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树防护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65384发布日期:2018-08-14 17:25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果树种植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果树防护网。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及文化需求,水果蔬菜的生产与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因此,对果树的栽培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以便提供更好的水果质量。果树幼苗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因此,果树防护网是果树种植过程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但是,现在大多防护网存在以下缺陷:不能随着果树的成长而进行高度的调节,适用范围较小;刮风下雨时,无法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对果树防护网进行一定的改进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果树防护网,既能随着果树的生长进行高度调节,又能为果树遮风挡雨,功能多样,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果树防护网,包括底座和活动座,所述底座与活动座之间通过铰接座连接,所述底座与活动座上端均固定安装有外围栏,所述外围栏的内侧设置有内防护网,所述底座内部设置有滑槽,所述内防护网下端铰接有两个连杆,所述连杆通过设于其底部的行走轮卡合在滑槽内,所述行走轮中心连接有手拉杆,所述手拉杆表面设置有若干限位孔,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手拉杆相对应的定位螺栓,所述内防护网顶端通过销轴铰接有顶盖,在内防护网侧面靠近顶部位置安装有固定圆筒,所述固定圆筒外侧套接有卷帘轴,所述卷帘轴连接有防水帘。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行走轮是由两个滑轮通过转筒套接而成,所述连杆底部与手拉杆均套接在转筒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围栏内侧两端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内防护网两端设置有导向轮,所述导向轮卡合在导向槽内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两组所述连杆与手拉杆关于底座对称。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活动座与底座上端的外围栏与内防护网之间均为铰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内防护网和外围栏,配合连杆、手拉杆和限位孔,能够调节内防护网的高度,使其能够适用于正在快速成长中的果树,实用性更强;且设置固定圆筒、防水帘和卷帘轴,能够在刮风下雨时,将防水帘放下,起到遮风避雨的作用,使果树生长更加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杆与滑槽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顶盖及防水帘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行走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活动座;3-铰接座;4-外围栏;5-内防护网;6-滑槽;7-连杆;8-行走轮;9-手拉杆;10-限位孔;11-定位螺栓;12-销轴;13-顶盖;14-固定圆筒;15-卷帘轴;16-防水帘;17-滑轮;18-转筒;19-导向槽;20-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果树防护网,包括底座1和活动座2,所述底座1与活动座2之间通过铰接座3连接,所述底座1与活动座2上端均固定安装有外围栏4,所述外围栏4的内侧设置有内防护网5,所述底座1内部设置有滑槽6,所述内防护网5下端铰接有两个连杆7,所述连杆7通过设于其底部的行走轮8卡合在滑槽6内,所述行走轮8中心连接有手拉杆9,所述手拉杆9表面设置有若干限位孔10,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与手拉杆9相对应的定位螺栓11,所述内防护网5顶端通过销轴12铰接有顶盖13,在内防护网5侧面靠近顶部位置安装有固定圆筒14,所述固定圆筒14外侧套接有卷帘轴15,所述卷帘轴15连接有防水帘16。

优选的是,所述行走轮8是由两个滑轮17通过转筒18套接而成,所述连杆7底部与手拉杆9均套接在转筒18上;所述外围栏4内侧两端设置有导向槽19,所述内防护网5两端设置有导向轮20,所述导向轮20卡合在导向槽19内侧;两组所述连杆7与手拉杆9关于底座1对称;所述活动座2与底座上端的外围栏4与内防护网5之间均为铰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具体使用时,生长期的果树会快速长高,需要提高防护网的高度使其适用于正在成长的果树,当果树长高时,向外拉动手拉杆,手拉杆拉着行走轮在滑槽内向外滑动,连杆向上顶出内防护网,当内防护网调节到合适高度时,旋转定位螺栓,使定位螺栓旋进适当的限位孔中,从而达到固定手拉杆的目的;刮风下雨时,可将卷帘轴套在固定圆筒上,打开卷帘轴,放下防水帘,起到遮风挡雨的作用,使得果树生长更加良好,天气晴好时,将卷帘轴取下即可,内防护网与外围栏共同起到防虫保护作用。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