纱,由于竹纤维对生产温度很敏感,车间温度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为63~68%为好。梳棉机要降低刺辊和锡林速度,分别控制在850~950转/分和250~320转/分,纱的断裂强度控制在8~12%为宜。
实例2按重量比取甲壳素纤维10份与棉纤维50份混合制成混合条,再与40份的竹纤维并条制成纱,车间温度控制在25~28℃,相对湿度为63~68%为好。梳棉机要降低刺辊和锡林速度,分别控制在850~950转/分和250~320转/分,纱的断裂强度控制在8~12%。
实例3按重量比取甲壳素纤维30份与棉纤维55份混合制成混合条,再与15份的竹纤维并条制成纱,其生产工艺条件控制在同实例2。
实例4按重量比取甲壳素纤维25份与40份棉纤维混合制成混合条,再与55份的竹纤维并条制成纱,其生产工艺条件控制在同实例2。
由实例1、2、3、4所制成的混合纱,经机织或针织成面料,通过含芳香微胶囊整理,可制得抗紫外线好又具芳香的护肤保健织物。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混纺材料,其特征在于甲壳素纤维、竹纤维、棉纤维混纺,(重量百分比)为10~40∶10~40∶40~6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混纺材料,其特征在于混纺纱线指标为,单纱断裂强度为11~14CN/tex,单纱强度变异系数为(CV%)11~15,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为(CV%)13~19,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2.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混纺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配比将甲壳素纤维与棉纤维混合成条,然后将该混合条与竹纤维混纺成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混纺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生产车间的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63~68%;刺辊速度为850~950转/分,锡林速度为250~320转/分,纱的断裂强度控制在8~12%为宜。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混纺织物,其特征在于可以用来制造衬衫、内衣、T恤衫、文化衫、帽子、手套、运动服、健身服等多功能保健纺织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的混纺材料,该多功能混纺材料包括将甲壳素纤维,竹纤维,棉纤维进行混纺。甲壳素纤维,竹纤维,棉纤维的混纺比(重量比)为10~40∶10~40∶40~60。利用该混纺材料可制成机织,针织或无纺面料。其具有良好的抗紫外辐射,抑菌,洁肤,防臭,止痒,吸湿透气,凉爽舒适和多种芳香功能。将上述针织,机织面料制成衬衫,内衣,T恤衫,文化衫,帽子,手套,运动服,健身服等多种保健纺织品。
文档编号D02G3/02GK1483871SQ0314175
公开日2004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03年7月22日
发明者潘跃进 申请人:上海洁润丝纺织品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