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草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5088发布日期:2018-08-14 17:22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草切割装置,具体的说是利用旋转叶片切割的一种干草切割设备,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养殖业所需要的粉碎性草料大多还采用手工切,用人工不断将要切削的干草或麦秸送入到刀口,由于切口处没有保护装置,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受伤的危险,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当切割长度较短并且杂乱的干草时,切料的质量往往会比较差,达不到要求,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成本,加工效率还比较低。此外,在切割完干草之后,还需要其它的一些设备进行后续的除尘处理,这就使得劳动强度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草切割装置。

一种干草切割装置,是由进料口、支架杆、桶体、旋转叶片、套筒、驱动叶片电机、驱动敲击块电机、出料口漏斗、连接杆、敲击块、机架组成的,进料口位于设备的正上方,支架杆位于桶体外侧,在桶体的下底面装有出料口漏斗,在桶体的底面装有出料口漏斗,敲击块位于出料口漏斗的下方,敲击块通过连接杆与驱动敲击块电机相连,设备由机架支撑,其特征在于:套筒焊接在桶体内部的左侧,旋转叶片一端通过套筒固定在桶体上,另一端连接着驱动叶片电机,套筒安装在桶体内,驱动叶片电机和驱动敲击块电机分别固定在机架上。

所述的桶体,其特征在于:桶体的结构为中间小,两头大,呈现出葫芦状。

所述的支架杆,其特征在于:4个支架杆在桶体周围均匀分布,以加固桶体。

所述的出料口漏斗,其特征在于:出料口漏斗上均匀分布着许多网眼。

所述的敲击块,其特征在于:敲击块的两端呈椭圆的尖形状。

该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大大优化了进料口的结构,使人发生危险的可能性降到极低,通过高速旋转叶片来对干草等物料进行切割,不需要人力手动去切割,大大提到了生产效率,并且能够切割不同长度的物料,结构简单,所需要的动力仅需要电动机来提供,成本较低,操作方便,可以用于其他行业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敲击块与出料口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3 为旋转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口,2、支架杆,3、桶体,4、旋转叶片,5、套筒,6、驱动叶片电机,7、驱动敲击块电机,8、出料口漏斗,9、连接杆,10、敲击块,11、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干草切割装置,是由进料口1、支架杆2、桶体3、旋转叶片4、套筒5、驱动叶片电机6、驱动敲击块电机7、出料口漏斗8、连接杆9、敲击块10、机架11组成的,进料口1位于设备的正上方,支架杆2位于桶体3外侧,在桶体3的下底面装有出料口漏斗8,敲击块10位于出料口漏斗8的下方,敲击块10通过连接杆2与驱动敲击块电机7相连,设备由机架11支撑,其特征在于:套筒5焊接在桶体3内部的左侧,旋转叶片4一端通过套筒5固定在桶体3上,另一端连接着驱动叶片电机6,套筒5安装在桶体3内,驱动叶片电机6和驱动敲击块电机7分别固定在机架11上。

所述的桶体3,其特征在于:桶体3的结构为中间小,两头大,呈现出葫芦状。

所述的支架杆2,其特征在于:4个支架杆2在桶体3周围均匀分布,以加固桶体3。

所述的出料口漏斗8,其特征在于:出料口漏斗8上均匀分布着许多网眼。

所述的敲击块10,其特征在于:敲击块10的两端呈椭圆的尖形状。

当使用者使用时,驱动旋转叶片电机6带动旋转叶片4旋转,驱动敲击块电机7带动敲击块10旋转,然后将干草放入进料口1,在放干草的过程中利用支架杆2的支撑作用,使得桶体3更牢固,干草触碰到高速旋转的旋转叶片4后被切割,被切割的物料掉落在桶体3下方的出料口漏斗8上,随后通过快速旋转的敲击块10对出料口漏斗8的网眼的循环敲击,被切割的干草将会从出料口漏斗8的网眼排出来。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情况下,对实施方式所进行的改变、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