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收获机链杆结构及作物与土壤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67346发布日期:2018-09-18 19:35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花生收获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花生收获机链杆结构以及带有该链杆结构的作物与土壤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花生收获机分收获和摘果两个系列,收获机的土壤分离作业方式主要由链杆式(可加振动,以下简称“链杆式”)、栅栏前后往复摆动式(以下简称“栅栏式”)和链夹式三种;而自走捡拾摘果机的秧土分离方式以链叉或滚齿挑/扒起为主。

链杆式加上振动装置,调整得当时可以有效地将土块破碎并与花生作物分离开,配合拖拉机够大的情况下可以有较高的作业效率。但是因其结构相对复杂和机具重量较重以及设计缺陷,导致机具显现出面对较长的花生秧时容易拥堵并大量落果和土壤含砂量较大时容易出现拖拉机空扒的问题。

栅栏式可以靠其前后往复摇摆的冲击力保证拖拉机慢档、小油门的情况下适应(不是很湿的)砂质土壤,但是其效率太低且不能有效地分离出土块。

链夹式虽然可以快速作业且秧土分离干净,但是因其仅仅是类似手工拔的作业方式,一旦土壤黏度大一点,就容易把花生果留在土里。

现有的自走式自动捡拾花生摘果机,因其捡拾方式(靠一些小杆从地上挑起花生秧)限制,总是会留下很多花生果在地上。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花生收获机链杆结构,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花生收获机存在的拥堵、空扒和大量散落果等影响作业效率等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作物与土壤分离装置,通过输送链杆结构与上述花生收获机链杆结构配合,实现对作物和土壤的向后上方运输,并在运输的过程中,将土壤从作物中筛下,实现作物与土壤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花生收获机链杆结构,用于安装在花生收获机的悬挂架的前端,包括轴线平行转动设置在所述悬挂架上的第一前链轮组、张紧轮组和第一后链轮组以及张紧绕设在所述第一前链轮组、张紧轮组和第一后链轮组上的第一链杆输送带环,所述第一前链轮组设置在所述悬挂架的前方,所述张紧轮组和第一后链轮组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一前链轮组的后方,所述第一前链轮组的高度低于所述张紧轮组的高度,所述张紧轮组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后链轮组的高度,所述第一链杆输送带环具有第一倾斜工作面和第二倾斜工作面,所述第一倾斜工作面位于所述第一前链轮组和所述张紧轮组之间,所述第二倾斜工作面位于所述张紧轮组和所述第一后链轮组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链杆输送带环包括平行设置的若干横杆和沿所述横杆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至少两根链条,所述第一前链轮组以及所述第一后链轮组均具有与所述第一链杆输送带环的链条数量相同且一一配合的第一链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链杆输送带环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张紧轮组面接触的张紧带组。

作为优选:所述张紧带组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链杆输送带环的链条数量相同,所述张紧轮组具有与所述张紧带组的数量相同且一一配合的张紧轮。

作为优选:所述张紧带组的位置与所述第一链杆输送带环的链条的位置一一对应,每个张紧带组包括分别位于其对应的链条两侧的两条张紧带,每个张紧轮与其对应的张紧带组的两条张紧带紧密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链杆输送带环上的链条数量为两根,两根链条分别位于所在横杆的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链杆输送带环的所有横杆分为依次重复排列的单横杆组和双横杆组,单横杆组包括一根横杆,双横杆组包括两根横杆,相邻的单横杆组与双横杆组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双横杆组的两根横杆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其中所述第一间隙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间隙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作物与土壤分离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花生收获机链杆结构。

作为优选:还包括输送链杆结构,所述输送链杆结构包括轴线平行转动设置在所述悬挂架上的第二前链轮组和第二后链轮组以及张紧绕设在所述第二前链轮组和第二后链轮组上的第二链杆输送带环,所述第二前链轮组位于所述第一前链轮组和第一后链轮组之间,所述第二后链轮组位于所述第二前链轮组的后方,所述第二前链轮组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后链轮组的高度,所述第二链杆输送带环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二倾斜工作面配合夹持花生作物并从前至后进行输送的倾斜输送面,所述第二倾斜工作面与所述倾斜输送面平行,或者所述第二倾斜工作面与所述倾斜输送面之间的间距从下至上逐渐缩小。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倾斜工作面的输送速度与所述倾斜输送面的输送速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花生收获机链杆结构用于替换现有链杆式收获机的限深滚和腰滚,还可以设置在栅栏式收获机以及自走式自动捡拾花生摘果机的悬挂架前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链杆输送带环绕设在第一前链轮组的部分与地面接触起到限制铲刀入土的深度作用,同时也为悬挂架提供前行驱动力,最主要的是通过第一倾斜工作面和第二倾斜工作面可以扒着铲起的作物和土壤向后上方运行。这样,在作物与土壤被铲起后,能够顺利地被扒向后方,不会出现拥堵、空扒和大量落果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作物与土壤分离装置通过输送链杆结构与上述花生收获机链杆结构配合,实现对作物和土壤的向后上方运输,并在运输的过程中,将土壤从作物中筛下,实现作物与土壤的分离。适用于各种土壤环境的花生在挖掘过程中对作物和土壤的分离,极大地为农户提高作业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并且本实用新型也适用于其他非长条状根茎作物在挖掘过程中对作物和土壤的分离,达到高效省心地收获根茎作物、完美升级现有根茎作物收获机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花生收获机链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链杆输送带环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作物与土壤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链杆输送带环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花生收获机链杆结构;11、第一前链轮组;12、第一后链轮组;13、第一链杆输送带环;1301、第一倾斜工作面;1302、第二倾斜工作面;131a、第一双横杆组;131b、第一单横杆组;132、第一链条;133、张紧带;14、张紧轮组;2、输送链杆结构;21、第二前链轮组;22、第二后链轮组;23、第二链杆输送带环;230、倾斜输送面;231a、第二双横杆组;231b、第二单横杆组;232、第二链条;3、铲刀。

具体实施方式

现有的链杆式收获机由拖拉机提供动力并用悬挂架牵引,作业时悬挂架下落并由传动机构带动该机的输送链杆结构及腰滚按预设方向运转,机器被拖拉机牵引着前行,铲刀首先入土以便把作物根茎混合土壤铲起,悬挂架前方的限深滚用于限制铲刀入土的深度,被铲起的作物和土壤随着机器前进时受到的阻力推挤向上到达输送链杆结构部分,被输送链杆结构托举着向后上方运动,输送链杆机构在机器前进的过程中同时产生振动,配合腰滚就可以把土壤震碎并筛下至地面,而作物则被链杆带着向后上方运动然后抛向机器后方,达到作物与土壤分离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花生收获机链杆结构,可以用于替换现有链杆式收获机的限深滚和腰滚,还可以设置在栅栏式收获机以及自走式自动捡拾花生摘果机的悬挂架前端,其可以通过一部分与地面接触为机器提供前行驱动力,最主要的是其可以扒着铲起的作物和土壤向后上方运行,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花生收获机存在的拥堵、空扒和大量散落果等影响作业效率等问题。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花生收获机链杆结构1,用于安装在花生收获机的悬挂架(未图示)的前端,包括第一前链轮组11、张紧轮组14和第一后链轮组12。

第一前链轮组11、张紧轮组14和第一后链轮组12转动设置在悬挂架上,且第一前链轮组11和第一后链轮组12的轴线平行。第一前链轮组11、张紧轮组14和第一后链轮组12与悬挂架之间的转动连接采用现有结构即可,比如:第一前链轮组11、张紧轮组14和第一后链轮组12的两端均采用轴承座与悬挂架连接。

第一链杆输送带环13张紧绕设在第一前链轮组11、张紧轮组14和第一后链轮组12上。第一前链轮组11设置在悬挂架的前方,张紧轮组14和第一后链轮组12依次设置在第一前链轮组11的后方。第一前链轮组11的高度低于张紧轮组14的高度,张紧轮组14的高度低于第一后链轮组12的高度。第一链杆输送带环13具有第一倾斜工作面1301和第二倾斜工作面1302,第一倾斜工作面1301位于第一前链轮组11和张紧轮组14之间,第二倾斜工作面1302位于张紧轮组14和第一后链轮组12之间。

花生收获机链杆结构1工作时,第一前链轮组11、张紧轮组14和第一后链轮组12同时转动,第一链杆输送带环绕设在第一前链轮组的部分与地面接触起到限制铲刀入土的深度作用,同时也为悬挂架提供前行驱动力,最主要的是通过第一倾斜工作面和第二倾斜工作面可以扒着铲起的作物和土壤向后上方运行。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链杆输送带环13包括平行设置的若干第一横杆和沿第一横杆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至少两根第一链条132。第一链条132与所有第一横杆连接固定。

具体地,第一链杆输送带环13的所有第一横杆分为依次重复排列的第一单横杆组131b和第一双横杆组131a,第一单横杆组131b包括一根第一横杆,第一双横杆组131a包括两根第一横杆,相邻的第一单横杆组131b与第一双横杆组131a之间具有第一间隙A,第一双横杆组131a的两根第一横杆之间具有第二间隙A,其中第一间隙A的宽度大于第二间隙A的宽度。本实施例中,第一间隙A的宽度为第二间隙A的宽度的2倍。

第一链条132的数量根据第一横杆的长度进行选择。比如本实施例中,机具较小第一横杆长度较短,第一链条132的长度仅设置两条,两条第一链条132分别设置在第一横杆的两端,以保证第一链杆输送带环13的平衡工作。在机具较大第一横杆长度较长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对第一横杆的支撑,避免第一横杆变形,可以在第一横杆两端的两根第一链条132之间,第一横杆的正中位置增设一条第一链条132。也可以根据结构需要在第一横杆两端的两根第一链条132之间增设沿第一横杆的长度方向均布的多根第一链条132,以保证第一链杆输送带环13的结构强度。

第一前链轮组11以及第一后链轮组12均具有与第一链杆输送带环13的第一链条132数量相同且一一配合的第一链轮。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第一链杆输送带环13上还设置有与张紧轮组14面接触的张紧带组。张紧带组与所有第一横杆连接固定。

张紧带组的数量与第一链杆输送带环13的第一链条132数量相同,张紧轮组14具有与张紧带组的数量相同且一一配合的张紧轮。

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张紧带组的位置与第一链杆输送带环13的第一链条132的位置一一对应。每个张紧带组包括分别位于其对应的第一链条132两侧的两条张紧带133,每个张紧轮与其对应的张紧带组的两条张紧带133紧密接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花生收获机链杆结构1用于替换现有链杆式收获机的限深滚和腰滚。第一链杆输送带环13与第一前链轮组11配合的部分与地面接触起到限制铲刀3入土的深度作用,同时也为悬挂架提供前行驱动力,最主要的是通过第一倾斜工作面1301和第二倾斜工作面1302可以扒着铲起的作物和土壤向后上方运行。这样,在作物与土壤被铲起后,能够顺利地被扒向后方,不会出现拥堵、空扒和大量落果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花生收获机链杆结构1还可以设置在栅栏式收获机以及自走式自动捡拾花生摘果机的悬挂架前端,与栅栏式收获机以及自走式自动捡拾花生摘果机的输送结构配合,实现作物和土壤向后的运输,提高对作物的收获效率。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作物与土壤分离装置,包括上述花生收获机链杆结构1,还包括输送链杆结构2。

如图3所示,输送链杆结构2包括第二前链轮组21、第二后链轮组22和第二链杆输送带环23。

第二前链轮组21和第二后链轮组22转动设置在悬挂架上,且第二前链轮组21和第二后链轮组22的轴线均与第一前链轮组11的轴线平行。第二前链轮组21和第二后链轮组22与悬挂架之间的转动连接采用现有结构即可,比如:第二前链轮组21和第二后链轮组22的两端均采用轴承座与悬挂架连接。

第二链杆输送带环23张紧绕设在第二前链轮组21和第二后链轮组22上。第二前链轮组21位于第一前链轮组11和第一后链轮组12之间,第二后链轮组22位于第二前链轮组21的后方,第二前链轮组21的高度低于第二后链轮组22的高度。第二链杆输送带环23具有用于与第二倾斜工作面1302配合夹持花生作物并从前至后进行输送的倾斜输送面230。

第二倾斜工作面1302与倾斜输送面230平行,第二倾斜工作面1302与倾斜输送面230共同夹持铲刀3铲起的作物和土壤向悬挂架后方输送。

或者,第二倾斜工作面1302与倾斜输送面230之间的间距从下至上逐渐缩小,这样在第二倾斜工作面1302与倾斜输送面230共同夹持铲刀3铲起的作物和土壤向悬挂架后方输送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大块土壤的压碎,使所有土壤均能够从第二链杆输送带环23筛下。

如图4所示,第二链杆输送带环23包括平行设置的若干第二横杆和沿第二横杆的长度方向分布的至少两根第二链条232。第二链条232与所有第二横杆连接固定。第二横杆的长度与第一横杆的长度相等,即第二链杆输送带环23的宽度与第一链杆输送带环13的宽度相等。

具体地,第二链杆输送带环23的所有第二横杆分为依次重复排列的第二单横杆组231b和第二双横杆组231a,第二单横杆组231b包括一根第二横杆,第二双横杆组231a包括两根第二横杆,相邻的第二单横杆组231b与第二双横杆组231a之间具有第一间隙B,第二双横杆组231a的两根第二横杆之间具有第二间隙B,其中第一间隙B的宽度大于第二间隙B的宽度。本实施例中,第一间隙B的宽度为第二间隙B的宽度的2倍。第一间隙B的宽度还和第一间隙A的宽度相等。

通过横杆之间两种宽度的间隙,使第一链杆输送带环13和第二链杆输送带环23既可共同夹持住作物,又能够使与作物一同被铲起的土壤能够从间隙处漏下,在作物被夹持向悬挂架后方输送的过程中,第一链杆输送带环13和第二链杆输送带环23还在机具前进的过程中发生振动,将大块的土壤震碎,同时还起到筛分作用,使土壤更容易从间隙处漏下。

第二链条232的数量根据第二横杆的长度进行选择。比如本实施例中,机具较小第二横杆长度较短,第二链条232的长度仅设置两条,两条第二链条232分别设置在第二横杆的两端,以保证第二链杆输送带环23的平衡工作。在机具较大第二横杆长度较长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对第二横杆的支撑,避免第二横杆变形,可以在第二横杆两端的两根第二链条232之间,第二横杆的正中位置增设一条第二链条232。也可以根据结构需要在第二横杆两端的两根第二链条232之间增设沿第二横杆的长度方向均布的多根第二链条232,以保证第二链杆输送带环23的结构强度。

第二前链轮组21以及第二后链轮组22均具有与第二链杆输送带环23的第二链条232数量相同且一一配合的第二链轮。

悬挂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链轮组结构和第二链轮组结构进行工作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可以采用与拖拉机的发动机,通过现有的传动机构将拖拉机的发动机的动力传递至第一链轮组结构和第二链轮组结构。或者动力装置也可以采用现有的电机,电机采用现有的齿轮、或者皮带传动机构将动力传递至第一链轮组结构和第二链轮组结构。

第二倾斜工作面1302的输送速度与倾斜输送面230的输送速度相同。以便在第二倾斜工作面1302与倾斜输送面230配合对铲刀3铲起的作物进行夹持输送时,保证不会发生作物在悬挂架前方堆积的同时不易使作物的根茎脱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挂架采用现有的链杆式收获机的悬挂架,在悬挂架的前端设置有铲刀。铲刀3倾斜设置于悬挂架的前端且与倾斜输送面230的下端对接,铲刀3的前端高度低于第一前链轮组11的高度。这样可以保证铲刀3具有足够的入土深度。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张紧轮组14的高度高于第一前链轮组11的高度,在第一链杆输送带环13与第一前链轮组11配合的部分在作为限制铲刀3插入土地深度的结构件与地面接触时,即第一倾斜工作面1301的前端与地面接触,第一倾斜工作面1301的后端高于地面,使第一倾斜工作面1301在机器行进的过程中能够将铲刀3铲起的作物和土壤连续地扒向倾斜输送面230,实现作物和土壤向悬挂架后方顺畅地输送。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作物与土壤分离装置通过悬挂架与拖拉机连接组成收获机时,第一链杆输送带环13的与第一前链轮组11配合的部分与地面接触,以限制铲刀3插入土地的深度,在收获机前进的过程中,铲刀3铲起作物和土壤,被铲起的作物和土壤首先在第一倾斜工作面1301的推动下沿铲刀3的上表面向上向后输送,到达倾斜输送面230之后,则在第二倾斜工作面1302和倾斜输送面230的夹持作用下,继续向上向后输送,在此输送过程中,与作物处于分离状态的土壤直接通过第二链杆输送带环23上的间隙处漏下,而附着在作物上的土壤则在拖拉机行进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作用下,从作物上分离开,同时振动还具有筛分的作用,使从作物上分离下来的土壤从第二链杆输送带环23上的间隙处漏下。从而有效地实现作物与土壤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作物与土壤分离装置在作物与土壤分离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拥堵、空扒和大量落果的情况,适用于各种土壤环境的花生在挖掘过程中对作物和土壤的分离,并且也适用于其他非长条状根茎作物(比如土豆、地瓜等)在挖掘过程中对作物和土壤的分离,达到高效省心地收获根茎作物、完美升级现有根茎作物收获机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