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供肥与土肥混合的林果园有机肥深施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0144发布日期:2018-08-14 13:13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供肥与土肥混合的林果园有机肥深施一体机。



背景技术:

随着林果业的快速发展,林果园生产机械化的需求日益突显,但目前林果园生产机械化,尤其是林果园施肥机械化水平还很低。秋季施基肥是关键的作业环节,其农艺要求是,距植株50cm左右,开一条深40cm宽30cm左右的沟,把有机肥施入沟内并覆土搅拌均匀。传统的施肥方式通常是人工开沟、施肥、覆土,劳动强度大。现有的林果园施肥机械多模仿人工施肥方式,功率消耗大,工作效率低,肥箱容积小,没有土肥搅拌功能,施肥量无法调节,肥料利用率低。随着劳动成本的不断提高和劳动力的短缺,对高性能的林果园施肥机械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自动供肥与土肥混合的林果园有机肥深施一体机,能够实现土壤深松、有机肥深施、肥土搅拌一体化,施肥深度和施肥量达到农艺要求,施肥装置左右偏置可调,提高工作效率;并安装粉碎供肥装置,能够弥补肥箱容积小的不足,粉碎有机肥,提高通过性,保证施肥均匀;施肥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施肥量要求和机组前进速度实现区域定量施肥,提高有机肥利用率。

通过对国内外专利文献、期刊杂志及其他公开发表的文献(如互联网)进行检索,本实用新型在国内外未见报道,我们也未公开发表涉及本

技术实现要素:
的文章,本实用新型在国内外公众未知。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供肥与土肥混合的林果园有机肥深施一体机。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施肥装置,使有机肥施入到地下40cm,并与土壤充分混合;如何提供一种有机肥输送装置,能够使肥箱内有机肥持续不断地向排肥口输送,并不出现有机肥积聚板结现象;如何提供一种有机肥供肥装置,能够粉碎发酵后板结的有机肥,并输送到肥箱内;如何提供一种施肥装置位置调节机构,使施肥装置左右偏置可调,提高作业效率;如何提供一种施肥控制系统,使施肥量均匀,实现区域定量施肥。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供肥与土肥混合的林果园有机肥深施一体机,包括机架1、液压缸2、液压站3、控制箱4、供肥装置5、肥箱6、限深轮7和施肥装置8;

所述机架1包括:前导轨矩形管9、下三点悬挂10、液压缸机架固定件11、液压站固定平台12、上三点悬挂拉杆13、肥箱固定方管14、机架架体15、供肥装置固定件16、供肥装置下侧固定方管17和后导轨矩形管18;

所述前导轨矩形管9位于机架1的前部下端,所述下三点悬挂10为2个,分别焊接于靠近前导轨矩形管9左右两端的前方;所述液压缸机架固定件11与前导轨矩形管9上端焊接连接;所述液压站固定平台12与前导轨矩形管9的右上端焊接连接;所述肥箱固定方管14为2个,前方的肥箱固定方管14两端分别与机架架体15的前部上端焊接连接,后方的肥箱固定方管14两端分别与机架架体15的后部上端焊接连接;所述机架架体15的后部下端与后导轨矩形管18的中间和两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供肥装置固定件16焊接于机架架体15的后部;所述供肥装置下侧固定方管17为2个,并排焊接于机架架体15的后部斜后方;所述上三点悬挂拉杆13的下端分别通过螺栓与前导轨矩形管9和前方的肥箱固定方管14固定连接;

所述液压站3通过螺栓固定在液压站固定平台12上,所述控制箱4通过螺栓固定在液压站3上;所述限深轮7通过U型螺栓固定于机架1的左右两端的中部下方;所述供肥装置5下端与供肥装置下侧固定方管1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并通过U型螺栓与供肥装置固定件16固定连接;所述肥箱6位于机架1的上方,并通过螺栓与肥箱固定方管14固定连接;所述施肥装置8位于机架1的下方;

所述供肥装置5包括:供肥外壳31、供肥搅龙32、粉碎刀片33、供肥装置连接板34、供肥液压马达35和供肥同步带传动36;

所述供肥外壳31和供肥液压马达35均用螺栓固定在供肥装置连接板34上;所述供肥搅龙32通过轴承安装在供肥外壳31的内壁上,并由供肥液压马达35通过供肥同步带传动36驱动供肥搅龙32旋转;所述粉碎刀片33按螺旋排列方式安装在供肥搅龙32靠近供肥液压马达35的一端,螺旋方向与供肥搅龙32螺旋方向一致;

所述施肥装置8包括:光电编码器37、镇压装置38、工作部件移动滑块39、液压缸施肥装置固定件40、施肥混土装置41、工作部件支架42、20cm翼型深松铲44和40cm翼型深松铲45;

所述工作部件移动滑块39为2个,分别位于施肥装置8的前方和后方,工作部件移动滑块39的一端与工作部件支架42前后两端的上方焊接连接,另一端为U型槽形状,前后2个工作部件移动滑块39的U型槽分别卡在前导轨矩形管9和后导轨矩形管18上,并分别在前导轨矩形管9和后导轨矩形管18上滑动;所述20cm翼型深松铲44上端和40cm翼型深松铲45上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工作部件支架42的前部下方;所述施肥混土装置41通过U型螺栓与工作部件支架42固定连接;

所述液压缸施肥装置固定件40焊接在工作部件支架42上;所述液压缸2一端用销轴安装在机架1上的液压缸机架固定件11上,另一端用销轴安装在施肥装置8上的液压缸施肥装置固定件40上;所述液压缸2伸缩时,施肥装置8通过工作部件移动滑块39在前导轨矩形管9和后导轨矩形管18上滑动而移动;

所述镇压装置38位于工作部件支架42的后部下方,用于对土壤进行压实;所述光电编码器37固定于镇压装置38的一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肥箱6包括:肥箱底部壳体19、肥箱上部壳体21、有机肥分肥板22、输肥液压马达23、输送带主动滚筒24、输送带中间滚筒25、刮板输送带26和输送带张紧滚筒30;

所述肥箱底部壳体19位于肥箱上部壳体21下方,所述肥箱上部壳体21内部设有若干有机肥分肥板22,所述肥箱底部壳体19内部设有刮板输送带26;所述刮板输送带26两端分别套在输送带主动滚筒24和输送带张紧滚筒30外侧,中间套在若干输送带中间滚筒25上下端外周;

所述输肥液压马达23通过螺栓与肥箱底部壳体19固定连接,输肥液压马达23与输送带主动滚筒24连接,输送带主动滚筒24带动刮板输送带26旋转;所述肥箱底部壳体19左右两侧各开有一个肥箱排肥口27。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肥箱6还包括输送带张紧螺栓螺母20,所述刮板输送带26通过调节输送带张紧螺栓螺母20达到张紧状态。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肥箱6还包括肥口挡板28和肥口弹簧29,所述肥口弹簧29和肥口挡板28在左右肥箱排肥口27处各安装一个;所述肥口弹簧29在肥口挡板28不受力时,使肥口挡板28自动复位,关闭肥箱排肥口27。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工作部件移动滑块39的U型槽的三个面内均安装有若干牛眼轴承43。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施肥混土装置41包括:安装板46、施肥同步带传动47、施肥液压马达48、有机肥料斗49、施肥搅龙50、输肥滚筒51、施肥混土滚筒52和旋耕刀53;

所述有机肥料斗49位于施肥混土装置41的上部,肥箱排肥口27的下方,并通过螺栓与安装板46固定连接;所述输肥滚筒51中空,位于有机肥料斗49下方,并与有机肥料斗49相通,输肥滚筒51的下端通过螺栓与中空的施肥混土滚筒52的上端固定连接,并与施肥混土滚筒52相通;所述施肥混土滚筒52的下部周边螺旋安装有三层旋耕刀53,每层装有四个,左右刀交替安装;在每层旋耕刀53之间的施肥混土滚筒52上分别开有两个排肥孔55,开口方向呈180°;所述施肥搅龙50为螺旋状,位于有机肥料斗49、输肥滚筒51和施肥混土滚筒52的内部,上端固定于有机肥料斗49上,下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施肥混土滚筒52的底部;所述施肥液压马达48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板46的上方,通过施肥同步带传动47驱动输肥滚筒51和施肥混土滚筒52旋转。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排肥孔55外侧设有排土罩壳54,所述排土罩壳54与施肥混土滚筒52外周焊接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控制箱4内设有控制系统,用于根据光电编码器37测量的自动供肥与土肥混合的林果园有机肥深施一体机的前进速度和输入的单位面积施肥量,通过液压站3调节施肥液压马达48的转速,调节施肥量,保证施肥均匀,实现区域定量施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液压站3用于接收控制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通过管路连接,为液压缸2、输肥液压马达23、供肥液压马达35和施肥液压马达48提供动力,并控制整体联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施肥混土装置41在深施有机肥的同时,能够实现有机肥与土壤的混合,施肥混土滚筒52内部安装有施肥搅龙50、排肥孔55外侧焊有排土罩壳54,更加利于有机肥的排出。

2、本实用新型针对有机肥的特性,在肥箱6内设计了刮板式输肥机构,能够避免有机肥因积聚而粘结在肥箱排肥口27。

3、本实用新型针对发酵后的有机肥存在板结的现象,设计了供肥装置5,供肥搅龙32下部螺旋安装粉碎刀片33,能够实现有机肥的粉碎以及向上输送。

4、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施肥装置位置调节机构(包括液压缸2、工作部件移动滑块39)能够在一行作业完成后将施肥装置移动到另一侧,继续在下一行作业,而不用因施肥装置8安装在一侧,而进行绕圈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

5、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马达驱动施肥混土装置41,能够通过调节施肥液压马达48的转速实现不同施肥量的控制,实现区域定量施肥,提高有机肥利用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自动供肥与土肥混合的林果园有机肥深施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肥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肥箱的剖视图;

图5肥箱排肥口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6供肥装置局部剖解的结构示意图;

图7施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施肥混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施肥混土装置的主视图;

图10施肥搅龙安装示意图;

图11排肥口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2—液压缸;3—液压站;4—控制箱;5—供肥装置;6—肥箱;7—限深轮;8—施肥装置;9—前导轨矩形管;10—下三点悬挂;11—液压缸机架固定件;12—液压站固定平台;13—上三点悬挂拉杆;14—肥箱固定方管;15—机架架体;16—供肥装置固定件;17—供肥装置下侧固定方管;18—后导轨矩形管;19—肥箱底部壳体;20—输送带张紧螺栓螺母;21—肥箱上部壳体;22—有机肥分肥板;23—输肥液压马达;24—输送带主动滚筒;25—输送带中间滚筒;26—刮板输送带;27—肥箱排肥口;28—肥口挡板;29—肥口弹簧;30—输送带张紧滚筒;31—供肥外壳;32—供肥搅龙;33—粉碎刀片;34—供肥装置连接板;35—供肥液压马达;36—供肥同步带传动;37—光电编码器;38—镇压装置;39—工作部件移动滑块;40—液压缸施肥装置固定件;41—施肥混土装置;42—工作部件支架;43—牛眼轴承;44—20cm翼型深松铲;45—40cm翼型深松铲;46—安装板;47—施肥同步带传动;48—施肥液压马达;49—有机肥料斗;50—施肥搅龙;51—输肥滚筒;52—施肥混土滚筒;53—旋耕刀;54—排土罩壳;55—排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基于如下一种构思:(1)自动供肥与土肥混合的林果园有机肥深施一体机采用三点悬挂装置悬挂在拖拉机后面,拖拉机PTO输出动力,驱动液压站3工作,液压站3为液压马达(包括输肥液压马达23、供肥液压马达35和施肥液压马达48)和液压缸2提供动力。供肥液压马达35带动供肥搅龙32旋转,向肥箱6内输送有机肥;输肥液压马达23带动刮板输送带26旋转,使有机肥由肥箱6排出;施肥液压马达48带动施肥混土装置41旋转,在有机肥从中空的施肥混土装置41下端排出的同时,实现土肥的混合;(2)供肥装置5的下端按螺旋方式安装有粉碎刀片33,可以粉碎板结的有机肥;(3)中空的施肥混土装置41安装螺旋状的施肥搅龙50,可以保证有机肥顺利向下输送排出;(4)施肥混土装置41的排肥口(排肥孔55)外部有排土罩壳54,可以保证有机肥的顺利排出;(5)通过测量镇压装置38的转速,得出自动供肥与土肥混合的林果园有机肥深施一体机的前进速度,控制系统据此可以调节施肥混土装置41的转速,排出不同的肥量,实现区域定量施肥。(6)通过液压缸2的伸缩,工作部件(施肥装置8)的位置可以调节,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1所示,自动供肥与土肥混合的林果园有机肥深施一体机,包括机架1、液压缸2、液压站3、控制箱4、供肥装置5、肥箱6、限深轮7和施肥装置8;

如图2所示,所述机架1包括:前导轨矩形管9、下三点悬挂10、液压缸机架固定件11、液压站固定平台12、上三点悬挂拉杆13、肥箱固定方管14、机架架体15、供肥装置固定件16、供肥装置下侧固定方管17和后导轨矩形管18;

所述前导轨矩形管9、下三点悬挂10、液压缸机架固定件11、液压站固定平台12、肥箱固定方管14、机架架体15、供肥装置固定件16、供肥装置下侧固定方管17均焊接在一起,上三点悬挂拉杆13与前导轨矩形管9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液压站3和控制箱4用螺栓固定在液压站固定平台12上;所述限深轮7用U型螺栓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肥箱6用螺栓固定在肥箱固定方管14上;

如图3、图4、图5所示,所述肥箱6包括:肥箱底部壳体19、输送带张紧螺栓螺母20、肥箱上部壳体21、有机肥分肥板22、输肥液压马达23、输送带主动滚筒24、输送带中间滚筒25、刮板输送带26、肥口挡板28、肥口弹簧29和输送带张紧滚筒30;

所述刮板输送带26通过调节输送带张紧螺栓螺母20达到张紧状态;所述输肥液压马达23与输送带主动滚筒24直接相连,驱动输送带主动滚筒24转动;

所述肥箱底部壳体19左右两侧各开有一个肥箱排肥口27;所述肥口弹簧29和肥口挡板28左右各安装一个;所述肥口弹簧29在肥口挡板28不受力时(即没有有机肥从肥箱排肥口27排出时),使肥口挡板28自动复位,关闭肥箱排肥口27;

如图1、图2所示,所述供肥装置5用螺栓固定在供肥装置下侧固定方管17上,并用U型螺栓固定在供肥装置固定件16上;

如图6所示,所述供肥装置5包括:供肥外壳31、供肥搅龙32、粉碎刀片33、供肥装置连接板34、供肥液压马达35和供肥同步带传动36;

所述供肥外壳31和供肥液压马达35均用螺栓固定在供肥装置连接板34上;所述供肥搅龙32通过轴承安装在供肥外壳31两端的内壁上,并由供肥液压马达35通过供肥同步带传动36驱动供肥搅龙32旋转,向肥箱6内输送有机肥;所述粉碎刀片33按螺旋排列方式安装在供肥搅龙32靠近供肥液压马达35的一端,以达到粉碎板结有机肥的同时向上输送有机肥的效果;

如图7所述施肥装置8包括:光电编码器37、镇压装置38、工作部件移动滑块39、液压缸施肥装置固定件40、施肥混土装置41、工作部件支架42、20cm翼型深松铲44和40cm翼型深松铲45;

所述工作部件移动滑块39焊接在工作部件支架42的两端,其U型槽的三个面内均安装有牛眼轴承43;所述液压缸施肥装置固定件40焊接在工作部件支架42上;所述20cm翼型深松铲44上端和40cm翼型深松铲45上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于工作部件支架42的前部下方;所述施肥混土装置41用U型螺栓安装在工作部件支架42上;

如图1、图2所示,所述施肥装置8前后两个工作部件移动滑块39分别安装在机架1上的前导轨矩形管9和后导轨矩形管18上;所述液压缸2一端用销轴安装在机架1上的液压缸机架固定件11上,另一端用销轴安装在施肥装置8上的液压缸施肥装置固定件40上;所述液压缸2伸缩时,施肥装置8通过工作部件移动滑块39在前导轨矩形管9和后导轨矩形管18上滑动而移动,工作部件移动滑块39安装的牛眼轴承43,便于施肥装置8的移动;

如图8、图9、图10所示,所述施肥混土装置41包括:安装板46、施肥同步带传动47、施肥液压马达48、有机肥料斗49、施肥搅龙50、输肥滚筒51、施肥混土滚筒52、旋耕刀53和排土罩壳54;

所述施肥混土滚筒52的下部周边螺旋安装有三层旋耕刀53,每层装有四个,左右刀交替安装,以达到混合土肥的功能;在所述施肥混土滚筒52上的旋耕刀53的层与层之间分别开有两个排肥孔55,并在外侧焊有排土罩壳54;排土罩壳54排开土壤,有机肥排出,所述施肥混土滚筒52上端用螺栓与输肥滚筒51下端固定在一起;所述有机肥料斗49内部上方设有方梁,所述施肥搅龙50一端固定在有机肥料斗49的方梁上,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施肥混土滚筒52的底部;所述有机肥料斗49用螺栓固定在安装板46上;所述施肥液压马达48通过施肥同步带传动47驱动输肥滚筒51和施肥混土滚筒52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大致工作过程如下:选用合适的拖拉机,将该自动供肥与土肥混合的林果园有机肥深施一体机挂接在拖拉机后面,拖拉机开到地头,向供肥装置5中加入有机肥,启动供肥装置5,有机肥被输送到肥箱6中,有机肥在肥箱6内流动,并排到施肥装置8中,根据土壤肥力,确定单位面积施肥量,并输入到控制系统中,拖拉机带动机具(自动供肥与土肥混合的林果园有机肥深施一体机)进行作业,通过20cm翼型深松铲44和40cm翼型深松铲45进行深松,输肥液压马达23驱动刮板输送带26,使有机肥从肥箱6中排出到有机肥料斗49中,控制系统根据输入的单位面积施肥量和由光电编码器37测得的机组(自动供肥与土肥混合的林果园有机肥深施一体机)前进速度,控制施肥液压马达48的转速,有机肥在施肥搅龙50和输肥滚筒51、施肥混土滚筒52内壁摩擦力的作用下,向下运动,最终从排肥孔55排出,安装在施肥混土滚筒52下端的旋耕刀53将有机肥和土壤混合均匀,镇压装置38对土壤进行压实,一行作业完毕,拖拉机掉头进入下一行,在液压缸2的作用下,施肥装置8移动到另一侧,继续施肥作业。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

本说明书中未做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