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树嫁接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5101发布日期:2018-08-14 17:22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果树种植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果树嫁接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及文化需求,水果蔬菜的生产与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因此,对果树的栽培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以便提供更好的水果质量。嫁接工具是苹果树种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果树嫁接工具功能单一,嫁接用的刀具用力不均匀,切口不够平滑,且在嫁接切割的时候容易切到手或皮肤,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我们需要对现有装置进行一定的改进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果树嫁接工具,将剖刀与切刀相结合,功能多样,且使用起来省时省力且用力均匀,不会因用力不当而切到自己的手,安全性较好,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果树嫁接工具,包括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的一端通过铰接座铰接,所述第一手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刀片,且第一刀片外边缘为第一刃口,所述第二手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刀片,且第二刀片外边缘设置有第二刃口,所述第一刃口与第二刃口交错相切,所述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之间靠近铰接座的一侧设置有弹簧,所述第二手柄末端与第一手柄相对一面设置有刀槽,所述刀槽内部铰接有切刀,所述第二手柄末端安装有限位挂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刃口与第二刃口其中一个为内凹弧形,另一个为与内凹弧形相互配合的外突弧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背离铰接座的一端外表面覆有防滑橡胶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手柄的末端外侧设置有内凹指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刀片与第二刀片位于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相向而对的内侧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内侧设置形状上相互配合的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将果树的枝或芽包裹在两刀片之间,再施力剪切,受力更加均匀,所得的枝芽剖面更为平滑,且刀片和刃口朝向内侧,不易误伤到使用者的手和皮肤,配合刀槽和切刀,能对枝芽或根茎进行切割修饰,以便更好地嫁接,实现功能的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刃口与第二刃口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手柄;2-第二手柄;3-铰接座;4-第一刀片;5-第一刃口;6-第二刀片;7-第二刃口;8-弹簧;9-刀槽;10-切刀;11-限位挂环;12-防滑橡胶垫;13-内凹指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果树嫁接工具,包括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所述第一手柄1和第二手柄2的一端通过铰接座3铰接,所述第一手柄1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刀片4,且第一刀片4外边缘为第一刃口5,所述第二手柄2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刀片6,且第二刀片6外边缘设置有第二刃口7,所述第一刃口5与第二刃口7交错相切,所述第一手柄1与第二手柄2之间靠近铰接座3的一侧设置有弹簧8,所述第二手柄2末端与第一手柄1相对一面设置有刀槽9,所述刀槽9内部铰接有切刀10,所述第二手柄2末端安装有限位挂环11,在不使用时,通过限位挂环11将工具挂起,同时限位挂环11也起到对切刀10限制转动角度的目的,使得切刀10绕着第二手柄2旋转的范围在0-180度之间。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刃口5与第二刃口7其中一个为内凹弧形,另一个为与内凹弧形相互配合的外突弧形;所述第一手柄1与第二手柄2背离铰接座3的一端外表面覆有防滑橡胶垫12;所述第一手柄1的末端外侧设置有内凹指槽13;所述第一刀片4与第二刀片6位于第一手柄1与第二手柄2相向而对的内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具体使用时,通过在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内侧设置第一刀片和第二刀片,且第一刃口与第二刃口的形状分别为相互配合的内凹弧形和外突弧形,在对枝芽进行剖切时,将果树的枝或芽包裹在两刀片之间,再手握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施力剪切,受力更加均匀,所得的枝芽剖面更为平滑,且刀片和刃口朝向内侧,不易误伤到使用者的手和皮肤,配合刀槽和切刀,能对枝芽或根茎进行切割修饰,以便更好地嫁接,实现功能的多样化,不使用切刀时,可将切刀转动至刀槽中收起,节省占地空间,且不会造成误伤。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