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口上水结构及应用其的供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5037发布日期:2018-09-21 19:43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智能栽培领域,特别涉及喇叭口上水结构及应用其的供水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消费者喜欢在室内栽培植物,一来陶冶情操,二来能够净化室内空气。然而,大部分消费者的栽培经验并不丰富,对植物的水分需求难以把握,导致要么浇水过多,要么浇水不足。种植机的出现能够帮助人们对植物需水量进行衡量,按需浇水。现有种植机的结构不合理,经常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特别是水泵抽水部件连接不够牢固紧密,导致抽水效率较低,浪费电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喇叭口上水结构及应用其的供水装置,能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种或几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喇叭口上水结构,包括,

第一管体,设于第一水槽上,第一管体的一端通向第一水槽内;和,

第二管体,设于水泵上,第二管体的一端与水泵相连通,第二管体的另一端与第一管体的另一端相连通;

第二管体的另一端设有喇叭口,第一管体的另一端能够塞进喇叭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第一管体紧紧塞进喇叭口内部,这种连接配合方式,一者能够方便将第一管体通过喇叭口塞进第二管体内,二者亦能将第一管体与水泵出水口紧密连接,方便水泵将水抽进第一水槽,大大提高了水泵的抽水效率。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可以设置水泵的出水参数,根据不同植物所需,将水抽进第一水槽,第一水槽内的水可以直接供植物吸收,从而按需分配,不会造成第一水槽内水的浪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水泵上设有环形出水口,第二管体的一端设有第二入水口,第二管体的另一端设有喇叭口,环形出水口的外径与第二管体的外径相一致,环形出水口的内径与第二入水口的外径相配合。其有益效果是,可以使第二管体与水泵的环形入水口紧密配合,将水泵中的水由第二管体送出,且方便拆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管体的内部设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第一管体能够通过第一腔体伸进第二腔体内,第一管体的外壁与第二管体的内壁相配合。其有益效果是,第一管体能够通过喇叭口的第一腔体进入第二腔体,方便将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进行套接,通过材料相互配合时的微弹性,第一管体的外壁与第二管体的内壁紧密配合,实现较高的水密封性,从而,水泵中的水能够依次经过第二管体、第一管体进入第一水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喇叭口与第二管体连接处设有弧形面。其有益效果是,弧形面的过渡,方便将第一管体插接进第二管体内,不仅能够保证二者连接紧密,而且还能方便安装,节省人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供水装置,包括上述喇叭口上水结构。其有益效果是,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喇叭型的上水结构,第一管体通过第二管体与水泵出水口紧密连接,方便水泵将水抽进第一水槽,大大提高了水泵的抽水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第一水槽、第二水槽和水泵,第一水槽设于第二水槽的内部的上方,第一水槽和第二水槽相配合,水泵设于第二水槽内,水泵设于第一水槽的下方。其有益效果是,第二水槽为储水槽,可以预先注入较多的水进行储存,第一水槽直接与用水产品相连,比如定植篮,可以将定植篮置于第一水槽内,定植篮上设有吸水孔,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以及环境状况,设置水泵的功率,由水泵吸取第二水槽内的水,通过上水结构注进第一水槽内,供与植物,植物需要多少就共给多少,以免造成浪费,能够大大节省水资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管体与第一水槽一体成型,第一管体的上方设有第一出水口,第一出水口通向第一水槽内。其有益效果是,第一管体与第一水槽一体成型,密封性较好,将第一水槽内的水与第二水槽内的水进行隔开,而第二水槽内的水只能通过水泵抽取,再通过上水结构注入第一水槽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水槽上设有排水口,排水口由第一水槽通向第二水槽。其有益效果是,设有排水口,第一水槽内多余的水能够及时排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排水口为多个。其有益效果是,多个排水口分布在不同位置,方便将第一水槽内多余的水及时排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排水口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出水口的水平高度。其有益效果是,才方便水从第一出水口注入第一水槽内,而多余的水由较低的排水口排出到第二水槽,形成水循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喇叭口上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喇叭口上水结构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喇叭口上水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管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供水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4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喇叭口42上水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管体3和第二管体4。第一管体3设于第一水槽1上,第一管体3的一端通向第一水槽1内。第二管体4设于水泵5上,第二管体4的一端与水泵5相连通,第二管体4的另一端与第一管体3的另一端相连通。其中,第一水槽1为可拆卸的,由第一本体13和第二本体14构成。

如图3所示,水泵5上设有环形出水口51,第二管体4的一端设有第二入水口41,第二管体4的另一端设有喇叭口42。环形出水口51的外径与第二管体4的外径相一致,环形出水口51的内径与第二入水口41的外径相配合。从而,可以使第二管体4与水泵5的环形入水口紧密配合,将水泵5中的水由第二管体4送出,且方便拆装。

第二管体4的内部设有第一腔体43和第二腔体44,第一管体3能够通过第一腔体43伸进第二腔体44内,第一管体3的外壁与第二管体4的内壁相配合。从而,第一管体3能够通过喇叭口42的第一腔体43进入第二腔体44,方便将第一管体3和第二管体4进行套接,通过材料相互配合时的微弹性,第一管体3的外壁与第二管体4的内壁紧密配合,实现较高的水密封性,从而,水泵5中的水能够依次经过第二管体4、第一管体3进入第一水槽1。

为了进一步将第一管体3与第二管体4进行套接,喇叭口42与第二管体4连接处设有弧形面45,如图4所示,弧形面45的过渡,方便将第一管体3插接进第二管体4内,不仅能够保证二者连接紧密,而且还能方便安装,节省人力。

本实用新型的喇叭口42上水结构,将第一管体3紧紧塞进喇叭口42内部,这种连接配合方式,一者能够方便将第一管体3通过喇叭口42塞进第二管体4内,二者亦能将第一管体3与第二管体4紧密连接,方便水泵5将水抽进第一水槽1,大大提高了水泵5的抽水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供水装置,如图5和图6所示,包括第一水槽1、第二水槽2、水泵5和上述的上水结构,第一水槽1设于第二水槽2的内部的上方,第一水槽1的和第二水槽2相配合使第一水槽1刚好能够置于第二水槽2内,第一水槽1的下方用于第二水槽2储水。第一管体3与第一水槽1一体成型,第一管体3的上方设有第一出水口31,第一出水口31通向第一水槽1内。水泵5设于第二水槽2内,且水泵5设于第一水槽1的下方。第二水槽2上设有走线结构6,方便为水泵5供电。第一管体3通过第二管体4与水泵5的环形出水口51紧密连接,方便水泵5将水抽进第一水槽1,大大提高了水泵5的抽水效率。第一管体3与第一水槽1一体成型,密封性较好,将第一水槽1内的水与第二水槽2内的水进行隔开,而第二水槽2内的水只能通过水泵5抽取,再通过上水结构注入第一水槽1内。

如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为了应对紧急情况,及时将第一水槽1内多余的水排出,第一水槽1内设有扇形内壁11,内壁上设有多个排水口12,排水口12由第一水槽1通向第二水槽2,第一水槽1内多余的水能够及时排出。排水口12的水平高度低于第一出水口31的水平高度,才方便水从第一出水口31注入第一水槽1内,而多余的水由较低的排水口12排出到第二水槽2,形成水循环。

本实用新型的供水装置,第二水槽2为储水槽,可以预先注入较多的水进行储存,第一水槽1直接与用水产品相连,比如定植篮7,如图1至图3,可以将定植蓝7置于第一水槽1内,定植篮7上设有吸水孔,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性以及环境状况,设置水泵5的功率,由水泵5吸取第二水槽2内的水,通过喇叭型的上水结构注进第一水槽1内,供与植物,植物需要多少就共给多少,以免造成浪费,能够大大节省水资源。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